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刊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北京時間今日、當地時間昨日發布了2021年美國癌症統計報告(原題:Cancer Statistics, 2021)。這份報告由美國癌症協會基於每年統計癌症新發及死亡病例數編撰,並作出預估。對於了解惡性腫瘤的流行情況、掌握流行趨勢,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1、2021年預計的美國惡性腫瘤發病情況
預計2021年,美國共將診斷出1898160例惡性腫瘤,相當於每天5200例。另外,預計將在女性中診斷出49290例乳房導管內癌(註:一種原位癌),同時將診斷出101280例原位黑色素瘤。具體各病灶的預計發病病例參考如下表:
註:由於數據質量問題,結直腸癌死亡數合併計算預測數。
原文還就十大預測新發的惡性腫瘤製作了一張圖,為方便閱讀,我們漢化如下:
2、關於發生浸潤性惡性腫瘤的概率
本年度的報告基於2015~2017年的數據,男性被診斷為浸潤性惡性腫瘤的概率略高於女性,分別為40.5%和38.9%。
這份報告還就發生浸潤癌的年齡周期做了一個簡單統計,如下表。
3、由惡性腫瘤導致的死亡
據報告,無論男女,致死數量最多的仍然是肺惡性腫瘤。所有惡性腫瘤所致的死亡中,幾乎有四分之一是由於肺癌引起的,其中82%由吸菸引起。
報告引言指出,雖然上個世紀大部分時間惡性腫瘤的死亡率都在持續上升,然而從1991年開始,至目前有統計數據的2018年,死亡率持續下降。自1991年達到每10萬人中215.1人因惡性腫瘤死亡的峰值以來,吸菸的減少以及惡性腫瘤早診早治使得死亡率持續下降。截至2018年,總體下降了31%。肺惡性腫瘤的死亡率持續下降,乳房惡性腫瘤、結直腸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下降速度放緩,而前列腺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下降停滯。其中肺惡性腫瘤死亡率下降,要歸功於吸菸率的下降,以及早診早治。
總體看來,惡性腫瘤是美國第二大死因。原文呈現了1975年至2018年美國5種主要死亡原因的死亡率趨勢,我們簡單漢化如下。(請側屏閱讀)
4、關於發生率的一些變化規律
婦女的總體惡性腫瘤發病率略有上升,主要是乳腺惡性腫瘤、子宮體惡性腫瘤發病率的上升,究其原因,可能是由於生育率下降、肥胖率上升。有研究表明,由於生育率下降、肥胖的影響,子宮體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上升了約1%。
肝臟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在幾十年的快速增長後,逐步趨於穩定,特別是男性已近乎穩定,而女性約仍有每年2%的增長率。肝臟惡性腫瘤受控的因素,是因為大多數危險因素都是可控的(例如:肥胖、酗酒、吸菸、B肝與C肝病毒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肺惡性腫瘤發病率下降幅度,男性是女性的兩倍,反映了吸菸習慣的歷史差異及女性吸菸率的上升。
5、與癌共存:癌症後生存率
在2010年至2016年期間,美國被診斷出的所有癌症的5年相對生存率總體上為67%,白人個體為68%,黑人個體為63%。仍然存在種族差異。前列腺惡性腫瘤(98%),早期皮膚黑色素瘤(93%)和女性乳腺惡性腫瘤(90%)的生存率最高,而胰腺惡性腫瘤(10%),肝惡性腫瘤(20%)的生存率最低,同樣5年相對生存率較低的惡性腫瘤還有食道惡性腫瘤(20%)和肺惡性腫瘤(21%)。
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以來,所有最常見的癌症的癌症存活率都有所提高,除了子宮頸惡性腫瘤和子宮體惡性腫瘤,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這些惡性腫瘤缺乏重大治療進展。
當然,我們更要關注醫療技術的進步,以血液、淋巴系統惡性腫瘤為例,由於改善了治療方案,包括開發了靶向療法,造血系統惡性腫瘤和淋巴惡性腫瘤的生存期增長尤其迅速。例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5年相對存活率從1970年代中期的22%上升到2010年至2016年期間被診斷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患者的72%,且大多數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的患者的預期壽命均接近正常。
較低的肺惡性腫瘤生存率反映出診斷為轉移性腫瘤,也就是俗稱的晚期惡性腫瘤的患者比例較高,約有57%的肺惡性腫瘤患者被診斷時,已是晚期惡性腫瘤,這極大地影響了肺惡性腫瘤的生存率。由此,早診早治的價值尤為突出。
6、兒童與青少年腫瘤性疾病
在美國,腫瘤性疾病是1至14歲兒童中第二大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僅次於意外事故。到2021年,估計將有10,500名兒童(出生14歲)和5090名青少年(15-19歲)被診斷出患有腫瘤性疾病,分別有1190和590人死於此。白血病是兒童中最常見的腫瘤性疾病,佔病例的28%,其次是腦和其他神經系統腫瘤(27%),其中四分之一以上為良性或交界性惡性腫瘤。
自1975年以來,由於尚不清楚的原因,兒童和青少年的總體惡性腫瘤發病率略有增加(兒童和青少年分別為每年0.6%和0.7%)。相比之下,兒童的死亡率從1970年的每10萬名兒童中的6.3人和青少年每100,000名中的7.1人連續下降至2018年的2.0人和2.9人。
7、小結
從美國的惡性腫瘤數據來看,總體而言,發病數仍然不少,而且仍然有較高的死亡率,值得我們警惕。但我們也欣喜地看到,隨著生活習慣(如吸菸)改善,早診早治,以及治療手段的不斷提高生存率、死亡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作為保險從業者,我們期待各類保障型保險能降低惡性腫瘤患者的經濟、生活負擔,享受更好的治療、降低心理壓力。同時,我也更期待隨著惡性腫瘤生存率的不斷提升,承保能力也能有所提升,如壽險,期待有更多惡性腫瘤患者在病情穩定後,也能獲得保障。
如您對報告英文原文有興趣,可以點擊右下角「閱讀原文」。
由復旦法醫系畢業、深耕保險、互助行業十餘年的醫學專家,擔任近十年壽險公司總部理賠負責人的法律專家,及本人,一起組成的「知識星球」。我們為諸位夥伴提供這些價值:
(1)保險原理的普及;
(2)最新產品的講解;
(3)有針對性的營銷培訓;
(4)投保建議,尤其是非健康體的投保建議;
(5)其他在我們專業能力範圍內與保險有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