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出來的慢性疲勞病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疲勞成了現代人無法避免的宿命,但可別以為「累」只是一時的反應,日積月累的疲勞,也可能累出一身病。

  美國聯邦疾病管制局(CDC)最新出爐的統計指出,全美至少有一百萬人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並且人數持續增加中;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數,是男性的四倍。

  伴隨焦慮與沮喪

  疲勞可說是現代人的通病之一,而日積月累的疲勞,更是健康的頭號敵人。過去,大家總以為「累」是一種心理作用,近來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經常感到疲勞、無精打採,可能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疲勞不是病,正常人都會偶爾感到疲勞,但慢性疲勞是一種病態,不能等閒視之。

  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一般人很容易忽略的現代文明病,它的明顯症狀是長期嗜睡、肌肉酸痛無力、關節疼痛等;而罹患原因和工作緊張、壓力及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有關。如果從職業來看,電腦軟體設計師、醫護人員、生活不規律的人是比較容易罹患的一群。

  慢性疲勞症候群又稱為「肌肉痛性中樞神經炎」,最早發現於英國七十年代末,安妮公主及已故的黛安娜王妃都曾罹患過此病,因此又有「皇室疾病」之稱,由於患者多為中、上階層人士,又稱為「單身貴族流行感冒」,而隨著社會進步,愈來愈多的中產階級上班族長期為找不出病因的疲勞所苦。

  世界衛生組織(WTO)在1988年正式定義「慢性疲勞症候群」(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指排除所有可能造成疲勞的慢性疾病(例如各種感染症或炎症、內分泌疾病、癌症、精神疾病、藥物副作用等),且日常活動力比平常減少五十%以上,即使休息、睡覺也無法改善,同時還會發生喉嚨痛、輕微發燒、肌肉酸痛等不適症狀,持續或反覆性的疲勞感長達六個月以上。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疲勞感,與疾病造成的疲勞感不同。一般來說,若是因為疾病(如肝病或其他器官性的疾病)引起的疲勞,通常只要有充分休息或睡眠,精神狀況就能獲得改善;但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患者卻經常會合併失眠、焦慮的症狀,即使休息或睡覺時,腦部也無法放鬆,反而覺得愈睡愈累。

  引起慢性疲勞的原因相當多,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證據指出原因,但在過去的臨床經驗中,有些臨床醫師認為它導源於病毒感染(尤其是EB病毒感染)、免疫系統障礙、內分泌失調、姿態性低血壓、營養缺乏或失調(尤其是B族維他命缺乏)、必需脂肪酸缺乏、血中色氨酸改變等原因所致。

  雖然目前無法確知致病原因,但慢性疲勞症候群會讓人有深深的疲勞感、睡眠障礙及注意力和記憶力方面的問題,患者也會出現關節和肌肉疼痛、淋巴結和喉嚨痛以及頭痛等類似流感症狀。

  此外,臨床上也發現,患者多數伴隨有焦慮、憂鬱、沮喪等情緒,尤其是追求完美主義及個性較敏感的人,往往會對自己過度要求,或是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及評價,無形中造成極大的壓力,無法自我放鬆,以致容易成為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患者。

  身體會出現的警訊

  落髮

  因壓力引起的長時間慢性疲勞,不僅身體會感到疲憊不堪,生理機能也大受影響,荷爾蒙失調影響頭皮油脂分泌,加上局部肌肉緊繃、血液循環不佳,使得營養很難輸送到頭皮供應足夠的養分,導致嚴重掉發。

  青春痘

  排除自身皮膚問題,臉上突然莫名奇妙地猛長青春痘,也是身體過度疲勞的表徵。人體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時,身體內分泌系統會錯亂,因而影響身體各部位的運轉,皮膚則是最先反應的器官。

  腹瀉、便秘

  疲勞也會導致便秘或腹瀉?沒錯。主要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導致腸胃不舒服,有些人會出現腹脹,有些人則以腹瀉或便秘表現。

  過敏

  疲勞也會影響身體自律神經及免疫系統,人體長期處於疲勞狀態下,容易造成免疫及自律神經系統失調,引發過敏性疾病。在眼睛方面,則會讓眼睛發癢或是以視力模糊為表現,或是出現鼻塞、嘴巴乾等症狀。

  肩頸僵硬

  這是大多數上班族的通病,很多人以為可能是坐姿不正確引起,事實上,絕大多數都是因為疲勞所致。引起肩頸僵硬、酸痛,大多跟肌肉過度緊繃有關,有些人會合併出現淋巴結腫大,主要是因為壓力過大,造成免疫失調,導致荷爾蒙失調。

