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課本中我們學習了電磁轉化。它們就像一對孿生兄弟一樣電能生磁,磁能生電。通過用毛皮摩擦玻璃棒和用絲綢摩擦橡膠棒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得到單獨存在的帶正電荷和帶負電荷的電子!但是不管我們怎麼玩弄一塊磁鐵永遠都得不到單獨的磁極子。因為磁極子永遠都是成對的以偶極子的形式出現。即使把一塊條形磁鐵無限的一分為二無限分割下去它永遠都只會有兩個極(N極和S極)。並且它們總是同時成對的出現,在越靠近兩極的地方磁場越強!那麼在宇宙中到底有沒有單獨存在的磁極子呢?
自英國科學家保羅狄拉克預言了磁單極子存在之後,關於探索尋找磁單極子的過程成了一部曲折坎坷的歷程!
科學家們曾通過種種方式尋找磁單極子,包括使用粒子加速器人工製造磁單極子,但均無收穫。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研究中心的喬納森·莫裡斯和阿蘭·坦南特在柏林研究反應堆中進行了一次中子散射實驗。在這次實驗中他們對鈦酸鏑晶體進行施加磁場幹涉來影響了弦散射的對稱性和方向從而降低了低弦網絡的密度促成了單極子的分離。結果在0.6K到2K溫度條件下,這些弦是可見的,並在其兩端出現了磁單極子。
研究人員也在熱容量測量中發現了由這些單極子組成的氣體的特徵。這進一步證實了單極子的存在,也表明它們和電荷一樣以同樣的方式相互作用。在此項工作中,研究人員首次證實了單極子以物質的非常態存在。
也有科學家利用高空氣球曾在地球大氣層外的宇宙中發現過一條罕見的軌跡,當時科學家們分析認為這條軌跡便是磁單極粒子所留下的軌跡!
離開科學依據,我們用中國的太極文化預測磁單極子是否存在。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太極文化包羅萬象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沒有永遠的陰,也沒有永遠的陽。至陰而復陽,至陽而復陰。磁極子從N極射出沿著磁感線進入S極或者從S極射出沿磁感線進入N極周而復始。這正如太極的陰陽兩極,有陰有陽但沒有永遠的至陰至陽。所以大膽的預測存在磁單極子!它總是在以一種中庸的方式存在著!我們需要施加在外因把它從中庸中素剝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