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香港,沒有光豔浮華,和今天完全不能比

2020-12-02 東風躍馬長安道

自50年代香港開始工業化,至1970年工業出口佔總出口的81%,香港經濟實現了的第一次轉型,成為了工業化城市。英女王曾說過:香港是皇冠上一粒珍貴的珠寶。但是1972年,尚處於英國殖民統治中的香港,沒有令人驚嘆的天際線和光豔浮華的摩天大樓,和今天完全不能比。

這組照片是當年一位美國人來香港旅遊時抓拍的,真實地再現了1972年香港的日常生活。圖為香港居民晾曬的衣物。

香港寸土寸金,房價高,一部分人蝸居在棚戶區或公屋。有錢人則住山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即便如此,1972年香港,普通市民的生活,讓人感覺不到這是一個工業化城市。圖為當年香港居民的住房。

1972年的香港,疍家人和他們流動的家。

1972年香港漁船。今天,昔日的漁村大澳、南丫島等地,已是遠足和攝影愛好者常去的地方,在這裡我們可以感受和體驗香港歷史悠久的漁民文化和水鄉風情。

1972年的香港,孩子在樓下玩耍。

1972年的香港,皇后大道中。

1972年的香港,街邊待客的黃包車。

1972年的香港,黃包車依然是人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1972年香港,街頭人流如梭,看時間,這是下班了吧?

1972年,香港街景。

1972年香港,居民晾曬的衣物。

1972年香港,能住進這樣的樓房,生活條件會改善不少,但是裡面真的不大,很多衣物也是晾曬在外面。

1972年香港,居民晾曬的衣物,還有香腸、臘肉。

喝茶喝咖啡早已是香港市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圖中1972年香港,新年中的茶餐廳,人氣很旺。

1972年香港,擔著行李和貨品的大嬸。

1972年香港,霓虹燈閃爍。

1972年香港,摩利臣街。

1972年香港,一條商業街,這種騎樓在南方還是很普遍的。

1972年香港,沿岸的民居。

1972年香港,濱水區的樓房。從80年代開始,香港的製造業開始轉移到內地,本地服務業得到全面高速發展,實現了第二次經濟轉型。今天,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香港是內地第六大貿易夥伴和第四大出口市場,兩地互利合作不斷深化。

