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人群死因分析報告出爐 惡性腫瘤為主因

2020-11-30 網易新聞

日前,瀘州市疾控中心發布全市2018年全人群死因分析報告,腦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肺癌、意外跌落、肝癌、糖尿病、食管癌、道路交通事故、腸癌是全人群死因排名前10位的單病種。

報告顯示,從2016年到2018年,瀘州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呈逐步上升趨勢,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死亡率逐年上升明顯。其中,糖尿病死亡率連續6年上升,女性更為突出。

致命排行前十的單病種

去年,瀘州市全人群十大系統死因排位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傷害、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神經系統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如果按照單病種統計,死因排名前十位的是:

腦血管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

肺癌

意外跌落

肝癌

糖尿病

食管癌

道路交通事故

腸癌

這五種病?影響瀘州市人均期望壽命

腦血管病、心臟病等不僅在瀘州市死因單病種中排名靠前,還影響瀘州市人均期望壽命。

瀘州市疾控中心專家分析

肺癌、肝癌、食管癌、直腸癌、胃癌排名惡性腫瘤前五

惡性腫瘤是瀘州市人群的主要死因

死亡前五位的惡性腫瘤

專家建議,預防惡性腫瘤,不吸菸、避免被動吸菸;不酗酒,飲酒能導致多種癌症(如口腔、咽、喉、食道、結直腸、乳腺)發生。經常運動,每天最少運動30分鐘;避免肥胖(體重超過正常標準的人,有近半數易患癌症)。合理膳食,多吃不同種類的新鮮蔬菜、水果、豆類、菇類及粗纖維食物;預防感染,接種B肝病毒疫苗,遠離毒品;提倡使用安全套。注意用餐環境,保證飲食衛生。

無論是家庭還是工作場所,要保持居室通風條件,保持周圍環境衛生,減少汙染。成年婦女經常乳房自查、定期做宮頸癌細胞學檢查;加強勞動保護、減少致癌物的職業和環境接觸;避免長時間強烈陽光照射;平衡心態,保持心理健康。

全人群死因分析男多於女

記者從瀘州市疾控中心獲悉,全人群死因分析,來自全市醫療機構監測數據。

瀘州市報告死亡數在1-2月出現相對死亡高峰,其餘時間走勢平緩,無明顯死亡高峰或低谷。

不同年齡段死因不同

不同年齡段,死亡的原因有所不同。

傷害,是導致瀘州市1-40歲人群的主要死因。傷害中,道路交通事故、淹溺與意外跌落為主。專家建議,要加強交通安全管理與道路安全設施建設,倡導文明駕駛。持續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保障安全設施、設備齊全,尤其是針對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識的提高非常重要。慢性病科專家分析說,與2017年相比,去年的報告中,50-54歲腦血管病死亡水平超過傷害,成為系統大類主要死因(2017年,50-54歲系統大類主要死因為惡性腫瘤與傷害)。同時,在報告的死亡人數中,60歲以上人群佔總人群死亡構成的81.15%,系統大類死因以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居前,單病種死因以腦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心臟病居前。

警惕

慢性病發病和死亡因素加劇

去年,瀘州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為564.21/10萬,佔總體死亡的85.07%。雖然低於同期四川省水平,但2016年-2018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呈逐步上升趨勢,影響慢性病發病和死亡的危險因素加劇。疾控專家認為,建立「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社會動員、人人參與」的慢病防控機制,逐步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改變居民不良生活習慣,是當前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分析顯示,瀘州市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死亡率逐年上升,其中糖尿病死亡率連續6年上升,女性更為突出。

目前,瀘州市在冊管理糖尿病病人9.4萬人。應對糖尿病連續多年攀升的趨勢,要加大糖尿病預防知識的宣傳力度,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定期進行檢查。儘早發現糖尿病,及時控制和糾正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紊亂等併發症和肥胖、吸菸等危險因素。加強對糖尿病病人管理,病人規律服藥、合理膳食,適度運動,可降低併發症和死亡率。

