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0年代香港開始工業化,至1970年工業出口佔總出口的81%,香港經濟實現了的第一次轉型,成為了工業化城市。英女王曾說過:香港是皇冠上一粒珍貴的珠寶。但是1972年,尚處於英國殖民統治中的香港,沒有令人驚嘆的天際線和光豔浮華的摩天大樓,和今天完全不能比。
這組照片是當年一位美國人來香港旅遊時抓拍的,真實地再現了1972年香港的日常生活。圖為香港居民晾曬的衣物。
香港寸土寸金,房價高,一部分人蝸居在棚戶區或公屋。有錢人則住山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即便如此,1972年香港,普通市民的生活,讓人感覺不到這是一個工業化城市。圖為當年香港居民的住房。
1972年的香港,疍家人和他們流動的家。
1972年香港漁船。今天,昔日的漁村大澳、南丫島等地,已是遠足和攝影愛好者常去的地方,在這裡我們可以感受和體驗香港歷史悠久的漁民文化和水鄉風情。
1972年的香港,孩子在樓下玩耍。
1972年的香港,皇后大道中。
1972年的香港,街邊待客的黃包車。
1972年的香港,黃包車依然是人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1972年香港,街頭人流如梭,看時間,這是下班了吧?
1972年,香港街景。
1972年香港,居民晾曬的衣物。
1972年香港,能住進這樣的樓房,生活條件會改善不少,但是裡面真的不大,很多衣物也是晾曬在外面。
1972年香港,居民晾曬的衣物,還有香腸、臘肉。
喝茶喝咖啡早已是香港市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圖中1972年香港,新年中的茶餐廳,人氣很旺。
1972年香港,擔著行李和貨品的大嬸。
1972年香港,霓虹燈閃爍。
1972年香港,摩利臣街。
1972年香港,一條商業街,這種騎樓在南方還是很普遍的。
1972年香港,沿岸的民居。
1972年香港,濱水區的樓房。從80年代開始,香港的製造業開始轉移到內地,本地服務業得到全面高速發展,實現了第二次經濟轉型。今天,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香港是內地第六大貿易夥伴和第四大出口市場,兩地互利合作不斷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