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腦卒中 醫學界正探索幹細胞療法

2021-01-12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科技日報

今年的10月29日是第14個世界卒中日。在我國因病死亡的人群中,每5人裡就至少有1人死於腦卒中。

腦卒中,也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今年的10月29日是第14個世界卒中日。各地均開展了系列宣傳普及腦卒中防治的活動。這種兇險的疾病再次引起全社會的極大關注。

而就在不久前,一則幹細胞治療腦卒中最新進展的消息同樣吸引眼球。美國Stemedica細胞技術有限公司完成了使用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缺血性卒中的I/IIa期臨床試驗,該試驗順利達到主要終點,即治療是安全的,同時達到所有次要終點,即受試者運動、神經功能持續改善12個月(僅評估至治療後12個月)。該試驗結果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卒中協會(AHA/ASA)官方學術期刊之一《卒中》(Stroke)上。

「這個實驗結果在幹細胞技術治療腦卒中領域是個非常重要的進展,II期臨床主要是驗證安全性,只有在安全的基礎上才能做下一步有效性的研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教授劉麗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延長救治時間窗口 是腦卒中防治面臨的最大難題

在腦卒中患者中僅有30%—40%能夠完全康復或輕微功能障礙,50%—70%會失明、失語、遺留肢體癱瘓等重度殘疾,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生活負擔,造成身心的巨大痛苦。

腦卒中是我國成年人致死、致殘的首位病因,在世界各國均是主要的致死原因。《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則顯示,腦卒中是造成我國減壽年數的第一位病因。2017年腦血管病佔我國居民疾病死亡比例在農村人群為23.18%、城市人群為20.52%,這意味著,在我國因病死亡的人群中,每5人裡就至少有1人死於腦卒中。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腦卒中的防治。通過緊密分級診療制度、各級醫療機構合作推進分級診療體系、開展卒中中心建設等措施。「我國腦卒中的救治水平有明顯提高,死亡率有下降趨勢。」劉麗萍說。

劉麗萍表示,近年來高質量的臨床研究也發現了新的治療方法,如血管內開通治療、針對二級預防的藥物及手術治療等。「中國為腦血管病的治療提供了很多新的方案及臨床研究證據,但總體來說,腦卒中的防治依然面臨很重的疾病負擔,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

最大的困難來自腦卒中這種疾病的特點,即個體化差異大,對救治條件要求非常高。「對於急性腦卒中患者而言,實施靜脈溶栓最好的時間窗口是4.5小時內。」劉麗萍說。

如果錯過了這個時間,大部分壞死的腦組織就無法挽救,就會導致病人遺留肢體、語言等功能障礙甚至嚴重殘疾。病情比較嚴重的腦梗死甚至會導致死亡。遺憾的是,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僅有不到1/3的腦卒中患者能夠在最佳時間窗口到達醫院進行急救處理。

目前,醫學界專家在致力於用多種辦法延長急性腦卒中的治療時間窗口。「例如改進溶栓劑,用先進的影像學技術篩選,聯合其他藥物治療,等等。」劉麗萍說,但這些方法都在探索實踐中,「以前的聯合治療通常會採用聯合神經保護劑,但目前在基礎研究中證實是獲益的神經保護治療,並未能在臨床研究中證實其有效性。究其原因,研究方案的設計、藥物的作用靶點、副作用等都有待進一步研究。」

近年來,像劉麗萍教授這樣的臨床醫生開始關注有可能突破現有腦卒中治療技術瓶頸的幹細胞技術。

35項臨床試驗進行中 有可能突破現有治療技術瓶頸

近年來,隨著幹細胞工程的推進,許多研究人員發現幹細胞移植在多種腦部疾病的治療中能夠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幹細胞治療腦卒中所涉及的基本機制包括抗凋亡、抗炎、促進血管和神經的再生、形成新的神經細胞和神經迴路、抗氧化和血腦屏障的保護。

