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還要「更快」,腦卒中診療「長海模式」

2021-01-21 好醫生

隨著我國城鎮化、工業化、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腦卒中發病、患病、致殘和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命健康。《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7)數據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現患和曾患腦卒中人數為1242萬,且腦卒中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給社會和家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負擔,是因病返貧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對於卒中患者,時間就是大腦,在發病4.5-6小時內實施靜脈溶栓是腦卒中急性期救治的主要手段。可見,DNT (入院到溶栓時間)至關重要。開展「卒中急救地圖」建設,打造「區域黃金時間救治圈」,迫在眉睫!


近日,上海長海醫院急診大廳內,急診呼叫系統響起:「一位疑似卒中患者到達醫院」。腦卒中一線醫生與卒中護士立即投入救治狀態。一分鐘內,患者生命體徵採集完畢;三分鐘後,被轉運至CT室;18分鐘後,靜脈溶栓完成,患者病情開始好轉。


「每增加15分鐘,卒中患者無殘疾生存的可能性便下降10%。」長海醫院腦血管病中心主任、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劉建民介紹,按照國際標準,卒中患者DNT時間只需低於60分鐘即可達標;而在長海醫院,從救護車接到患者開始,就進行初步診斷,提前將患者的相關信息發送到醫院;通過標準的醫療路徑管理,將每個步驟固定化,並嚴格限定時間,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通過這些舉措,這一時間目前控制在了20分鐘以內,大幅提高了卒中患者搶救的成功率,有效降低了致殘率和死亡率。


作為承接上海最多腦卒中患者救治工作的長海醫院,這樣的速度,歸功於其首創的腦卒中患者「一站式」診療服務。而作為國家「腦卒中篩查與防治示範基地」,長海醫院是首批獲得「腦防委」認證的「高級卒中中心」,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跨學科的「腦血管病中心」。


然而,由於缺乏統一的收集標準,卒中患者就診數據通常分散在不同科室和系統中,就像一座座信息孤島,無法真正發揮臨床和科研價值。同時,因缺乏專業分析工具,無法對上報的大量數據進行有效評估和反饋,由此影響腦卒中救治質量的持續改進和提升。劉建民認為,亟需建立腦血管病臨床專科資料庫。


2017年,腦血管病中心啟用院內急救智能管理系統。護士掃碼、患者手戴RFID(無線射頻識別)手環,進/出CT室、溶栓室、導管室等的時間節點被一一記錄下來。通過對綠色通道運行情況、卒中護士誤診率、腦卒中一線醫生DNT達標時間等數據的分析,長海醫院腦血管病中心正嘗試為患者構建一張更大的保護網。


時今,腦血管病中心的醫生們正在探索更快救治新方案:與「120」急救中心無縫銜接,通過信息化平臺,在車中就將卒中患者的基本情況傳至院方,患者到院後可繞過急診室預檢環節,直接進入CT室,由此創造更多奇蹟,面提高卒中防治水平。


來源:好醫生醫械世界

👧佛系養生圈不同類型熬夜選手如何補覺

🔥震驚醫護圈200斤女子解剖啥樣? 

