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透體檢老幼通吃,成隱形致癌殺手?

2020-11-25 騰訊網

圖註:胸透到底是不是「兇透」?

導語:最近一段時間,「胸透致癌」這個話題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熱烈討論。而一些信息也流傳甚廣:中國人的胸透率是英國人的300倍,胸透可讓機體細胞受損,像「定時炸彈」,有可能誘發癌症。

各地記者也調查發現,無論高考升學、畢業入職,還是單位一年一度的體檢,很多時候都有胸透的身影。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一、胸透有致癌風險嗎,是否值得恐慌?

1、一個是拍「微電影」,一個是拍靜態照,一次胸透在輻射量上如同拍了十幾次胸片

在討論中廣泛被提及的胸透和胸片其實都是用X射線進行檢查的一種方式。一聽到X射線,關注過日本核洩漏事件的大家自然就明白,這是一種電離輻射,輻射劑量越大,就對人體傷害越大。

而在檢查中,胸片的名字很傳神地解釋了自己的「一次成像」,可以理解為咔嚓一下的功夫,人暴露在X射線中也不過就零點幾秒。

可是胸透呢?就好比在拍「微電影」,利用X射線在螢屏上形成體內組織影像,放射科的醫生們就能實時觀察。觀察當然就耗時了,需要十幾二十秒。

一個是動態的影像,一個是靜態的照片,時間的不同就詮釋了為什麼胸透的輻射量要大得多。大多少呢?考察近年來關於這個課題的科研論文,胸透的輻射量是胸片的十幾倍,兒童更多有二三十倍。(參考《對兒童X線體檢中減少照射劑量的探討》等研究)

2、而胸透的影像還不能保存,也不清晰,很多項目的檢查效果比胸片差

拍胸透就好比微電影拍好了,卻發現其實根本就沒導入硬碟或者錄像帶中,那些動態的影像只能靠導演記在腦中、寫在筆下了。所以,胸透是一次性的,沒片子的。(要說明的是國外的一些相關資料顯示,X射線透視是可以成記錄帶的,但遍查國內報導,都提到一次性、不能成像,所以此處以普遍國情為準)另外,胸透的動態圖像並不清晰,需要醫生仔細觀察,而胸片則清晰得多。

所以,在《職業健康檢查中攝胸片取代胸透的探討》等業內研究上都提到,在病變檢出率上,胸片比胸透更勝一籌。

還不止如此。2009年2月12日的《健康報》上刊登了當時頭銜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的張詩傑醫生的文章。張醫生在文中提到,「在體檢時採用透視的方法存在極大的弊端。因為受到射線劑量的限制,醫師不可能仔細觀察照射野;加上醫生經驗上的差別,就容易使一些不明顯的問題被忽略。同時,由於沒有資料保存而無法讓其他醫師進行會診。更無法與以後的檢查做對比。目前國內外的數據都表明,肺癌已經成為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所以,我們提倡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原則。然而,透視是肺癌早期發現的最大障礙。」

當然,因為能看動態情況、方位更全面的原因,對一些需要動態地判斷病灶的檢查,胸透比胸片的效果好。

圖註:X射線檢查都有健康風險,但胸透遠大於胸片

3、X射線對人體都有風險,只是透視風險要大於照片

在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網站上,是這麼評價X射線透視這種檢查方式:它和其它X射線檢查一樣,都有同樣類型的風險。X射線透視主要有兩個:1.輻射損傷皮膚和基本組織;2.有很小的可能性,受檢者在未來的某一段時間罹患輻射導致的癌症。

FDA也認為X光拍片有風險,只是輻射量要比透視、CT等小很多。

其它資料也都普遍認為胸透比胸片風險要大。

4、一次胸透的具體輻射劑量到底有多少,離超標緻病、致癌有多遠

問題就來了,到底一個正常人做一次胸透會接受到多少輻射量呢?在形容輻射計量時,人們一般會用希弗(Sv)這個單位,當然,這個單位很大,用毫希弗(mSv)或者微希弗(μSv)就可以了。

從國際上看:

在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的報告中,做一次胸透平均接受到的有效輻射劑量是1.1mSv,而一次胸片是0.14mSv。這是一個平均數據,且包涵國家差異,發達國家要比發展中國家劑量小得多。在這個報告中,平均每人每年接受到的天然輻射(我們生活的地球其實電離輻射無處不在,只是一般而言劑量很少)是2.4mSv。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個數據其實是1991-1996年的,不過報告中也比較了1970-1979、1980-1990兩個時間段的情況,結果發現胸片的有效輻射劑量從0.25mSv降到了0.14mSv,但是胸透卻從0.71mSv升到0.98mSv再到1.1mSv。所以,並非時代在進步,劑量就在減少。

從國內看:

中國的研究者很多用「平均有效劑量當量」來表述胸透的輻射問題,這個詞語和有效劑量不同,前者是組織或器官接受的平均吸收劑量乘以輻射權重因子後得到的乘積。後者是為了計算輻射給受到照射的有關器官和組織帶來的總的危險引入的概念。兩者想要換算比較困難。

在1995年發表的《X線胸透受檢者的體表照射量分布及評價》一文中,對90人次的X胸透發現,平均有效劑量當量是0.22mSv。而2010年,《職業健康檢查中攝胸片取代胸透的探討》則發現,病人病人接受一次胸部透視和攝胸片檢查所受的X射線有效劑量當量分別為0.179mSv、0.015mSv。可見一次胸透所受的X射線有效劑量當量相當於11.92次胸片。而可以拿國家標準來衡量0.179mSv到底有多少。根據國家標準規定,普通公眾接受的除了天然輻射和醫療輻射外的年有效劑量當量不超過1mSv。

世界衛生組織等機構都認為一次接受100mSv以下的輻射是安全的。不過別忘了累積這一說。2005年,美國科學院(NAS)發布了電離輻射的生物學效應的報告。該報告認為如果100個人累積受到100mSv的電離輻射,那麼,有1人將會得實體瘤或白血病。但這個說法還存在一些爭議。

總之,按照目前的醫學研究看,做一次胸透的劑量其實不足以引發癌症或者別的病變,但是還是要注意累積效應。而且胸透在普通體檢的檢出效率上比不上胸片。

二、所以很多「無必要」的胸透該停止了

圖註:兒童要遠離X射線,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需要做胸透檢查病灶,也要做好防護

1、許多人做「胸透」是被選擇,既無必要,也不經濟,還有健康風險

報導中提到的中國胸透使用率是61%,其實是很多年前一本相關領域醫學教科書上的數據。而90年代,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中的數據是63%。

隨著醫學進步,許多大醫院也都淘汰了胸透,現在的數字應該比這低。但是根據調查,胸透普遍存在於一些升學體檢(如高考)、入職體檢和單位體檢中。尤其對單位的年度體檢來說,胸透便宜,價格大致在10塊錢以內,而胸片則要好幾十。所以很多單位為了節約成本,也都選擇胸透了。

在實際中,更有大學生為了找工作而被迫參加很多次體檢的,結果連著胸透三、四次。

還有一種觀點是,胸透性價比高,適合窮人體檢,其實也並不如此。《X射線胸部透視在健康檢查中的必要性分析》一文統計了華東某地接受檢查的107961名受檢者的數據,然後發現18~35歲年齡組人數最多,佔57.7%。胸透陽性率為0.009‰,表明這類人群處於疾病低發階段。36以上年齡組的胸透陽性率為0.028‰。所以讓胸透陽性發生率連萬分之一都不到的年輕人做這項檢查,才是最大的「性價比不高」。

