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瀘州市疾控中心發布全市2018年全人群死因分析報告,腦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肺癌、意外跌落、肝癌、糖尿病、食管癌、道路交通事故、腸癌是全人群死因排名前10位的單病種。
報告顯示,從2016年到2018年,瀘州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呈逐步上升趨勢,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死亡率逐年上升明顯。其中,糖尿病死亡率連續6年上升,女性更為突出。
致命排行前十的單病種
去年,瀘州市全人群十大系統死因排位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傷害、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神經系統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如果按照單病種統計,死因排名前十位的是:
腦血管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
肺癌
意外跌落
肝癌
糖尿病
食管癌
道路交通事故
腸癌
這五種病?影響瀘州市人均期望壽命
腦血管病、心臟病等不僅在瀘州市死因單病種中排名靠前,還影響瀘州市人均期望壽命。
瀘州市疾控中心專家分析
肺癌、肝癌、食管癌、直腸癌、胃癌排名惡性腫瘤前五
惡性腫瘤是瀘州市人群的主要死因
死亡前五位的惡性腫瘤
專家建議,預防惡性腫瘤,不吸菸、避免被動吸菸;不酗酒,飲酒能導致多種癌症(如口腔、咽、喉、食道、結直腸、乳腺)發生。經常運動,每天最少運動30分鐘;避免肥胖(體重超過正常標準的人,有近半數易患癌症)。合理膳食,多吃不同種類的新鮮蔬菜、水果、豆類、菇類及粗纖維食物;預防感染,接種B肝病毒疫苗,遠離毒品;提倡使用安全套。注意用餐環境,保證飲食衛生。
無論是家庭還是工作場所,要保持居室通風條件,保持周圍環境衛生,減少汙染。成年婦女經常乳房自查、定期做宮頸癌細胞學檢查;加強勞動保護、減少致癌物的職業和環境接觸;避免長時間強烈陽光照射;平衡心態,保持心理健康。
全人群死因分析男多於女
記者從瀘州市疾控中心獲悉,全人群死因分析,來自全市醫療機構監測數據。
瀘州市報告死亡數在1-2月出現相對死亡高峰,其餘時間走勢平緩,無明顯死亡高峰或低谷。
不同年齡段死因不同
不同年齡段,死亡的原因有所不同。
傷害,是導致瀘州市1-40歲人群的主要死因。傷害中,道路交通事故、淹溺與意外跌落為主。專家建議,要加強交通安全管理與道路安全設施建設,倡導文明駕駛。持續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保障安全設施、設備齊全,尤其是針對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識的提高非常重要。慢性病科專家分析說,與2017年相比,去年的報告中,50-54歲腦血管病死亡水平超過傷害,成為系統大類主要死因(2017年,50-54歲系統大類主要死因為惡性腫瘤與傷害)。同時,在報告的死亡人數中,60歲以上人群佔總人群死亡構成的81.15%,系統大類死因以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居前,單病種死因以腦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心臟病居前。
警惕
慢性病發病和死亡因素加劇
去年,瀘州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為564.21/10萬,佔總體死亡的85.07%。雖然低於同期四川省水平,但2016年-2018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呈逐步上升趨勢,影響慢性病發病和死亡的危險因素加劇。疾控專家認為,建立「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社會動員、人人參與」的慢病防控機制,逐步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改變居民不良生活習慣,是當前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分析顯示,瀘州市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死亡率逐年上升,其中糖尿病死亡率連續6年上升,女性更為突出。
目前,瀘州市在冊管理糖尿病病人9.4萬人。應對糖尿病連續多年攀升的趨勢,要加大糖尿病預防知識的宣傳力度,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定期進行檢查。儘早發現糖尿病,及時控制和糾正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紊亂等併發症和肥胖、吸菸等危險因素。加強對糖尿病病人管理,病人規律服藥、合理膳食,適度運動,可降低併發症和死亡率。
舉措:高危人群重點管理
如何更加有效預防慢性病發生?瀘州市結合全民預防保健工作,從今年起,根據不同的人群,增加血脂血清尿酸、腹部B超、泌尿系統B超、婦科B超(女性)、胸部X線檢查等項目。正常血壓高值人群(收縮壓130-139mmHg/舒張壓85-89mmHg)、空腹血糖受損人群(6.1≦FBG<7.0mmol/L)體檢時針對性檢查血壓、空腹血糖。血脂異常和高脂血症人群(TC≥5.2mmol/L)針對性檢查血壓、空腹血糖、血脂。尿酸高值人群(≥430μmol/L)針對性體險血壓、腎功、血清尿酸。
同時,瀘州市將正常血壓高值、空腹血糖受損、血脂異常、尿酸高值和慢性病患者中的腦卒中高危人群列入重點管理服務。對三級高血壓患者、空腹血糖≥16.7mmol/L糖尿病患者等實施精準管理服務。對慢性病高風險人群,引導其主動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接受隨訪管理,不斷提高管理率。
川江都市報記者 周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