電影中國飛俠、網約配送員、買耳朵、老大不小,致敬外賣小哥

2021-01-11 貓眼電影

《中國飛俠》是由奇樹有魚、星益新媒出品的現實題材網絡電影。由陳靜執導,喜劇演員許君聰、國家一級演員李琦主演。從最平凡的城市基層勞動者出發,通過刻畫外賣員北漂奮鬥,為了籌集20萬手術費,拼命工作卻鬧出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向社會傳播積極正能量。

《網約配送員》是北京一鍵煥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都市題材電影,導演、編劇林建煥。講述外賣小哥跟快遞員互幫互助,取長補短。後來外賣騎手張誠意外失去一隻手,在好兄弟塗生跟愛人思媛的鼓勵下,張誠振作起來,完成各種高難度任務,實現自我價值的勵志故事。

《在一起》是由張黎、沈嚴、曹盾、汪俊、姚曉峰等聯合執導,張嘉益、雷佳音、楊洋、朱亞文、黃景瑜、陳數、靳東、鄧倫、海清、劉敏濤等人領銜主演的抗疫報告劇。《擺渡人》有平凡偉大的外賣小哥。

肖戰在2019《最美表演》的《買耳朵》中,以一鏡到底的鏡頭,用樸實的表演將一位善良樂觀的普通外賣小哥形象活靈活現地展現給了觀眾。

《老大不小》是由季雯編劇,北京聲聞聚將國際傳媒廣告有限公司、北京鋮睿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安佳星執導,高煒、ICE、趙燕國彰領銜主演,戴菲、劉亞津、鄭衛莉、杜志國等主演。講述發生在北京的故事。2020年7月7日上映。

