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惡性腫瘤死亡人數佔比超腦血管病 躍居第一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全國疾病監測系統死因資料庫:癌症成頭號殺手 每年死170多萬人

  男性死於腫瘤高於女性 女性腦血管病死亡居首

  2008年,全國疾病監測系統(DPS)通過網絡進行死因信息報告,總監測人群7000多萬,佔全國人口的6%。

  該資料庫的最新報告顯示:從2008年~2010年,這7000多萬監測人群中,每年病傷死亡人數都在42萬人以上,其中惡性腫瘤和腦血管病是罪魁禍首,兩者造成的死亡人數均超過10萬人。分別是24.1%和22.4%。其他排名前十的死亡原因三年來沒有太大變化,分別是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是慢性下呼吸道感染)、心臟病、運輸事故、消化系統疾病、高血壓病、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主要是糖尿病)、自殺、某些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據悉,早在2004年~2005年期間,腦血管病曾是第一大原因,佔死亡總數的22.45%,當時排在第二位的惡性腫瘤佔死亡總數的22.32%。

  最新的統計顯示,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佔比超過腦血管病,躍居第一。

  根據2008年~2010年三年的監測數據可以得出惡性腫瘤的粗死亡率為135.9/10萬,如果以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全國總人數來計算,三年來,平均每年因惡性腫瘤死亡的人數達到170萬人。與2004年~2005年不同的是,高血壓病和自殺上升到了前十位。而一些傳統致命的傳染病、圍生期疾病相對得到了更好的控制。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也退出了前十的位置。

  肺癌是「最惡」腫瘤

  在惡性腫瘤當中,氣管、支氣管和肺惡性腫瘤造成的死亡人數最多,7000多萬監測人群中,這三種疾病三年來共造成近8萬人死亡。相較2008年,2010年因此死亡的人數猛增3000多人。緊隨其後,排在第二位的是肝和肝內膽管惡性腫瘤,在7000多萬監測人群中,每年致死人數也接近2萬;排在第三位的是胃惡性腫瘤,每年的死亡人數在15000人左右。

  粵病傷死亡居全國第五

  根據統計數據,在監測人群中,每年病傷死亡人數較多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山東省、河南省、湖南省、四川省、廣東省這幾個人口大省。山東省和河南省,幾乎每年都穩居前兩位,與排在第三位的湖南省拉開較大的距離。

  在2008年~2010年期間,廣東省病傷死亡人數一直居於全國第五。仔細查詢廣東省病傷死亡原因,與全國病傷死亡原因大多保持一致,惡性腫瘤仍是第一大死亡原因。

  在統計中發現,三年來,廣東省因肺炎死亡的人數佔全國總人數的10.8%。從2008年~2010年,每年肺炎死亡人數,廣東省都居於全國首位。

  在惡性腫瘤中,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是氣管、支氣管和肺惡腫瘤,2008年~2010年期間,在7000多萬監測人群中,全國共有79814人死於氣管、支氣管和肺惡腫瘤,廣東省死亡人數就佔了5%。

  死於腫瘤男性約女性兩倍

  糖尿病在女性死因中靠前

  在2008年的死亡監測數據中可以發現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分別為653.76/10萬、269.82/10萬,男性明顯高於女性。

  根據統計結果顯示:三年間,在7000多萬監測人群中,男性病傷死亡人數比女性多出將近24萬人。在15歲~49歲這個年齡段中,男性的死亡率高達女性的2倍。

  從調查數據中看到,排在前十位的死亡原因,我國男女性死亡原因大致相同。不過,男性以惡性腫瘤為首位死因,腦血管病其次,而女性則相反,以腦血管病為首位,惡性腫瘤為第二位。

  三年間,在7000多萬監測人群中,因惡性腫瘤死亡的女性為11萬多人,而男性人數超過20萬人,是女性人數的將近一倍。

  記者發現,糖尿病在女性病傷死亡原因中排在比較靠前的位置,這一項在男性病傷死亡裡,排名並不靠前。而食管惡性腫瘤三年內造成2萬多男性死亡,成為男性病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我國女性三年內因此死亡的人數為7858人,在女性病傷死亡原因排名中稍靠後。