🎯玩轉醫械圈醫療「人工智慧」撲面而來

😸院會資訊圈「規培」新政,衛健委重磅消息

商務合作QQ:358830051

學分查詢電話:400-810-5790

相關焦點

  • ESO-WSO 2020丨中國聲音:DIRECT-MT研究結果發布——直接機械取栓,卒中治療新的裡程碑
    )順利舉行,這是有史以來兩大組織的第一次聯合會議,有望成為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卒中會議。在大型臨床試驗-網絡研討會部分,其中介紹了5項較高評分的研究,其中一項是由軍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劉建民教授團隊牽頭,聯合中國41家醫院共同完成的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DIRECT-MT研究。
  • ...長海醫院DIRECT-MT研究論文今天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
    新民晚報訊(記者 孫雲)今天上午,由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劉建民教授團隊牽頭組織的大型臨床研究項目「中國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動脈治療的療效評估(DIRECT-MT)」結果正式發布,並被全世界臨床醫學領域最權威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以原創著作形式在線發表。
  • 粵西卒中聯盟正式成立,構建腦卒中區域協同醫療救治體系
    聯盟旨在響應《「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精神,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從實質上促進粵西地區的整體醫療服務質量,進一步引領輻射基層腦卒中診療服務水平,推動整個粵西地區卒中中心建設。
  •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
    上海長海醫院位於東海之濱醫院醫療服務特色鮮明,是目前上海市單體規模最大的醫院,擁有亞洲一流水平的門急診大樓,全球最先進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綜合技術最先進的消化內鏡診療中心,滬上首臺640層動態容積CT、新型PET/CT分子影像設備和立體定向、射波刀、直線加速器等放射治療設備。自主研發的室間隔缺損封堵器、「孫氏輸尿管鏡」、定位遙控膠囊內鏡機器人,贏得世界喝彩,服務百萬患者。
  • 關注| 腦卒中後,為什麼總是發脾氣?
    關注 | 腦卒中後,為什麼總是發脾氣?前不久,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心醫院神經內科收治了一位老大爺,是一位退休的人民教師,大爺的兒子說老人沒生病之前脾氣可好了,基本上就不會生氣,可這次生病以後,性情大變,一句話不對付就開始又打又罵,家裡人愁的都快哭了,問我們這到底是怎麼了。今天,我們就來淺談一下,卒中病人為什麼容易情緒障礙?
  • 《中國卒中報告 2019(英文版)》正式發布
    這些信息不僅為專業的醫療和學術機構提供了充分的疾病診療現狀、區域衛生保健和人口健康狀況等信息,有力推動了卒中診療和科學研究的國際合作,還為各國政府制訂卒中疾病防控政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數據信息與決策依據。
  • 關於中風你要知道 腦卒中是什麼意思 安宮牛黃丸功效與作用
    關於中風你要知道 腦卒中是什麼意思 安宮牛黃丸功效與作用 時間: 2020-08-28 13:21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關於中風,怎麼能不了解腦卒中是什麼意思和安宮牛黃丸的功效與作用呢?今天我們就來一一解答。  腦卒中是什麼意思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特點。根據統計調查,腦卒中是導致中國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 「精品中文版」腦卒中影像學鑑別診斷(大全)
    滲透性髓鞘溶解症滲透性髓鞘溶解症最常見於低鈉血症的過快糾正,也可見於營養不良、慢性酒精中毒、滲透壓升高,例如高血糖和肝移植患者。典型表現為假性球麻痺和痙攣性四肢癱,可出現橋腦中央和/或橋外髓鞘溶解(圖13)。橋腦病灶位於中央,皮質脊髓束保留。橋外病變對稱性累及丘腦、基底節和雙側膝狀體和大腦白質。T2高信號的出現可能滯後2周,但彌散受限出現於24小時內,並持續達3周。
  • 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第四屆學術年會開幕
    11月14日,2020年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第四屆學術年會、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眩暈專委會第三屆年會暨全國眩暈多學科診療論壇在北京開幕。本次大會採用線上直播+線下會議結合的方式,累計觀看人次達3萬多。
  • 《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卒中」已高居過早死亡原因首位
    「我國每五位死亡者中至少有一人死於腦卒中,卒中已成為造成過早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首位原因。」近年來第一份較為全面反映我國卒中流行狀況和住院疾病醫療質量等診療水平和住院結局的英文版統計報告《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以下簡稱「報告」)日前在北京天壇醫院發布,我國卒中防治相關情況引發關注。
  • 傳經送寶:生命活水醫療集團卒中中心區域內培訓——都昌站
    ■戶潔、陳雪旻/文 攝為推動區域卒中救治網絡建設,規範腦卒中診療流程,提高基層醫院醫務人員腦卒中救治水平。7月4日,生命活水醫療集團副院長唐尤佳帶領醫務處、卒中中心相關人員走進都昌縣人民醫院。我院通過技術幫扶、人才培養、講座培訓、巡回醫療、雙向轉診、分級診療等方式與都昌縣人民醫院展開合作,規範救治流程、技術延伸到合作單位,規範化培訓機制,建立起急性腦血管意外救治"綠色通道",形成區域性的急救網絡,實現卒中患者的區域協同診療、快速診斷轉運,充分發揮我院三大中心協同救治結合的優勢,從而縮短患者的救治時間,降低死亡率,提升區域整體診療水平救治水平。