相關焦點

  • 新個體經濟成就業強大蓄水池 每天逾百萬網約配送員跑在路上
    中國勞動學會會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楊志明表示,網約配送員是新技術革命的產物,當下消費新業態「無中生有」和傳統產業升級「有中出行」交織演進,由數據驅動、平臺支撐、網絡協同支持的新經濟活動,使網際網路技術快速應用在生活服務業,形成了平臺經濟,從而帶動了網約配送員在社會生活中規模化湧現。據介紹,網約配送有別於傳統快遞和倉儲物流等職業。
  • 外賣小哥正式「更名」?這個稱呼更專業,終於成為高端行業!
    相信大家對路面上奔跑著的外賣小哥都不陌生了。穿上藍色黃色的制服,他們就有了一個統一的稱呼:外賣小哥。每天在城市中穿梭,完成用戶一個又一個的需求。這些小哥可以說真的是平凡生活中的「超人」了。但大家似乎對外賣小哥還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少網友認為外賣小哥是一個低端行業,是混口飯吃的工作。
  • 「兔耳朵」VS「竹蜻蜓」外賣騎手戴頭盔花式賣萌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隨著外賣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外賣小哥也時常成為輿論焦點。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美團外賣小哥的頭上多了一對「兔耳朵」,頓時萌值爆棚,讓人不禁想去捏一捏。網友紛紛將這些可愛的耳朵拍下來上傳到微博、抖音等平臺,掀起全民rua耳朵熱潮。
  • 把他們統稱為「外賣小哥」,暴露了我們怎樣的社交天性?
    同樣被稱為「小哥」的還有快遞員。某電商平臺甚至在快遞站點貼上了圓滾滾的卡通「小鴿」作為吉祥物,多數快遞公司的官方寄件平臺也默認使用了「快遞小哥」的稱呼。比起冷冰冰的快遞員、配送員,快遞小哥、外賣小哥這樣的叫法似乎親切不少。
  • 美團外賣和餓了麼的頭盔大戰:竹蜻蜓、袋鼠耳朵、髒辮大PK
    竹蜻蜓、袋鼠耳朵、髒辮大PK外賣小哥的「賣萌」、「炫酷」造型引發了廣大網友關注,微博上還建立了「#外賣小哥皮膚大戰#」的話題。頭盔飾品背後的商業邏輯現在的三言君每天也是靠外賣才能度日,就特地聯繫了幾位餓了麼和美團的外賣小哥。想了解一下他們頭盔上這些耳朵、竹蜻蜓、小黃鴨的來歷。原來,餓了麼和美團外賣官方分別給自家騎手免費發了頭盔裝飾。其中,餓了麼發的是竹蜻蜓,美團外賣發的是「袋鼠耳朵」。
  • Nike特別款向外賣小哥致敬!白紫腳趾AJ1強勢來襲!
    Nike向外賣小哥致敬!今年恰逢Nike的當家鞋款Air Max 90過30歲生日,Nike可是為他準備了一系列新配色來迎接消費者們。Air max 90在其30周年之際,推出了一個「城市英雄」系列,分別以上海、紐約、倫敦、巴黎以及東京作為主題,致敬這些地方最具代表性的英雄角色。其中上海的代表英雄,就是日日夜夜孜孜不倦為大家送餐、滋養著上海人民的一群外賣小哥。這雙鞋雖然談不上非常帥氣,但致敬意義實在是滿滿!
  • 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 聚焦網約配送外賣(送)騎手的安全與困境
    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 聚焦網約配送外賣(送)騎手的安全與困境 2020-12-03 10:11: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今年12月2日是中國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
  • 肖戰買耳朵打動人心的平凡
    微電影買耳朵一個外賣小哥和外婆的通話看著每天早上來快遞點分揀快遞送到各個負責區域的快遞員,我莫名地想起了肖戰演繹的微電影《買耳朵》,當時這個微電影播放出來時小編就被深深地震撼了,那個普通,堅持,溫暖的外賣小哥打動了多少人的心
  • 快遞小哥有新名稱!國家公布16個新職業,青島能"存活"幾個?"新基建...
    就在幾天前,「外賣小哥」這個職業,有了官方認證的學名——網約配送員。瞬間感覺高大上了起來,濤君心底默念這幾個字的時候,還用上了「譯製腔」:「哦,我的網約配送員,包裡的韭菜餡餅沒涼吧?」其實,網約配送員只是2019年12月30日,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的《關於擬發布新職業信息公示的通告》中,16個新職業之一:1.智能製造工程技術人員2.工業網際網路工程技術人員3.虛擬實境工程技術人員4.連鎖經營管理師
  • 外賣小哥當街救人!——致敬疫情期間平凡崗位上不平凡的你
    疫情期間,有許多默默穿梭於街巷的快先森配送小哥,他們可能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跡,但他們古道熱腸,也在溫暖著身邊的人們。關注外賣小哥的可能知道,很多外賣小哥扶摔傷老人、護受傷嬰兒、救落水兒童、背暈倒路人、奪歹徒利刃,一個個都是俠肝義膽。
