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卒中」已高居過早死亡原因首位

2020-11-26 騰訊網

「我國每五位死亡者中至少有一人死於腦卒中,卒中已成為造成過早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首位原因。」近年來第一份較為全面反映我國卒中流行狀況和住院疾病醫療質量等診療水平和住院結局的英文版統計報告《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以下簡稱「報告」)日前在北京天壇醫院發布,我國卒中防治相關情況引發關注。

腦卒中發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趨勢

卒中,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中風」,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卒中死亡率為149.49/10萬,佔我國居民總死亡率的22.3%,這意味著我國居民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卒中。

「我國腦血管病的粗死亡率總體上呈緩慢上升的趨勢,但經過年齡調整後,標化死亡率呈下降趨勢,這說明主要是由於人口老齡化造成的。」 北京天壇醫院趙繼宗院士對報告要點進行了闡述,他同時表示,腦卒中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趨勢,每年新發的患者在增加。

通過對10多個行業和國家級的資料庫的數據統計分析發現,卒中住院患者平均年齡為66歲,最主要的類型腦梗死、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佔比分別為81.9%、14.9%和 3.2%;高海拔地區卒中患者中腦出血的比例更高;卒中住院患者院內併發症排第一位的是肺炎/肺部感染。

另外,報告指出,卒中死亡率呈現男性高於女性、農村高於城市的特點,同時,農村居民的卒中發病率和患病率也顯著高於城市居民。「全國卒中防控水平和效果的提升,很大程度上要看農村的效果,所以這是未來的防控重點。」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說。

危險因素呈現較高流行水平

趙繼宗介紹,與卒中密切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行為危險因素(如吸菸、高鹽飲食等)和既往疾病(如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和房顫等)。在卒中倖存患者中最普遍的危險因素是高血壓(63.0%-84.2%)和吸菸(31.7%-47.6%),其次是血脂異常和糖尿病,心房顫動比例相對較低(2.7%-7.4%)。

值得警惕的是,上述危險因素在全人群中也呈現較高的流行水平,相關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吸菸率為26.6%,18歲及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為25.2%。這意味著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卒中發病和患病可能還會繼續增長。

「年齡、性別、種族、遺傳因素等是不可幹預的危險因素,但與個人的生活方式相關的吸菸、高鹽飲食、缺乏身體活動等危險因素是可幹預的,控制這些危險因素,能夠有效預防卒中的發生或復發。」王擁軍說,從源頭入手,減少卒中發病,促進防治結合,減少卒中復發,提高人群健康期望壽命和個體的生命質量,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王擁軍也提出,「兒童卒中儘管有初步的數據,但從醫療質量到醫療過程整個數據非常缺乏,我們呼籲全國從事兒童神經病學和兒科的醫生加入卒中防控大軍,來彌補這樣一個短板。」

首份腦血管病年鑑獲肯定

「這是首次向全球來描述中國城鄉居民卒中的流行病學以及危險因素的情況。」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表示,發布年鑑的重要意義在於,它將為我們下一步如何以問題為導向、以目標為導向,更好地加強卒中的防治工作,為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提升,在政策、資源布局、診療策略上提供更好的循證支持和數據信息支持。

美國聖約瑟夫醫學中心Barrow神經病學研究所David WANG教授也對年鑑的發布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年鑑的發布非常及時,其中包括許多之前不為大家所知道的新內容,能夠為國家在這方面的工作,對資金和人員的調配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年鑑也對中國腦血管病治療改革所帶來的效益,做了首次數據方面的匯報,對今後如何繼續此項工作提供了基礎。

據悉,《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是我國近年來第一份較為全面反映我國卒中流行狀況和住院疾病醫療質量等診療水平和住院結局的英文版統計報告,將為相關機構更好地預防疾病發生、快速高效診治、提升醫療質量、優化資源分配及制定相關衛生和研究政策等提供科學的數據信息支撐,為全球卒中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中國經驗。

