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透和拍X光片是兩回事體檢根本不會做胸透·都市快報

2020-11-25 杭州日報

  ■熱點追蹤

  記者 王真 通訊員 周素琴 王雪飛

  

  本報訊 昨天,我們辦公室裡好幾位做了媽媽的同事問我同一個問題:「小孩子今後還要做胸透嗎?今後體檢還要拍片嗎?」她們說微博上都傳瘋了,說胸透可以致癌,在發達國家都已淘汰了,但在我國,有的地方還把胸透作為學生體檢的常規項目。

  這則微博來源於一則新聞報導。該報導說,山東省煙臺市衛生監督所的專家日前提醒,胸透的放射線可致部分機體細胞受損,這些受損細胞如果沒能自我修復,就會殘存於機體裡,像「定時炸彈」,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的情況下,開始瘋狂複製成為癌症病灶,所以胸透不能成為少年兒童體檢的常規檢查項目。但目前,個別地方把胸透作為學生體檢的「保留節目」,然而這樣頻繁接受輻射可能埋下致癌的禍根。

  報導還說,一次胸透的放射線量就相當於10次X光拍片,美國、日本等大多數發達國家都已淘汰胸透檢查。在為數不多的使用國家中,英國的使用頻率僅為0.2%,而中國則高達61.8%,是英國的300倍。

  「胸透會致癌,胸透是學生體檢的保留項目」,這兩天,許多家長看了這條微博後,都是滿腹擔憂。

  那麼胸透到底是怎麼回事?是不是就是我們體檢或感冒咳嗽時拍的X光片?

  胸透和拍X光片是兩回事

  前者相當於拍錄像,後者相當於拍照片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放射科副主任胡紅傑醫師說,這則微博之所以引起大家的恐慌,很大原因是很多人不知道胸透和胸片(拍X光片)的區別。兩者其實是不一樣的。

  胸透是病人站在X射線發射機前慢慢轉圈,醫生在顯示器前馬上看到病人的透視情況,如果看得不清楚,病人再變換姿勢。比如,醫生先讓病人正對X射線發射機,然後轉身,側面對著X射線發射機,再背後對著X射線發射機。「胸透是把病人放在X射線下,來回檢查,就像拍錄像,可以在透視的情況下看到病人的呼吸起伏、心臟跳動。」胡醫師說。

  胸片是X光拍片,病人站在X射線發射機前,拍一張照片就好了。比如體檢時,醫生讓我們抱緊X射線發射機,然後說「好了,下一個」,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啊,這麼快」。這是拍X光片。

  做胸透,沒有膠片,但醫生會根據他看到的透視情況寫一段文字描述病情,一般立馬出結果;胸片則有一張黑白陰影的X光膠片。等這張膠片成形,患者需要等二十多分鐘。

  

  現在臨床上,小孩子一般不做胸透

  

  胡紅傑主任說,微博上說胸透在我國的使用率高達61%,不知道他們這個數據是從哪裡來的,其實現在浙江省的綜合性醫院,用到胸透檢查的項目很少,最多的是肋骨骨折和氣管異物。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的胸透檢查開展得很少,主要應用於急診,孩子的常規體檢、門診檢查用的都是胸片,就是X光拍片。

  浙醫兒院放射科主任賴燦醫師專門做了統計,醫院大概每年要為小病人拍30多萬次的胸片,而胸透只有1000多次,胸透大約只有胸片的1/300。

  「一般我們醫院收到氣管異物的小病人,情況非常緊急,要立即把異物取出,才可能用到胸透,在X射線下讓病人身體轉一轉,就能動態地確定異物所在位置,看得比較清楚;而不像胸片,只拍了一瞬間的影像,異物的位置並不如胸透準確,還要等上二十幾分鐘。」賴主任說。

  兒童的常規體檢中胸部放射檢查都是X光拍片,不會用胸透。主要是因為射線量的問題,X光拍片每次用時0.2秒左右,每次的射線量大約為0.04mSv(毫希伏),而胸透用同樣的射線,每做一次需要1-3分鐘,1次胸透就有0.1-1毫希伏。「從射線量來說,做胸透當然要比X光拍片要危險很多,吸收射線越多,誘發癌症的概率就越大。」賴主任說。

  普通人每年接受輻射的有效劑量不應超過1毫希伏,人類的很多活動都會有輻射,例如,人們攝入的空氣、食物、水中的輻射照射劑量約為0.25毫希伏每年。另外像戴夜光表每年有0.02毫希伏;乘飛機旅行2000公裡約0.01毫希伏;每天抽20支煙,每年有0.5-1毫希伏。

  輻射量排名:

  X光片

  磁共振和B超沒有輻射

  

  人類活動每年都會接觸射線,胡紅傑醫師說:「來自自然界的射線,我們無法避免,而一些不必要的醫學檢查帶來的射線,卻完全可以避開。現在借著大家都在討論胸透的機會,我們醫生有義務提醒大家,不要濫做檢查,減少輻射傷害。」

  醫院有各種各樣的檢查項目,哪些項目帶有輻射?

