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品主要讓我們能明白什麼是業障,什麼是業力。這裡有個細分的概念,業障是指我們主觀意識的認識和執著,業屬於慣性,障屬於意識的不明了。因為你有固定的意識,這個固定的主觀觀念意識的延續,導致了你對新的東西或者對你的意識心當中所不能了解的事物也好人也好產生所謂的障礙。業障是沒有所謂來由的,空穴來風,本來是沒有的。我們對任何人和事物的判斷完全是一種無明,何謂無明?你所謂主觀意識的觀念從根本上說是子虛烏有的。
探其究竟,好壞觀念從哪兒來?作為人類世界跟動物世界,我們覺得人是天地萬物之靈,好像人是世界的主人一樣,動物傷害人,你說它是善是惡?作為它來說,比如老虎吃人是維持它生命延續的方式,它就那種軌跡,就那種業力,它去傷人或其它動物的行為不存在業障而是業力,它不需要加主觀的意識,套觀念在上面,所以稱為業力。老虎由業力起現行作用,所以見到肉它就要吃。它傷人這個行為,作為人來說肯定要打它了,這就稱為業障。因為人有觀念「它不能傷害我」,套個觀念「這老虎太討厭」。作為皮毛商人、中藥材商人或者作為獵戶來說,他看見就會歡喜了,「財富來了」。
老虎有啥觀念,它覺得那是應該的,就像我們要天天吃飯一樣。我們生來就會吃,生來就要吃飯的觀念又是怎麼來的呢?這叫業力循環(業力種性現行)。什麼叫業障開始了?人生在南方有個認識「我在南方」,南方有南方的飲食習慣、思維習慣,全部都出來了,這叫業障。長大記事了跑到北方來,「我在北方了怎麼怎麼」,因為你有南方的習慣,沒有辦法體會北方的事兒,這就叫業障。習慣在執著在延續,這種潛在的東西就是我們的意識覺性。
我們修學佛法般若空性的人怎麼認識理解業障和業力?那就是我們的觀念和行為。行為導致業力的運行,不要認為行為過去了,就沒有力量作用了,不是。比如我們吃飯的行為,吃過去以後力量還在作用,你會覺得飽,這是業力作用,你會回味「今天吃得不錯」,這就叫業力。業障跟業力基本上是分開的,這叫理和事,理事是圓融的,一體不二境界。
業力還有一個現行,到吃飯的點肚子餓了,開始進行吃飯的行為,完了以後飽了,你說知道飽和知道餓的那個東西他吃了沒有?他並沒吃,為啥他知道飽了呢?其實他也吃了,他是以意為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禪悅為食,法喜充滿。他也飽,我們經常說的精神食糧。一個人很有品味,品德很高尚,人家不需要很低級的東西充實他的內心世界,這種人注重的不是常人認為的好東西,他叫以意為食。
再比如我們看一件東西,眼耳鼻舌身統統都在「吃」,看一會兒眼睛會累,那就吃飽了(你的眼根其實就在吃)。佛家講的食比我們意識層面理解的食的概念要廣,是一切有為現象生命維持的本來(根本),菩薩以禪定的喜悅為食。你念一會兒佛,念的心情愉快身心輕安,挺舒服,好像也沒有餓也沒有啥的,那就是禪悅為食,以意為食。這種現象其實我們生活當中統統都存在的,而我們只是注重粗鄙食,欲食、觸食、思食、受食,一共四種食,浮塵六根依這幾種東西才能生存下去。
佛證入圓滿的空性會怎樣呢?這些作用都會靜止下來,進入絕對時這些是靜止的狀態(沒有生滅)。沒有說我還需要怎麼樣,他不會有緣起的建立。他是觀察緣起,了知緣起,但是他可以不用緣起的建立,所以他叫寂滅,永入寂滅。你說「佛為什麼能觀察緣起,但是又可以不用建立緣起?」他要建立緣起的話又進入輪迴了,這叫究竟極處。你說「他修行怎麼辦呢?碰到這些東西該怎麼說呢?」你要明白,我們這些眾生,比如人類的某些觀念,都是自己主觀意識上的東西,我們要把業障清淨下來。為啥講能淨業障分呢?我們能覺的心去覺悟正確的東西,符合真理的觀念,這樣你的業障就了了,就得以轉化了。
比如學佛的觀念,一般人只要認識佛法或者聽說過,他都會給別人說他信佛,現在說信佛的人很多,但信的程度截然不同。比如今天咱們定佛像的那家,他也信佛的,信佛他去賣佛去,那都是自己的觀念。在他眼裡頭不是佛是貨物,但是蘊藏在這些觀念裡別的因果附載著就會出來了。因為那是佛像,你要賣就叫出佛身血,這對沒有真正圓融空性的人決定好過不了。
我認識的一家流通處,頭一年火得很,賣香賣佛像,請東西都上他那兒請,誰也不還價,真是賺了錢了,蓋了一個大院子。第二年,他家連著出了幾個事。人是沒有好壞之說的,好歹他信佛,但是他自己的因果就要背了,家裡出了很多事,這就是他的業障,業障導致業力。《楞嚴經》裡講過,販賣如來形象本身就是最大的不敬。這個事,我們專門問過很多上師,藏地的那些高僧,藏民的佛像是不賣的,他可以送給你。你到人家寺院裡頭,你自己去布施啊去供養佛菩薩,那是你發心,但是佛像絕對不是賣給你的。
佛祖以他清淨的智慧觀察得到這些道理,我們沒有智慧只有去信佛,皈依佛所講的法理去運行自己的生命軌跡。我見了很多人,但凡去賣佛像,他家的事一定不順。真的,從佛像身上取利,業障是最重的。佛是人天導師啊,諸佛菩薩的聖像是絕對真理的象徵,你把他身上拿來取利,你有多大本事啊?無異於你跟總書記開玩笑,當面罵他,「我割你塊肉行不行?」總書記一定哼哼笑你神經病。
拿佛菩薩的聖像去經營取利甚至作為藝術品都是罪過,他們現在做的那些佛像,有的做半截,光有頭沒有身子,都是很造業的。你不要以為佛菩薩的像沒有什麼利益,利益大得很,因為他是絕對真理的象徵,你把那個觀念不當回事,那你就會生出很重的業障。觀念的錯誤,行為不在於做得多做得少。我只賣佛一尊啊,不在這個,主觀意識關係面太廣了,關係到方方面面,佛菩薩的聖像是十方都尊敬的,一切眾生的皈依處,你等於把一切眾生得罪了。就像你要跟總書記幹仗,等於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得罪了。佛菩薩的聖像不是代表他個人,他代表修行的法門、真理,是所有眾生要依止的地方,他是眾生依怙主!
我們要知道業障很厲害,業力可以修正過來。業障要是不清淨的話,業力沒有辦法轉過來。我們成天說自己業力重、業障重,因為你還是拿做人的人性觀念看待這一切問題的時候肯定是業障重。我們要修行、要覺悟佛法的時候要清淨業障。啥叫清淨業障?把自己過去的觀念完全看破,完全換掉,以佛法的智慧真理來莊嚴自己的身心世界,那就叫真正的能淨業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