來源:經濟參考報

相關焦點

  • 《中國卒中報告 2019(英文版)》正式發布
    ,2018年發布的第4版《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 2018》中指出我國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卒中。我國卒中死亡人數約佔全球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而帶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估計,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中國已成為卒中終生風險最高和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高達39.3%。 為了更好地應對卒中這一全球性疾病,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學術組織特別是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會定期或階段性地面向全球公開發布卒中相關的疾病監測數據與防治進展信息。
  • 《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發布:每五位死亡者至少有一人死於卒中
    《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簡稱《報告》)近日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卒中已成為我國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卒中死亡率為149.49/10萬,佔我國居民總死亡率的22.3%,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卒中。
  • 中國首部英文版腦血管病年鑑出爐:卒中住院患者平均年齡66歲
    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腦卒中,我國卒中死亡人數約佔全球腦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帶病生存的腦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為讓世界醫學界全面了解中國卒中現狀,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聯合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卒中學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全球神經科學與卒中協作會等機構共同撰寫了
  • 中國卒中報告:這四種原因引起的中風最常見!
    2020年8月24日,《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在北京天壇醫院發布,報告中發布的卒中數字也讓很多人大吃一驚!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居民因為腦卒中而引起的死亡,佔所有死亡的22.3%,成為我國居民死亡的第一大原因,而帶病生存的腦卒中患者現在有1300萬之多,這也導致我國成為卒中終身風險最高以及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而腦卒中類型中,最主要的依次為腦梗死、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分別佔比為81.9%、14.9%和3.2%!在腦卒中的誘發因素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四大因素,佔據了腦卒中的大多數原因!
  • 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第四屆學術年會開幕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卒中學會榮譽會長趙繼宗教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腦血管病防治研究辦公室主任、中國卒中學會會長王文志教授,中國卒中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主任委員趙性泉教授等出席開幕式。
  • 張玉順蔣世良朱鮮陽教授領銜推行業「標準」 《卵圓孔未閉相關卒中...
    權威的《心臟雜誌》2021年首期頭條推出《卵圓孔未閉相關卒中預防中國專家指南》。《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9》的信息顯示,我國總體腦卒中發病風險39.9%,一生中2/5的人罹患腦卒中,腦卒中致死患者已成為我國疾病致死亡第一病因,卵圓孔未閉(PFO) 人群高達27.3%,被很多流行病學研究證實為卒中的一項獨立危險因素。
  • 中文解讀 | 失眠可增加卒中患者死亡風險:一項對首次卒中發作患者的6年隨訪研究
    失眠在卒中後人群中的發生率大約為12%~57%1,2,對卒中後的預後有著重要影響。有不少研究只關注了睡眠時間與卒中後死亡風險的關係,目前尚缺少睡眠質量與卒中後死亡風險的關係研究。本文納入了中國大陸56家醫院收治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卒中)患者,收集了患者的人口學資料、病史及臨床特徵資料,以卒中後1年內患者有無失眠及卒中後6年的死亡為主要觀察指標,對有無失眠的卒中患者進行了長期隨訪,其中4次隨訪在卒中後的第一年期間進行,最後一次隨訪在6年後進行。本研究結果顯示失眠症基線發生率為38.4%(489/1273)。
  • 卒中茶後(97)Andral 提出改變卒中的命名
    ,癱瘓,昏迷或死亡。 2019年的春節初一上午,「偷得浮生半日閒」(唐代詩人李涉《題鶴林寺僧舍》),我在辦公室裡快速的看了一遍這本 Andral 的腦專著。中國蘇州大學一附院神經外科的陳罡(上圖)教授感嘆卒中歷史變遷,學術在更新中傳承。
  • 《AHA心臟病與卒中統計數據(2020版)》發布
    •過去7年,青少年電子菸的使用率急劇增加(在2011年為1.5%;2018年為20.8%),電子菸已成為青少年最常用的菸草產品。•在全球範圍內,吸菸是第二大死因,2017年估計導致810萬人死亡。在美國,吸菸是導致殘疾調整生命年(DALYs)的主要原因。•目前,正通過一級政策的幹預措施,來減少菸草使用和流行。2.
