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食心蟲的學名叫葡萄癭蚊,是葡萄的重要害蟲之一。以幼蟲在葡萄果心蛀食為害,嚴重影響葡萄品質。
1. 葡萄癭蚊的形態特徵
(1)成蟲:
體長3毫米,暗灰色被淡黃短毛,似小蚊。頭較小,複眼,大,黑色,兩眼上方接合;觸角絲狀細長。中胸發達,翅1對,膜質透明、略帶暗灰色疏生細毛。足均細長各節粗細相似,胸節5節。
(2)幼蟲:
體長3-3.5毫米,乳白色肥胖略扁,胴部12節,胸部較粗大向後漸細,末節細小圓錐狀;兩端略向上翹呈舟狀。頭部和體節區分不明顯,僅前端有1對暗褐色齒狀突起。
2. 葡萄癭蚊的為害症狀
葡萄癭蚊以幼蟲在葡萄果心蛀食,並排糞其中,致使果粒不能正常生長,畸形,不能食用。
受害程度因葡萄品種而異,其中巨峰、龍眼受害較為嚴重。
其受害症狀表現為:盛花後被害果迅速膨大,呈畸型,較正常果大4-5倍,花後10天比正常果大1-2倍,被害果直徑8-10毫米時停止生長,呈扁圓形,果頂略凹陷濃綠色有光澤,萼片和花絲均不脫落,果梗細果蒂不膨大,多不能形成正常種子,毫無經濟價值。
3. 葡萄癭蚊的綜合防治方法
1) 農業防治:
葡萄癭蚊一般7月初開始羽化,在成蟲羽化前徹底摘除被害果穗,集中消滅其中的幼蟲和蛹,連續進行23年,可基本消滅其害。
2) 物理防治:
在成蟲出現前,即7月前,用塑料薄膜袋或廢紙袋,對花序進行套袋,阻止成蟲產卵,葡萄開花時再取掉套袋。
3) 藥劑防治:
(1)成蟲初發期,可用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混5%氯氰菊酯1500倍液,進行噴霧,也可兩者單獨使用。
(2)在發生量大時,可在葡萄將要開花時噴布2.5%綠色功夫乳油,或2.5%天王星,均為3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