當然,孕婦、兒童等群體更是不適合胸透,如果非要做,一定得做好防護措施。

結語:胸透並非一無是處,在一些醫學檢查中有必要性。可是實在沒有必要成為體檢的「常駐項目」,徒增風險而已。

第2285期 本期責編 王楊

出品 騰訊評論

相關焦點

  • 胸片不是胸透,正常體檢拍的是X光片不做胸透
    昨天,我們辦公室裡好幾位做了媽媽的同事問我同一個問題:「小孩子今後還要做胸透嗎?今後體檢還要拍片嗎?」她們說微博上都傳瘋了,說胸透可以致癌,在發達國家都已淘汰了,但在我國,有的地方還把胸透作為學生體檢的常規項目。  這則微博來源於一則新聞報導。
  • 胸透和拍X光片是兩回事體檢根本不會做胸透·都市快報
    ■熱點追蹤  記者 王真 通訊員 周素琴 王雪飛    本報訊 昨天,我們辦公室裡好幾位做了媽媽的同事問我同一個問題:「小孩子今後還要做胸透嗎?今後體檢還要拍片嗎?」她們說微博上都傳瘋了,說胸透可以致癌,在發達國家都已淘汰了,但在我國,有的地方還把胸透作為學生體檢的常規項目。
  • 做胸透時別忘用護具 X射線可致癌
    記者走訪多家醫院發現,多數體檢人員也不知道可以向院方索要護具的規定,這成為人體健康的一個隱患。  本報見習記者 陳曉麗  記者 李鋼  做胸透 鮮有使用護具者  近日,記者走訪省城多家醫院發現,幾乎沒有醫院為做胸透檢查的患者提供護具。
  • 中國胸透使用率超英國300倍 輻射大可能會致癌
    少年兒童不宜做胸透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劉駿方介紹,常規的胸部檢查包括兩種:透視和拍片,前者X射線的照射量是後者的10到20倍。「由於少兒正處於生長發育期,大量射線照射,對孩子的組織器官如眼球晶狀體、頸部甲狀腺、生殖腺等傷害較大,易誘發各種病症,嚴重的還可能致癌。」早在6年前,衛生部已規定中小學生體檢不再做胸透。昨日獲悉,武漢市普仁醫院已於6年前取消胸透檢查,省婦幼保健院不再對未成年人進行胸透,中南醫院的體檢項目中已取消胸透。
  • 胸透或成致癌最大禍根 14歲以下慎做胸部X片
    據媒體報導,我國胸透檢查的使用率高達61%,胸透使用率超英國300倍,但是在美國、日本等大多數發達國家都已淘汰。有專家提示,胸透不應該成為少年兒童體檢的常規檢查項目。  胸部透視(「胸透」),是目前醫學檢查常用的輔助診斷方法,將病人置於X線管與螢光屏之間的直接檢查。
  • 省政協委員建議學生體檢取消胸透 改用數字胸片
    大醫院正規胸片檢查用鉛圍屏隔離其他部位的射線,但高考大規模學生胸透,卻沒有防護兩位專家都認為,胸透輻射大,無論是我省各醫院胸部常規檢查項目還是個人體檢,基本上都取消了胸透,學生體檢中更不應該使用胸透,而要改為輻射較小的胸片檢查。「胸透輻射大,應被數字胸片取代」在一些基層醫院,因設備陳舊,輻射更大;減少輻射是目前影像檢查最關注的問題  杜瑞賓從事放射診療已有34年。
  • 如此體檢意義何在
    原標題:如此體檢意義何在據《現代快報》報導,南通王女士近日向媒體反映,半個月前,她兒子與同學一起接受了中考體檢,其中就有胸透這一項。經她了解,這項檢查在南通各大醫院已經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輻射低了不少的數字胸片。對此,王女士對胸透項目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質疑。
  • 胸透不設防 X光「射殺」健康
    四川新聞網消息       X 射線胸透檢查作為常規檢查項目之一,在診斷患者病情和市民健康體檢中一般不能迴避。昨日,報導了一對荷蘭夫妻在北京看病時因醫院不能提供防護措施而拒絕照X 光片的消息,在成都市民中間引起「強震」。
  • 提防衣服中的「隱形殺手」:偶氮染料
    提防衣服中的「隱形殺手」:偶氮染料 2015-08-25 08:34:59 來源:中國國門時報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 主動脈夾層——中年人的隱形殺手
    主動脈夾層——中年人的隱形殺手 2021-01-11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全家便利店便當:塑料餐盒成「隱形殺手」
    例如,7代表PC(雙酚A),3代表聚氯乙烯,聚氯乙烯中含有30%~40%的增塑料劑成分,也就是塑化劑,加熱後會滲透到食物中,產生致癌物質。記者 王辰/攝影  便利店出售便當,在方便、美味的同時,塑料餐盒卻成為「隱形殺手」。  近日,有網友在「樂活·上海灘」發微博稱:「電視臺《新聞透視》報導了塑料餐盒高溫加熱有毒。塑料容器的底部三角形標誌裡的數字只有帶5的標誌才可微波加熱。」該微博一經發出,引眾網友跟帖。
  • 每做一次CT,對人體的致癌概率有多大?告訴你最簡單的答案
