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化(謎團)我們滅了尼安德特人?

2020-08-05 雪山飛狐太孤單

人類是造物主最為精妙玄奧的作品。除了思維、語言等與其他動物涇渭分明的優越性之外,人類許多看上去平凡無奇的特質,實際上也是界定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標誌,也是我們並不了解的奧秘。


人類進化(謎團)我們滅了尼安德特人?


人類尋找自身起源的探索從未停止過,自DNA遺傳等方面的技術發展以來,這一領域的研究更是蓬勃發展起來,為揭開進化之謎提供了更多更新的思路,但是仍有一些謎團我們不能得到答案。


人類進化(謎團)我們滅了尼安德特人?


1:為什麼我們長得不像黑猩猩?

人類進化(謎團)我們滅了尼安德特人?

沒有人會將人類誤認為黑猩猩,但人類與黑猩猩之間的DNA差異比小鼠與大鼠之間的還小。為什麼呢?基因組學的進步發展開始揭開這個謎。

將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組並排起來觀察,差異僅為1%。看起來雖然沒什麼大不了,但它相當於300多萬點突變。我們3萬個基因的80%都將受到影響,雖然大多數基因都只有一兩個改變,但是產生的效果卻無法估量。

例如,人能說話而其生物學近親黑猩猩卻不能,原因就在於人類基因FOXP2,這個基因的人類版本與黑猩猩版本僅在兩個胺基酸上有不同,因而在人類和黑猩猩腦內形成了不同的蛋白質。

再有就是基因重複。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埃文·埃奇勒說,這常常會引起基因家族多樣化,並有新的功能,他的實驗室已經確定了從免疫系統到大腦發育等多方面影響我們生物學的獨特的人類基因家族。他懷疑,基因重複為人類獨特的認知能力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然而,即便是一個完整的遺傳差異的目錄也不能揭開這個謎。加州聖地牙哥大學的阿吉特·瓦爾基說,將我們造就成為人類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文化,是通過學習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文化。他說,更重要的是,基因和文化共同進化是人類進化的主要力量。破解人類為何如此獨特的奧秘,我們需要知道基因如何組成身體和大腦、大腦如何創造文化,以及文化反饋最終如何改變基因組。揭開這個謎仍然是一個遙遠的目標。

2:為什麼我們用雙足行走?

人類進化(謎團)我們滅了尼安德特人?

查爾斯·達爾文提出,我們的祖先最早直立行走是為了空出雙手製造工具。現在我們知道,達爾文的說法並不正確,因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工具只有260萬年之久,而古人類化石的解剖結果顯示,古人類兩足行走出現至少在420萬年前,甚至可能是600萬年前。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克裡斯·斯特林格表示,嫻熟地直立行走具有許多優點,但要做到並不簡單,這需要身體結構發生變化,而這個過程非常漫長。一種引人注目的進化解釋:兩足行走將大大提高生存能力。因此有些人相信,通過進化雄性可以獲取更多的食物,能夠養活自己的伴侶和後代。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唐納德·約翰森對此提出異議,因為這種解釋的前提是當時一夫一妻制已經起源,但是又不能找到相關證據來支持。約翰森曾在1974年發現了320萬年前的直立行走古猿。他指出,早期古人類,雄性比雌性高大得多,這標誌著在靈長類動物中,雄性和雌性之間存在的是競爭,而非合作。

約翰森表示,一種可能性是:比別人走得更遠的個體可以獲得更多的食物來源,活得更長並能繁衍養活更多的後代。另外,兩足行走可以讓他們空出雙手攜帶東西,還能讓他們身體更高,能夠看得到遠處食肉動物的到來。約翰森說:「總之,兩足行走優勢數不勝數。而且雙足行走進化並非一次就能完成。第二階段的進化應該是在17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離開森林前往大草原生活。這也是解剖學上發生的最大的變化,雙肩往後拉,腿部變長,盆骨更適合雙腿行走的生活。」

很多原因可以來解釋為何兩足行走發生在這個階段。直立行走有助於減少個人與空曠的草地接觸,使身體周圍空氣流通,儘量減少直接暴露在酷熱的陽光下,同時也增加了靈活性。牛津大學的羅賓·鄧巴說:「我認為原因都歸結為出行效率和出行距離。兩足行走能夠讓我們的祖先長途跋涉,便於他們在大草原上追捕獵物。」

3:為什麼科技發展這麼慢?

