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簡稱《報告》)近日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卒中已成為我國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卒中死亡率為149.49/10萬,佔我國居民總死亡率的22.3%,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卒中。我國卒中的死亡人數約佔全球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而帶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
卒中有哪些危險因素?如何預防卒中?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記者 梁露露
我國卒中死亡率呈現出男性高於女性、農村高於城市的特點
《報告》顯示,卒中死亡率呈現出男性高於女性、農村高於城市的特點。同時,農村居民的卒中發病率和患病率也顯著高於城市居民。卒中已成為造成過早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首位原因。
河南省人民醫院腦血管病醫院副院長李天曉介紹,社會老齡化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卒中危險因素普遍暴露等因素,導致我國卒中死亡人數居高不下。
農村卒中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於城市。隨著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導致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增多,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患病率持續攀升。但農村居民對疾病的知曉率低、重視率低,且受治療條件的限制,很容易被卒中奪去生命或致殘。
卒中死亡率還具有男性高於女性的特點。相較於女性,男性中年以後更容易發胖。另外,男性吸菸、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較多,承受的生活壓力也更大。
高血壓和吸菸是卒中的兩大危險因素
《報告》指出,在卒中患者中,最普遍的危險因素是高血壓(63%~84.2%)和吸菸(31.7%~47.6%),其次是血脂異常和糖尿病,心房顫動比例相對較低(2.7%~7.4%)。
李天曉告訴記者,高血壓是腦血管疾病最常見的危險因素之一,也是全球範圍內過早死亡最主要的危險因素。
我國居民高血壓知曉率與控制率不容樂觀,高血壓相關疾病的發病率及致殘率居高不下。高血壓可促進腦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如動脈粥樣硬化處管壁增厚、管腔狹窄或斑塊破裂繼發血栓形成,以及某些大動脈血栓脫落,造成腦動脈栓塞,這些情況均可導致腦供血不足或腦梗死。
吸菸過程中,煙霧中含有的一氧化碳對血管內皮細胞有明顯的損傷作用,造成內皮細胞缺氧,引起腦血管和腦組織缺氧,使血管彈性降低,動脈發生硬化。而菸草中的尼古丁可促進紅細胞聚集、白細胞沉積,使血液黏度增加、血流變慢,這樣就容易引起腦血栓。另外,尼古丁還會導致身體腎上腺素和甲狀腺素分泌增多,使人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因此,吸菸也是引發卒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遠離卒中應避免高鹽飲食
李天曉指出,卒中的危險因素包括不可幹預危險因素和可幹預危險因素,不可幹預危險因素包括年齡、種族、遺傳因素等,可幹預危險因素除高血壓、抽菸外,飲食也不可忽略,特別是高鈉飲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成年人每日攝入的鹽應少於6克,但中國人實際鹽攝入量遠遠超出了這個值。2018年8月,《柳葉刀》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被調查群體中有80%以上的人日均鹽攝入量大於12.5克,是推薦量的兩倍多。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醫院院長王新志介紹,攝入過多的鹽會增加高血壓、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而高血壓是誘發中風的最危險因素。尤其是北方人,常吃醃製蔬菜,烹飪時放醬油等調味品比較多,這些食物中都隱藏了大量的鹽。
除了鹽攝入過量,飲食習慣的改變也導致了卒中患病人數的增加。以前人們的飲食以粗糧為主,現在吃得越來越精細,營養物質也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再加上肉類攝入量的增加,喜歡吃辛辣、油炸的食物,導致身體攝入過多熱量,引發肥胖、高血壓、冠心病等,這些都是卒中的危險因素。
預防卒中應從少年抓起
卒中預防可分為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一級預防是針對未發生卒中的人群,對致病因素進行預防,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此階段預防措施為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併合理使用藥物。
二級預防則是指對已發生卒中的患者進行幹預,預防措施主要有兩個,持續的藥物治療和通過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危險因素。
「除了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外,我們還應該實施零級預防,就是從少年抓起。」王新志講道,卒中往往起源於少年、植根於青年、發展於中年、發病於老年,說它「蓄謀已久」,一點兒都不為過。因此,預防卒中,必須從小抓起。
許多成年人的不良習慣,很可能是從小就養成的,比如愛吃零食、熬夜打遊戲等,一旦形成習慣,便很難戒除。家長應在孩子少年時便督促其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堅持運動、合理飲食、避免熬夜等。
卒中易致殘應儘早進行康復治療
王新志說,卒中表現出「六高一低」的特點,即發病率高、患病率高、費用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治癒率低。
大部分卒中患者要麼喪命,即便僥倖逃過一劫,也難逃語言障礙、運動障礙等各種後遺症,因此卒中後要及時進行康復治療。卒中的早期康復包括肢體功能康復、吞咽康復、語言康復、認知康復等。
肢體鍛鍊是卒中患者康復訓練的重要內容。在患者臥床階段,上肢以伸展運動為主,下肢以屈曲運動為主,適度鍛鍊即可。鍛鍊前,患者家屬可從患側肢體遠端到近端給患者進行按摩,幫助患者放鬆肢體,為接下來的運動做準備。
除了康復治療外,患者家屬還應重視卒中患者的心理狀況,多陪伴、鼓勵患者,讓他們有戰勝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