    隨著健康知識的延伸,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每年做一次體檢。而在各大體檢項目中,很多人都害怕CT檢查,在民間也經常流傳著「CT會有強大的輻射,甚至還有致癌的危險」。每做一次CT,對人體的致癌概率有多大?這些問題可能都會讓人們誤解,但其原理並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只是會通過X線束對某一個地方進行檢查掃描,然後探測器再通過X線來轉變成光,形成電信號,最後呈現到醫生面前。大家不用過於害怕,無論是CT還是胸透,從意義上來看,都屬於低劑量的輻射,但每種輻射形式都有相對應的閾值,就拿Ct檢查來說,它不會對人的生殖系統造成影響。
  • 空氣汙染成健康「隱形殺手」 在我國是第四死亡因素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闞海東教授,在12月21日新疆預防醫學30周年學術交流會上指出,空氣汙染正成為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  空氣汙染一直以來就是我國長期存在的一個歷史性問題。據了解,1990年,我國平均PM2.5濃度水平已到達59微克每立方米,這是一個什麼概念?PM2.5小於10微克每立方米才算是到達了安全值。
  • 它是糖尿病的「隱形殺手」,這樣做才能防患未然!
    高血糖人群中通過治療有30%可以恢復成正常血糖人群,30%將維持高血糖,還有部分可能轉化成2型糖尿病,一旦轉化為2型糖尿病將不可逆轉,最終危及生命。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中,人們最關注的是高血糖,但實際上,低血糖也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較常見的急性併發症,是影響血糖控制的最主要因素,是健康路上的「隱形殺手」。高血糖該吃什麼.不能吃什麼是糖尿病患者最關注的話題。
  • 美麗佳人,卻是「隱形殺手」—淺談偶氮染料
    今天本文所講的偶氮染料,也有著絢爛的顏色,然而有些同樣也包藏著人們難以覺察的「毒劑」,成為危害人體健康的「隱形殺手」。說起偶氮染料,或許大家有點陌生,這個咋會和服裝扯上關係呢。那還得從1856年說起,這一年英國化學家帕金在研製瘧疾特效藥奎寧時意外製得世界第一個合成染料—苯胺紫,開啟了人工合成染料的大門。
  • 慢性疲勞是隱形殺手
    慢性疲勞是隱形殺手 2014-08-29 16:16: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馬君豪 「疲勞」成為現代人健康的頭號大敵,也是潛伏在人體內部的「隱形殺手」。應配合注意日常作息維持,可配合如穴道按摩等養生保健工作,幫助保養。  「慢性疲勞症候群」有過勞現象者,早期常表現睡眠不佳、食慾減退、頭昏無力、睏倦或容易激動及工作效率下降。
  • 塑料餐盒成"隱形殺手" 多款餐盒不適合加熱
    例如,7代表PC(雙酚A),3代表聚氯乙烯,聚氯乙烯中含有30%~40%的增塑料劑成分,也就是塑化劑,加熱後會滲透到食物中,產生致癌物質。  便利店出售便當,在方便、美味的同時,塑料餐盒卻成為「隱形殺手」。   近日,有網友在「樂活·上海灘」發微博稱:「電視臺《新聞透視》報導了塑料餐盒高溫加熱有毒。塑料容器的底部三角形標誌裡的數字只有帶5的標誌才可微波加熱。」
  • 入職體檢是什麼 要注意哪些事項
    體檢我們都很熟悉,平時很多情況下,我們都需要進行體檢,體檢的種類也有很多。有不少朋友多入職體檢不了解。那麼,入職體檢是什麼呢?它有哪些檢查項目?要注意些什麼?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入職體檢是什麼入職體檢是一種專項體檢,目的是通過體檢來保證員工的身體情況適合從事工作,在工作生活是不會因身體原因影響其他人。
  • 火腿腸裡有亞硝酸鹽,吃了會致癌?
    火腿腸裡有亞硝酸鹽,吃了會致癌?不過人類的出現打破了它生活的寧靜他們將硝酸鹽帶走利用它製造出了黑火藥從此硝酸鹽被人當槍使爆破、擊殺、上天當煙花在熊熊烈焰的高溫中硝酸鹽蛻了一層皮成了職業殺手亞硝酸鹽
  • 體檢行業亂象多,也該查體了
    一家醫院胸透室特別告知胸透時需用防護用具。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體檢已成為公眾健康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2015年中國體檢行業以超過25%的增速增長至940億元。記者調查發現,隨著體檢市場的日益開放和發展,體檢行業也是亂象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