人類進化(謎團)我們滅了尼安德特人?

二十年前,在衣索比亞阿法爾地區乾裂的河床上發現的銳石片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工具,能夠追溯到260萬年前。此後,我們的祖先用了一百萬年的時間才實現了下一個技術突破。人們意識到,無需再將河卵石敲成碎片作為刀片和刮刀,卵石本身便可作為粗糙的手斧來使用。然而早期人類為什麼花了這麼長時間?

智力是個很重要的因素。第一個工具出現後的2億年間,古人類的大腦體積增加了一倍以上,約900立方釐米。研究表明,早期的技術創新取決於新的知覺動作能力,如關節的控制能力。後來研究表明還取決於認知的複雜性,包括語言在內。因此,儘管工具沒有多大進展,但古人類的認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們能夠使用木材和骨頭等材料來製造工具。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克裡斯·斯特林格說:「現代人類有多種多樣複製和傳遞信息的方式。我們漫長的生命使得我們將信息代代相傳,而古人類直立人和海德堡人的最長壽命僅為30年,尼安德特人可能會長達40年。因此他們的成長速度非常快,而群體之間的聯繫非常少。此外,我們的祖先對具有挑戰性的生活唯恐避之不及,創新和發明是非常危險的。」

英國雷丁大學的馬克·帕吉爾提出懷疑,在智人之前出現的早期人類就已經開始出現創新和思想交流。他把人類和黑猩猩作了比較,黑猩猩可以使用粗糙的石制工具,但缺乏技術進步。他說:「大猩猩大多是通過不斷摸索來學習,而我們人類是通過互相觀察來學習,而且我們知道哪些值得學,哪些不值得。」如果帕吉爾的觀點是正確的,那麼社會學習便成了點燃科技革命的火花。他說:「隨著現代人類的到來,遊戲規則也隨之改變。」

4:語言始於何時?

人類進化(謎團)我們滅了尼安德特人?

沒有語言,將對人類交換意見及行為形成阻礙,我們熟悉的人類社會也不可能存在。這種奇異的技能是人類史上的轉折點,但是其具體時間卻難以界定。

我們知道,智人不是唯一具有語言能力的古人類。大約在23萬年前進化的尼安德特人已經能夠發出複雜的音調。化石遺骸表明60萬年前海德堡人第一次出現在歐洲時,似乎已經能說會道了。最近的古人類證據顯示,類人猿隔膜和胸部的神經連接已有160萬年之久,意味著語言演變發生在160萬年前和60萬年前之間。「語言」一開始可能是使用手勢,最終才演變為發聲交流。如果是這樣,古人類可能在適應化石記錄顯示的語音交談前很長時間裡,已經能夠用手語交流。

然而,即便古人類具有語言能力,他們也不一定能夠進行有意義的對話。有科學家表示,古人類的聲音或許是從圍繞著營火載歌載舞進化而成。與鳥鳴一樣,或許不會承載太多具體的信息,但對聯繫群體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海德堡人和尼安德特人能夠製造複雜的工具,獵捕危險的動物,如果沒有某種原始的語言,這些需要高度協調的活動又是如何進行的呢?

與智人息息相關的文化複雜性與象徵性是證明語言能夠傳達複雜思想的唯一不可辯駁的證據。但是改變了我們的關係、社會和技術,甚至改變了我們思維方式的語言究竟始於何時,仍是一個謎。

5:我們的大腦為何這麼大?

人類進化(謎團)我們滅了尼安德特人?

一個單一的突變就可能導致大腦迅速進化。其他靈長類動物強壯的下巴肌肉對整個頭骨施加力量,制約了大腦生長。但大約2萬年前,一場突變衝破了人類向前發展的束縛。不久後,大腦呈井噴式發展。

但是,激發這種發展的原因又是另外一回事。環境可能造成了心理挑戰,社會發展也起了重要作用。一個巨大的大腦將會導致人體異常飢餓,所以早期人類需要改變自己的飲食來供養大腦。因此,對過渡到食肉將有很大幫助。200萬年前古人類食用海鮮為腦部發展提供了ω-3脂肪酸。通過烹飪也有可能幫助消化,讓人類祖先細小的腸道得到進化,能有多餘的能量促進大腦發育。

然而,「大腦」的形成代價不菲,包括增加了分娩危險。當大腦發展到利不再大於弊時,我們重達1.3公斤的大腦將聰明到足以質疑其自身的存在。

6:我們身上的皮毛哪兒去了?

