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 | 我國腦卒中發生居高不下,請收下這份「協和醫生秘籍」

2020-12-06 澎湃新聞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非常常見的腦血管突發急症。卒中一旦發生,將對腦組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因此,卒中的預防、救治和術後康復就顯得尤為重要。世界卒中日,請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彭斌主任醫師、姜南博士為您一文詳解腦卒中。

作者介紹:姜南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醫學博士後,神經病學博士,師從彭斌教授。主要從事腦血管病與神經重症方向的研究,已發表SCI論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4篇。

專家介紹:彭斌

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擅長神經系統常見病和多發病、腦血管病及神經系統危重疾病的診治等。

腦卒中「殺手畫像」

急性腦血管病,又稱卒中,俗稱「中風」,是由於腦血管堵塞或破裂引起腦梗死或腦出血,從而導致的一種臨床急症,是人類健康的殺手之一。

腦卒中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數據顯示,腦卒中的現患率高達1114.8/10萬,發病率246.8/10萬,死亡率114.8/10萬。而中國的腦血管病現患人數高居世界首位,腦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農村居民第二位、城市居民第三位死因。即使治療及時,部分腦卒中倖存者仍可能面臨重大挑戰:如肢體殘疾,語言障礙,思維及知覺改變,社會關係缺失等。

卒中的三級預防

預防卒中根據人群的不同可以分為一級預防、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一級預防主要讓未患卒中的人群避免卒中發病,做到防患於未然;二級預防指的是已經發生卒中的人群不再復發,做到亡羊補牢;三級預防是指讓已經發生卒中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恢復,讓患者「虎口脫險」。

遠離「三高」

在暗藏殺機的危險因素中,首當其衝的就是「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收縮壓每升高10 mmHg,腦血管病的發病風險就會增加30%。糖尿病和高膽固醇血症同樣可顯著增加缺血性卒中及顱內出血的風險。

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後女性應每年檢查血壓、血脂、血糖,及早發現「三高」。健康生活方式是防治「三高」第一步,應貫穿每個人的一生。早期或輕度「三高」患者,可首先採用改變生活方式治療,戒菸、控制飲食、增加活動、減輕體重,效果仍不佳者,應採用長期藥物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中年人,甚至青年人因為工作和生活壓力等原因,也早早地出現了高血壓。針對這一現象,協和專家提醒大家一定要結合個體情況儘早測量並監測血壓,如定期的體檢,或每隔半年測量一次血壓。一旦發現高血壓,那麼您就應該提高監測頻率。

戒菸戒酒

吸菸和飲酒是腦血管病的第二類重要危險因素。吸菸可使缺血性卒中的風險增加90%,使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風險增加近2倍。被動吸菸同樣會增加腦血管病的風險。此外,過量飲酒也會大大增加腦血管病風險。

因此吸菸者應戒菸,不吸菸者也應避免被動吸菸。至於飲酒,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適度飲酒可以養護血管,特別是紅酒,少酌有益健康。然而,目前還沒有充分證據表明少量飲酒可以預防腦血管病。2018年9月《柳葉刀》雜誌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最安全的飲酒量是零!飲酒不能帶來任何健康獲益,反而是全球範圍內導致中青年(15-49歲)男性死亡的頭號殺手!因此,飲酒者應儘可能少飲酒或不飲酒,沒有飲酒習慣者更不要為了預防腦血管病而飲酒。

減重+多動

缺乏體育鍛鍊及超重是腦血管疾病的第三類重要危險因素。研究表明,身體質量指數(BMI)每增加一個單位,缺血性卒中風險會增加6%,肥胖(特別是腹型肥胖)更是腦血管病發病的強烈預測因子。

專家建議:增加規律的日常身體活動,無論是與工作相關的還是休閒娛樂的身體活動,都可以降低腦血管病風險。身體活動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等40多種慢性病都有益,其防治效果甚至可能優於藥物療效。健康成人每周應至少有 3—4次、每次至少持續40分鐘的中等或以上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 )。對於日常工作以靜坐為主的人群,建議每坐1小時就進行2—3分鐘的身體活動,當然,體育活動應適度進行,注意活動強度和持續時長,過猶不及。

控制飲食,做到少吃鹽(每天不超過6g)、多吃魚、蔬菜水果,增加食用全谷、豆類、薯類和低脂奶製品,豐富膳食種類,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攝入合理能量,保證規律的飲食。

控制情緒、避免激動

卒中的爆發就像小火星點鞭炮一樣,鞭炮與火星引子缺一不可。激動的情緒,如觀看體育賽事時的激動狂喜、在菜市場面紅耳赤的討價還價等,都有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有的老年人出門買菜卻再沒回家,有的球迷朋友激憤地倒在球場或電視機前。因此,不管是令人興奮的順境,還是令人氣憤的逆境,我們都應該控制好情緒,不要激動,避免不必要的後果。