  中西部死亡率高於東部

  農村死亡率高於城市

  在統計數據中,還發現,2008年城市和農村的死亡率分別為520.58/10萬和588.10/10萬,農村高於城市。同時,中、西部地區的死亡率明顯高於東部地區。

  在對2008年的各年齡組死亡率的比對中可以看到,死亡率基本隨著年齡的增長呈「先降後升」分布,而在10歲組中達到「低谷」,死亡率最低。

  然而,無論是城鄉、性別還是地區,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病並非想像中的傳染病或意外傷害,而是慢性疾病。在2008年死亡報告中可以看出,慢性病死亡率為 473.53/10萬,佔總死亡的84.02%。其次是傷害,佔總死亡的9.68%。最後是感染性母嬰及營養缺乏疾病,佔總死亡的4.58%。

  意外傷害:

  女性自殺比例高於男性

  從2008年的統計數據中發現,在7000多萬監測人群中,共有傷害病例78001例。在這些病例中,死亡比例最高的是交通事故,為54.16%,其次是意外跌落、自殺、意外中毒、溺水、他殺、意外窒息和失火。分別佔傷害比例的11.65%、9.91%、5.3%、1.6%、1.53%、1.19%、0.69%。

  從地域上可以觀察到,城市人口傷害死亡比例中,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所佔的比例高,而農村人口中自殺、意外中毒、溺水的比例較高。

  同時還可以發現,男性在交通事故、意外跌落、他殺死亡這幾項比女性高,而女性因自殺、意外中毒死亡的比例又高於男性。

  美國每年50多萬人死於癌症

  記者在美國疾控中心的網站上查詢到的美國國民死亡報告顯示,在2008年~2010年期間,美國病傷死亡排在第一位的是心臟病,三年間,全美因心臟病死亡人數超過180萬人,其次才是惡性腫瘤,三年來死亡170多萬人,平均每年50多萬人因此死亡。

  自殺

  是美男性第七死因

  美國其他排在前十位的死亡原因分別是: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腦血管病、意外死亡、老年痴呆症、糖尿病、傳染性感冒和肺炎、腎炎、自殺。

  比較而言,老年痴呆症成為美國國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有8萬多人死於老年痴呆。而因消化系統疾病死亡的,則佔比更高。其他「上榜」的死亡原因,則有著極大相似之處。

  不過,在男女死亡差異上,卻存在極大不同。如前所述,中國男性在交通事故上死亡比例高於女性,女性因自殺死亡的比例又高於男性,而從數據中看出,美國男性無論是在自殺還是在交通意外死亡上的比例都高於女性。自殺是美國男性死亡的第七大原因。

  癌症死亡

  風險與美接近

  記者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健康風險》上查詢到,在2008年,死亡率在世界上領先的全球性風險是高血壓(佔全球死亡人數的13%),菸草使用(9%),高血葡萄糖(6%),缺乏體力活動(6%),超重和肥胖(5%)。這些風險包括負責引發慢性疾病如心臟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風險。

  這可能與目前所能查詢到的2010年的最新數據有些不同,據第三次死因抽樣調查報告顯示: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死亡水平明顯偏高,慢性疾病比較突出。我國惡性腫瘤死亡水平與美國、英國、法國接近。

  從我國前三次死亡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到,2004年~2005年,我國惡性腫瘤粗死亡率比上世紀70年代上升了83.13%,比上世紀90年代上升了25.51%。

  數據說明:

  一、全國疾病監測系統死因監測網絡報告資料庫:

  據了解,我國死因信息的獲取主要有2種來源:1.死因調查:中國共開展了3次死因回顧性調查,分別收集了1973~1975年、1990~1992年和2004~2005年的死因信息;2.死因監測:全國疾病監控系統的發展主要經歷了3個階段,1978~1989年為第一階段,主要特徵為監測點的數量從2個點逐步擴大,但未考慮全國代表性;1990~2000年為第二階段,主要特徵為通過多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原則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選擇有代表性的疾病監測點組建監測系統,形成了由145個疾病監測點組成的新的DSP系統,常規收集出生、人口和死亡等綜合資料,共覆蓋1000萬監測人口(佔中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一)。第三階段則從2003年至今,2003年DSP系統進行了調整,目前包括161個監測點,覆蓋7000萬人口。2008年,DSP系統開始通過網絡進行死因信息的報告。

  死因信息是反映人群健康、確定人群疾病控制優先領域、指導衛生資源有效配置的基礎信息,是制定我國人口和衛生政策的重要依據,同時,死因信息還是社會管理,包括養老保險、遺產繼承、戶籍管理等活動所必需的信息,社會各相關部門對死因信息存在大量的需求。

