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疾病監測系統死因資料庫:癌症成頭號殺手 每年死170多萬人
男性死於腫瘤高於女性 女性腦血管病死亡居首
2008年,全國疾病監測系統(DPS)通過網絡進行死因信息報告,總監測人群7000多萬,佔全國人口的6%。
該資料庫的最新報告顯示:從2008年~2010年,這7000多萬監測人群中,每年病傷死亡人數都在42萬人以上,其中惡性腫瘤和腦血管病是罪魁禍首,兩者造成的死亡人數均超過10萬人。分別是24.1%和22.4%。其他排名前十的死亡原因三年來沒有太大變化,分別是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是慢性下呼吸道感染)、心臟病、運輸事故、消化系統疾病、高血壓病、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主要是糖尿病)、自殺、某些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據悉,早在2004年~2005年期間,腦血管病曾是第一大原因,佔死亡總數的22.45%,當時排在第二位的惡性腫瘤佔死亡總數的22.32%。
最新的統計顯示,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佔比超過腦血管病,躍居第一。
根據2008年~2010年三年的監測數據可以得出惡性腫瘤的粗死亡率為135.9/10萬,如果以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全國總人數來計算,三年來,平均每年因惡性腫瘤死亡的人數達到170萬人。與2004年~2005年不同的是,高血壓病和自殺上升到了前十位。而一些傳統致命的傳染病、圍生期疾病相對得到了更好的控制。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也退出了前十的位置。
肺癌是「最惡」腫瘤
在惡性腫瘤當中,氣管、支氣管和肺惡性腫瘤造成的死亡人數最多,7000多萬監測人群中,這三種疾病三年來共造成近8萬人死亡。相較2008年,2010年因此死亡的人數猛增3000多人。緊隨其後,排在第二位的是肝和肝內膽管惡性腫瘤,在7000多萬監測人群中,每年致死人數也接近2萬;排在第三位的是胃惡性腫瘤,每年的死亡人數在15000人左右。
粵病傷死亡居全國第五
根據統計數據,在監測人群中,每年病傷死亡人數較多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山東省、河南省、湖南省、四川省、廣東省這幾個人口大省。山東省和河南省,幾乎每年都穩居前兩位,與排在第三位的湖南省拉開較大的距離。
在2008年~2010年期間,廣東省病傷死亡人數一直居於全國第五。仔細查詢廣東省病傷死亡原因,與全國病傷死亡原因大多保持一致,惡性腫瘤仍是第一大死亡原因。
在統計中發現,三年來,廣東省因肺炎死亡的人數佔全國總人數的10.8%。從2008年~2010年,每年肺炎死亡人數,廣東省都居於全國首位。
在惡性腫瘤中,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是氣管、支氣管和肺惡腫瘤,2008年~2010年期間,在7000多萬監測人群中,全國共有79814人死於氣管、支氣管和肺惡腫瘤,廣東省死亡人數就佔了5%。
死於腫瘤男性約女性兩倍
糖尿病在女性死因中靠前
在2008年的死亡監測數據中可以發現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分別為653.76/10萬、269.82/10萬,男性明顯高於女性。
根據統計結果顯示:三年間,在7000多萬監測人群中,男性病傷死亡人數比女性多出將近24萬人。在15歲~49歲這個年齡段中,男性的死亡率高達女性的2倍。
從調查數據中看到,排在前十位的死亡原因,我國男女性死亡原因大致相同。不過,男性以惡性腫瘤為首位死因,腦血管病其次,而女性則相反,以腦血管病為首位,惡性腫瘤為第二位。
三年間,在7000多萬監測人群中,因惡性腫瘤死亡的女性為11萬多人,而男性人數超過20萬人,是女性人數的將近一倍。
記者發現,糖尿病在女性病傷死亡原因中排在比較靠前的位置,這一項在男性病傷死亡裡,排名並不靠前。而食管惡性腫瘤三年內造成2萬多男性死亡,成為男性病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我國女性三年內因此死亡的人數為7858人,在女性病傷死亡原因排名中稍靠後。
中西部死亡率高於東部
農村死亡率高於城市
在統計數據中,還發現,2008年城市和農村的死亡率分別為520.58/10萬和588.10/10萬,農村高於城市。同時,中、西部地區的死亡率明顯高於東部地區。
在對2008年的各年齡組死亡率的比對中可以看到,死亡率基本隨著年齡的增長呈「先降後升」分布,而在10歲組中達到「低谷」,死亡率最低。
然而,無論是城鄉、性別還是地區,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病並非想像中的傳染病或意外傷害,而是慢性疾病。在2008年死亡報告中可以看出,慢性病死亡率為 473.53/10萬,佔總死亡的84.02%。其次是傷害,佔總死亡的9.68%。最後是感染性母嬰及營養缺乏疾病,佔總死亡的4.58%。
意外傷害:
女性自殺比例高於男性