  • 美團外賣和餓了麼開啟頭盔大戰:較勁造型背後意味著什麼?
    餓了麼和美團外賣官方分別給自家騎手免費發了頭盔裝飾,餓了麼發的是竹蜻蜓,美團外賣發的是「袋鼠耳朵」。而網上那些小哥頭盔上其他裝飾,比如小黃鴨、齊天大聖等,都屬於小哥個人行為。餓了麼小哥藍衣服加頭盔上裝一個竹蜻蜓,很像又瘦又高的多啦A夢。當然還有美團外賣小哥的「大長耳朵」:一雙長耳朵一度「萌化」網友,被形容為「可愛的兔子耳朵」。
  • 《買耳朵》肖戰戴助聽器,挨罵後緊張瑟縮,隱藏的故事讓人淚崩
    雖然這是一個讓人想哭的溫馨故事,但過於細心的粉絲卻扒出了這個短片下隱藏的故事,比如說外賣小哥其實也戴著助聽器,他同樣聽力障礙,比如說他可能沒有父母,只能和外婆相依為命。外賣小哥肖戰戴著助聽器這一點其實還是很明顯的。在短片中,在說到要給外婆買助聽器時,外賣小哥很指著自己的耳朵很是詳細的解釋了一遍,之後還指著自己耳朵裡的一個東西,對外婆說,「到時候你戴著這個就能聽到別人說話了」。
  • 外國人送外賣,easy模式?
    同時,伴隨著一些有關於外賣平臺、店家、商家以及配送員的多邊討論逐漸上升至熱點社會話題。隨著網際網路的急速發展以及人類對於「更便捷」用餐方式的追求,很多國家和城市的外賣業都在快速擴張。今天,我們便來聊一聊波羅的海三國的外賣行業。
  • 配送員獲五一勞動獎章 「京東標準」何以成行業標杆?
    作為全國200萬配送員的優秀代表,來自京東集團的80後配送員宋學文獲得了全國勞動者的最高榮譽——「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全國電商企業配送員第一次獲得此項殊榮。平凡誕生偉大據京東集團介紹,宋學文2011年加入京東,成為京東中關村鼎好配送站的普通一員。宋學文與所有配送員一樣,負責將用戶在電商平臺購買的商品送貨到家。
  •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周刊》封面,普通人需要更多的尊重與價值認同
    外賣小哥大聚會一方面,供求失衡,讓外賣小哥的工作任務很繁重;另一方面,外賣小哥雖然擔心和害怕被感染,但卻依然篤定地堅守崗位。《時代周刊》封面聚焦外賣小哥,讓有些人意識到這一群體此前的「關注度」相對不足。
  • 外賣小哥商場彈鋼琴網上走紅
    紫牛新聞記者幾經輾轉,採訪到了這位剛從老家養病回到蘇州的外賣小哥王雷。「85後」的他從2010年陪女友學鋼琴開始接觸、喜歡鋼琴,不知不覺鋼琴已經陪伴了他整整10年。這10年裡他經歷了幾次職業轉變、結束了兩段感情、有了讓自己倍感自豪的兒子……琴聲始終伴隨著他,他感嘆歲月如梭、世事變遷,唯一沒有變的就是他對鋼琴的熱愛與堅持,「送外賣是工作,彈鋼琴是我的夢想!」
  • 清明上河圖放大幾倍後,出現外賣小哥,網友:古人比你想像的會玩
    在《清明上河圖》裡,我們也能看到宋朝時期的市井街道其實是非常繁華的,外賣的出現其實可以說完全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清明上河圖》也是一副宋朝末日圖,仔細的觀察可以發現《清明上河圖》中處處透露著社會危機,這幅社會縮影雖然繁華,但是只要仔細推敲就能發現其中隱含的緊張的官民關係。
  • 從「餓了麼竹蜻蜓、美團袋鼠耳朵」,論符號營銷的魅力
    從美團袋鼠耳朵、餓了麼竹蜻蜓,再到麥當勞雞腿,外賣小哥頭盔上的小飾品一直是今年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不管是美團對耳朵的重新定位,還是餓了麼對竹蜻蜓的重新塑造,都與用戶們實現品牌共鳴,提升了自身曝光,更是帶來了很大的商業價值。品牌符號,作為形成品牌概念的基礎,是企業的重要資產,在品牌與消費者的互動中發揮重要作用。
  • 肖戰《買耳朵》觀後感,有些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後勁太強
    為什麼《買耳朵》的表演打動人?我覺得肖戰對這段感情的處理方式也很有意思。我們講感情抒發,最不可取的是煽情。另外,有些演員會直接體現人物的情感,傷心就哭、委屈就皺眉,這樣是可以讓觀眾體會到情緒,但給人震撼不深。真正能打動觀眾的表演是富於層次感的,需要一個情感積蓄的過程。
  • 我們需要熱菜熱飯,但誰來「拯救」外賣小哥的安全?
    不能輕易下「滴血外賣」這種論斷,但外賣小哥常態性違反交規是事實,存在不少風險「半年76名外賣小哥因交通事故死傷」,上海警方公布的這個數據,乍一看挺嚇人的,但能不能算作驚悚,還需要進一步的數據支持。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的《2017年中國電商物流與快遞從業人員調查報告》,我國電商物流快遞從業人員中,74.6%的人月均收入在3001元至5000元。扣點錢,還是很肉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