  胸悶

  這也是上班族常見的症狀,有些人甚至會出現呼吸急促、心悸等。會造成胸悶、心悸等症狀,跟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呼吸急促,則跟肌肉緊繃有關。

  頻尿

  自律神經失調也會影響膀胱功能,身體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會因肌肉緊繃壓迫到膀胱,影響排尿,出現頻尿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因免疫功能下降,造成尿道感染,上廁所會有疼痛感。

  手腳冰冷

  人體在疲勞狀態下,除了會造成自律神經、荷爾蒙失調、肌肉緊繃外,也會影響血液的循環。疲勞時,通常末稍血液循環都很差,手容易出現痠麻、冰冷等症狀。

  持續兩周要就醫

  根據國外流行病學研究報告,在基層醫療機構中,因疲勞症狀求診的患者,盛行率約為20至30%,疲勞症狀持續至少一個月以上的患者約10至25%,持續六個月以上的患者約5至15%,但確定診斷為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只有0.2至0.7%。

  慢性疲勞雖不若慢性疲勞症候群來得嚴重,但患者仍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凡事提不起勁、肌肉緊張、肩頸酸痛、胸悶、心悸、睡眠障礙,甚至還會有胃痛、腹瀉、便秘等消化系統的問題。長期置之不理,除了各種不適症狀會持續惡化,還可能引發心肌梗塞、中風,甚至過勞死的危機;同時,嚴重的疲勞感也會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連帶也會使人際關係陷入低潮。

  因此,當長期出現慢性疲勞症狀時,千萬不可等閒視之,如果疲勞症狀持續的時間少於兩個星期,不需特別處理;但如果超過兩個星期,最好趕快就醫,檢查是否有其他內、外科疾病,以免延誤潛藏疾病的治療。目前醫界對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治療,主要以藥物為主,包括有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抗焦慮及抗憂鬱藥物,甚至抗過敏藥物、B族維他命(尤其是維他命B6)等。

  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並非一朝一夕可成,患者必須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且治療時間至少要持續二至三個月左右,才會感覺有明顯的改善。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靠藥物治療外,患者也要改變生活作息,尤其是天天運動三十分鐘,效果比吃藥來得好。

  至於一般有經常性疲勞現象的上班族,最好做到今天的疲勞今天消,以免日積月累造成慢性疲勞症候群。消除疲勞的方法很簡單,只要遵行飲食均衡、三餐正常,如果無法從飲食中攝取足夠的營養,可適度補充維他命;學習自我放鬆,讓四肢、軀幹、頭頸的肌肉都能放鬆下來,大約十多分鐘即可,或者中午小睡一下,都是減緩疲勞的最佳良方。

  2大禁忌

  喝咖啡

  熬夜的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喝咖啡或喝茶提神。咖啡因雖能提神,但相對的,會消耗體內與神經、肌肉協調有關的維他命B群,缺乏維他命B群的人本來就比較容易累,更可能形成惡性循環,養成酗茶、酗咖啡的習慣,需要量愈來愈多,效果卻愈來愈差。

  吃甜食

  感到疲勞或熬夜時,很多人都會靠吃甜食補充熱量、穩定情緒,其實甜食也是熬夜大忌。晚餐後或熬夜時,不要吃太多甜食,高糖雖有高熱量,剛開始讓人興奮,卻會消耗維他命B群,導致反效果,也容易引來肥胖問題。

  自我診斷的方法

  目前臨床上,對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標準,是根據1994年美國疾病管制局(CDC)訂定的標準。此標準相當嚴格,經診斷後,只有少部分人符合此一標準,因為引起慢性疲勞的原因相當複雜,必須排除因疾病引起的疲勞症狀。

  由於美國疾病管制局訂定的標準過於嚴格,日本厚生省日前整理出因疲勞而導致的身體可能出現的警訊,提供民眾參考。想要了解自己是否有疲勞症候群,請拿起筆回答下面的問題,馬上就可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1、「鮪魚肚」早現。

  2、斑禿、早禿。

  3、性能力下降。

  4、頻去洗手間。

  5、記憶力減退。

  6、心算能力變差。

  7、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神的能力愈來愈差。

  8、睡覺時間愈來愈短,醒來後也不解疲累。

  9、經常頭痛、耳鳴、暈眩,卻檢查不出結果。

  10、做事經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並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備註:若符合上述2項或2項以下者,屬「黃燈」警告期,目前無須擔心。具有3至5項者,為1次「紅燈」預報期,說明已經具備「過勞死」的徵兆。有6項以上者,為2次「紅燈」危險期,可列為「疲勞症候群─過勞死」的預備期。