人類進化(謎團)我們滅了尼安德特人?

哺乳動物消耗大量的能量只是為了禦寒。皮毛是天然的「裘衣」,我們為什麼要放棄那種與生俱來的優勢呢?

最富有想像力的解釋是:數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水上生活,因此拋棄了身上的皮毛。因為生活在水裡,皮毛就不能充當好的保溫層,因此就像鯨類一樣,將皮毛進化消失。評論家表示:「如果想在水裡保暖的話,身體需要長得圓胖,而非瘦長。」但糟糕的是,這種「水生猿理論」缺乏化石證據的支持。

一種頗為流行的說法是:「當氣候過於炎熱對我們的生存造成威脅時,我們丟棄了身上的皮毛,而不是在寒冷時期。」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克裡斯·斯特林格說:「我們不通過氣喘籲籲,或像大象一樣有對大耳朵來降溫,我們唯一降溫的方法是出汗,但是厚厚的皮毛阻礙了汗液的排出,導致散熱效果不佳。這種問題在陰暗的森林中當然不存在,但是當我們的祖先移居到寬闊的草原上生活,自然選擇導致他們毛髮變得稀疏細膩,便於散熱。但是,出汗後身體就需要攝入大量的液體,這就意味著要居住在河邊或小溪邊,而河岸邊往往綠樹成陰,同時也能減少出汗。

英國雷丁大學馬克·帕吉爾指出,大草原上的其他動物都保留著皮毛。他認為,直到古人類擁有足夠的智慧來處理後果,大約20萬年前人類才擺脫了身上的皮毛。「我們有能力補償脫去皮毛的後果,如:衣物、住房還有火。自然選擇之所以青睞毛髮更少的個體,是因為皮毛中通常帶有寄生蟲,能夠傳播疾病。之後,性選擇便發揮了重要作用,人類清晰無瑕的皮膚顯示了他們健康良好,他們成為最佳的性伴侶,其後代便具有了他們的優良基因。」而據研究,在我們的祖先「穿上衣服」之前,已經赤身裸體「裸奔」了很長一段時間。

7:我們為什麼走向全球

人類進化(謎團)我們滅了尼安德特人?

我們的祖先已經經歷了史詩般的遷徙。180萬年前,直立人邁出了偉大的第一步,走出非洲進入東南亞。大約100萬年後,尼安德特人的祖先出現在歐洲大陸。1.25萬年前,智人向中東地區邁進。然而,這些人口最終都消失殆盡。但大約6.5萬年前,一群現代人類走出非洲,徵服了世界。這對任何物種來說都是非凡的成就,更何況是一個弱小、渾身光滑無毛的猿類。但是,究竟是什麼賦予他們力量,讓他們能夠走得那麼遠、那麼廣?

或許一切都始於一場人口大擠壓。所有的人類都屬於與四個「人類之母」相對應的四個線粒體譜系(L0、L1、L2 an和L3),但是只有L3在非洲以外被發現。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昆廷·阿特金森及其同事發現,這個譜系經歷了人口爆炸,導致了大批人口外流。因此,非洲之角的人口擁擠可能導致大量人口跨越紅海,沿著亞洲南部海岸遷移。

英國劍橋大學的保羅·梅拉爾斯認為,人口爆炸是由複雜的技術、經濟以及社會和認知行為所推動。人類控制火的能力或許比語言的出現還要早,但其間沒有任何創新,如:製造複雜的工具,有效地利用食物來源,藝術表現力和象徵性的紋飾。這些文化進步很關鍵,我們不僅可以雙足行走,一旦達到那個水平,我們就可以改變世界。他指出,這種靈活性使移民不斷向前推進,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達到環境承載能力極限,許多個體便搬進新的領域,避免競爭。

基因突變也能使人更具有冒險精神,例如,遷出非洲最快最遠的人口普遍具有所謂的「尋求新奇基因」——DRD4-7R。當然人類精神也至關重要——徵服無法攀登的高山的精神。

8:人類與其他種群交配?

