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朗士:我堅持我的不完美,它是我生命的本質。
》雖然適者生存,但是很多生命依然我行我素。
老虎作為最頂級的貓科動物,一直是單打獨鬥。如果按照適者生存的法則,那麼它們應該進化出群體協作的特性,就如狼群那樣的組織。但是事實上,即便是瀕臨滅絕,老虎也不會跟自己的同類合作捕獵。它們一直頑固地堅持自己獨往獨來的王者風範。
雖然在生物種群中,社會屬性的生物生存能力很高。但是離群獨居的動物仍然存在。如果生命的變異完全由自然選擇所決定,那麼經過了上億年的淘汰,最後留下的全都是社會性的動物。然而這並沒有發生。
達爾文的進化論,從來就沒有給出從物種的突變到自然選擇之間的完整過程。
如果按照進化論的說法,物種突變是隨機的,那麼生命永遠也不可能進化。
》所有對生命系統有益的改變,都是系統性的同步出現,很難用巧合來解釋。偶發性的生物性質改變,對生命是有害的。
家犬的所有品種,就是狼屬動物,偶發性基因突變,人工刻意保留的結果。比如說牛頭梗,它的聽力就是有缺陷的。總的來說,家犬所有的特性,除了社會屬性是從狼那裡繼承過來的,其他的所有的生物特性上的突變,都不適合於在自然環境中生活。
》生命的複雜性決定了,每一種看似簡單的外表改變,背後要有一個龐大的系統與之相配合。
人們曾經以為長頸鹿是鹿的近親,實際上長頸鹿是一種被稱為霍加狓的奇怪動物的近親。
作為哺乳動物的一員,長頸鹿的身高最高可以達到6米。但是它們長長的脖子仍然只有7塊脊椎骨。也就是說,哺乳動物的生物學特性,決定了基因突變不可能在增加脊柱數量這個方向上發生。
這說明,有益於生物生存的生理特性突變,絕對不是隨機的。
而與長頸鹿的身高相配合的,是長頸鹿的整個血液循環系統,都有了巨大的變化。為了能夠把血液送到頭部,長頸鹿的心臟非常的強壯,但是解剖後卻發現,其心室卻很小。一頭雄長頸鹿的體重可以重達1~2噸,其身體裡面含有的血液多達100公斤以上,動物學家一直不知道它是如何用這麼小的心室來泵送如此多的血液。
》科學家曾經用一頭長頸鹿,做過血液循環系統的測驗。測驗中發現,在任何情況下,不管長頸鹿的體位如何,其大腦的血壓、血液流量都保持不變。
血液是一種流體,我們用流體力學來描述,在什麼情況下它才可以做到這樣一點:如果把心臟當成一個泵,大腦當成一個水池,血管當成水管。在水泵的輸出壓力和流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大腦這個水池的高度是在不斷的變化,要保持水面始終維持在一個水位,並且保持進出水池的流量不變,需要大幅度調節改變上水管,也就是動脈血管管壁的粗糙率才可以。
如果是自然隨機發生的血管壁糙率的改變,全部都是有害的,動脈粥樣硬化就是例子。
所以,長頸鹿長成現在這個樣子,其身體內部發生的驚人變化,遠高於外形。如果長頸鹿進化過程中,能夠活下來,那麼它身體內在的改變要領先於外形的改變。
教科書裡都說,長頸鹿是為了夠到樹上的嫩葉才長成這個樣子。那些本應該先於身體外形改變的生理改變,在沒有自然選擇的情況下,怎麼會發生?
》如果進化論是正確,那麼在動物身上有些多餘的東西就應該不會出現。
長頸鹿的腦袋上長著兩個毛茸茸的小揪揪,被戲稱為「鹿由器」。這兩個毛茸茸的小揪揪,是從近親霍家狓那裡繼承來的,對於長頸鹿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按照適者生存,物競天擇的原則,這兩個小揪揪就不會出現。
》即使是環境改變了生命的某些屬性,也是由基因已經提前準備表達。
人類的小腳趾都屬於萎縮狀態,曾經以為這是穿鞋造成的。事實上,在非洲原始森林裡面,原始人一輩子沒有穿過鞋,他們的小腳趾也是萎縮的。
現代人類有晚睡的特性,開始也以為這是由於現代社會的燈光照明因素引起的。實際上後來研究發現,在沒有任何現代照明設備的非洲,即使沒有城市夜生活,人們也傾向於晚睡。
所以,熬夜並不是現代人特有的特徵,而是人成為人以來,在基因裡就隱含著的特性。
回過頭來看人類的這段進化史,人屬動物從一開始出現,就決定在今後要穿鞋,並且要用現代化的設備照明。這種基因表達已經提前準備了上百萬年。
即便生命的進化,是在一個迷宮蜿蜒前行,那麼這個迷宮,在生命剛剛演化開始就已經被確定了。而大自然的環境改變,只是留下了那些可以在今天被看到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