  胡醫師說,醫學診療學把檢查分為5個方向,代表了5種檢查手段:X光片、CT、磁共振、B超、核醫學檢查。其中,磁共振和B超沒有電離輻射,可以反覆做這兩種檢查,對人體沒有傷害。

  剩下的3種檢查手段,按照輻射量的排列,從低到高分別為X光片、CT和核醫學檢查。拍一張X光片吸收的射線量約為0.04毫希伏,做1次CT吸收的射線量大於1毫希伏,做1次核醫學檢查裡的PETCT,吸收的輻射量比CT還高,這是融合了同位素放射線和X射線的檢查,吸收的射線量也在1個毫希伏以上。

  這3種檢查手段,兒童、孕婦和打算懷孕的女性儘量少做。

  「有些病人過於關注身體,就怕自己得了什麼病,總是要求醫生,各種檢查都給我做一遍,這是非常不科學的,有什麼樣的疾病傾向做什麼檢查,做完一種檢查後是否需要做另一種檢查,醫生都會根據每個病人的情況開出檢查單。經常做不必要的檢查,可能會吸收過量的輻射,反而導致疾病。」胡醫師說。

  建議成年人每年拍一次胸片防肺癌

  胡醫師特意介紹了每種檢查的原理和特性——

  X光片——適用骨折檢查,每年拍一次查肺癌。

  X射線透過人體不同組織結構時,被吸收的程度不同,到達螢屏或膠片上的X射線量有差異,形成明暗或黑白對比不同的影像。X光片比較適用於骨折檢查。另外建議成年人每年做一次X光胸片,可以發現早期肺部病變。

  

  CT——適用對血管、顱腦、腹部臟器的檢查,一年不要超過1次。

  CT的原理是,X射線對人體某個部位的層面做掃描,由探測器接收透過人體的X射線,轉變為可見光後,由光電轉換變為電信號,再轉為數字輸入計算機處理。CT掃描速度非常快,急診一般都會選擇CT,還可做成立體的影像,成像解析度也比X光片高。CT現在廣泛應用於臨床,大約佔常規檢查的一半以上,可用於全身器官的檢查。

  特別適用於血管、顱腦、腹部臟器的檢查。但是輻射量比較大,一年只能做1次,建議年齡在45歲以上有抽菸史、有咳嗽、咳痰和氣急症狀的人可每年做1次CT檢查。

  

  核醫學檢查——適用腫瘤病人,普通病人不建議用。

  利用放射線核素診斷的辦法,包括骨掃描、甲狀腺掃描、心肌顯影和PETCT都是核醫學檢查。比如,讓病人服用同位素試劑,用射線照相機等探測儀器,從體外顯示標記試劑在體內分布的情況,了解組織器官的形態和功能。核射線還有殺傷細胞的能力。比如用放射性碘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是公認的有效療法。

  但是核醫學檢查和治療含有較高的射線,一般普通疾病不建議使用,比較適用於腫瘤病人。

  

  磁共振成像(MRI)——適用於中樞神經、乳腺、四肢關節的檢查,檢查時間要半小時。

  磁共振是將人體放在特殊的磁場中,用無線電射頻脈衝激發人體內氫原子核,引起氫原子核共振,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頻脈衝後,氫原子核按特定頻率發出信號,將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被體外的接收器接收,經電子計算機處理獲得圖像。

  磁共振成像主要適用於中樞神經、乳腺、四肢關節的檢查,但是檢查時間比較長,大約需要半小時,不適合急診病人和帶有心臟起搏器及精神情緒異常的病人。

  

  B超——清晰度沒有CT和磁共振高。

  B超利用超聲波的物理特性監測臟器和血液的流量方向。B超是無創、沒有輻射、價格低廉的檢查手段,可以針對肝、胰、脾、腎等實質臟器,還可以看到心臟內的血流情況。但是清晰度沒有CT和磁共振高,因為它的工作原理,B超也不做空腔臟器的檢查,比如胃和腸。