  二、中國數據來源:公共衛生科學數據中心全國疾病監測系統死因監測資料庫(以2008年~2010年統計數據為準)總監測人群7000多萬,佔全國人口的 6%。

  《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調查報告》

  《2008年全國死因監測報告》根據統計慣例,死亡率=死亡數/人口數×100000(10 萬)

  人口測算:以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國總人口數1370536875為準。

  三、美國數據來源: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NCHS),國家生命統計系統(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NCHS),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System)。(文、圖、表/本報記者杜安娜 實習生張彬哲)

相關焦點

  • 市民健康三大殺手:惡性腫瘤 心臟病 腦血管病
         為全面、客觀、及時地掌握居民死亡原因,為制定疾病預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據,保障全市人民身體健康,市衛計委組織專家對2015年我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報告的死亡登記情況進行了分析,並公布了《2015年青島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報告》。報告顯示,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病居青島市居民死亡的前三位,佔死亡總數的76.8%。
  • 溫州疾控中心公布2014年居民死亡疾病譜 惡性腫瘤死亡率居首
    浙江在線04月29日訊認識死亡,或能令人們更好地正視生命的價值。昨日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2014年度溫州市居民死亡疾病譜:全市共報告死亡人數43175例,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居死亡疾病譜前三位。去年,甲狀腺癌是女性群體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而心腦血管疾病是65歲以上老年群體的首位死因。
  • 2018年全人群死因分析報告出爐 惡性腫瘤為主因
    日前,瀘州市疾控中心發布全市2018年全人群死因分析報告,腦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肺癌、意外跌落、肝癌、糖尿病、食管癌、道路交通事故、腸癌是全人群死因排名前10位的單病種。
  • 未來五到十年 惡性腫瘤可能成農村第一死亡原因
    腦血管和惡性腫瘤死亡比例分別是22.45和22.32,這個差距從統計學的意義上來講,是不是可以認為腦血管和惡性腫瘤是並列第一的死亡原因?針對記者提出的問題,衛生部統計信息主任饒克勤說:「這次調查結果顯示,從全國的水平來看,腦血管病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惡性腫瘤是第二位。
  • 惡性腫瘤排首位 溫州疾控中心發布五大死因疾病譜
    據疾控中心慢病所副所長李江峰介紹,我市近5年人群死因順位基本穩定,惡性腫瘤和心臟病的死亡率呈現上升趨勢,損傷中毒死亡率表現出下降趨勢。惡性腫瘤致死佔總死亡數三成據統計,2011-2015年報告死亡個案分別為42931例、43993例、42040例、43175例、43620例,近5年合計死亡數215759例,平均死亡率為572.59/10萬(死亡率=年度死亡數/年度人口數×1/100000)。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中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
    報告指出,除非採取有廣泛的戒菸手段,否則中國每年因菸草造成的死亡人數將從2010年100萬左右,增至2030年約200萬,預計2050年將為300萬。 2.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億...
    中國人群吸菸相對死亡風險率RR為1.23(95%CI:1.18~1.27),人群歸因死亡風險為7.9%。 報告指出,除非採取有廣泛的戒菸手段,否則中國每年因菸草造成的死亡人數將從2010年100萬左右,增至2030年約200萬,預計2050年將為300萬。
  • 2014年青島居民死因分析報告:頭號殺手竟是它
    青島新聞網8月12日訊 8月11日,青島市衛計委發布《2014年青島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我市死亡人數為54048人,男性人數明顯高於女性。居民死因前三位依次是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其中,惡性腫瘤造成16786人死亡,佔總死亡人數的31.06%,超越心臟病,成為居民死亡的「頭號殺手」。
  • 中國科學論文篇數超美,躍居世界第一
    以前中國在全球所發表的科技論文不論在質量上還是數量都大大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然而現在據日本研究所統計分析,中國科學論文篇數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而論文質量也在慢慢追上美國。中國科學論文篇數超美, 躍居世界第一日經中文網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下屬的研究所8月7日發布報告稱,在自然科學領域的論文篇數上,中國已超過美國躍居第一位。
  • 南京人均期望壽命升至83.59歲,腦血管病仍是「頭號殺手」
    現代快報訊 (通訊員 洪忻 記者 劉峻 梅書華)11月23日,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南京市2019年人均期望壽命報告。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83.59歲,較2018年的83.32歲增長0.27歲,連續十年保持向上攀升態勢。
