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是誰對分子人類學數據動了手腳?

2021-01-21 網易

  中國是一個無論歷史還是文化都十分悠久的國度,我國的漢籍史料,記載了中國近3000年來連綿不斷的歷史,但對於更久遠的歷史,我們卻不甚明了;於是就有了考古學的出現,它還原了3000年前,甚至更久的年代華夏圖景。歷史與考古相互補充,讓我們平民大眾能穿越上下5000年,一覽華夏歷史文明進程。

  

  多學科參與歷史研究

  然爾,隨著科學水平的不斷發展,僅僅依靠歷史學與考古手段,對幾千年前歷史圖景的還原,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於是交叉學科出現了,如,考古學就交叉了地質學與生物學科。整個考古學所依託的兩大理論支柱:地層學和類型學,就是從地質學和古生物學中借用過來的。除此之外,進入新世紀之後,又有一個新的學科,參與到了歷史構建當中來了,那就是:分子人類學。

  

  分子人類學從微觀尺度觀察歷史

  分子人類學強勢興起分子人類學是人類學的分支,利用人類基因組的分子分析以及DNA遺傳信息來分析人類起源、民族演化、古代社會文化結構等多方面多層次的問題,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在過去分子人類學還沒有興起的年代,研究歷史探尋民族起源只能靠有限的史料和考古發現來大概推測,這是非常具有局限性的。尤其是歷史文獻的記載,不但有限,也未必真實。所以,分子人類學的興起將大大打破這些局限,向人們揭示一個更真實更準確的歷史,從而更加清晰地分析一個民族的起源。分子人類學用DNA材料和計算生物學方法解答了很多人類學的問題。

  也就是說,有了分子人類學,我們就可以弄清楚我們漢民族的演化問題,它可以解決很多歷史學和考古學都無法回答的問題,如:

  漢民族僅僅是文化意義上的還是有其基因屬性的?古猿類(元謀人、藍田人等)與我們現代人有關係嗎?(頭骨化石失蹤的北京人,真的不是你的祖先)南方漢族是北方漢族南遷形成的嗎?(嚴實《Y染色體攜帶的歷史》_土豆視頻)天下李/王/張…姓是一家嗎?成吉思汗是「黃金家族」的後代嗎?等等;說簡單點,分子人類學可以從基因的角度來解讀歷史等相關問題,他不僅還原了真實的歷史,同樣也在挑戰歷史。新世紀以來,分子人類學發展迅猛。2002年,中國第一所研究分子人類學的學術機構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該機構一直是行業內的標杆。該機構最著名的應用例子就是:應用分子人類學手段,確定了曹操是從曹氏本旅過繼,而非出自夏侯氏一脈: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便聯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毫州博物館研究團隊對全國各地曹姓79個家族的280個男性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曹鼎的單倍群與曹操的單倍群高概率一致,所以曹操應是從曹騰本宗過繼,而不是出自夏侯氏的。2006年,中國科學院、雲南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者石宏、李易等人,在期刊《動植物學研究》聯合發表了一篇文章《雲南僰人源流的父系和母系遺傳研究》,從基因的角度闡述了雲南僰人的遺傳族源為東亞南方人群後裔,與東亞漢羌民族有明顯的區別。

  

  文章首頁截圖

  在石宏、李易的這篇文章中,出現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

  漢族與羌氐支系的民族,有一個優勢的Y染色體單倍型組M122C(包括M7、M134等),平均頻率約為49%。東亞南方人所具有的特徵單倍型為M95,分布頻率為40~50%。簡單的說,特徵單倍體,可以區分族屬。也就是說,漢族的單倍體特徵組為:M122C(含M7、M134)。

  被動手腳的分子人類學數據講到這裡,我就不多往其它地方延伸了,大家記住石宏、李易文章的上述觀點,以下重點講該文章中的一張數據圖:MDS所用東亞人群Y染色體單倍型數據,網上流傳的眾多單倍體數據圖,都於此有這莫大的關係。