從2008年的統計數據中發現,在7000多萬監測人群中,共有傷害病例78001例。在這些病例中,死亡比例最高的是交通事故,為54.16%,其次是意外跌落、自殺、意外中毒、溺水、他殺、意外窒息和失火。分別佔傷害比例的11.65%、9.91%、5.3%、1.6%、1.53%、1.19%、0.69%。
從地域上可以觀察到,城市人口傷害死亡比例中,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所佔的比例高,而農村人口中自殺、意外中毒、溺水的比例較高。
同時還可以發現,男性在交通事故、意外跌落、他殺死亡這幾項比女性高,而女性因自殺、意外中毒死亡的比例又高於男性。
美國每年50多萬人死於癌症
記者在美國疾控中心的網站上查詢到的美國國民死亡報告顯示,在2008年~2010年期間,美國病傷死亡排在第一位的是心臟病,三年間,全美因心臟病死亡人數超過180萬人,其次才是惡性腫瘤,三年來死亡170多萬人,平均每年50多萬人因此死亡。
自殺
是美男性第七死因
美國其他排在前十位的死亡原因分別是: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腦血管病、意外死亡、老年痴呆症、糖尿病、傳染性感冒和肺炎、腎炎、自殺。
比較而言,老年痴呆症成為美國國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有8萬多人死於老年痴呆。而因消化系統疾病死亡的,則佔比更高。其他「上榜」的死亡原因,則有著極大相似之處。
不過,在男女死亡差異上,卻存在極大不同。如前所述,中國男性在交通事故上死亡比例高於女性,女性因自殺死亡的比例又高於男性,而從數據中看出,美國男性無論是在自殺還是在交通意外死亡上的比例都高於女性。自殺是美國男性死亡的第七大原因。
癌症死亡
風險與美接近
記者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健康風險》上查詢到,在2008年,死亡率在世界上領先的全球性風險是高血壓(佔全球死亡人數的13%),菸草使用(9%),高血葡萄糖(6%),缺乏體力活動(6%),超重和肥胖(5%)。這些風險包括負責引發慢性疾病如心臟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風險。
這可能與目前所能查詢到的2010年的最新數據有些不同,據第三次死因抽樣調查報告顯示: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死亡水平明顯偏高,慢性疾病比較突出。我國惡性腫瘤死亡水平與美國、英國、法國接近。
從我國前三次死亡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到,2004年~2005年,我國惡性腫瘤粗死亡率比上世紀70年代上升了83.13%,比上世紀90年代上升了25.51%。
數據說明:
一、全國疾病監測系統死因監測網絡報告資料庫:
據了解,我國死因信息的獲取主要有2種來源:1.死因調查:中國共開展了3次死因回顧性調查,分別收集了1973~1975年、1990~1992年和2004~2005年的死因信息;2.死因監測:全國疾病監控系統的發展主要經歷了3個階段,1978~1989年為第一階段,主要特徵為監測點的數量從2個點逐步擴大,但未考慮全國代表性;1990~2000年為第二階段,主要特徵為通過多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原則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選擇有代表性的疾病監測點組建監測系統,形成了由145個疾病監測點組成的新的DSP系統,常規收集出生、人口和死亡等綜合資料,共覆蓋1000萬監測人口(佔中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一)。第三階段則從2003年至今,2003年DSP系統進行了調整,目前包括161個監測點,覆蓋7000萬人口。2008年,DSP系統開始通過網絡進行死因信息的報告。
死因信息是反映人群健康、確定人群疾病控制優先領域、指導衛生資源有效配置的基礎信息,是制定我國人口和衛生政策的重要依據,同時,死因信息還是社會管理,包括養老保險、遺產繼承、戶籍管理等活動所必需的信息,社會各相關部門對死因信息存在大量的需求。
二、中國數據來源:公共衛生科學數據中心全國疾病監測系統死因監測資料庫(以2008年~2010年統計數據為準)總監測人群7000多萬,佔全國人口的 6%。
《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調查報告》
《2008年全國死因監測報告》根據統計慣例,死亡率=死亡數/人口數×100000(10 萬)
人口測算:以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國總人口數1370536875為準。
三、美國數據來源: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NCHS),國家生命統計系統(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NCHS),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System)。(文、圖、表/本報記者杜安娜 實習生張彬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