根據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一項初步研究顯示,腦部注入幹細胞有助於中風患者康復,使用幹細胞技術,能讓腦部受損區血管重新生長,而且可以改善中風後遺症,不論是行動、表達或是認知能力,都產生明顯的改善。

劉麗萍說,幹細胞療法成為改善腦卒中預後的新途徑,目前國內外相關幹細胞移植治療腦卒中的臨床試驗已取得了一些進展。

2018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資助「神經幹細胞腦內精準移植治療腦卒中的臨床研究」,研究項目在多家臨床研究中心開展。

2019年初,休斯頓大學健康科學中心招募了110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參與向腦內注射幹細胞的臨床研究,此療法已進入臨床II期試驗。

據clinicaltrials網站數據,截至目前,全球共開展幹細胞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I、II、III期臨床試驗35項(未統計沒有明確分期的試驗),其中大部分處於I、II期。

「目前大家都在研究不同種類的幹細胞、不同的給藥途徑對不同類別的腦卒中的治療效果。」劉麗萍說。

已上市幹細胞療法中 心腦血管方向的藥物還是空缺

「無疑,幹細胞技術在治療腦血管病的應用中有非常廣泛的前景,目前在進行的一些臨床II期試驗,為我們設計下一步的臨床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證據。」劉麗萍表示。

Stemedica公司此次臨床試驗使用的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是從健康捐獻者的骨髓中提取的,經體外擴增後製備成幹細胞藥物。試驗達到了主要終點和所有四項次要終點,在治療6—12個月後,心電圖、實驗室檢驗及CT掃描結果等均表明治療是安全的,且所有評估量表得分相對基線水平均有顯著改善。

該項目的主要研究者、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教授邁克·勒維(Michael levy)表示:「根據我在Stemedica缺血性卒中試驗中的臨床試驗工作,到目前為止使用Stemedica同種異體耐缺血間充質幹細胞產品的經驗表明,該產品首先是安全的,其次還有可能產生較好的醫療效果。」

作為美國Stemedica公司幹細胞技術的中國承接方,九芝堂旗下的九芝堂美科(北京)細胞技術有限公司,已經與天壇醫院籤訂了《幹細胞臨床研究基地共建協議》,將針對腦卒中等適應症共同開展藥物臨床試驗。

「目前,在全球已上市的14種幹細胞藥物中,心腦血管方向的幹細胞藥物仍是零,未來我們將聯合美國Stemedica公司開展多中心臨床試驗,加快幹細胞藥品在國內的上市步伐,努力開發出首個腦卒中的幹細胞藥物。」九芝堂美科CEO高巖嵩表示。(記者 操秀英)