相關焦點

  • 老照片:香港最繁榮的地方,港島地區1972年
    香港島是香港的主要島嶼,亦是香港第二大島嶼。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最早發展的地區,島上有香港的商業和政治中心。英國殖民者最初居住的地方維多利亞城就在香港島政府山一帶。而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以Victoria(維多利亞女王)命名,名為維多利亞港。
  • 香港記憶1972年,舊住宅樓林立的巴域街
    ☆深水埗區是香港最早期的發展區域之一,亦曾為工商業及交通樞杻。時至今日,本區大部分土地均用作興建住宅,如公共屋便佔地近81公頃;長沙灣區則仍有許多任務廠及貨倉。由於早年缺乏城巿規劃,以致巿容混亂,而建築物多於五、六十年代建成,十分殘舊,非法僭建舉目皆是,引起很多樓宇管理和防火問題。這類樓宇以在南昌分區(福榮街、福華街及北河街一帶)的數目最多。深水埗區聖公會聖多馬堂。
  • 1972年的香港現代化建築雖隨處可見,但是底層群眾的生活很艱難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秦漢以來先後隸屬番禺縣、寶安縣、東莞縣、新安縣管轄。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後經《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3個不平等條約,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先後被「割讓」或「租借」予英國。圖為路邊的低矮房屋,應該說是貧民區。
  • 1972年的香港老照片:現代化建築隨處可見,圖9是當時的貧民區
    (這一組反映1972年香港的老照片,此時的香港處於英國統治期間。照片即使是拍攝於40多年前,但也能感受當時香港的繁榮。可能大家看完這組照片後,有這樣一種感受,跟內地一些三線城市的縣城有點類似。)圖:九龍街頭的人力車,這樣的人力車曾經行駛在香港的大街小巷。
  • 1972年香港水災,12層高的旭穌大廈被衝毀,幾十人被埋
    去過香港半山區旭穌道的人都感到疑惑,這一帶高樓林立的繁華地段夾雜了一個休憩公園。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怎麼會出現如此不搭的市政規劃呢?原來這個不起眼的旭穌道休憩公園,與40多年前一場暴雨有關。1972年6月16日至6月18日期間,香港連日大雨,三日總降雨量達652.3毫米。到了6月18日晚上8點左右,多日連綿大雨造成半山區寶珊道山體滑坡,將多棟大廈衝塌,包括12層高的旭穌大廈。最終造成67人死亡的悲劇。旭穌道的災難現場,經過了數個月才清理完成。
  • 為什麼1972年後再沒有人類登月?阿波羅登月究竟是不是假的?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載3名太空人成功登月;49年前的今天,人類首次完成登月壯舉。眼下,披著「真相」外衣的登月陰謀論仍在盛行,阿波羅計劃的細節經不起推敲?為何人類在1972年最後一次登月後,再未踏上月球表面?我們什麼時候能夠再次造訪月球?你也許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 超模何穗開年內衣大片超美!半球胸型好性感,國模之光豔壓群芳
    中國的超模當中,何穗無疑是顏值身材非常出眾的一位了,在奚夢瑤退出維密舞臺之後,大表姐劉雯和何穗卻依舊活躍在舞臺上,而在2021年伊始,何穗又拍攝了一組內衣大片,瞬間便吸引了大量粉絲的關注。超模何穗開年內衣大片超美!半球胸型好性感,國模之光豔壓群芳。最重要的是,何穗兼具了膚白貌美與性感兩大特質,簡直就是名副其實的人間尤物啊,這一次拍攝出的內衣大片真的是讓人看一眼就再也移不開視線了。
  • 1949年百萬雄師劍指香港,毛主席卻說:香港不能動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特撰此文,以紀念為香港回歸作出卓越貢獻的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開國元勳們。自香港租借給英國之後,歷屆國民黨政府都曾做過努力,但都因「弱國無外交」和連年的軍閥混戰等原因而未果。1945年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提出在香港接受日本投降的要求,想趁機收復香港,但因英方提出了同樣要求,而美國也站在英國一邊,致使蔣介石的計劃落空。
  • 曾國藩:洗盡鉛華始見金,褪去浮華歸本真
    由此可見古人相當注重自我修煉和沉澱。那麼洗盡鉛華,洗盡的是什麼?褪去浮華,褪去的又是什麼?後來我才知道,見證過苦難,人才會真正沉澱下來,褪去俗世的外表,靜靜做自己想做的事。 會清楚地認識到,彼岸於何方,以及為何出發。 苦難造就人類,唯有見證過困頓的卑微,人才會擁有看穿虛妄,直達本質的純粹的靈魂。
  • 歷史上的今天1972年7月23日美國發射第一顆地球資源技術衛星
    歷史上的今天1972年7月23日美國發射第一顆地球資源技術衛星 2013-09-02 15:55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敬仰吧,早在1972年楊振寧就激烈地反對中國建造高能加速器