舉措:高危人群重點管理

如何更加有效預防慢性病發生?瀘州市結合全民預防保健工作,從今年起,根據不同的人群,增加血脂血清尿酸、腹部B超、泌尿系統B超、婦科B超(女性)、胸部X線檢查等項目。正常血壓高值人群(收縮壓130-139mmHg/舒張壓85-89mmHg)、空腹血糖受損人群(6.1≦FBG<7.0mmol/L)體檢時針對性檢查血壓、空腹血糖。血脂異常和高脂血症人群(TC≥5.2mmol/L)針對性檢查血壓、空腹血糖、血脂。尿酸高值人群(≥430μmol/L)針對性體險血壓、腎功、血清尿酸。

同時,瀘州市將正常血壓高值、空腹血糖受損、血脂異常、尿酸高值和慢性病患者中的腦卒中高危人群列入重點管理服務。對三級高血壓患者、空腹血糖≥16.7mmol/L糖尿病患者等實施精準管理服務。對慢性病高風險人群,引導其主動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接受隨訪管理,不斷提高管理率。

川江都市報記者 周麗

相關焦點

  • 「2019年南通市居民慢性病與死因報告」出爐
    「2019年南通市居民慢性病與死因報告」出爐 2020-11-03 10:10:00 來源: 南通網 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引下,「健康中國行動」正在全面推進。
  • 2014年青島居民死因分析報告:頭號殺手竟是它
    青島新聞網8月12日訊 8月11日,青島市衛計委發布《2014年青島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我市死亡人數為54048人,男性人數明顯高於女性。居民死因前三位依次是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其中,惡性腫瘤造成16786人死亡,佔總死亡人數的31.06%,超越心臟病,成為居民死亡的「頭號殺手」。
  • 惡性腫瘤排首位 溫州疾控中心發布五大死因疾病譜
    昨天,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次發布2011年—2015年我市五大死因疾病譜,前5名分別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以及損傷中毒,平均佔總死亡數的84.08%。據疾控中心慢病所副所長李江峰介紹,我市近5年人群死因順位基本穩定,惡性腫瘤和心臟病的死亡率呈現上升趨勢,損傷中毒死亡率表現出下降趨勢。
  • 數據速遞:2021年美國惡性腫瘤統計報告
    所有惡性腫瘤所致的死亡中,幾乎有四分之一是由於肺癌引起的,其中82%由吸菸引起。 報告引言指出,雖然上個世紀大部分時間惡性腫瘤的死亡率都在持續上升,然而從1991年開始,至目前有統計數據的2018年,死亡率持續下降。自1991年達到每10萬人中215.1人因惡性腫瘤死亡的峰值以來,吸菸的減少以及惡性腫瘤早診早治使得死亡率持續下降。截至2018年,總體下降了31%。
  • 2018全球癌症統計報告出爐
    2018年9月12日,牛逼的CA雜誌(影響因子:244.585)終於發布了最新的全球癌症統計報告:全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3322/caac.21492全球癌症新發病例和死亡分布情況研究估計,2018年,全球範圍內將會有1810萬癌症新發病例和960萬癌症死亡病例,表1為各類癌症的新發病例和死亡情況。
  • 權威發布丨我市召開2019年重大慢性病發病情況新聞發布會
    年全人群死亡及重大慢性病發病狀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據悉,在全人群中,我市慢性病死亡率佔總死亡的93.3%。據了解,我市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死因、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監測信息系統,通過連續地收集、分析全市死因、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數據,經過專家對2019年監測到的20餘萬個數據進行嚴密計算論證,比較客觀、全面地掌握了全市居民死亡情況、死因順位、惡性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狀況。全市全人群死亡情況:2019年全市死亡病例共61952例,慢性病死亡率佔總死亡的93.3%。
  • 報告稱惡性腫瘤死亡人數佔比超腦血管病 躍居第一
    不過,男性以惡性腫瘤為首位死因,腦血管病其次,而女性則相反,以腦血管病為首位,惡性腫瘤為第二位。  三年間,在7000多萬監測人群中,因惡性腫瘤死亡的女性為11萬多人,而男性人數超過20萬人,是女性人數的將近一倍。  記者發現,糖尿病在女性病傷死亡原因中排在比較靠前的位置,這一項在男性病傷死亡裡,排名並不靠前。
  • 《中國惡性腫瘤學科發展報告(2018)》發布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18日17時40分訊(首席記者 黃宇)2019中國腫瘤學大會期間,由中國抗癌協會組織編寫的《中國惡性腫瘤學科發展報告(2018)》正式發布。「近幾年來,中國癌症發病和死亡報告都逐漸有了分類登記,進展很快,」中國抗癌協會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教授介紹,在國家癌症中心腫瘤登記中心,每年接受全國幾百個癌症登記點的數據上報,報告按照病理學進行細分,從而得出結論,推動了學科細分發展。
  • 2018年全球腫瘤權威統計報告發布
