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發布:每五位死亡者至少有一人死於卒中

2020-12-06 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簡稱《報告》)近日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卒中已成為我國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卒中死亡率為149.49/10萬,佔我國居民總死亡率的22.3%,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卒中。我國卒中的死亡人數約佔全球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而帶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

  卒中有哪些危險因素?如何預防卒中?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記者 梁露露

  我國卒中死亡率呈現出男性高於女性、農村高於城市的特點

  《報告》顯示,卒中死亡率呈現出男性高於女性、農村高於城市的特點。同時,農村居民的卒中發病率和患病率也顯著高於城市居民。卒中已成為造成過早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首位原因。

  河南省人民醫院腦血管病醫院副院長李天曉介紹,社會老齡化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卒中危險因素普遍暴露等因素,導致我國卒中死亡人數居高不下。

  農村卒中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於城市。隨著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導致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增多,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患病率持續攀升。但農村居民對疾病的知曉率低、重視率低,且受治療條件的限制,很容易被卒中奪去生命或致殘。

  卒中死亡率還具有男性高於女性的特點。相較於女性,男性中年以後更容易發胖。另外,男性吸菸、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較多,承受的生活壓力也更大。

  高血壓和吸菸是卒中的兩大危險因素

  《報告》指出,在卒中患者中,最普遍的危險因素是高血壓(63%~84.2%)和吸菸(31.7%~47.6%),其次是血脂異常和糖尿病,心房顫動比例相對較低(2.7%~7.4%)。

  李天曉告訴記者,高血壓是腦血管疾病最常見的危險因素之一,也是全球範圍內過早死亡最主要的危險因素。

  我國居民高血壓知曉率與控制率不容樂觀,高血壓相關疾病的發病率及致殘率居高不下。高血壓可促進腦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如動脈粥樣硬化處管壁增厚、管腔狹窄或斑塊破裂繼發血栓形成,以及某些大動脈血栓脫落,造成腦動脈栓塞,這些情況均可導致腦供血不足或腦梗死。

  吸菸過程中,煙霧中含有的一氧化碳對血管內皮細胞有明顯的損傷作用,造成內皮細胞缺氧,引起腦血管和腦組織缺氧,使血管彈性降低,動脈發生硬化。而菸草中的尼古丁可促進紅細胞聚集、白細胞沉積,使血液黏度增加、血流變慢,這樣就容易引起腦血栓。另外,尼古丁還會導致身體腎上腺素和甲狀腺素分泌增多,使人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因此,吸菸也是引發卒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遠離卒中應避免高鹽飲食

  李天曉指出,卒中的危險因素包括不可幹預危險因素和可幹預危險因素,不可幹預危險因素包括年齡、種族、遺傳因素等,可幹預危險因素除高血壓、抽菸外,飲食也不可忽略,特別是高鈉飲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成年人每日攝入的鹽應少於6克,但中國人實際鹽攝入量遠遠超出了這個值。2018年8月,《柳葉刀》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被調查群體中有80%以上的人日均鹽攝入量大於12.5克,是推薦量的兩倍多。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醫院院長王新志介紹,攝入過多的鹽會增加高血壓、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而高血壓是誘發中風的最危險因素。尤其是北方人,常吃醃製蔬菜,烹飪時放醬油等調味品比較多,這些食物中都隱藏了大量的鹽。

  除了鹽攝入過量,飲食習慣的改變也導致了卒中患病人數的增加。以前人們的飲食以粗糧為主,現在吃得越來越精細,營養物質也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再加上肉類攝入量的增加,喜歡吃辛辣、油炸的食物,導致身體攝入過多熱量,引發肥胖、高血壓、冠心病等,這些都是卒中的危險因素。

  預防卒中應從少年抓起

  卒中預防可分為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一級預防是針對未發生卒中的人群,對致病因素進行預防,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此階段預防措施為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併合理使用藥物。

  二級預防則是指對已發生卒中的患者進行幹預,預防措施主要有兩個,持續的藥物治療和通過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危險因素。

  「除了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外,我們還應該實施零級預防,就是從少年抓起。」王新志講道,卒中往往起源於少年、植根於青年、發展於中年、發病於老年,說它「蓄謀已久」,一點兒都不為過。因此,預防卒中,必須從小抓起。

  許多成年人的不良習慣,很可能是從小就養成的,比如愛吃零食、熬夜打遊戲等,一旦形成習慣,便很難戒除。家長應在孩子少年時便督促其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堅持運動、合理飲食、避免熬夜等。