  • 超15家壽險公司發布2019理賠報告 哪些重疾最可怕?
    近期,保險公司陸續發布年度理賠報告,看看2019年保險公司是怎麼賠的,能給你一個看待保險業、保險產品不一樣的角度。  截至目前,超過15家壽險公司發布了2019年理賠報告,《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梳理發現,「癌症、心臟病、腦血管疾病」仍是最為高發的重疾。
  •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發布
    我國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面臨嚴峻挑戰。總體上看,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處於上升階段。推算心血管病現患人數2.9億,其中腦卒中1 300萬,冠心病1 100萬,肺原性心臟病500萬,心力衰竭450 萬,風溼性心臟病250萬,先天性心臟病200萬,高血壓2.7億。心血管病死亡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40%以上,居首位,高於腫瘤及其他疾病。
  • 去年我國愛滋病死亡人數為18780人,佔傳染病死亡總人數80%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共報告法定傳染病發病7770749例,死亡23377人,報告發病率為559.41/10萬,報告死亡率為1.68/10萬。界面新聞發現,去年在甲乙類傳染病中,報告發病數居前5位的病種依次為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梅毒、淋病、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報告死亡數居前5位的病種依次為愛滋病、肺結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乙型腦炎,佔甲乙類傳染病報告死亡總數的99.27%(流感被列入丙類傳染病,去年死亡數為153人)。
  • 印尼空難死亡人數世界第一:窮病的藥引,是人命
    數據顯示,印尼空難死亡人數世界第一,原因是什麼?印度尼西亞位於東南亞地區,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尼還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總數超過2.55億,居世界第四位。印度尼西亞地圖這麼多人居住在島上,公路、鐵路交通基礎設施不發達。印尼人的長距離出行,只能靠航空。
  • ...該地區的病例數佔到全球的近28%,死亡人數佔到30%以上;③ 第一...
    全球新冠病例數增速加快,已突破2000萬大關;① 據統計,全球新冠病例數周一突破2000萬人,逾半數已知感染病例來自美國、巴西、印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感染新冠病毒呼吸道疾病的人數,已經是每年嚴重流感感染人數平均值的至少四倍;同時,新冠死亡病例數超過72.8萬人,也超過了每年流感死亡病例數的上限;② 根據政府報告進行的統計顯示疫情傳播正在加快,感染病例數達到了
  • 中國首部英文版腦血管病年鑑出爐:卒中住院患者平均年齡66歲
    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腦卒中,我國卒中死亡人數約佔全球腦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帶病生存的腦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為讓世界醫學界全面了解中國卒中現狀,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聯合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卒中學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全球神經科學與卒中協作會等機構共同撰寫了
  • 全球患癌人數增長 肺癌死亡人數最多
    原標題:全球患癌人數增長:2018年新增1810萬病例,死亡人數高達960萬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近日發布最新報告稱,他們估計,全世界罹患癌症的人數在「迅速增長」,僅2018年一年就新增1810
  • 2020年將盡,因為這個病造成的死亡人數也遠超新冠
    或許你很難接受這個事實——據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從2008年開始,愛滋病成為中國傳染病當中佔死亡第一位的傳染病。到了2018年,因愛滋病死亡的人數,是其他所有傳染病死亡人數之和的10倍。
  • 「2019年南通市居民慢性病與死因報告」出爐
    2日,市衛健委正式發布「2019年南通市居民慢性病與死因報告」。去年全市腫瘤新發超3萬例世界衛生組織將死亡原因簡略分為三類:傳染性疾病、營養不良和母嬰疾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慢性病);損傷與中毒。2019年南通市全人群前5位死因依次為: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損傷中毒。
  • 中國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數超過320萬!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
    在1990年,中國大陸33個地區(包括香港和澳門)中有16個的首要致死原因是下呼吸道感染或早產併發症,另外15個地區為腦血管病,而心血管病成為經濟較為發達的香港和澳門的心頭大患。時至2013年,腦血管病搖身變為27個地區的首要致死原因,還有5個地區為心血管病,而此時的香港則開始為肺癌苦惱。在2013年,所有地區致死原因的Top10中都出現了交通事故的身影,這一死因甚至已經攀升到了三甲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