  罹病高危險群

  ●長期處在某種精神壓力下。

  ●不良的生活型態,如飲食不均衡、運動太少或太多。

  ●患有內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肝病、慢性肺病等。

  ●患有血液腫瘤疾病。

  ●患有自體免疫疾病、病毒性感染。

  ●患有焦慮、憂鬱症等精神疾病。

  ●有藥物及酒精濫用或不良反應。

  ●睡眠異常,例如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來源:馬來西亞《光華日報》 文:邱玉珍)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你總是很累?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健康日曆
    但如果你在第二天起床後,仍然疲憊不堪,並且這種「起床後很累的」情況持續半年以上,那就要注意一下了,有可能是患上了「慢性疲勞症候群」。 一旦患上這種疾病,會產生疲勞、無力、易怒、記憶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狀。 那什麼是慢性疲勞症候群?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慢性疲勞症候群?如何預防——即日常如何緩解疲勞呢? 什麼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 當媽後,莫名疲累,怎麼休息都不管用,是慢性疲勞症候群嗎?
    文|福林媽咪有一種「累」,叫慢性疲勞症候群……我的朋友前幾天在群裡甩了一個連結,是關於「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百度百科,她說自己可能得了這個病,而且沒有特效藥。我也是第一次了解到這個病,但我自己看的都開始對號入座了。
  • 你就可能是慢性疲勞受害者
    你有沒有每天覺得很累,早上起不來補眠睡不飽,在家都不想動嗎? 別人有沒有說過你不容易集中精神,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心情又不太好,易怒,常常肌肉酸痛有點小感冒的感覺 。 跟身旁的人訴苦,人家就會說你累就去多睡一點啊,不然你就說你是不是因為懶沒有運動才會這樣子。要是你還不死心,最後人家就會跟你說有病去看醫生了。
  • 睡多久都疲勞?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
    別拿疲勞不當回事(健康關注)現在「累」「困」「沒勁兒」已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口頭禪。原來「累了」「困了」睡一覺就又生龍活虎了,但現在情況好像有些不同,一個勁兒地睡,但好像很難解乏;一個勁兒地吃,好像吃啥都一個味;有些人的工作生活也進入了惡性循環的狀態。專家提醒,疲勞常常短暫而無恙,但有時也會因纏綿而致肌體功能損害。
  • 儀器「測」疲勞 有望治未病
    近日,在與日本合作開展慢性疲勞相關的科研4年後,汕大精衛中心正式引進疲勞檢測儀,計劃明年初開設疲勞門診。這樣的話,每位年輕人口中的「累成狗」究竟是生理性疲勞,還是病理性疲勞,很快就可以揭曉答案。與發熱相似,疲勞是身體的預警機制在發出警報。疲勞既可能是健康人所表現出來的正常生理現象,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信號。生理性疲勞,是指人在身體過度勞累、高強度運動、體力透支、長時間精神緊張、缺乏睡眠等狀況下,所表現出來的疲乏無力、睏倦、精神不振等正常生理現象,經過休息即可恢復。而病理性疲勞則指即使休息也無法恢復,並伴有失眠等症狀的病理現象,提示身體可能受到某種疾病的侵犯。
  •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 5個飲食錦囊抗疲勞
    很多人認為,工作太忙太累,只要多休息、睡久一點就恢復。事實上,疲勞經日積月累會形成「慢性疲勞症候群」,不但無法藉著睡眠消除,身體或精神上的勞動也會加速虛弱、肌肉疼痛、記憶力受損、注意力減退、睡眠障礙的速度。   營養師表示,慢性疲勞症候群與發炎體質有關,建議平時多運動,且多攝取5大類食物,可幫助消除疲勞。
  • 專家:如何防治健康「殺手」慢性疲勞症候群
    中新網5月10日電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慢性疲勞症候群
  • 慢性疲勞是隱形殺手
    慢性疲勞是隱形殺手 2014-08-29 16:16: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馬君豪   根據在一項「慢性疲勞症候群」有關症狀的調查中,出現疲勞乏力者高達100%,腰酸背痛佔54%,精力下降佔52%。
  • 科普:慢性疲勞綜合症
    2015年5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一項新的研究可能發現了,慢性疲勞綜合症/肌痛性腦脊髓炎(CFS/ME)的潛在病因。Griffith大學神經免疫和新疾病國家中心(NCNED),它是Queensland新Menzies健康研究所的一部分,這裡的研究人員們發現,一些重要的因子可能引起了慢性疲勞綜合症的病理症狀。這項研究發現了一些重要受體的遺傳改變,導致了這種疾病的發展,這些受體與免疫和細胞功能有關聯。
  • 童年創傷易致成年慢性疲勞
    美國《普通精神病學文獻》(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月5日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童年時受到創傷,包括性虐待、情感虐待及忽視的成年人患慢性疲勞症候群(CFS)的風險比正常人高6倍