  

  被動手腳的分子人類學數據

  如下圖,就是下面這張底圖,被人別有目的的修改,並大肆在網上傳播,最初在貼吧流行,如今已經大量出現在頭條。

  

  MDS所用東亞人群Y染色體單倍型數據

  這張論文中的原始數據,被人修改PS之後,加上了自己的「觀點」,開始在網友廣泛傳播,並且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利用,來進行地域攻擊和自我優越感的提升。如下圖,一些歷史學、生物學等術語「雜糅」而成的詞彙,諸如「華夏主體」、「東夷」、「姜戎」、「小矮黑」、「混合土著」、「荊蠻」等等,堂而皇之地被PS到分子人類學單倍體數據上去了,殊不知,這些故作高深與專業的」術語「,不但與分子人類學格格不入,而且還漏洞百出、不合邏輯,如,MDS所用東亞人群Y染色體單倍型數據被人PS成如下版本,大肆傳播:

  

  網上傳播的被修改後的單倍體圖

  如,上圖中被標註為唯一的」華夏主體「的陝西漢族,90個樣本數中,M122 M134是共51個,出現頻率是56.7%;

  山東漢族,185個樣本中,M122 M134是共110個,出現頻率高達59.5%,卻被標註為」東夷為主「;除此之外,北方漢族中,單倍體M122 M134出現頻率高於50%的還有:河南漢族:52%;湖北漢族:66.7%。而這兩個省份卻被標註成了東夷比例高和混百越。

  再如,另一張被修改的單倍體圖:

  

  在之前的圖中,甘肅漢族是」混C「,這張圖中卻變為」華夏漢人發祥地「;之前圖中上海漢族」混百越閩越荊蠻「,這張圖又變成了」混苗瑤「,之前圖中江蘇漢族」混荊蠻百越「,這張圖又變成了」混苗瑤「,等等。

  可見,石宏、李易等作者運用分子人類學手段的初衷,僅僅是從另一種角度闡釋族源的歸屬問題,也為理清族源問題,提供一種新的、可行的技術手段,由於數據樣本量很小(幾十個到百人左右),數據並本身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數據經別有用心之人修改,不僅邏輯不通,而且已經完全背離了作者原文的所傳達出的本意。其實就在年初,本人曾就該圖親自詢問著名的復旦大學教授嚴實先生,嚴先生對此表示:」很粗糙,很民科「。這些「雜糅」而成的詞彙用在分子人類學上面,不倫不類,嚴重誤導讀者,並影響人們對分子人類學的認知。

  

  嚴實博士觀點

  最後希望大家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維護清淨的網絡空間!