人類進化(謎團)我們滅了尼安德特人?

將現代人類的DNA與古人類序列相比較,結果顯示,1%至4%的非非裔人基因組繼承了尼安德特人。美拉尼西亞人也有7%的基因組來源於另種人類——丹尼索瓦人。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理察·格林表示:「這顯示了明確的信號:人類與其他種群交配。」

研究表明,現代人類和我們「表親」之間的交配比較罕見,而對於尼安德特人來說,這種現象5萬年前就已經在中東發生了。在過去的4.5萬年中,人類足跡遍布歐洲,每個街角都能見到尼安德特人。然而,沒有證據證明雜交就發生在這裡。為什麼呢?一種解釋認為,這可能是一種數字遊戲:如果人類的數量多於尼安德特人,那麼在現代人類的基因組中,歐洲交配的DNA信號應該很弱,或者完全消失。

但是,即使我們許多人都接受確實有異血緣交配的現象存在,難道那就意味著我們是「混血兒」?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的馬丁·理查茲指出,物種的概念「非常模糊」,「物種」的一個定義是:一個物種不能與其他物種交配,並產生可行的後代。因此,遺傳分析提出質疑:尼安德特人與丹尼索瓦人是否是完全不同於人類的物種?

儘管如此,我們的祖先與其他物種雜交繁殖與否,這個問題都有助於我們審視自己。

9:今天還有古人類存在嗎?

人類進化(謎團)我們滅了尼安德特人?

關於大腳、雪人和野人等類人動物的傳說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讓人們著迷不已。這些確實是精彩的故事,但是這些故事裡是否存在任何的真相呢?近日,阿拉巴馬大學的傑夫·魯茲爾在塔斯卡盧薩仔細檢測了所有大腳野人的位置,發現其棲息地與黑熊相同,表明這可能僅僅是一個張冠李戴的情況。加拿大埃德蒙頓阿爾伯塔大學的大衛·科爾特曼補充說:「我從來沒有見過什麼能讓我心悅誠服的東西。」柯爾特曼最近分析了一撮可能是大腳野人的頭髮,結果發現那是野牛的鬃毛。科爾特曼承認在偏遠地區偶爾能發現新種靈長類動物,因此,發現大腳野人的機會比較渺茫。但是其能在雷達探測下隱藏這麼久,似乎又不太可能。

不過,一些科學家都願意推敲這個想法,他們認為智人並不是孤獨地存活在歷史上。愛達荷州波卡特洛大學的傑弗裡·梅爾德倫指出,歷史上大部分時期,其他古人類物種與我們的祖先共存於世。九年前弗洛裡斯人被發現,又名「霍比特人」。這種小個子的古人類直到1.8萬年前都生活在印度尼西亞弗洛雷斯島上。

1996年梅爾德倫聽取了一份報告,稱俄勒岡州的藍山森林發現了長達38釐米的類人猿足跡。梅爾德倫抱著看惡作劇的心態前往,到現場後發現足跡清晰地顯示了足部結構細節。梅爾德倫說:「這些細節非常難偽造。我不會試圖說服人們相信大腳的存在,但是我們也不排除其存在的可能性。」

10:我們滅了尼安德特人?

人類進化(謎團)我們滅了尼安德特人?

10多萬年前,尼安德特人在直布羅陀山上一些巨大的溶洞中安家落戶。當時,該物種已經遠播歐洲和亞洲。但幾千年過後,尼安德特人人口銳減,直布羅陀人成為最後、最孤獨的倖存者。但2.4萬年前,它們終於屈服於滅亡的命運。

許多尼安德特人滅絕的理論都將矛頭指向我們,指控我們曾席捲整個歐亞的祖先給尼安德特人帶去了無法戰勝的疾病,而且我們在糧食和土地競爭上都比他們更勝一籌。最近的研究表明,雖然他們的大腦與我們的一樣大,但他們傾注更多的腦容量為視野服務,從而能在黑暗中看得更清楚,但是其它技能方面就很遜色,比如合作和先進工具的使用。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克萊夫·芬利森表示:「尼安德特人的遺址幾乎沒有絲毫的證據表明與現代人類有直接接觸,更不用說競爭或戰爭。」芬利森將尼安德特人的滅絕及我們的崛起歸因於氣候變化。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克裡斯·斯特林格並沒有讓我們那麼容易就與尼安德特人的滅絕擺脫干係。他認同氣候變化是一個原因,但認為不應該淡化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類的競爭。他說:「那是個雙重打擊。如果當時氣候變化滅絕的是我們人類,那麼現在享受你生活的應該是另一個尼安德特人。」