  • 對抗慢性疲勞 吃對食物讓你元氣滿滿
    工作時間延長、睡眠時間減少、飲食不規律,常常使人感到身心疲憊,長此以往,慢性疲勞就容易出現。除了常常感覺疲勞虛弱外,有慢性疲勞的人還可出現頭痛、肌肉關節痛、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亞健康問題。  疲勞不適持續6個月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專家表示,臨床上診斷「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指標有二。
  • 慢性疲勞症候群—其實你不懂我傷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慢性疲勞症候群發病率在10%~25%之間,傾向於腦力勞動者,以大中城市為主,年齡多在20~40歲之間。目前,很多學齡期孩子、家庭主婦也會出現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該病在1988年由美國疾控中心提出,以乏力、疲勞、睡眠質量差,以及一些軀體疼痛症狀為主。臨床常見患者有自卑、緊張、不滿的情緒,以及低熱、汗出、怕冷、全身酸痛、入睡困難、睡後不解疲勞等症狀。上述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才能診斷為慢性疲勞症候群。
  • 經常疲勞乏力,別總以為是累的,需警惕C肝!原因要早知道
    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疲勞乏力是常有的事,但長期如此,可能真的不是太累了的原因,而是疾病已經悄悄潛伏在體內了,是肝病的信號。許多C肝患者都會有疲勞無力的症狀,而C肝與A肝B肝相比,了解的人非常少,但是感染了C肝病毒的人卻不少,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估計有1.8億人感染了C肝病毒,有部分患者會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
  • 範景翔呂文彬《愛語錄》攜手上海三聯書店 致敬ME/CFS慢性疲勞
    >   中新網上海新聞4月16日電  5月12日全球ME/CFS慢性疲勞關懷日前夕
  • PNAS:鼠白血病病毒(MLV)相關病毒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發病原因
    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輸血醫學部,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細胞與基因療法部等處的研究人員破解了慢性疲勞綜合症的可能發病機理,這種疾病雖然之前發現是由細菌感染導致,但是其發病機理至今未知。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上,同期PNAS也配發了相關的評論性文章。領導這一研究的是著名的血液學專家Harvey J.
  •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上身!
    有些人因疾病而產生慢性疲憊,休息也很難恢復,通常能找出原因。「慢性疲勞症候群」常出現於上班族,泛指6個月以上出現全身肌肉乏力、頭痛、睡眠質量不佳、腸胃不適、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且休息後也無法改善,使活動力大幅降低,影響生活質量。因「慢性疲勞症候群」並無特定或是有效的治療方式,但可以透過基本的呼吸練習來改善長期身心疲憊的狀態。
  • 為什麼每天都那麼累?擺脫疲勞感的6條建議
    而腺苷的堆積,就會給大腦一個信號,告訴大腦「疲勞了,該休息了」。 於是,它會通過一系列神經元的反應,最終擴散到整個大腦裡面,抑制大腦皮層的興奮性(讓你感覺「腦子轉不動」),減少多巴胺的分泌,降低血清素水平。 這就導致了疲勞感的產生。
  • 雙胞胎同時患「免疫缺陷性慢性肉芽腫病」,「抓周」定生死
    抓周,是我國一種小孩周歲時預卜前途的習俗慢性肉芽腫病(CGD)究竟是一種什麼病?為什麼會得這種病?CGD有什麼臨床特徵?CGD怎麼治療?什麼時候應警惕孩子患CGD?二什麼是兒童慢性肉芽腫病(CGD)?兒童慢性肉芽腫病(CGD)屬於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的一種,即自身免疫系統無法很好的排除異己。兒童慢性肉芽腫病,1954年由Janeway首次提出,1959年被定義為兒童致命性肉芽腫性疾病,歐洲發病率為1/25萬,美國發病率1/20萬~1/25萬,我國發病率目前尚不清楚。
  • 專家:葉詩文狀態存疑 深度疲勞OR肌肉慢性損傷
    有可能是葉詩文不在乎,沒有用力遊;血乳酸值低還有可能是個人疲勞,或者肌肉慢性損傷。肌肉內部阻力增大之後,無法調動更多的運動單位,如果後面的原因就需要對症下藥。    第三,來到倫敦之後,葉詩文說剛開始自己「睡得像豬」一樣,可能已經是深度疲勞,而人的疲勞與興奮度有直接關。
  • 總覺得累原來是這13個原因!自測你的身體疲勞指數
    生活中,很多時候累並非都是缺覺、壓力大所致,還可能存在多種意想不到的原因。《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綜合美國《赫芬頓郵報》整理出讓你感覺累的13個原因。如果長期缺乏激情、感覺疲憊,可能是出自以下13個原因,逐一擊破,才能重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