相關焦點

  • 胸片不是胸透,正常體檢拍的是X光片不做胸透
    報導還說,一次胸透的放射線量就相當於10次X光拍片,美國、日本等大多數發達國家都已淘汰胸透檢查。在為數不多的使用國家中,英國的使用頻率僅為0.2%,而中國則高達61.8%,是英國的300倍。  「胸透會致癌,胸透是學生體檢的保留項目」,這兩天,許多家長看了這條微博後,都是滿腹擔憂。  那麼胸透到底是怎麼回事?是不是就是我們體檢或感冒咳嗽時拍的X光片?
  • 胸透不設防 X光「射殺」健康
    很多讀者對此前健康體檢和病情診斷所拍的X 光是否會留下後患而憂心。同時,記者昨日對成都幾家醫院進行了體驗式暗訪,結果發現,這些醫院無一家主動為患者提供防護,成都一些醫院放射科即便有防護設備也棄之不用。  讀者擔憂  每次照X光,都沒提醒要防護  昨日,眾多市民反映無防護條件下做胸透、拍X光的疑問,以及他們對拍片未能作防護的種種擔憂。
  • 胸透體檢老幼通吃,成隱形致癌殺手?
    1、一個是拍「微電影」,一個是拍靜態照,一次胸透在輻射量上如同拍了十幾次胸片在討論中廣泛被提及的胸透和胸片其實都是用X射線進行檢查的一種方式。一聽到X射線,關注過日本核洩漏事件的大家自然就明白,這是一種電離輻射,輻射劑量越大,就對人體傷害越大。
  • 夢露胸透X光片高價拍賣
    瑪麗蓮·夢露胸透X光照片  其中最為珍貴的物品是一張夢露的胸部X光片這張1954年在美國佛羅裡達的「黎巴嫩雪松醫院」拍的X光片有望以12000美元的高價拍出。其他一些物品是:一把曾作為夢露在1962年為《生活》雜誌拍照道具的綠色天鵝絨椅子叫價4000美元;一瓶尚未開封的香奈兒5號香水1200美元;夢露在拍攝《雙鳳奇緣》時的臺詞冊標價8000美元;還有兩件璞琪真絲上衣各標價4000美元。
  • 拍胸透或X光片別穿印花衣服
    拍胸透或X光片別穿印花衣服 2012年09月20日 09:41來源:快樂老人報 拍片或胸透時
  • 省政協委員建議學生體檢取消胸透 改用數字胸片
    大醫院正規胸片檢查用鉛圍屏隔離其他部位的射線,但高考大規模學生胸透,卻沒有防護兩位專家都認為,胸透輻射大,無論是我省各醫院胸部常規檢查項目還是個人體檢,基本上都取消了胸透,學生體檢中更不應該使用胸透,而要改為輻射較小的胸片檢查。「胸透輻射大,應被數字胸片取代」在一些基層醫院,因設備陳舊,輻射更大;減少輻射是目前影像檢查最關注的問題  杜瑞賓從事放射診療已有34年。
  • 為何女孩子都害怕做「胸透」呢?醫生都能看到什麼?別羞於了解
    相信經歷過高考體檢的小夥伴們都還記得其中的一項身體檢查,胸透。男女生分開在兩個診室分別做,即使如此,仍使很多靦腆的小姑娘們覺得不好意思。因為,不知從哪聽說的,說胸透時,醫生在屏幕後面可以看得真真切切的。真的是這樣嗎?那麼,為什么女生害怕做「胸透」呢?醫生都能看到什麼?別羞於了解!
  • 做胸透時別忘用護具 X射線可致癌
    記者走訪多家醫院發現,多數體檢人員也不知道可以向院方索要護具的規定,這成為人體健康的一個隱患。  本報見習記者 陳曉麗  記者 李鋼  做胸透 鮮有使用護具者  近日,記者走訪省城多家醫院發現,幾乎沒有醫院為做胸透檢查的患者提供護具。
  • 中國胸透使用率超英國300倍 輻射大可能會致癌
    少年兒童不宜做胸透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劉駿方介紹,常規的胸部檢查包括兩種:透視和拍片,前者X射線的照射量是後者的10到20倍。早在6年前,衛生部已規定中小學生體檢不再做胸透。昨日獲悉,武漢市普仁醫院已於6年前取消胸透檢查,省婦幼保健院不再對未成年人進行胸透,中南醫院的體檢項目中已取消胸透。市三醫院雖未取消胸透,但患者看病時,不推薦少年兒童做此項檢查,成年人檢查時,醫生會告知它和X光檢查的區別。為何胸透不能完全取消?
  • 胸透或成致癌最大禍根 14歲以下慎做胸部X片
    據媒體報導,我國胸透檢查的使用率高達61%,胸透使用率超英國300倍,但是在美國、日本等大多數發達國家都已淘汰。有專家提示,胸透不應該成為少年兒童體檢的常規檢查項目。  胸部透視(「胸透」),是目前醫學檢查常用的輔助診斷方法,將病人置於X線管與螢光屏之間的直接檢查。
  • 拍X光片受檢者"裸透" 醫院嫌麻煩防護用品成擺設-廣西新聞網
    ,因此很多單位和個人都常常選擇在10月、11月進行體檢。 多次拍片 她竟不知道要穿防護服 農先生的單位最近安排他們體檢,在體檢項目中,其中有一項為「X光胸正片檢查」。之前,農先生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X光」放射對人體危害的文章,文中介紹如果在沒有防護且照射量較大的情況下,胸透有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尤其是對男性的生殖系統。
  • 孩子拍X光片 究竟有沒有「傷害」