  卒中易致殘應儘早進行康復治療

  王新志說,卒中表現出「六高一低」的特點,即發病率高、患病率高、費用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治癒率低。

  大部分卒中患者要麼喪命,即便僥倖逃過一劫,也難逃語言障礙、運動障礙等各種後遺症,因此卒中後要及時進行康復治療。卒中的早期康復包括肢體功能康復、吞咽康復、語言康復、認知康復等。

  肢體鍛鍊是卒中患者康復訓練的重要內容。在患者臥床階段,上肢以伸展運動為主,下肢以屈曲運動為主,適度鍛鍊即可。鍛鍊前,患者家屬可從患側肢體遠端到近端給患者進行按摩,幫助患者放鬆肢體,為接下來的運動做準備。

  除了康復治療外,患者家屬還應重視卒中患者的心理狀況,多陪伴、鼓勵患者,讓他們有戰勝疾病的信心。


相關焦點

  • 《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卒中」已高居過早死亡原因首位
    「我國每五位死亡者中至少有一人死於腦卒中,卒中已成為造成過早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首位原因。」近年來第一份較為全面反映我國卒中流行狀況和住院疾病醫療質量等診療水平和住院結局的英文版統計報告《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以下簡稱「報告」)日前在北京天壇醫院發布,我國卒中防治相關情況引發關注。
  • 《中國卒中報告 2019(英文版)》正式發布
    ,2018年發布的第4版《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 2018》中指出我國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卒中。我國卒中死亡人數約佔全球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而帶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估計,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中國已成為卒中終生風險最高和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高達39.3%。 為了更好地應對卒中這一全球性疾病,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學術組織特別是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會定期或階段性地面向全球公開發布卒中相關的疾病監測數據與防治進展信息。
  • 中國首部英文版腦血管病年鑑出爐:卒中住院患者平均年齡66歲
    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腦卒中,我國卒中死亡人數約佔全球腦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帶病生存的腦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為讓世界醫學界全面了解中國卒中現狀,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聯合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卒中學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全球神經科學與卒中協作會等機構共同撰寫了
  • 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第四屆學術年會開幕
    11月14日,2020年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第四屆學術年會、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眩暈專委會第三屆年會暨全國眩暈多學科診療論壇在北京開幕。本次大會採用線上直播+線下會議結合的方式,累計觀看人次達3萬多。
  • 五年第一個創新藥,1類新藥先必新探索缺血性腦卒中「中國方案」
    作為全球腦卒中治療領域近5年來唯一獲批上市銷售的創新藥,該藥歷時12年研發,可顯著降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引發的腦神經損傷,並將現有治療時間窗從24小時延長至48小時。因此如能廣泛應用於臨床,被醫學界認為將有望探索佔據第一位疾病死因的腦卒中治療的「中國方案」。
  • 廣東省卒中地圖發布 186家卒中中心構建1小時急救圈
    如何讓發生卒中的患者及時得到救治,降低致死、致殘率,就近及時的溶栓取栓至關重要。27日,由廣東省醫學會、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辦的廣東省防治卒中中心建設質控管理培訓會在廣州花都召開。會議發布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對全省卒中中心建設、卒中急救地圖建設和質控工作進行培訓。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出席並致辭。
  • 《AHA心臟病與卒中統計數據(2020版)》發布
    此外,報告中還更新了卒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最新數據和相關結局。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因十個主要原因死亡的患者佔總死亡的74%,包括心臟病(No. 1)、卒中(No. 5)、糖尿病(No. 7)等。•2017年,全球約178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較2007年增長21.1%。每10萬人的經年齡校正的死亡率為233.1,較2007年下降10.3%。總體來講,2017年心血管疾病的粗患病率為4.856億例,較2007年增加28.5%。
  • 中國卒中報告:這四種原因引起的中風最常見!
    2020年8月24日,《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在北京天壇醫院發布,報告中發布的卒中數字也讓很多人大吃一驚!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居民因為腦卒中而引起的死亡,佔所有死亡的22.3%,成為我國居民死亡的第一大原因,而帶病生存的腦卒中患者現在有1300萬之多,這也導致我國成為卒中終身風險最高以及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而腦卒中類型中,最主要的依次為腦梗死、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分別佔比為81.9%、14.9%和3.2%!在腦卒中的誘發因素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四大因素,佔據了腦卒中的大多數原因!