  • 【述評】重視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院前識別和轉運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早期治療在過去的20餘年取得了劃時代的進步,帶來了顯著的臨床獲益。1995年美國國立神經疾病與卒中研究院溶栓試驗(NINDS)證實了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病3 h內的療效。2008年歐洲協作急性卒中研究(ECASS Ⅲ)將靜脈溶栓的治療時間窗延長到4.5 h。
  • 廣東省卒中地圖發布 186家卒中中心構建1小時急救圈
    如何讓發生卒中的患者及時得到救治,降低致死、致殘率,就近及時的溶栓取栓至關重要。27日,由廣東省醫學會、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辦的廣東省防治卒中中心建設質控管理培訓會在廣州花都召開。會議發布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對全省卒中中心建設、卒中急救地圖建設和質控工作進行培訓。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出席並致辭。
  • 醫療健康網報導:骨髓幹細胞移植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後遺症
    雖然這些治療方法有助於恢復部分患者的功能,但仍有70%的患者在腦卒中發生半年後留下了後遺症,如存在語言、運動、感覺等功能障礙,並伴隨一生。這不僅影響其生活質量,也給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如何改善這些患者的功能障礙-即解決後遺症問題,已成為當前的重大研究課題。 近年來,幹細胞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成為了國際研究熱點,並獲得醫學界和民眾的廣泛關注。
  • 腦卒中救治「黃金3小時」 要靠標準化診療搶時間
    腦卒中救治「黃金3小時」 要靠標準化診療搶時間  本報記者 張佳星  兩個「70%」,讓腦卒中(即中風)令人聞風喪膽:首次發病患者中存活率70%,存活患者中又有70%的致殘率。  「最近幾年我國通過卒中救治1小時圈的建設、臨床路徑規範化的建設,卒中醫療質量顯著改進,但挑戰仍存。」近日,中國卒中學會第五次年會召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教授王擁軍表示,「中國卒中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指數低,東西地域差異顯著,腦血管醫療質量存在『短板』。」
  • 缺血性腦卒中後運動誘導的神經可塑性:病理學和機制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圖1 發表論文的摘要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最近發表一篇綜述,主要討論缺血性腦卒中後運動療法改善運動和認知功能在神經可塑性方面的機制,包括神經營養因子的增多、突觸結構和功能的改善、腦半球間聯繫的增加、神經再生以及神經功能重組和未梗死腦區功能代償。
  • 快收藏危急時刻能救命! 成都發布腦卒中急救地圖
    5.老年人應防止過快改變體位,避免便秘。6.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發現問題早診早治。急/救雖然腦卒中的發病很突然,但如果仔細觀察,也可以發現發病的危險信號。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生後,每延遲1分鐘,就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且致殘風險增加。早期進行靜脈溶栓、動脈取栓等治療,可以有效降低腦卒中發生後的病死率和殘疾率,提高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改善預後。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治療的獲益具有極強的時間依賴性,溶栓需要在4.5小時內實施,取栓需要在6~24小時內進行,但目前我國真正能在4.5小時內接受規範治療的卒中患者僅2%左右。
  • 北京老年醫院神經內科啟動神經血管介入診療規範化培訓系列講座活動
    2020 「神經血管介入診療規範化培訓」為了進一步提升神經血管介入手術質量,保證圍手術期的安全,北京老年醫院神經內科2020年11月30日啟動了「神經血管介入診療規範化培訓系列講座」活動。本期講座由中日友好醫院神經科護士長徐燕、張志勇及於冬梅護士長圍繞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流程與規範,尤其是圍手術期的管理進行全面的講授。醫務處處長李翔做開場發言,他指出血管內介入診療技術是神經內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修訂完善的制度、流程,開展系列培訓,對於保障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的順利開展、保證手術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揭秘真實的腦機接口:已有抑鬱症診療應用,暫無黑客入侵風險
    馬斯克暢想的「人機共生」時代或許沒那麼快到來,但腦機接口的現階段應用同樣振奮人心:在中國,科學家們正在不懈努力,嘗試用腦機接口治療癲癇、帕金森、抑鬱症等困擾人類已久的疾病,並幫助患者進行術後康復。現有應用:癲癇、抑鬱症診療,以及中風康復訓練到底什麼是腦機接口?
  • 四種防卒中的食物
    受訪專家:火箭軍總醫院副院長、全軍腦卒中醫療救治研究中心主任 姜衛劍 姜衛劍,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火箭軍總醫院副院長、全軍腦卒中醫療救治與研究中心主任。特需門診:周二、周四下午。 腦卒中(以下簡稱「卒中」)是近年來國人第一死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