相關焦點

  • 2019年幹細胞主要研究成果系列:對付腦卒中 醫學界正探索幹細胞療法
    腦卒中,也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2019年10月29日是第14個世界卒中日。各地均開展了系列宣傳普及腦卒中防治的活動。
  • 幹細胞與腦中風|腦卒中患者的福音!幹細胞療法不斷取得進展!
    目前,中風的治療僅限於中風事件後3-4小時的急性期,而對於中風後的恢復期,醫學上尚未有行之有效的療法。 近年來,幹細胞治療的巨大潛力吸引了很多科研工作者,腦卒中動物模型的大量研究也表明,幹細胞治療中風具有良好的效果。
  • 幹細胞療法:3大臨床應用領域,為醫學界帶來顛覆性改變
    幹細胞有望實現創傷和病理組織的修復、解決各種疑難雜症,為醫學界帶來顛覆性改變。人類關於幹細胞的臨床研究起源於成體幹細胞,最早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與胚胎幹細胞相比,成體幹細胞因獲取容易、致瘤風險低和倫理學爭議少。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現階段國內外均重視幹細胞的臨床應用研究,形成幹細胞療法、組織工程和定向誘導3大臨床應用領域。
  • 我國細胞治療獲得重大突破,腦卒中患者的希望來了
    這是我國腦卒中後遺症研究獲得的重大突破。也代表著腦卒中治療的最新前沿進展。2020年10月29日是第15個世界腦卒中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醫體融合,預防卒中」,提倡運動和醫學防治相結合,以更好的防治卒中。在「世界腦卒中日」來臨之際,本文為大家介紹腦卒中的臨床治療現狀以及未來醫學趨勢,幫助更多的人了解腦卒中這種疾病。
  • 2020年有望上市的幹細胞療法
    如果獲得批准,這款幹細胞療法將於2020年在美國推出。這也意味著Ryoncil有望成為2020年獲批上市的幹細胞療法。如果這款幹細胞療法獲批上市,這一空白也有望得到填補。 值得期待的III期臨床候選藥物 當前,已經有一些幹細胞療法處在臨床試驗後期,隨著臨床試驗順利開展,這些療法距離上市也會越來越近。
  • 九芝堂:「幹細胞治療腦卒中新藥臨床試驗」申請獲批 將與天壇醫院...
    中國網財經2月20日訊(記者 杜丁)昨天,九芝堂美科(北京)細胞技術有限公司收到國家藥監局藥物審評中心(簡稱「CDE」)籤發的《臨床試驗通知書》,該公司幹細胞治療腦卒中新藥臨床試驗申請獲得批准。這位負責人表示,IND獲批後,九芝堂美科將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合作開展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試驗。幹細胞技術的發展為腦卒中治療提供了新方向據了解,本次臨床試驗所用幹細胞產品為美國Stemedica Cell Technologies, Inc.(簡稱Stemedica)生產的缺血耐受人同種異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ithMSC)。
  • 幹細胞療法對卵巢早衰的現狀與展望
    近年來,幹細胞療法在生物醫學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幹細胞因其組織修復、免疫調節、抗纖維化、促血管生成、促進傷口癒合及神經保護等功能,成為了修復疾病的新型臨床手段,尤其在卵巢早衰方面,顯示了不可估量的應用前景。
  • 臨床探究:幹細胞促進腦卒中後的神經修復
    腦卒中:俗稱中風,它是一種突發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主要由大腦缺血或血管破裂出血引起,其中由大腦缺血引起的腦卒中佔極大部分。臨床手段主要採用溶栓方法,但由於溶栓時間窗短、出血概率大,多數患者預後較差。
  • 國內幹細胞療法最新進展,6大地區深入探索先行先試
    自2015年以來,國家啟動幹細胞療法研究,一直在重新規劃和布局幹細胞療法的發展走向。經過這幾年的探索和試點,已打造了一片以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和西南地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的格局,例如深圳市、北京市、上海市、成都市等多個代表城市,已走在了全國的前頭。
  • 醫療健康網報導:骨髓幹細胞移植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後遺症
    近年來,幹細胞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成為了國際研究熱點,並獲得醫學界和民眾的廣泛關注。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高度未分化性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原則上,在適宜環境下,它可以分化為多種體細胞,如神經細胞、肝細胞等。幹細胞研究以及利用幹細胞治療相關疾病的細胞組織工程學,已經成為繼人類基因組測序完成後,生命科學研究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