  • 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發布
    卒中急救,爭分奪秒。發生急性卒中時,每分鐘就有190多萬個神經細胞死亡。搶救病人,最關鍵的就是在3小時內進行靜脈溶栓。186家醫院共同打造「黃金1小時急救圈」11月27日,廣東省防治卒中中心建設質控管理培訓會在廣州花都召開。
  • AHA發布《心臟病與卒中統計數據(2016版)》(附全文)
    美國心臟協會(AHA)2016年心臟病與卒中統計數據更新顯示,2013年美國1/3死亡與心血管病有關。來自塔夫茨大學的Dariush Mozaffarian等人還在報告中表示,心臟病已成為全球人群健康的頭號殺手,卒中緊隨其後,位居第二。
  • 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發布 186家醫院打造黃金1小時急救圈
    央廣網廣州11月28日消息(記者周羽 通訊員粵衛信)11月27日,由廣東省醫學會、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辦的廣東省防治卒中中心建設質控管理培訓會在廣州花都召開。會議發布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對全省卒中中心建設、卒中急救地圖建設和質控工作進行培訓。
  • 圖文解讀:卒中引發視覺障礙,眼科檢查提示卒中
    有報告一例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的81歲男性患者,因左側INO、左側水平凝視麻痺和左側面癱就診。MRI擴散加權成像(DWI)符合腦橋背側缺血性卒中。另一例73歲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現雙側水平凝視麻痺及右側周圍性面癱,MRI顯示橋腦被蓋中線部位存在擴散受限。
  • 廣東發布卒中急救地圖 186家醫院打造「1小時急救圈」
    廣東發布卒中急救地圖 186家醫院打造「1小時急救圈」 2020-11-28 11:03: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郭夢媛 責任編輯:
  • 成都發布腦卒中急救地圖
    年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指出,以下10項危險因素與我國94.3%的卒中發生有關: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心臟病、吸菸、飲酒、飲食、超重或肥胖、體力活動不足、心理因素。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生後,每延遲1分鐘,就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且致殘風險增加。早期進行靜脈溶栓、動脈取栓等治療,可以有效降低腦卒中發生後的病死率和殘疾率,提高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改善預後。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治療的獲益具有極強的時間依賴性,溶栓需要在4.5小時內實施,取栓需要在6~24小時內進行,但目前我國真正能在4.5小時內接受規範治療的卒中患者僅2%左右。
  • 卒中茶後(97)Andral 提出改變卒中的命名
    在1838年 Andral 出版了 「醫療診所,病例報告。由 Daniel Spillan 壓縮和翻譯。 這是一本腦和腦膜疾病的專輯,又叫 「Andral 的醫療診所 - Andral’s Medical Clinic」,全書299頁,有廣泛的文獻索引加上大量的病例討論,在美國費城出版。 其中 Daniel Spillan 是愛爾蘭醫生,雖然翻譯了大量的醫學著作,1854年死於貧困。
  • 出版簡訊|中國卒中學會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腦出血臨床管理執行...
    為進一步推進國際化學術交流,中國卒中學會指南撰寫工作委員會在《中國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簡稱指南)的基礎上,依照原版指南的第二章至第八章七個章節,進行翻譯、精簡與更新,形成7篇「中國卒中學會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執行摘要與更新 2019」(Chinese Stroke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of cerebrovascular
  • 1/3卒中患者曾「小中風」 近半人入院已「極高危」
    針對中國卒中發病率快速上升,病人復發率居高不下,中華醫學會近日頒布《2010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診治指南》和《2010中國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記者獲悉,我國患者對中風預警信號「小中風」普遍缺乏認識,導致中國46%患者一入院就已達「極高危」。
  • 卒中茶後(127)第一個腦卒中病人
    至少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記載提示希波克拉底第一個創造和使用了卒中一詞。另外,東羅馬帝國拜佔庭王朝的三位君主,Alexander(870-913,在位期間912-913),Michael IX Palaeologus(1277-1320,在位期間1295-1320)和 Manuel II Palaeologus(1350-1425,在位期間1391-1425)都死於腦血管病。
  • 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獲評「四星高級卒中中心」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龔波)11月26日,中國腦卒中大會暨腦卒中防治工程總結會在安徽合肥舉行。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高級卒中中心,被國家衛健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辦公室授予「2020年度四星級高級卒中中心」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