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腦卒中,我國卒中死亡人數約佔全球腦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帶病生存的腦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為讓世界醫學界全面了解中國卒中現狀,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聯合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卒中學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全球神經科學與卒中協作會等機構共同撰寫了《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這也是我國首部英文版腦血管病年鑑。
卒中住院患者平均年齡66歲
卒中,即通常所說的「中風」,已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該報告描述了我國城鄉居民卒中的流行病學現況和危險因素,展示患者發病狀況、臨床特徵、診療流程及院內結局等疾病發生和醫療質量等指標。研究顯示:2018年,中國卒中死亡率為149.49/10萬,佔我國居民總死亡率的22.3%。卒中死亡率呈現男性高於女性、農村高於城市的特點。同時,農村居民的卒中發病率和患病率顯著高於城市居民。
卒中已成為造成過早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首位原因。卒中住院患者平均年齡為66歲,其最主要的類型腦梗死、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佔比分別為81.9%、14.9%和3.2%。在三級綜合醫院中,兒童卒中(<18歲)在腦梗死、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中的佔比分別為0.1%、0.6%和1.4%。
此前,曾有數據顯示我國腦卒中平均發病年齡為63歲。對此,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表示,從63歲到66歲,別看只後退了3年,卻是靠大量一級預防措施和人群幹預換來的。
高血壓和吸菸是卒中倖存患者普遍危險因素
從報告可以看出,與卒中密切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行為危險因素(如吸菸、高鹽飲食等)和既往疾病(如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和房顫等)。在卒中倖存患者中最普遍的危險因素是高血壓(63.0%至84.2%)和吸菸(31.7%至47.6%),其次是血脂異常和糖尿病,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比例相對較低(2.7%至7.4%)。上述危險因素在全人群中也呈現較高的流行水平。
根據國家相關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目前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吸菸率為26.6%,18歲及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為25.2%。
專家:危險因素控制不好,發病和患病率很難降低
「解讀並分析流行病學數據,對於研判未來防控重點方向和制訂相關防控策略至關重要。」王擁軍表示,農村地區的卒中死亡、發病和患病情況明顯高於城市地區;難點在於與卒中防控密切相關的危險因素的控制情況,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的知曉、治療和控制,農村和城市間又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全國卒中防控水平和效果的提升,很大程度上要看農村的效果,所以這是未來的防控重點。
另外,從報告可以看出,卒中危險因素呈高流行水平,這說明卒中的後備軍充足,在未來的一段時間,發病和患病可能還會繼續增長。在卒中倖存患者中最普遍的危險因素是高血壓和吸菸,其次是血脂異常和糖尿病等。上述危險因素在全人群中也呈現較高的流行水平。
「這些危險因素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卒中的發病和患病很難降低。」王擁軍表示,在患者層面,要管理好各種危險因素,特別是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等核心指標的控制要達標。在人群層面要通過多種措施降低吸菸、高鹽飲食等危險因素的流行,需要防治結合,共同努力。
據悉,《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所使用的數據來源於10多個行業和國家級權威資料庫,其中涉及卒中疾病監測、流行病學調查、國家卒中登記等註冊研究以及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院質量監測系統等行政管理資料庫,可較為全面地反映中國卒中的預防和診療現況。這將為相關機構更好地預防疾病發生、快速高效診治、提升醫療質量、優化資源分配及制定相關衛生和研究政策等提供科學的數據信息支撐。同時,該報告也是我國近年來第一份較為全面反映我國卒中流行狀況和住院疾病醫療質量等診療水平和住院結局的英文版統計報告。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歡
編輯:王海萍
流程編輯:王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