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概念(教案)

2021-01-07 珍惜玫一天

導入:老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先給大家提一個小問題:「你在家裡面拖地,用什麼拖更乾淨?」

有同學說:是用拖帕

老師:錯了,是用力

今天我們的內容就是

一、力的概念及公式

那麼現在結婚最流行坐什麼呢?不是寶馬不是奧迪,而是馬車。兩匹寶馬汗流浹背的在拉車,這個就叫做馬拉車。

那麼在教室裡面我們經常看見這樣一個畫面:「用黑板擦擦黑板」,還有一句俗話叫做:「雞蛋碰石頭」那麼表示出來就是這樣的圖表:

馬、黑板擦、雞蛋、車、黑板、石頭這六個詞如果要用兩個字來描述的話用什麼啊?學生:物體 老師:對,就是用物體。那麼如果馬是一個物體,車就是另一個物體。那麼拉、擦、碰三個字如果再用兩個字來表示是什麼呀?不知道了吧!這應該用作用。哎,在物理裡面它叫做作用。

所以這之間是有力的,那麼力的概念也就出來了。

(1)力的定義: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

那麼我們就發現了,要想產生力,這「馬」一個物體,「車」另一個物體共是幾個物體啊?學生:「兩個物體」。老師:「兩個物體啊,非常好」所以要想產生力:

註:

至少兩個物體正所謂孤掌難鳴是這樣吧,一個巴掌拍不響。所以要想產生力至少兩個物體。而且這兩個物體我們也是有名詞的:「馬拉車」馬對車施加一個什麼力呢?拉力是不是!所以如果這個馬它是一個物體,這個物體叫做什麼物體呢?學生:施力物體 那麼另一個車叫做什麼物體呢?學生:受力物體 老師:受力物體,非常好。所以這兩個物體其中一個叫做施力物體,另一個叫做受力物體。那麼這是第一點需要注意的。

第二點咱們再來看:馬拉車、黑板擦擦黑板、雞蛋碰石頭那麼這些力要想產生我們發現它們是不是都接觸啊!那我們能不能得出一個結論:要想產生力必須接觸。行不行啊?我聽到了有學生說:可以。老師:可以嗎,哎,思考一下,想一想小時候,你有沒有玩過一個東西叫做磁鐵啊。磁鐵和鐵釘有一段距離呢。結果就把它給吸過來了。說明什麼問題:學生:不接觸也可以產生力。老師:非常好,那麼你就會發現它和接觸有關係嗎?學生呢:沒有關係,得出我們第二個:

與接觸是否無關 要想產生力和接觸無關,那麼它就意味著不接觸也可以產生力。那麼接觸了就一定有力嗎?舉個列子:

地面上有兩個物體,背靠背。這個地面為一個光滑的地面。那麼它們兩個1號,2號接觸了,現在問題來了,這之間有力的作用嗎?學生:有 老師:有?那麼我假設有,1推2一下,給它一個推力F,那麼2號怎麼可能在這靜止呢?1號推2號它是不是跑掉了!所以這之間有力嗎?因為它靜止,所以不可能有力。這意味著什麼呢?是不是接觸不一定產生力,不接觸也可能有力。還是那句話:與接觸沒有關係。這是我們注意的第二個問題。

那麼第三個問題我們來看:

C、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這什麼意思呢?看看關鍵詞「相互的」,舉個列子:

我們見過雞蛋碰石頭嗎?好像沒見過,但是我們見過在家炒雞蛋的時候把雞蛋往碗沿邊磕啊,結果下場如何呢?是不是雞蛋破了!為什麼雞蛋破了呀。它明明給碗一個力,結果它破了。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啊? 說明碗也給了雞蛋一個力啊。所以我們說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a) 大家應該會遊泳吧,那麼你們遊泳的時候是怎麼遊的,是不是用力向後潑水啊,結果你呢往哪運動啊?是不是往前運動啊。所以你向後潑水,水給你一個向前的力。你才可能向前運動。對不對呀。所以力的作用還是相互的。那麼既然這樣我們就知道了,馬拉車的同時車也在拉馬。之前我們說馬是什麼物體?是不是施力物體,而同時車也在拉馬,那麼馬就變成了什麼物體?是不是受力物體!所以我們會發現,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那麼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它們總是成對出現的。是不是啊!所以注意:

D、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力總是成對出現的。

那麼現在我們來看第二點,既然這個作用是相互的,那麼這個力叫做什麼力呢?

學生:相互作用力老師:哎,非常棒。叫做相互作用力,來我們看看相互作用力具備什麼特點呢?

(二):相互作用力的特點:我們來看一個圖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兩個不同的物體

F1=F2 即:等大 反向 共線 異物

(三)、 力的單位 用F表示,因為力的英文為Force,所以取其首字母F,單位為牛N,是為了記念牛頓的。

四、生活中的應用

力學知識在日常生產、生活和現代科技中應用非常廣泛,主要有

(1)體育運動方面:如跳高、跳水、體操、鉛球、標槍等;

(2)天體物理方面:如天體的運行、一些星體的發現、人類的太空活動等;

