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據世衛組織統計,全世界每6個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鐘就有1人死於卒中,每6秒鐘就有1人因為卒中而永久殘疾。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卒中中心10月28日在廣州天河區石牌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行社區患者健康教育及義診,提高社區居民對腦卒中的認識,普及預防及識別知識。
該院卒中中心主任陸正齊教授在現場詳細解讀相關知識。知道這些規範,對於腦卒中的預防及快速識別、規範治療很重要!
我國腦卒中高發,與飲食習慣有關
腦卒中(腦中風)指的是因血供異常所引起的腦損傷,通常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大類。缺血性腦卒中即腦梗死,出血性腦卒中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腦卒中佔七成以上。
腦卒中是我國成年人群致死、致殘的首位病因。根據《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我國腦卒中發生率以每年8.3%的速度增加。一旦發生腦卒中,患者腦組織將遭受不可逆的損傷,給患者及家庭造成沉重負擔。
陸正齊說,我國腦卒中發病率高與飲食等生活習慣有關。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房顫以及不良生活飲食習慣(高鹽高脂飲食、吸菸、飲酒、缺乏體育鍛鍊等)都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
他舉例說,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日均為10.6克,遠超世衛組織6克/天的標準。同時,蔬菜、水果攝入量偏低,粗糧攝入量較少。
此外,有腦卒中家族史的人,患病的風險也將明顯增加。
腦卒中的預防記住「健康四大基石」
今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題是「預防為主,遠離卒中」,國內外的防控經驗都證實腦卒中「可防可控」。早期積極控制腦卒中危險因素,規範化開展腦卒中診療,可有效降低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復發率、致殘率及死亡率。
陸正齊說,腦卒中的預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為主要內容,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
具體措施包括:積極治療控制高血壓;加強對糖尿病、心臟病、血液系統疾病的治療;加強體育鍛鍊;合理飲食,適量攝入動物蛋白質,如瘦肉、魚類、禽類等;降低食鹽攝入量,每天控制在6克以內;增加攝入新鮮蔬菜水果,以提高鉀攝入量;提倡戒菸,控制體重,杜絕不良生活方式。
陸正齊還提醒,目前我國腦卒中發病呈現出年輕化趨勢,他在臨床上遇到不少25歲左右的急性腦卒中患者。他指出,這與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方式不健康有關,年輕人應儘量少吃宵夜、避免熬夜。
快速識別腦卒中記住「中風120」
中國推出了適合國人的急性卒中快速識別方法,即「中風120」:「1」代表「看到1張不對稱的臉」;「2」代表「查兩隻手臂是否有單側無力」;「0」代表「聆(零)聽講話是否清晰」。如果根據上述識別方法發現問題,應該立刻撥打120。
救護車一到醫院,醫生就會立刻對患者進行評估、安排頭部急診CT掃描,確定是否為卒中,診斷卒中類型並進行急救。
規範治療腦卒中要爭分奪秒
陸正齊表示,不同類型的腦卒中治療方法各不相同。對於最常見的缺血性腦卒中,應儘早開展溶栓和(或)取栓治療,強調早識別、早治療、早康復和預防再發。
其中,溶栓治療是通過溶栓藥物把堵在腦血管裡的血栓溶解掉,使閉塞的血管再通,及時恢復供血,減少缺血腦組織壞死。最佳時間為發病後4.5小時內,超過6小時將失去溶栓治療的機會。
取栓治療主要針對顱內大血管閉塞。通過導管經血管內到達閉塞部位,使用特殊的取栓裝置將血栓取出。最佳治療時間為發病6小時以內,部分患者可延長至24小時以內。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就如同莊稼地缺水,時間久了,禾苗就會旱死;儘早灌溉,有些禾苗可以挽救回來。」陸正齊說,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如果未及時得到規範救治,每延遲1分鐘治療,將會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輕則導致偏癱、失語,重則導致死亡。因此,一旦考慮到腦卒中的可能性,應立即就診,不應有任何延誤。
【記者】卞德龍
【通訊員】甄曉洲
【作者】 卞德龍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自營號~日報時政部自營號~廣東健康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