相關焦點

  • 人類文明興衰(002)人類起源和進化(二)
    直立人的腸道變短,大腦變大,直立人越來越聰明,他們發明了新的工具,這些工具進一步改進了狩獵效率,直立人進入人類進化的快車道。現代智人大約四十萬年以前,在歐洲的海德堡人進化成為尼安德特人。大約三十到二十萬年前,海德堡人在非洲的一支,進化成為現代智人。
  • 尼安德特人:歐亞大陸第一批人類,卻因人類而被滅絕
    在對尼安德特人頭蓋骨以及其他骨頭的研究中,考古專家們發現這些人類要比早期的現代人類更矮一點,但是他們的身體和四肢要比現代人更為強壯,在對大腦頭蓋骨的研究中也發現,這些尼安德特人的平均腦容量也要更大一點。在更進一步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尼安德特人,有可能是40—60萬以前的海德堡人進化過來的,在德法意等地區發現的尼安德特人留下的下顎牙齒等證據,能夠對這一結論進行證實。
  • 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為了人類貢獻了什麼?
    狩獵的尼安德特人繪畫(圖片來自網絡)當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基因混合在一起之後尼安德特人基因的貢獻作用不過,從一些側面我們可以簡單來分析一下,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是否會對大爆發起到推進作用。最後,即便這些等位基因沒有推進當時的人類迅速進化,但它豐富多樣化了智人的基庫,以應對智人在接下來的進化歷程中面對的選擇壓力。
  • 原始人類的恐龍級研究,尼安德特人溯源
    文/陳根我們知道,人類的許多遠古祖先跟尼安德特人混在一起,這種「混在一起」的痕跡至今仍存在於人類的DNA中。
  • 人類文明興衰(001)人類起源和進化(一)
    南方古猿種群中的一支進化出傍人種群,另外一支進化出智人種群。智人種群和傍人種群共同在非洲生活了幾十萬年,傍人種群逐漸滅絕,只有智人種群繼續成活,成為唯一的人類種群。我們現代所有人都是智人種群的後代。智人種群包括能人、直立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和現代智人等不同人類。
  • (人類進化謎團)和黑猩猩的基因組並排起來觀察,差異僅為1%
    人類尋找自身起源的探索從未停止過,自DNA遺傳等方面的技術發展以來,這一領域的研究更是蓬勃發展起來,為揭開進化之謎提供了更多更新的思路,但是仍有一些謎團我們不能得到答案。1:為什麼我們長得不像黑猩猩?沒有語言,將對人類交換意見及行為形成阻礙,我們熟悉的人類社會也不可能存在。這種奇異的技能是人類史上的轉折點,但是其具體時間卻難以界定。我們知道,智人不是唯一具有語言能力的古人類。大約在23萬年前進化的尼安德特人已經能夠發出複雜的音調。
  • 如果你的臉比普通人長,你可能攜帶尼安德特人DNA
    目前最新研究發現,現代人類如果攜帶近代滅絕人種尼安德特人的某些基因片段,他們的大腦和頭骨結構要比普通人更長。現代人類擁有獨特的接近球狀的頭骨和大腦,相比之下,尼安德特人的頭骨和大腦卻更像大多數靈長類動物,呈現細長狀。
  • 專家:「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據新華社3月3日報導,世界頂尖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雜誌3日發表題為《中國許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類頭骨研究》論文稱,人類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10多萬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許昌市靈井遺址的「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 病毒全世界大流行,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曾救過我們的命
    這種偶爾的基因混合遺留下來的遺傳物質,最終是以尼安德特人的 DNA 的形式存在,導致許多現代人類繼續攜帶著這種遺傳物質。尼安德特人 圖片來源:網絡一項新的研究認為,我們應該感謝尼安德特人,幫助我們應對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病毒大流行。
  • 如果你的臉比普通人長,可能攜帶尼安德特人 DNA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你大腦的結構可能會透露你是否擁有尼安德特人基因。目前最新研究發現,現代人類如果攜帶近代滅絕人種尼安德特人的某些基因片段,他們的大腦和頭骨結構要比普通人更長。現代人類擁有獨特的接近球狀的頭骨和大腦,相比之下,尼安德特人的頭骨和大腦卻更像大多數靈長類動物,呈現細長狀。