  參考資料:《當古生物學遇到考古學》,《中國科學報》2018年3月2日第2版;嚴實,《Y染色體攜帶的歷史》石宏、李易等,《雲南僰人源流的父系和母系遺傳研究》,《動植物學研究》,2006年10月,449~45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我國文學人類學與分子人類學合作研究或確認「三皇五帝」實證
    新華社上海4月18日電(汪永基)主題為「重述中國:文學人類學的新話語」的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第七屆學術年會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學落幕。包括中國社科院、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復旦大學和中山大學的四十多家學術單位百餘位學者在多學科研究前沿探討中,公示了文學人類學研究領域中新的材料、新的思考、新的角度和新的方法,同時論證了我國史前神話中的「三皇五帝」傳說通過與分子人類學等多元合作研究或可找到實證。  據介紹,文學人類學研究在我國已有三十餘年的發展,其對人文學科研究範式和觀念的革新促進作用日漸凸顯。
  • 【耕讀路上】走近分子人類學,解密基因密碼
    > 2020年7月10日至8月14日,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王欣然同學來到深圳市深圳早知道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二代基因測序數據分析學習
  • 分子人類學核心會員杜家偉:重要的是追根溯源,而非自身所追求
    有許多用戶看了後說:「這真的是中國人嗎,看起來就像老外一樣」 文章由來 本文作者為杜家偉,生於1994年,江蘇南京人,筆名為「加齊」,一名資深分子人類學愛好者。
  • 「蒙古族源問題的體質人類學與分子考古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吉大...
    7月1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託項目「蒙古族源與元朝帝陵綜合研究」(12@ZH014)「蒙古族源問題的體質人類學與分子考古學研究」子課題學術研討會在吉林大學匡亞明樓第二會議室召開。「蒙古族源與元朝帝陵綜合研究」項目自2012年9月正式實施以來,匯集眾多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搭建長效合作機制,開展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人類學和新科技手段等多學科綜合研究,同時連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田野考古、實驗室考古以及數十場專題研討會與成果發布會,並陸續出版了系列高水平學術專著,其學術影響受到國內外學界的高度關注。
  • 嫦娥四號登月數據被人動過手腳?總師氣得「攥緊拳頭」,道出實情
    我國探月工程總工程師向記者表示,探月數據曾被人動過手腳。他直言不諱的指出,這個人就是美國。一直以來,美國都是小動作不斷,我們的探月工程研究需要圖塔蒂斯小行星的軌道數據。美國得知此消息之後,立即把相關的軌道數據全部關掉了
  • 人類亞當及Y染色體譜系樹 | 分子人類學連載1
    一、分子人類學發展簡明史分子人類學產生於二十世紀60年代
  • 每月一講——體質人類學
    體質人類學,從廣義上來講,屬於人類學中的一個分支,在英、美國家,傳統上習慣把人類學分為研究人類自身體質特徵的體質人類學和研究人類社會文化特徵的文化人類學兩大部分
  • 疫情初期誰在隱瞞真相?誰在一次次闢謠?
    民眾更想知道的是誰在疫情初期故意隱瞞真相?誰在一次次的闢謠?耽誤了防控最佳時機,如果能提前10天公布「人傳人」的真相,也不至於處於如此大規模的傳染。1月初就已經確定「人傳人,治療非常困難」,1月22日才啟動二級響應,23日才宣布封城。之前都在闢謠。
  • 「中國記憶人類學」工作坊:我們是誰取決於我們記住了什麼
    這方面的研究之所以持續不斷地受到全球學術界關注,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應與公共記憶在社會整合和國家認同建設乃至國際關係及區域安全發展中能起到的特殊作用有關——我們是誰取決於我們記住了什麼。為倡導當代中國公共記憶的多民族、跨文化、跨區域的比較研究範式,2017年11月18日,復旦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所、貴州民族學與人類學高等研究院和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研究所在復旦大學文科樓聯袂主辦了「中國記憶人類學」首屆學術工作坊暨「中國邊疆民族記憶的跨學科研究」、「文化創傷、公共記憶與中國人的精神生活」與「城市非遺保護的倫理記憶研究」聯席工作坊。
  • 動過手腳的百合花差點讓人懷疑教科書
    由於手法嫻熟,人們完全看不出來動過手腳,而且這種做法已經成為各大花店公開的秘密,甚至有客人來花店選購,導購人員也會告訴客人這一鮮花保鮮的小妙招,然而第一次知道這個花店生活常識的我們差點懷疑教科書了~~我們把剩餘的還沒有開放的百合花繼續培養至開放發現:後來開的百合花都是完整的、有花粉的,終於和教科書相吻合了。同時也學會了一個花卉保鮮的好方法。
