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魚長相醜陋,身上卻有很多特點,雄性個體為了繁衍犧牲自己

2020-12-06 俗夫論科學

大多數人對於深處海洋之中擁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或許這種恐懼感源於海洋之廣闊又無法像陸地那樣可以腳踏實地地在上面走,又或許因為海洋中遊動著足以威脅人類生命的海洋生物。在海面上尚且如此,到了海洋深處豈不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確實如此,但能夠去到海洋深處的人,自然也會有另一番開拓視野的見識。

由於海洋深處長期沒有充足的光線照射,使得那裡的生物朝著與人類設想的相反方向進化,例如人們認為海洋魚類體表都有不同的顏色,而深海魚有可能是透明的,也有可能只呈現出白色。今天要介紹的也是一種長期生活在海洋深處的魚類,它的學名叫「鮟鱇」,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琵琶魚、蛤蟆魚和老頭魚。

鮟鱇之所以獲得如此多的俗稱,與其獨特的外形密不可分。琵琶魚的身體和大多數的魚類一樣都是扁平的,但是它們的頭部和嘴巴很大,嘴巴裡還長出了尖銳的牙齒,眼睛又很小,五官的不對稱讓人容易對其產生醜陋的感覺。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它頭上「吊」著的「小燈籠」,它實際上是一塊小肉球。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該小肉球是從鮟鱇的背鰭延伸發展而來,它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鮟鱇體內分泌出一種激素,該激素傳輸到肉球部位,在生物酶的作用下產生螢光效果。根據研究人員在深海區域的觀察,鮟鱇善於利用自己的「小燈籠」來引誘獵物上鉤,因為深海生物大多都有趨光性,看到哪裡有光就會湊上去瞧一瞧。

當獵物靠近自己的「小燈籠」後,鮟鱇以極快的速度展開「血盆大嘴」將其吃下去。當然,在神秘莫測的深海世界中,鮟鱇也有自己的天敵,因此它的小燈籠同樣也會為其招引天敵。但鮟鱇似乎能夠辨別出靠近小燈籠的是獵物還是天敵,如若是天敵,它會迅速將小燈籠含進嘴裡,隱藏光源,從而讓天敵失去方向。

這個物種身上還有一個不可思議的特點,那就是雌雄個體為了交配會達成某種交易。最早發現鮟鱇的科學家發現所有觀測到的個體都是雌性的,雄性個體去哪了呢?後來有科考隊在深海探索時再次遇到了鮟鱇,並且藉機會靠近研究,發現它的背部周圍有兩條小魚。起初研究人員認為這兩條小魚是它的孩子,但經過研究發現它們其實是雌魚的伴侶。

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雌性鮟鱇的個體要比雄性個體在體型上大十倍以上,這算是自然界一大奇聞。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發現雄性個體找到伴侶之後就會終身「纏」著它,並在交配完之後不斷吸取雌性個體的營養,最終化為雌性個體的一部分。科學家將這種交配方式稱為「寄生交配」,目前僅僅只有鮟鱇掌握了這種方式。