  • 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影響之下,現代人類的腦袋不那麼圓了
    我們的球形腦袋是我們區別與我們的人屬親戚和祖先的特徵之一。現代人類(智人)的腦袋並不是一直是球形的,而是逐步進化來的,在大約 35000-10000 年前,才有了現在的形狀。大約 20-30 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顯示,當時人類的腦袋更加扁長。
  • 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Y染色體進化史
    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Y染色體進化史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6 13:56:10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Janet Kelso和Martin Petr取得最新進展
  • 人類雜交史: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到底有沒有後代
    (更多視頻 請觀看網易科技人類學專題)撰文 尤恩·卡拉韋(Ewen Callaway)翻譯 雪子近期,科學家又發現了一段早期人類與尼安德特人進行種間交配的時期。
  • 與現代人類相比,尼安德特人更加強壯,腿更短,身體更寬大
    男性和女性尼安德特人的顱骨容量平均分別為1600立方釐米和1300立方釐米,在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類的範圍內,但比現代人平均值略大。尼安德特人遺址的大小和分布以及遺傳證據表明,尼安德特人生活在比解剖學上的現代智人更小、更稀疏的群體中。大腦由軟組織構成,因此,死亡後數分鐘內就因為自溶(或者說自體消化)而開始分解。自溶通常從大腦和肝臟開始。
  • 從丹尼索瓦人談人類的「二次進化」和可能的馬斯克「火星陰謀」
    但這幾個階段只是人類大的進化階段,並不意味著這幾個傢伙之間有直接的生物遺傳關係(通俗地說,就是誰生了誰)。 有個理論叫「多次走出非洲說」,講非洲是人類的搖籃,先走出一撥,再走出一撥,再走出一撥。然而,前邊走出的幾撥人,因各種原因都滅絕了,只有最後走出的這一撥延續到現在,成了今天的我們。
  • 尼安德特人的復仇:我們與現代人的祖先走了多遠
    人類起源是一個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在幾萬年的進化中,會淘汰掉一部分落後的群體,但始終有一些不好的基因無法拋棄。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類祖先交換基因後,帶來了很多不容忽視的壞習慣,簡直就是最惡毒的報復,貽害千年。
  • 尼安德特人和現代智人
    不過如果要具體說清楚人類進化是怎麼進行的,上述這些概念之間是個什麼關係,恐怕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人類起源的話題,聊一下尼安德特人和現代智人。敬請收聽。人類進化基本路徑從進化論誕生開始,人們已經猜想到自己應該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
  • 尼安德特人被智人同化,不是他們不厲害,而是進化節奏太「前衛」
    我們現代人類的先祖「晚期智人」和「尼安德特人」都是由「海德堡人」進化而來的,所以在人類進化史的起點上,可以說尼安德特人和晚期智人是同屬於一個平行的起點。,很顯然要比「晚期智人」進化更快,此消彼長之下, 應該是晚期智人不是對手,被尼安德特人種驅逐出歐洲才對,但現實的人類進化史卻給我們來了一個截然相反的結局,尼安德特人種最終反而被晚期智人給同化了。
  • 在遠古時期的病毒大流行中,尼安德特人救了我們一命
    這種偶然的基因混合在許多現代人類中留下了遺產,他們仍然攜帶著尼安德特人的DNA。和尼安德特人交換DNA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好處?這一直是個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當我們在全球各地擴散時,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幫助我們應對了病毒的入侵。
  • 一項研究比較了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類的大腦頂葉
    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大腦。圖片:Pereira Pedro等現代人的大腦和腦殼具有獨特的球形形狀,包括頂突和小腦膨出。相比之下,尼安德特人儘管具有相似的顱內體積,但顯示出更多的拉長的顱骨內膜和較平坦的頂葉和小腦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