  • 體質人類學: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了解生命起源與進化過程
    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現代體質人類學更多地轉向由生物學引導的主題,如基因、進化生物學、營養/生物適應性、生長發育等,這一轉變反映了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與應用成果,也引領人們對人類體質及行為與環境等要素之間的關係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現實的應用。 問:什麼是體質人類學?
  • 中國人類學學會會長:西方民族-國家建構的過程遠未完成
    據悉,大會以「多彩共生的人類學」為主題,由中國人類學學會和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人類學學會等主辦。這是中國人類學界較大規模的學術盛會。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將圍繞當下人類學領域的諸多前沿熱點問題進行交流和探討,融合「共生」與「多彩」理念。
  • 從體質人類學到人類骨骼考古學
    釐清概念與研究範疇  體質人類學是人類學的一部分。人類學的定義和研究範疇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含義,一般分為廣義人類學和狹義人類學兩種。目前,北美地區的多數學者傾向於人類學應包括四個分支學科:體質人類學、考古人類學、文化人類學和語言人類學。  狹義人類學即指體質人類學,認為人類學是專門研究人類體質的,甚至包括對靈長類動物的研究。持該觀點的以歐洲大陸的一些國家,如德國、法國和俄羅斯的學者為代表。
  • 體質人類學——替古人的遺骨「發聲」
    其研究方法包括測量技術、形態觀察、統計學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學方法。中國的體質人類學萌芽頗早,然而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體質人類學的出現則需要追溯至中國近代19、20世紀之交國外體質人類學的傳入,之後,體質人類學在中國經歷了本土融合期、曲折前進期和快速發展期。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周禮》和《黃帝內經》是現代體質人類學研究的重要參考材料。
  • 女租客用電量與實際不符,懷疑有人動了手腳,房東:她是侮辱我人格!
    對於房東這樣的說法,黃女士對此表示,自己並不是懷疑誰動過手腳,只是想要看一下電費單,解除一下心中的疑惑。房東金師傅對於黃女士這樣的要求表示,她沒有資格看,因為戶表都是分開的,再加上她自己有電錶,現在提出這樣的要求是侮辱他的人格,要黃女士向她賠禮道歉。採訪最後,黃女士說,接下來她會向社區相關部門進行求助。
  • 闢謠!支付寶/微信官方:大數據鎖定 35 萬人是謠言
    撰文| XL科技說闢謠!支付寶/微信官方:大數據鎖定 35 萬人是謠言其中有一則所謂網友投稿的謠言表示,這次微信和支付寶立了大功,很快就鎖定了 35 萬人,因為疫情之後市場內一直沒有現金交易,所有人都通過支付寶和微信進行支付,這個支付方式也方便了大數據確定有關人員,據說圈定了一個35萬人的大名單。
  • 「123木頭人,誰動誰認輸。」兒童多動症咋治?
    「123木頭人,誰動誰認輸。」兒童多動症咋治?2021-01-11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科普工作委員會 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科普「123⽊頭人,誰動誰認輸
  • 五竹為什麼會失憶,他的記憶被什麼人動了手腳
    五竹的記憶一直都是片段,記憶不能連貫,只有受到某些刺激才會偶然想起,五竹為什麼會失憶呢,是誰對五竹做了手腳嗎?在《慶餘年》這部劇中,每個角色都非常獨特,特別是五竹這個角色太圈粉了。五竹是葉輕眉的僕人,對葉輕眉忠心耿耿,葉輕眉死後負責照看範閒,五竹就成了範閒的叔叔,五竹對範閒超級照顧,只要範閒有危險他就會立馬出現。
  • 從體質人類學到人類骨骼考古學-中國社會科學網
    廣義人類學認為,人類學是研究人類的科學,其研究領域包括人類的體質、心理、文化、社會、語言、民族、民俗等方面,內容龐雜,分為研究人類自身體質特徵的體質人類學和研究人類社會文化特徵的文化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兩大部分。
  • 冬天手腳冰涼原因有哪些 手腳冰涼如何調理
    進入冬季,天氣越加的乾燥寒冷,我們每個人的衣服也在逐漸的增加,但是不管怎麼加,還是覺得很冷,特別是針對手和腳,晚上睡覺的時候,腳還會發冷,身體蜷縮,那麼冬天手腳冰涼原因有哪些?如何進行調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冬天手腳冰涼原因不少人冬天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究竟手腳冰涼是是怎麼回事呢?要緩解症狀,首先要了解導致手腳冰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