    點擊查看 根據《Lancet》雜誌公布的2016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GBD)顯示,全球每年因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為8927.4萬人,成為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因,從2006年到2016年,
  • 癌症成廣東人第一死因 肝癌死亡率比全國高50%
    惡性腫瘤成為廣東人第一位死因  廣東省疾控中心慢病專家利用廣東省3次死因調查的數據(1970年至1972年、1990年至1992年、2004年至2005年)進行研究發現,惡性腫瘤在廣東省全人群中的死因順位逐漸前移至第1位,構成也在逐漸提高,死亡率上升幅度較全國上升幅度大,目前死亡率水平雖低於河南、
  • 市民健康三大殺手:惡性腫瘤 心臟病 腦血管病
         為全面、客觀、及時地掌握居民死亡原因,為制定疾病預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據,保障全市人民身體健康,市衛計委組織專家對2015年我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報告的死亡登記情況進行了分析,並公布了《2015年青島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報告》。報告顯示,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病居青島市居民死亡的前三位,佔死亡總數的76.8%。
  • 溫州疾控中心公布2014年居民死亡疾病譜 惡性腫瘤死亡率居首
    昨日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2014年度溫州市居民死亡疾病譜:全市共報告死亡人數43175例,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居死亡疾病譜前三位。去年,甲狀腺癌是女性群體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而心腦血管疾病是65歲以上老年群體的首位死因。
  • 報告指110年來全球地表上升0.89℃ 人類活動是主因
    報告指110年來全球地表上升0.89℃ 人類活動是主因   中新社紐約9月27日電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7日發布第五次評估報告稱,1901至2012年,全球地表溫度升高了0.89℃,預計到本世紀末,全球地表溫度將繼續升高1.5至2.0℃。
  • 中國愛滋病全人群感染率萬分之九
    截至2018年底,我國估計存活愛滋病感染者約125萬。目前我國愛滋病全人群感染率約為萬分之九,處於低流行水平。性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2017年報告感染者中異性性傳播為69.6%,男性同性性傳播為25.5%。近7成愛滋病經異性性傳播據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評估,截至2018年底,我國估計存活愛滋病感染者約125萬。
  • 兩個屍檢報告均認為黑人弗洛依德遇害是「殺人」,但死因認定不同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依德遭遇暴力執法致死引發了席捲全美的風波,弗洛依德的民間獨立屍檢報告和官方屍檢報告先後在周一出爐。兩分報告均承認,弗洛伊德之死屬於「殺人」,但兩份報告對弗洛依德的具體死因認定不同。
  • 全球地表溫度110年上升0.89℃ 人類活動是主因
    原標題:全球地表溫度110年上升0.89℃ 人類活動是主因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7日發布第五次評估報告稱,1901至2012年,全球地表溫度升高了0.89℃,預計到本世紀末,全球地表溫度將繼續升高1.5至2.0℃。報告指出,有95%的可能性,人類活動是自1950年代以來地球變暖的主要原因。
  • 統計顯示:2016年10大死因 癌症連續35年居冠
    華夏經緯網6月2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衛生福利部」19日公布2016年10大死因,惡性腫瘤排名第一,已連續35年居冠,每年奪走4.7萬條寶貴性命。    據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2016年全臺死亡人數17萬2418人,前10大死亡率依序為(1)惡性腫瘤、(2)心臟疾病、(3)肺炎、(4)腦血管疾病、(5)糖尿病、(6)事故傷害、(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8)高血壓性疾病、(9)腎炎和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10)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與上年相較,僅腦血管疾病與肺炎順位對調,其餘不變。
  • 2018年菲爾茲獎出爐
    2018年菲爾茲獎出爐 4位獲獎者對數學領域作出重要貢獻 2018-08-02 中國科學報 趙熙熙 年菲爾茲獎8月1日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市舉行的第28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揭曉,獲獎者為伊朗裔數學家Caucher Birkar、義大利數學家Alessio Figalli、德國數學家Peter Scholze,以及印澳裔數學家Akshay Venkat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