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在一項「慢性疲勞症候群」有關症狀的調查中,出現疲勞乏力者高達100%,腰酸背痛佔54%,精力下降佔52%。「疲勞」成為現代人健康的頭號大敵,也是潛伏在人體內部的「隱形殺手」。應配合注意日常作息維持,可配合如穴道按摩等養生保健工作,幫助保養。
「慢性疲勞症候群」有過勞現象者,早期常表現睡眠不佳、食慾減退、頭昏無力、睏倦或容易激動及工作效率下降。進一步發展,患者症狀更加明顯,出現失眠、多汗、體重減少、脈搏加快及血壓升高或降低,甚至出現心肺機能代償不全、注意力渙散、記憶力下降,工作中易發生意外損傷等。
其基本特徵為長時間極度疲勞,休息後不能緩解。病因還不明確,一般多被認為與長期過度勞累,飲食生活不規律,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等精神因素等造成的神經、內分泌、免疫、消化、循環運動等系統的功能紊亂有所相關。
「慢性疲勞症候群」嚴重者有可能出現猝死,其原因是由於長期勞累過度,不能及時緩解,積勞成疾,過勞猝死。
高危險群,尤其在50歲以上的年齡,具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背景疾病發生的危險時期;而這一時期有基礎疾病的族群,只要有過度疲勞等誘因,就容易發生猝死等嚴重後果。
工作疲勞,或熬夜過後,常見頭腦昏昏沉沉,眼睛酸脹不適。可配合按摩相關穴道,達到保養效果。像是可按摩百會穴(頭頂正中),揉風池穴(在頸項後兩側大筋兩旁的凹陷中)和中衝穴(中指末端)。
另外,幫助消除疲勞、提振精神,也可多用熱水泡腳,搓足心的湧泉穴。(鄭綿綿,文章摘編自臺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