手術操作預防腦卒中

除了遵醫囑規律用藥以外,手術和介入操作也是預防腦卒中的重要方法。例如,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支架手術可以用來治療頸動脈狹窄,從而減少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患者的腦卒中的發病風險;對於存在顱內巨大動脈瘤的患者,可以通過介入操作栓塞動脈瘤,或通過開顱手術夾閉動脈瘤,從而避免蛛網膜下腔出血。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種手術和操作都有各自的適應證和禁忌證,需要操作者根據患者的綜合情況來評估其是否符合手術指徵,並不是每一個病人都有做手術或操作的必要。

腦卒中如何急救

對於很多不了解腦卒中的人,及時識別卒中很關鍵,具體可參考卒中「120」:

看到1張不對稱的臉;

查看2隻手臂是否單側無力;

「聆」(0)聽患者講話是否口齒清晰。

如發現上述任何症狀,別猶豫,迅速撥打120,到醫院接受專業救治。具體急救策略請查看文末連結,轉到協和醫生說往期好文。

卒中患者的康復

突發卒中後,患者的身體機能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此時的康復過程(功能恢復)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運動功能、語言功能、吞咽功能、認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復等。除了在醫院康復科、專業康復中心接受康復指導以外,家庭成員也應該注重與患者的互動,通過日常交流、親密陪伴、悉心訓練等措施來加速患病家屬的康復。日常點滴的照料和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哦!

專家提示:卒中的預防是系統工程,除了優化生活習慣以外,還要注意監測常見的疾病類危險因素:如房顫和其他心臟類疾病、頸動脈狹窄、代謝症候群、睡眠呼吸暫停、偏頭痛等等,一旦發現,儘早就醫、綜合評估、規範治療。對於正在使用口服避孕藥或正在接受絕經後激素治療的女性來說,也應該定期與醫生溝通,評估腦血管病的風險。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協和醫學雜誌公眾號