  • 1/3卒中患者曾「小中風」 近半人入院已「極高危」
    針對中國卒中發病率快速上升,病人復發率居高不下,中華醫學會近日頒布《2010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診治指南》和《2010中國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記者獲悉,我國患者對中風預警信號「小中風」普遍缺乏認識,導致中國46%患者一入院就已達「極高危」。
  • 出版簡訊|中國卒中學會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腦出血臨床管理執行...
    為進一步推進國際化學術交流,中國卒中學會指南撰寫工作委員會在《中國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簡稱指南)的基礎上,依照原版指南的第二章至第八章七個章節,進行翻譯、精簡與更新,形成7篇「中國卒中學會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執行摘要與更新 2019」(Chinese Stroke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of cerebrovascular
  • 圖文解讀:卒中引發視覺障礙,眼科檢查提示卒中
    有報告一例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的81歲男性患者,因左側INO、左側水平凝視麻痺和左側面癱就診。MRI擴散加權成像(DWI)符合腦橋背側缺血性卒中。另一例73歲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現雙側水平凝視麻痺及右側周圍性面癱,MRI顯示橋腦被蓋中線部位存在擴散受限。
  • 廣東省卒中地圖發布 186家卒中中心構建1小時急救圈
    如何讓發生卒中的患者及時得到救治,降低致死、致殘率,就近及時的溶栓取栓至關重要。27日,由廣東省醫學會、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辦的廣東省防治卒中中心建設質控管理培訓會在廣州花都召開。會議發布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對全省卒中中心建設、卒中急救地圖建設和質控工作進行培訓。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出席並致辭。
  • 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發布
    卒中急救,爭分奪秒。發生急性卒中時,每分鐘就有190多萬個神經細胞死亡。搶救病人,最關鍵的就是在3小時內進行靜脈溶栓。186家醫院共同打造「黃金1小時急救圈」11月27日,廣東省防治卒中中心建設質控管理培訓會在廣州花都召開。
  • 五年第一個創新藥,1類新藥先必新探索缺血性腦卒中「中國方案」
    作為全球腦卒中治療領域近5年來唯一獲批上市銷售的創新藥,該藥歷時12年研發,可顯著降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引發的腦神經損傷,並將現有治療時間窗從24小時延長至48小時。因此如能廣泛應用於臨床,被醫學界認為將有望探索佔據第一位疾病死因的腦卒中治療的「中國方案」。
  • 四種防卒中的食物
    受訪專家:火箭軍總醫院副院長、全軍腦卒中醫療救治研究中心主任 姜衛劍 姜衛劍,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火箭軍總醫院副院長、全軍腦卒中醫療救治與研究中心主任。特需門診:周二、周四下午。 腦卒中(以下簡稱「卒中」)是近年來國人第一死亡原因。
  • 《SVN》中文解讀:卒中康復和復原2016 —— 基礎與臨床科學研究的一年回顧
    【中文解讀】急性腦卒中的治療進展及卒中單元的廣泛建立使得卒中後存活率及預期壽命有所增加。然而,卒中仍是全球首位長期致殘的病因,改善卒中預後成為了許多國家首要的醫療目標。這個「隔山打牛」理論支持了腸腦的串擾機制,也進一步說明了卒中後炎症可以由線粒體介導。Wang的團隊則更大膽地提出TDP-43線粒體可作為神經治療的新靶點。 六、幹細胞治療的基礎研究 最近,神經幹細胞(NSCs)已成為卒中模型移植細胞候選者。
  • 一文了解:女性卒中的特異性危險因素及其治療
    而女性一生中發生卒中的風險高於男性,原因之一可能在於女性壽命較長、發病年齡較大。此外,女性一生中要經歷幾個特殊的時期,如妊娠期、哺乳期、絕經期等。本文將對女性卒中獨有的危險因素和治療進行介紹。女性卒中嚴重程度更高意味著更長的住院時間,更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女性在卒中發生後有更多的殘疾;有研究報告,卒中後改良Rankin量表評分在2~5分的患者比例為女性31.7%和男性22.9%。此外,女性更易出現抑鬱情緒和對身體健康狀況的不滿。
  • [ISS2018]朱武生: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療新進展_缺血性卒中_靜脈...
    6月8日,在第十四屆國際腦血管病高峰論壇上,解放軍南京總醫院神經內科朱武生主任帶來題為「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療新進展」的精彩報告。結果顯示,對於未知症狀發作時間的急性卒中患者,DWI上表現為缺血性病變,而FLAIR相應區域無實質高信號時,和安慰劑相比,使用靜脈溶栓能夠為患者帶來更好的功能預後。相應地,接受靜脈溶栓的患者出血風險也有升高的趨勢。
  • 世界卒中日 | 我國腦卒中發生居高不下,請收下這份「協和醫生秘籍」
    卒中一旦發生,將對腦組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因此,卒中的預防、救治和術後康復就顯得尤為重要。世界卒中日,請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彭斌主任醫師、姜南博士為您一文詳解腦卒中。作者介紹:姜南北京協和醫院臨床醫學博士後,神經病學博士,師從彭斌教授。主要從事腦血管病與神經重症方向的研究,已發表SCI論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