(3)交通安全方面:汽車制動、安全距離、限速等。

相關焦點

  • 高中教案:《力》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高一物理《力》教案模板 教學目標基本知識目標1、知道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在具體問題中能夠區分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決具體問題時能夠畫出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 滬教版高一年級物理教案:洛倫茲力作用下的圓周運動問題
    點擊下載全部滬教版高一物理教案:洛倫茲力作用下的圓周運動問題朽推薦:(上教版)高三物理教案:電磁感應定律的綜合應用(上教版)高三物理教案: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上教版)高三物理教案:驗證牛頓第二
  • 高中物理《彈力》教案
    彈力·教案一、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常見的形變,了解物體的彈性;2.知道彈力產生的條件;3.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示意圖中畫出它們的方向。由此引入物體的形態發生了變化是源於物體都受到了力的作用,這種力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彈力。環節二:新課講授(一)彈性形變和彈力概念: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提問:剛才舉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觀察到,如果一本書放在桌面上,書和桌面發生形變了沒有?
  • 人教版高三地理教案:大氣運動與全球性大氣環流
    風的方向是由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決定的。只考慮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風最終平行等壓線。如果考慮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2)複習本課內容要遷移物理知識邊繪圖邊分析。可引用「左右手定則」進行風向的判定。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
  • 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案五-Leo老師
    初中物理《光的直線傳播》在工作學習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案這樣的問題。哥白尼說過: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因此,面對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案我們應該有努力探索的精神。切莫只是沉湎於過去或者只是幻想未來而讓生命從手指間悄悄的溜走。對於這個問題也是一樣的。
  • 八年級物理 力的概念的知識點與易錯點
    一、力的概念八年級下學期《力》中,「力」屬於抽象物理概念,同時也是物理學習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貫穿了整個「力學」,是學習「力和運動」「壓強、浮力」「簡單機械」等知識的重要基礎。所以,對於「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很重要的。
  • 物理開學第一課——力 力的概念與公式全記牢
    力的概念(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一切物體都受力的作用。(2)有的力必須是物體之間相互接觸才能產生,比如物體間的推、拉、提、壓等力,但有的力物體不接觸也能產生,比如重力、磁極間、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力等。
  • 《染色體變異》教案
    《染色體變異》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舉例說出並理解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四種類型以及染色體數目的變異。2.知道染色體組、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的概念。【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習染色體結構、數目變異以及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及單倍體的概念,提高觀察分析問題、總結歸納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染色體結構和數目變異的理解以及對單倍體、多倍體的特點和應用,理解生物界這種可遺傳的變異類型,感受生命的奧妙。
  • 滬教版高二年級物理教案:動量定理
    點擊下載全部「滬教版高二年級物理教案:動量定理」  小編推薦:  (上教版)高三物理教案:電磁感應定律的綜合應用  (上教版)高三物理教案:力的合成與分解>  (上教版)高三物理教案: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
  • 小班藝術教案:美麗的小蝌蚪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小班藝術教案:美麗的小蝌蚪 2012-02-20 11:49 來源:[標籤:來源]
  • 大班科學教案:奇妙的拱形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科學教案:奇妙的拱形   設計意圖——   薄殼原理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如安全帽、拱橋、拱形屋頂等,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動能和勢能
    動能和勢能教案示例之三   動能和勢能教案示例之三   教學目的   1.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麼是彈性勢能。   3.理解機械能的初步概念。   4.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 教案編寫至少要包含七部分,你的教案編寫合格嗎?
    提到教案,相信許多教師都覺得寫教案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不就是抄教學參考書嗎?有什麼值得探討的?可如果是在評職稱說課評課的現場呢?如果是在講公開課比賽的現場呢?半個小時之內你不但要備好課,還要寫一份教案,這時候是根本不能看教學參考書的,手機也要上交,三十分鐘之內寫一份內容詳實及可操作性強的教案,你能一項基本內容都不少的寫出來嗎?其實,教案沒有固定的格式,但有一些內容是大家約定俗成地,成了教案的基本內容。所以無論老教師新教師,無論哪一個學科的教案,以下這些基本的內容還是不可少的。
  • 中班數學教案:蜘蛛買鞋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中班數學教案:蜘蛛買鞋   活動目標:   1、學習簡單的加減概念。
  • 《力的作用效果》教學設計
    《力的作用效果》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2)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2、過程與方法(1) 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 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並能解釋有關現象。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在觀察體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2) 從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認識科學方法的價值。二、教學重點1、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
  • 教案|光合作用的探索歷程
    點擊播放 GIF 0.2M做 教 案 的 寶 姐今天分享的內容來源於:寶姐原創教案01 知識點概況分類:基礎時長:0.5h具體知識點: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場所光合作用的探索歷程02 知識點內容光合作用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機器人學本領》教案模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機器人學本領》教案模 http://www.hteacher.net2013-07-03 16:03教師網[您的教師考試網]
  • [名師課件] 力·彈力與胡克定律·教案
    第1頁:第一頁第2頁:第二頁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形變的概念  實驗:木塊壓在泡沫塑料上,泡沫塑料形變後對木塊產生向上的支持力。  彈簧拉木塊時,彈簧伸長後產生對木塊的彈力。  (2)彈力:發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 《分離定律》教案_教師資格面試高中生物
    相關推薦:教師資格證面試各學科教案匯總《分離定律》教案_教師資格面試高中生物,中公講師為大家進行錄製教師資格面試備考系列視頻,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以下為高中生物《分離定律》教案。高中生物《分離定律》教案一、教學目標1.學生能夠通過遺傳與進化觀理解分離定律的內容。2.通過對孟德爾對一對相對性狀的研究實驗,建立類推理與演繹的思維。3.通過對孟德爾實驗的分析,根據初中所學遺傳的相關知識,構建生物模型。4養成嚴謹的求知態度和對生物學科的濃厚興趣。
  • 高一生物教案:《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教案一  一、教學理念  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  解決方法:  1、介紹擴散現象,列舉氧和二氧化碳進出細胞的現象,總結出自由擴散的概念。  2、葡萄糖不能通過無蛋白質的脂雙層,卻能通過細胞膜,總結協助擴散的概念。  3、列舉逆濃度梯度跨膜運輸現象,總結出主動運輸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