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老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先給大家提一個小問題:「你在家裡面拖地,用什麼拖更乾淨?」
有同學說:是用拖帕
老師:錯了,是用力
今天我們的內容就是
一、力的概念及公式
那麼現在結婚最流行坐什麼呢?不是寶馬不是奧迪,而是馬車。兩匹寶馬汗流浹背的在拉車,這個就叫做馬拉車。
那麼在教室裡面我們經常看見這樣一個畫面:「用黑板擦擦黑板」,還有一句俗話叫做:「雞蛋碰石頭」那麼表示出來就是這樣的圖表:
馬、黑板擦、雞蛋、車、黑板、石頭這六個詞如果要用兩個字來描述的話用什麼啊?學生:物體 老師:對,就是用物體。那麼如果馬是一個物體,車就是另一個物體。那麼拉、擦、碰三個字如果再用兩個字來表示是什麼呀?不知道了吧!這應該用作用。哎,在物理裡面它叫做作用。
所以這之間是有力的,那麼力的概念也就出來了。
(1)力的定義: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
那麼我們就發現了,要想產生力,這「馬」一個物體,「車」另一個物體共是幾個物體啊?學生:「兩個物體」。老師:「兩個物體啊,非常好」所以要想產生力:
註:
至少兩個物體正所謂孤掌難鳴是這樣吧,一個巴掌拍不響。所以要想產生力至少兩個物體。而且這兩個物體我們也是有名詞的:「馬拉車」馬對車施加一個什麼力呢?拉力是不是!所以如果這個馬它是一個物體,這個物體叫做什麼物體呢?學生:施力物體 那麼另一個車叫做什麼物體呢?學生:受力物體 老師:受力物體,非常好。所以這兩個物體其中一個叫做施力物體,另一個叫做受力物體。那麼這是第一點需要注意的。
第二點咱們再來看:馬拉車、黑板擦擦黑板、雞蛋碰石頭那麼這些力要想產生我們發現它們是不是都接觸啊!那我們能不能得出一個結論:要想產生力必須接觸。行不行啊?我聽到了有學生說:可以。老師:可以嗎,哎,思考一下,想一想小時候,你有沒有玩過一個東西叫做磁鐵啊。磁鐵和鐵釘有一段距離呢。結果就把它給吸過來了。說明什麼問題:學生:不接觸也可以產生力。老師:非常好,那麼你就會發現它和接觸有關係嗎?學生呢:沒有關係,得出我們第二個:
與接觸是否無關 要想產生力和接觸無關,那麼它就意味著不接觸也可以產生力。那麼接觸了就一定有力嗎?舉個列子:
地面上有兩個物體,背靠背。這個地面為一個光滑的地面。那麼它們兩個1號,2號接觸了,現在問題來了,這之間有力的作用嗎?學生:有 老師:有?那麼我假設有,1推2一下,給它一個推力F,那麼2號怎麼可能在這靜止呢?1號推2號它是不是跑掉了!所以這之間有力嗎?因為它靜止,所以不可能有力。這意味著什麼呢?是不是接觸不一定產生力,不接觸也可能有力。還是那句話:與接觸沒有關係。這是我們注意的第二個問題。
那麼第三個問題我們來看:
C、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這什麼意思呢?看看關鍵詞「相互的」,舉個列子:
我們見過雞蛋碰石頭嗎?好像沒見過,但是我們見過在家炒雞蛋的時候把雞蛋往碗沿邊磕啊,結果下場如何呢?是不是雞蛋破了!為什麼雞蛋破了呀。它明明給碗一個力,結果它破了。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啊? 說明碗也給了雞蛋一個力啊。所以我們說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a) 大家應該會遊泳吧,那麼你們遊泳的時候是怎麼遊的,是不是用力向後潑水啊,結果你呢往哪運動啊?是不是往前運動啊。所以你向後潑水,水給你一個向前的力。你才可能向前運動。對不對呀。所以力的作用還是相互的。那麼既然這樣我們就知道了,馬拉車的同時車也在拉馬。之前我們說馬是什麼物體?是不是施力物體,而同時車也在拉馬,那麼馬就變成了什麼物體?是不是受力物體!所以我們會發現,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那麼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它們總是成對出現的。是不是啊!所以注意:
D、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力總是成對出現的。
那麼現在我們來看第二點,既然這個作用是相互的,那麼這個力叫做什麼力呢?
學生:相互作用力老師:哎,非常棒。叫做相互作用力,來我們看看相互作用力具備什麼特點呢?
(二):相互作用力的特點:我們來看一個圖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兩個不同的物體
F1=F2 即:等大 反向 共線 異物
(三)、 力的單位 用F表示,因為力的英文為Force,所以取其首字母F,單位為牛N,是為了記念牛頓的。
四、生活中的應用
力學知識在日常生產、生活和現代科技中應用非常廣泛,主要有
(1)體育運動方面:如跳高、跳水、體操、鉛球、標槍等;
(2)天體物理方面:如天體的運行、一些星體的發現、人類的太空活動等;
(3)交通安全方面:汽車制動、安全距離、限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