    【現象】  孩子咳嗽要拍X光片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只表現出了咳嗽的症狀,為啥抽血、X光檢查一樣不少?在一些兒科醫生看來,確診肺炎必不可少的一項,就是胸片檢查。  不過,胸片檢查和家長通常認為的「胸透」,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 做X線透視好還是拍X光片好?
    張生生來電問:以前有個咳嗽發燒什麼的,醫生大多會讓我做個胸透,又快又便宜。但如今醫生都是讓拍X光片,不但貴而且等待檢查結果的時間長。到底哪個檢查更好?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影像科主治醫生劉維久答:透射劑量遠大於拍片,而小孩因不配合,醫生為了仔細觀察病灶,往往要延長時間,這樣人體接受的輻射劑量更大。
  • 如此體檢意義何在
    原標題:如此體檢意義何在據《現代快報》報導,南通王女士近日向媒體反映,半個月前,她兒子與同學一起接受了中考體檢,其中就有胸透這一項。經她了解,這項檢查在南通各大醫院已經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輻射低了不少的數字胸片。對此,王女士對胸透項目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質疑。
  • 體檢行業亂象多,也該查體了
    一家醫院胸透室特別告知胸透時需用防護用具。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體檢已成為公眾健康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2015年中國體檢行業以超過25%的增速增長至940億元。記者調查發現,隨著體檢市場的日益開放和發展,體檢行業也是亂象叢生。
  • 拍一次X光片,對身體能有多大危害?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飛速發展,X射線(俗稱X光)的廣泛應用已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裨益,具有便宜、簡單和快速的優點。X射線不帶電荷,穿透人體時,與體內物質作用產生「次級粒子」,使物質電離,這一現象稱為電離輻射,簡稱輻射。由於輻射有致癌的風險,因此也最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屬驚恐。
  • 每做一次CT,對人體的致癌概率有多大?告訴你最簡單的答案
    隨著健康知識的延伸,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每年做一次體檢。而在各大體檢項目中,很多人都害怕CT檢查,在民間也經常流傳著「CT會有強大的輻射,甚至還有致癌的危險」。每做一次CT,對人體的致癌概率有多大?做過CT的人都知道,每次在做之前,醫生都會讓檢查人員卸掉身上的重金屬物件,以及會問患者最近有沒有要孩子的準備。這些問題可能都會讓人們誤解,但其原理並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只是會通過X線束對某一個地方進行檢查掃描,然後探測器再通過X線來轉變成光,形成電信號,最後呈現到醫生面前。
  • 體檢該查哪幾項?不想花冤枉錢做這八項就夠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觀念的普及,體檢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不少人自發到醫院進行體檢,有時也會帶著父母去體檢。但是一到醫院就不免有些看花眼了,擺在面前的是大量的體檢套餐,該如何選擇一直是個大問題。
  • X光檢查輻射大,能不做就不做?B超、行李安檢儀,到底誰更可怕?
    尤其在我們國家,日常體檢都會被醫生要求進行胸透檢查,從某種程度上說,這裡面存在一定的濫用。根據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的測算,以一座1000萬左右人口的城市為例,每年大約會有350人左右可能因照射X光誘發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遺傳性疾病。在X光、CT檢查比較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3.2%是由這兩種檢查造成的。
  • 兩年一體檢,現在一下子查出7cm大惡性腫瘤!有這個症狀要當心
    朱老伯今年70歲,身體一直很硬朗,堅持每兩年一次的常規體檢,一直沒有什麼異常。今年卻突然發現肺部有一個直徑近7釐米的惡性腫瘤,讓他措手不及。在醫生看來,朱老伯的案例十分典型,普通體檢中的胸透由於局限的確會導致「漏網之魚」的存在,這值得警惕。微創手術順利將腫瘤去除今年5月,朱老伯在社區常規體檢時發現右肺部有一處陰影,全家人緊張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