    大型加速器是研究粒子物理的利器,五六十年代的中國沒有財力和能力建造這種大型科研設備,只好加入了杜布納社會主義國家聯合原子核研究所。而蘇聯方面推行大國沙文主義,再加上中蘇關係惡化,中國在1965年退出了聯合研究所。
  • 1972年後美國停止登月計劃,背後隱藏什麼秘密?原來是和經濟有關
    從1961年到1972年,美國進行了10多次登月計劃。這一計劃在人類的航天歷史上是偉大的壯舉。可到了1972年之後,美國就停止了登月計劃。這件事情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呢?難道真如某些猜測而言:美國人登月行動遭到了外星人的監視?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一話題。
  • 歷史上的今天,1972年5月22日,錫蘭更改國名為斯裡蘭卡
    1972年5月22日,南亞島國錫蘭將國名正式更改為斯裡蘭卡共和國。斯裡蘭卡很早就出現在中國古籍中,《漢書·地理志》稱為「已程不國」,《梁書》稱「獅子國」。《大唐西域記》作「僧伽羅」,斯裡蘭卡的主要民族至今在漢語裡仍稱「僧伽羅人」,其語言稱「僧伽羅語」。
  • 「香港是中國領土,為什麼不能駐軍!」鄧小平罕見發火
    執筆/胡一刀「在港駐軍一條必須堅持,不能讓步。」這是1984年4月,鄧小平同志在外交部《關於同英國外交大臣就香港問題會談方案的請示》報告上,就關於駐軍問題一條作的批示。35年後的今天,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關於爭取在香港駐軍的權力雖然當年與英國人談判時歷盡坎坷,但是這個批示絕對是「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和深謀遠慮」。
  • 二十三年後的今天,香港迎來了二次回歸!
    無數事實證明,這些暴虐成性的罪犯,完全不可能「立地成佛」!人傳人式的四散逃跑,無非是充分說明了港區國安法的重要性!也充分說明此前香港在國家安全方面的空白!更充分說明他們完全清楚自己行為的違法性以及對香港造成的巨大破壞和傷害!所以,黃之鋒之流的那些「真情告白」,還是留著跟阿sir和法官們說吧!
  • 1972年至今,一共出現了24個閏秒,原因是地球自轉變慢
    由於地球自轉速度減慢,今天上午7時59分這一分鐘,將包含61秒,而非通常的60秒。據介紹,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和國際地球時間局根據地球自轉變化的情況宣布:全世界在英國格林尼治時間2012年6月30日23:59:59將增加一秒,記為23:59:60,然後才是第二天的00:00:00。
  • 香港不能再亂下去! 港澳辦就香港當前事態談了幾點看法
    港澳辦:越來越多人認識到香港不能再亂下去了港澳辦:上周,我們舉行新聞發布會,表明對當前香港事態的立場和看法。香港社會乃至國際社會對此高度關注,內地廣大人民群眾反應也很熱烈。我們從中感受到堅決維護「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堅決捍衛香港法治、堅決支持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堅決支持香港警隊嚴正執法的強大正能量。但我們同時也看到,過去一個多星期,暴力違法活動仍在持續。8月5日,反對派又發起旨在癱瘓香港的罷工行動。面對這種嚴峻形勢,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香港不能再亂下去了。
  • 1972年安第斯空難:16人成「食人族」後存活,生命和道德如何抉擇
    從飛機發明至今,出現過的空難次數已經不少了,但是爭議最大的是發生在1972年的一場安第斯空難。這次空難中,45個乘客,有16人存活了下來,但是活著的人卻飽受爭議,因為他們是成為「食人族」後,靠吃同伴的屍體才存活了下來。1972年安第斯空難1972年,一支烏拉圭的橄欖球隊包機前往聖地牙哥參加比賽,飛機上乘坐著包括隊員和家屬在內的45人。
  • 陳天灼,怪異與浮華背後的宗教哲思
    陳天灼要寫劇本、編曲、填歌詞,還負責所有角色誇張、怪異的服裝和造型,但他不會像行為藝術家那樣展示和使用自己的身體。他曾經告訴媒體,自己非常不適合上舞臺,因為「受不了這種尷尬」。「陳天灼」是K11藝術基金會與巴黎東京宮三年合作計劃的一部分。
  • 專訪陳健波:香港立法會內委會選舉程序完全合法 市民應認清反對派...
    香港時政評論員鄧飛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所有的立法會議員,除了立法會的主席之外,都是內務委員會的當然成員,「其實從人數上來看,兩者區別就在於有沒有立法會主席,類似於99%和100%的關係。」陳健波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立法會有兩大憲制的功能,一是立法,二是審批公共開支撥款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