相關焦點

  • 深度|大國崛起的悖論:個體為什麼會為了集體犧牲自己?
    一個國家是如何崛起的,一個強大的國家對於個體又是什麼意義,個體為什麼會為了集體的強大而不懈努力奮鬥,甚至犧牲自己,真的是理想,真的是熱血嗎?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把這些問題背後的願意和邏輯講清楚。人類的父系社會,有點像非洲草原上的獅子群,贏者通吃,強大的雄性能夠佔據很多雌性,進而繁衍出一整個族群,漸漸地便形成了後面的各個氏族,比如歷史上著名的有熊氏、皋陶氏、神農氏等。
  • 琵琶魚的交配方式有多可怕?雄性不僅活不成,還變成雌性的性器官
    這是一種長相醜陋、兇惡的深海食肉魚類,你看到的發光的東西其實就是它們頭頂上的這種魚類是深海生物的噩夢,它們處在食物鏈的頂端,就算是它們遇到了比自己體型更大的生物,它們也毫不畏懼。但你要知道這是雌性,一般來說生物的雌性都比雄性的身體柔弱、性格更加溫柔一些,如果雌性琵琶魚都這麼兇殘的話,那麼雄性肯定是更加兇猛。不過我們的直覺又一次錯了,下面就是雄性的照片。
  • 齧齒動物裡也存在「一窩蜂」,它們長相醜陋,卻有令人羨慕的特點
    在非洲的索馬利亞、肯亞等地區生活著一種地下齧齒動物,它們的長相十分醜陋,體表幾乎不長任何毛髮,粉紅色的體表直接暴露在外面,即使是成年的個體也像是剛出生的幼崽一樣。再加上它們標誌性的兩顆大門牙,很容易讓人產生厭惡的感覺,這種齧齒動物就是裸鼴鼠。
  • 雌性琵琶魚與其寄生雄性琵琶魚交配的畫面首次被拍到
    據外媒SlashGear報導,研究人員首次在深海捕獲到雌性琵琶魚與其寄生雄性琵琶魚交配的畫面。
  • 深海怪魚的交配,雄性變為雌性的睪丸,深海當中的「醜豆腐」
    自詡嘗過許多種魚類的我,最近發現了一種十分的好吃但是一般人家卻不常出現的魚類,這種魚類來自海洋當中,雖然樣貌十分的醜陋,但是肉質卻有一種說不來的好吃!在水中的鮟鱇魚有海水浮力的支撐,常常是立體的,而到了岸上之後失去了海水的浮力和壓強,頓時癱便的樣子十分的醜陋不禁令人聯想到了癩蛤蟆的樣子,所以它海蛤蟆、蛤蟆魚的外號就流傳開來。它這癱便的形狀也像是琵琶,所以有些地方也將它稱為「琵琶魚」。
  • 在動物界都是雄性動物更漂亮,為何人類女性卻比男性看上去更美?
    不管男人有多帥,在美麗女性面前都黯然失色人類的女性卻比男性好看這種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現象,這是人類種族中存在很明顯的一個差異,但是人類存在的這種差異卻在動物身上表現的恰巧相反,動物大多數都是雄性動物外貌更強壯和漂亮,比如雄性獅子就比雌雄獅子好看,雄性孔雀比雌性孔雀也更美,問題來了,從外貌來看,大多動物都是雄性更漂亮,為何人類的女性卻比男性要好看?
  • 雄性動物毫無作用,雌性可自行繁衍後代
    「東女國」的出現了顛覆了很多網友們的認知,在大家的眼裡女兒國中應該全都是女性,而並非有男性的出現。根據《舊唐書》記載,東女國位於今日四川大渡河流域,阿壩藏族自治州一帶。雨水充沛,氣候溫和,適合宜居。生活在「東女國」中的人們主要發展農作物有大麥和青稞,在「東女國」中男性地位非常低下,很多畜牧業和打獵都是以男人為主,包括開墾土地,重體力活都會落在男人身上。
  • 為了繁衍後代,這些長相奇特的動物連免疫力都不要了……
    一方面,這要歸因於它們的怪異長相;另一方面,它們的繁衍方式也令人稱奇。▲深海鮟鱇魚(Melanocetus johnsonii)的樣本。雌魚大約75毫米長,而雄魚只有23.5毫米長,依附在雌魚的肚子上(Credit:Edith A. Widder)原來,鮟鱇魚的體型「男女有別」。
  • 動物交配之後很多都是雄性被吃,還有足夠的雄性來繁衍後代嗎?
    生物有兩個本能:一是填飽肚子;二是繁殖後代。這兩個本能就是刻在基因裡刻在骨子裡的東西無法抹去,那麼在交配後雌性動物都是負責生育和養育後代小寶寶,而雄性當甩手掌柜的,因此雄性死掉對於這些後代影響不大。如果交配後雌性被吃掉,那麼交配就完全沒有意義了,動物的交配行為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繁殖後代。