文字整理:劉曉坤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監製/張抒揚 主編/陳明雁

編輯/劉曉坤

原標題:《世界卒中日 | 我國腦卒中發生居高不下,請收下這份「協和醫生秘籍」》

相關焦點

  • 卒中茶後(127)第一個腦卒中病人
    公眾認為的第一,指的是真正第一次發生的事件。第一個腦卒中病人在上天來看,可能是幾千年,甚至上萬年前的一隻剛變成人的猴子。因此,公眾或上天的第一是準確的,但又是無法發現和驗證的。學術界的第一,實際上指的是第一次有記載的事件,而不是第一次發生的事件。第一個腦卒中病人就是有文字或者其他形式所第一次記載的腦卒中病人。
  • 日照市中心醫院開展「世界卒中日」大型義診活動
    「世界卒中日」是由世界卒中組織呼籲設立的,是為了呼籲在全球範圍內加強公眾對腦卒中的認識。目前卒中已成為中國人口的第一大死因。2020年10月29日為第15個 「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題為:醫體融合,預防卒中。
  • 時代醫療 智慧引領——紀中國卒中學會第四屆學術年會暨天壇國際腦...
    相應著中國這一重要歷史時期的重大轉變,我國腦血管疾病乃至整個神經系統醫療領域也正發生著這一從量變到質變、從點到面到系統的重大轉變,從大會召開前夕大家就感受到了這一濃鬱氣息。6月29日—7月1日CSA&TISC2018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正式召開,大家從各個視角親眼目睹了這一期待已久的重要時刻,看到了中國腦血管領域不僅走向世界,而且走在世界前列,成為令全球同道稱讚和矚目的新秀。
  • "健康瀋陽 共同締造"衛生健康系列暨"世界卒中日"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渾南百姓身邊
    世界卒中日"。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通常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即腦梗死)和出血性腦卒中(即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兩大類。
  • 我國細胞治療獲得重大突破,腦卒中患者的希望來了
    今年9月,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神經修復學研究所開展的 「嗅鞘細胞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後遺症」臨床試驗正式結題,結果顯示嗅鞘細胞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治療安全,患者生存質量有顯著改善。這是迄今世界上神經系統疾病包括卒中的臨床細胞治療中循證醫學證據最高等級研究的第一個陽性結果報告。這是我國腦卒中後遺症研究獲得的重大突破。
  • 對付腦卒中 醫學界正探索幹細胞療法
    來源:科技日報今年的10月29日是第14個世界卒中日。在我國因病死亡的人群中,每5人裡就至少有1人死於腦卒中。腦卒中,也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今年的10月29日是第14個世界卒中日。各地均開展了系列宣傳普及腦卒中防治的活動。這種兇險的疾病再次引起全社會的極大關注。
  • 世界骨質疏鬆日:不論男女老少,這份骨骼秘籍請收好
    2020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今年的主題是「強健骨骼,遠離骨折」。骨質疏鬆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骨折、體型改變和腰背疼痛是骨質疏鬆的三種常見症狀! 很多患者就是發生了骨折,就診後才知道自己是因為骨質疏鬆症而導致的骨折。預防骨質疏鬆,告別骨質疏鬆的誤區要從生活方式入手。
  • 關於腦卒中你要知道這些
    每年的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據世衛組織統計,全世界每6個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鐘就有1人死於卒中,每6秒鐘就有1人因為卒中而永久殘疾。知道這些規範,對於腦卒中的預防及快速識別、規範治療很重要! 我國腦卒中高發,與飲食習慣有關 腦卒中(腦中風)指的是因血供異常所引起的腦損傷,通常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大類。缺血性腦卒中即腦梗死,出血性腦卒中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腦卒中佔七成以上。
  • 唐山市人民醫院醫療集團攜手中國電信打造區域影像、腦卒中協同...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郝秀鳳 楊鑫欣)12月28日,唐山市人民醫院醫療集團區域影像中心互聯互通平臺、腦卒中協同救治信息一體化平臺啟動儀式和唐山電信籤署「5G+網際網路+醫療」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唐山市人民醫院醫療集團第四次理事代表會議隆重召開。
  • 「快」還要「更快」,腦卒中診療「長海模式」
    隨著我國城鎮化、工業化、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腦卒中發病、患病、致殘和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命健康。
  • 腦卒中救治「黃金3小時」 要靠標準化診療搶時間
    腦卒中是名副其實的「狠角色」,卻並不是難纏的角色,對於發病率較高的缺血性腦卒中來說,它不屬於疑難雜症,時間和規範治療是「良方」,黃金3—4.5小時內溶栓成功患者大多可恢復正常。  「最近幾年我國通過卒中救治1小時圈的建設、臨床路徑規範化的建設,卒中醫療質量顯著改進,但挑戰仍存。」
  • 《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卒中」已高居過早死亡原因首位
    「我國每五位死亡者中至少有一人死於腦卒中,卒中已成為造成過早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首位原因。」近年來第一份較為全面反映我國卒中流行狀況和住院疾病醫療質量等診療水平和住院結局的英文版統計報告《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以下簡稱「報告」)日前在北京天壇醫院發布,我國卒中防治相關情況引發關注。
  • 成都發布腦卒中急救地圖
    》指出,以下10項危險因素與我國94.3%的卒中發生有關: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心臟病、吸菸、飲酒、飲食、超重或肥胖、體力活動不足、心理因素。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這份由成都市衛生健康委、成都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共同發布的官方版「成都市腦卒中急救地圖」中,首批入圖的醫院覆蓋了7家國家「高級卒中中心」、7家「卒中防治中心」,形成了覆蓋全市快速、精準、高效的腦血管疾病救治網絡。由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牽頭成立的「成都市腦卒中專科聯盟」同期成立,首批48家醫院自願申請加入。
  • 粵西卒中聯盟正式成立,構建腦卒中區域協同醫療救治體系
    茂名網訊 8月15日,粵西卒中聯盟成立大會暨2020年缺血性腦卒中學術會議在茂名市召開,茂名市政府副市長黃權,廣東省卒中學會法定代表人胡學強教授,茂名市衛健局局長黃立紅、副局長黃偉東,茂名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張鋒華、黨委副書記柯木祥出席會議,同時參會的還有來自粵西地區近200名卒中學科同道。
  • 關注世界卒中日,了解腦梗塞是什麼原因引起,大面積腦梗塞是怎麼回事
    為了讓全球民眾對腦卒中有進一步的認識,2004年6月24日,在加拿大溫哥華召開的第5屆世界卒中大會上,來自全球各地的醫學專家們呼籲設立「世界卒中日」,後將每年的10月29日設立為「世界卒中日」。2020年10月29日將迎來第15個「世界卒中日」。
  • 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第四屆學術年會開幕
    11月14日,2020年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第四屆學術年會、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眩暈專委會第三屆年會暨全國眩暈多學科診療論壇在北京開幕。本次大會採用線上直播+線下會議結合的方式,累計觀看人次達3萬多。
  • 記住「FAST」口訣 判斷預警腦卒中
    原標題:記住「FAST」口訣 判斷預警腦卒中   ■新聞背景   10月29日,是第14個「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題是「預防為主,遠離卒中」,口號為「遠離卒中,從健康生活開始」。秋冬季節是腦卒中的高發期,專家提醒,腦卒中發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且有低齡化趨勢,平時應當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和檢查。
  • 依達拉奉右莰醇(先必新)在中國獲批上市,給腦卒中患者帶來治療信心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約佔腦卒中的70%,在時間窗內開展靜脈溶栓治療(<6h)及血管內治療(取栓)等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1]。然而,中國腦卒中醫療質量評估(CHINA QUEST)研究表明,我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從發病到醫院的平均時間為20.0小時,發病3小時內到醫院的患者比例僅為21.3%,接受溶栓治療的比例僅為1.9%[3]。
  • 2019年幹細胞主要研究成果系列:對付腦卒中 醫學界正探索幹細胞療法
    腦卒中,也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2019年10月29日是第14個世界卒中日。各地均開展了系列宣傳普及腦卒中防治的活動。
  • 5.25世界預防中風日 | 早期篩查 科學防治
    今年5月25日是第15個「世界預防中風日」。「腦卒中」(Cerebral Stroke) 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是由於腦血管突然發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腦缺血、缺氧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