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俗稱「中風」,是非常常見的腦血管突發急症。卒中一旦發生,將對腦組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因此,卒中的預防、救治和術後康復就顯得尤為重要。世界卒中日,請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彭斌主任醫師、姜南博士為您一文詳解腦卒中。
作者介紹:姜南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醫學博士後,神經病學博士,師從彭斌教授。主要從事腦血管病與神經重症方向的研究,已發表SCI論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4篇。
專家介紹:彭斌
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擅長神經系統常見病和多發病、腦血管病及神經系統危重疾病的診治等。
腦卒中「殺手畫像」
急性腦血管病,又稱卒中,俗稱「中風」,是由於腦血管堵塞或破裂引起腦梗死或腦出血,從而導致的一種臨床急症,是人類健康的殺手之一。
腦卒中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數據顯示,腦卒中的現患率高達1114.8/10萬,發病率246.8/10萬,死亡率114.8/10萬。而中國的腦血管病現患人數高居世界首位,腦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農村居民第二位、城市居民第三位死因。即使治療及時,部分腦卒中倖存者仍可能面臨重大挑戰:如肢體殘疾,語言障礙,思維及知覺改變,社會關係缺失等。
卒中的三級預防
預防卒中根據人群的不同可以分為一級預防、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一級預防主要讓未患卒中的人群避免卒中發病,做到防患於未然;二級預防指的是已經發生卒中的人群不再復發,做到亡羊補牢;三級預防是指讓已經發生卒中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恢復,讓患者「虎口脫險」。
遠離「三高」
在暗藏殺機的危險因素中,首當其衝的就是「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收縮壓每升高10 mmHg,腦血管病的發病風險就會增加30%。糖尿病和高膽固醇血症同樣可顯著增加缺血性卒中及顱內出血的風險。
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後女性應每年檢查血壓、血脂、血糖,及早發現「三高」。健康生活方式是防治「三高」第一步,應貫穿每個人的一生。早期或輕度「三高」患者,可首先採用改變生活方式治療,戒菸、控制飲食、增加活動、減輕體重,效果仍不佳者,應採用長期藥物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中年人,甚至青年人因為工作和生活壓力等原因,也早早地出現了高血壓。針對這一現象,協和專家提醒大家一定要結合個體情況儘早測量並監測血壓,如定期的體檢,或每隔半年測量一次血壓。一旦發現高血壓,那麼您就應該提高監測頻率。
戒菸戒酒
吸菸和飲酒是腦血管病的第二類重要危險因素。吸菸可使缺血性卒中的風險增加90%,使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風險增加近2倍。被動吸菸同樣會增加腦血管病的風險。此外,過量飲酒也會大大增加腦血管病風險。
因此吸菸者應戒菸,不吸菸者也應避免被動吸菸。至於飲酒,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適度飲酒可以養護血管,特別是紅酒,少酌有益健康。然而,目前還沒有充分證據表明少量飲酒可以預防腦血管病。2018年9月《柳葉刀》雜誌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最安全的飲酒量是零!飲酒不能帶來任何健康獲益,反而是全球範圍內導致中青年(15-49歲)男性死亡的頭號殺手!因此,飲酒者應儘可能少飲酒或不飲酒,沒有飲酒習慣者更不要為了預防腦血管病而飲酒。
減重+多動
缺乏體育鍛鍊及超重是腦血管疾病的第三類重要危險因素。研究表明,身體質量指數(BMI)每增加一個單位,缺血性卒中風險會增加6%,肥胖(特別是腹型肥胖)更是腦血管病發病的強烈預測因子。
專家建議:增加規律的日常身體活動,無論是與工作相關的還是休閒娛樂的身體活動,都可以降低腦血管病風險。身體活動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等40多種慢性病都有益,其防治效果甚至可能優於藥物療效。健康成人每周應至少有 3—4次、每次至少持續40分鐘的中等或以上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 )。對於日常工作以靜坐為主的人群,建議每坐1小時就進行2—3分鐘的身體活動,當然,體育活動應適度進行,注意活動強度和持續時長,過猶不及。
控制飲食,做到少吃鹽(每天不超過6g)、多吃魚、蔬菜水果,增加食用全谷、豆類、薯類和低脂奶製品,豐富膳食種類,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攝入合理能量,保證規律的飲食。
控制情緒、避免激動
卒中的爆發就像小火星點鞭炮一樣,鞭炮與火星引子缺一不可。激動的情緒,如觀看體育賽事時的激動狂喜、在菜市場面紅耳赤的討價還價等,都有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有的老年人出門買菜卻再沒回家,有的球迷朋友激憤地倒在球場或電視機前。因此,不管是令人興奮的順境,還是令人氣憤的逆境,我們都應該控制好情緒,不要激動,避免不必要的後果。
手術操作預防腦卒中
除了遵醫囑規律用藥以外,手術和介入操作也是預防腦卒中的重要方法。例如,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支架手術可以用來治療頸動脈狹窄,從而減少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患者的腦卒中的發病風險;對於存在顱內巨大動脈瘤的患者,可以通過介入操作栓塞動脈瘤,或通過開顱手術夾閉動脈瘤,從而避免蛛網膜下腔出血。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種手術和操作都有各自的適應證和禁忌證,需要操作者根據患者的綜合情況來評估其是否符合手術指徵,並不是每一個病人都有做手術或操作的必要。
腦卒中如何急救
對於很多不了解腦卒中的人,及時識別卒中很關鍵,具體可參考卒中「120」:
看到1張不對稱的臉;
查看2隻手臂是否單側無力;
「聆」(0)聽患者講話是否口齒清晰。
如發現上述任何症狀,別猶豫,迅速撥打120,到醫院接受專業救治。具體急救策略請查看文末連結,轉到協和醫生說往期好文。
卒中患者的康復
突發卒中後,患者的身體機能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此時的康復過程(功能恢復)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運動功能、語言功能、吞咽功能、認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復等。除了在醫院康復科、專業康復中心接受康復指導以外,家庭成員也應該注重與患者的互動,通過日常交流、親密陪伴、悉心訓練等措施來加速患病家屬的康復。日常點滴的照料和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哦!
專家提示:卒中的預防是系統工程,除了優化生活習慣以外,還要注意監測常見的疾病類危險因素:如房顫和其他心臟類疾病、頸動脈狹窄、代謝症候群、睡眠呼吸暫停、偏頭痛等等,一旦發現,儘早就醫、綜合評估、規範治療。對於正在使用口服避孕藥或正在接受絕經後激素治療的女性來說,也應該定期與醫生溝通,評估腦血管病的風險。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協和醫學雜誌公眾號
文字整理:劉曉坤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監製/張抒揚 主編/陳明雁
編輯/劉曉坤
原標題:《世界卒中日 | 我國腦卒中發生居高不下,請收下這份「協和醫生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