  • 為什麼雌性斑鬣狗繁衍後代的器官,和雄性很相似?是雌雄同體嗎?
    斑鬣狗並不是雌雄同體,但雌性用於繁衍後代的器官和雄性的類似。 斑鬣狗的生殖系統 雌雄同體在哺乳動物之中並不存在,大多數存在於低等生物之間。雌性斑鬣狗雖然用於繁衍後代的器官和雄性相似,但略微有些區別。
  • 雄性海馬生育下一代,雌性負責養家,這一點能應用到男人身上嗎?
    自然界的生物天生就擁有繁衍能力是生物能夠一直存活至今的原因,不論是動物還是人類都是因為遵循自己的繁衍規律在能發展到今天這種數量規模。但對於大多數的生物來說,都是雌性負責大部分的生殖任務,雌性作為受精體接受來自雄性的生殖細胞。但是在大自然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生物,他們各自種群的繁衍方式也大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一種特別的種群海馬,它們的繁衍是由雄性海馬負責的,那麼雄性海馬是怎樣受孕的呢?
  • 鴨子究竟有多強?為能繁衍後代,進化出比身體還要長的丁丁!
    鴨子究竟有多強?為能繁衍後代,進化出比身體還要長的丁丁!地球上生物在出現之後就出現了不同的繁殖方式,其中包括有性生殖,無性生殖等等,在有性生殖當中有著比較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兩性差異。在繁衍下一代的過程當中,雌性和雄性都會挑選最為完美性狀的對象進行交配,這一過程在生物學上被稱為性選擇行為。雌性和雄性在交配的過程當中,將自己最為優秀的基因遺傳給下一代,讓這一個體同時具備不同的能力。
  • 雄性安康魚竟只能依附在雌性身上生活,而且此後一直無法離開!
    當筆者在查閱安康魚這種魚類的資料時,發現這種長相醜陋但味道鮮美的魚類,身上的奇特點還真不少。上一篇文章,我們了解到安康魚與某些細菌的共生關係,讓它擁有了一個生物發光器。但是,雄性安康魚與雌性安康魚的共生關係則更為奇特!
  • 一種小型原生魚,長相醜陋還會咬人,很多魚友在飼養
    在我國的東南各省水域,生活有這樣一種小型的原生魚,我們可別小瞧它,它們雖然長相比較醜陋、性格較兇,但是人家的外號可真不少,可謂俗名多多。它們一般的俗稱有:趴地虎、呆子魚、土憨巴、沙光魚、沙烏鱧、木頭魚、老頭魚、沙裡趴、虎頭鯊等等稱謂,之所以這種小型魚會有如此多的名號,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長相既像黑魚,又像蝦虎魚,所以說和這些魚的很多俗稱同名了。
  • 長相醜陋卻堅硬的甲蟲,汽車「壓」不死,電鑽才能穿透
    長相醜陋卻堅硬的甲蟲,汽車「壓」不死,電鑽才能穿透說到甲蟲大家都不陌生,像金龜子、天牛、象鼻蟲等,都是甲蟲。它們的身體外部通常都有堅硬的殼,前翅是角質,厚且硬,後翅則是膜質。甲蟲看起來小小的一個,卻格外抗揍,不用點力氣都打不死它們,比小強都小強。
  • 海洋裡的鮟鱇魚,長相雖然醜陋嚇人,但端上飯桌的它鮮嫩肥美
    相信大家一定都聽說過"人不可貌相"這句話吧,也知道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不要輕易以一個人的外表就判斷出一個人的能力如何,可是你們知道嗎,其實這個道理不僅僅可以用在人的身上,放在動物的身上也是同樣適用的。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長得奇形怪狀的魚類,有些魚對於我們人類就十分特別,海洋裡的鮟鱇魚,長相雖然醜陋嚇人,但端上飯桌的它鮮嫩肥美。就是鮟鱇魚,它們的樣子雖然是醜醜的,但你要是覺得它們這個樣貌就一定沒人會吃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