  • 案例分享:幹細胞治療在八大系統疾病中的應用
    近年來,間充質多能幹細胞被醫學界廣泛的運用於八大系統性疾病的治療,包括:神經系統(帕金森、小兒腦癱)、免疫系統(銀屑病、紅斑狼瘡)、泌尿生殖系統(卵巢早衰、子宮內膜修復)、內分泌系統(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呼吸系統(哮喘病、新冠肺炎)、消化系統(肝硬化、慢性腸炎)、運動系統(骨關節炎、骨髓損傷)及心血管系統。以下是各類疾病治療的成功案例,我們一起看看吧。
  • 幹細胞療法有效控制炎症因子風暴,成新冠重症患者救命稻草
    被比做「孫悟空」 可以變身為人體內多種細胞  要了解幹細胞療法,首先讓我們先捋一捋什麼是幹細胞,以及它們是如何應用到臨床治療中。  幹細胞是具有自我複製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或器官,在醫學界稱之為「萬能細胞」。  「幹細胞存在於人體多種組織中,包括骨髓、脂肪、牙髓、胎盤、臍帶等。」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周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幹細胞可以分為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
  • 10個案例證實丨未來幹細胞療法不只是廣譜上的抗衰,而是有具體的...
    腦卒中發生有以下特點:病程發展快、病情兇險、復發率高、不存在自愈的情況 近年來隨著幹細胞領域的推進,幹細胞療法成為改善腦卒中預後的新途徑
  • 幹細胞療法在部分中樞神經性疾病的進展和挑戰
    幹細胞療法給神經性疾病治療提供了希望,迄今為止,已有超過200項應用各種幹細胞方法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研究被註冊,主要為多發性硬化症、中風、帕金森和脊髓損傷。[3]4、幹細胞治療神經性疾病上的困難4.1 如何增強幹細胞療法的療效幹細胞治療被認為是治療神經性疾病的最有希望的治療方法,但是必須要優化幹細胞的治療潛力,包括增強幹細胞的分化,遷移或神經網絡的形成,這些都是中樞神經系統再生的關鍵指標
  • 前沿:幹細胞療法治療肝硬化最新臨床研究進展
    因此肝硬化幹預方法研究成為是醫學界研究熱點。利用幹細胞療法幹預肝硬化是近年新出現幹預方法。由於幹細胞具有較強增殖能力與多潛能、定向分化等功能,再加上國內外已有利用幹細胞療法幹預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疾病成功案例,因此利用幹細胞療法為幹預肝硬化提供了新思路。
  • ...巨大潛力|腦卒中|幹細胞|治療|功能|移植|研究|分析|神經|-健康界
    腦卒中溶栓療法時間窗短,且大多數患者無法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因此預防與預後均特別重要。近年來,幹細胞治療研究快速發展,臨床醫生也越來越重視幹細胞治療各種難治性疾病,包括缺血性腦卒中。2018-2019年,國家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中,《神經幹細胞腦內精準移植治療腦卒中的臨床研究》和《負載多種幹細胞和外泌體的可注射多功能微支架構建及其對缺血性卒中的修復研究》兩大項目通過審批。
  • 幹細胞療法是黑科技還是真科學?
    但是,幹細胞是一種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細胞,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和人體的潛在功能,故醫學界被稱為「萬能細胞」。 它能夠做到普通細胞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說器官的修復再生。
  • 幹細胞療法對耳聾的最新研究進展
    近年來,科學家將研究重點放到幹細胞領域,幹細胞療法改善耳聾成為了焦點!幹細胞療法是指人體正常結構受損後,利用幹細胞多向分化潛能,誘導分化出與原來形態功能相同的結構,對機體進行修復的一種新型臨床手段,彌補內耳毛細胞的不可再生。
  • 關注杜氏肌營養不良症(DMD),幹細胞療法新探索
    隨著對DMD發病機制和病理變化過程的深入了解,近年來研究者嘗試用幹細胞療法改善DMD。幹細胞療法#幹細胞#幹細胞療法是將自體或同種異體幹細胞移植到DMD患兒體內,使其分化成肌細胞並重建Dystrophin蛋白的表達,從而恢復其運動功能。
  • 青島國奧源:引領幹細胞研發及應用領域的新革命
    國奧源集團順應時代潮流,一直致力於成體幹細胞基礎與臨床應用研究學科的體系化發展,並且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科研先行,頂級團隊潛心研究近年來,全球細胞技術飛速發展,從科研到臨床,不斷湧現大量新成果,同時也推動整體產業化的快速演進。以細胞治療為代表的新技術正逐漸成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甚至被預測將成為「醫學第三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