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農婦李鳳英,巧手編織竹畫,隱形觀音,專家估價過百萬

2020-12-04 怪奇公社

別人畫畫用筆墨紙硯,她畫畫卻用的是竹蔑絲;別人畫一幅畫,大多用時不到一天,而她的繪畫最長的用了整整一年。這個用竹蔑絲編畫的奇人,就是土家族農民李鳳英。 2019年3月15日下午,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茶博園中的竹藝館,李鳳英與丈夫李秀雲,向來慕名訪者介紹用竹篾編繪的畫作。

李鳳英是漁洋關鎮三房坪村農民,早年離家在縣屬企業打工,2003年下崗後的李鳳英,拾起她家祖輩傳下的蔑匠手藝,開始進行竹藝編織,並嘗試用竹絲編畫,獲得成功。她用竹蔑絲編繪的第一件作品——隱形《羅漢》竹畫,被新加坡收藏家以16萬元價格賣走。

之後,李鳳英在編織家常竹篾用品的同時,精心研發編織竹畫。2015年,李鳳英用了8個月時間,編織完成了她的新畫作——隱形觀音,這幅作品共用了5868根竹絲,作品的淨重卻只有5克。

隱形觀音,長50釐米,寬35釐米,初看,如一面淡黃的布匹,從左右兩側看,就是活脫脫的觀音娘娘。 圖為李鳳英與丈夫李秀雲展示隱形觀音。

2016年5月,隱形《觀音》問世不久,湖北省民協副主席王作棟、宜昌市民協原主席熊慶文、三峽大學教授陳文武等專家學者來到竹藝館,讚不絕口,眾人當場估價:這幅畫作是土家民間瑰寶,價值在100萬元以上,是一件不可複製的藝術珍品。

當年,這件《觀音》隱形竹編畫,成功入圍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圖為隱形觀音局部。

創作竹編畫,難度非常之大。需經過選竹、劃蔑分層、拉絲、編織等20多道工序,一根竹子,在李鳳英的手中變成細如髮絲之後才進行編織。

而畫中人物「觀音」,則是在人物線條處改變編織方法完成,一處出錯,則會前功盡棄。

怪奇公社劉洪進攝

相關焦點

  • 天府人物推介㉓ | 汪尚秀:巧手弄絲竹,讓傳統竹編「華麗轉身」
    從事竹編工作多年的汪尚秀,靠著一雙巧手,從竹子到竹絲,前前後後經歷數道工序,編製成竹編包、竹編畫等竹編工藝品,她用這項傳統民間技藝「編織」共同抗疫的堅強信念。傳承技藝巧手編織美好生活安嶽竹編源遠流長。據清乾隆版《安嶽縣誌》記載:普州(今安嶽)產的竹蓆,已遠銷保寧(今閬中)、仁壽。
  • 竹編(揭東竹絲編織畫)
    揭東竹絲編織畫,又稱篾織,是潮汕地區已經瀕臨失傳的一門民間藝術形式,現僅在藍城區霖磐鎮西龍村夏氏一家傳承。據清代《潮州府志》記載:「揭陽人多取笙竹以制器,甚精巧」,當地群眾在長期竹編生產中,不斷提升審美情趣,逐漸發展出以竹絲編織創作書畫藝術作品的形式。竹絲編織畫其製作技藝極為細密精巧。
  • 夫妻把價值百萬的花瓶要箱底27年!專家估價後不淡定了
    夫妻把價值百萬的花瓶要箱底27年!專家估價後不淡定了由於這對夫妻並不懂古董這方面知識,也看在這花瓶外表殘缺,所以就從來沒有拿出來擺設展示,就這樣這兩個花瓶在紙箱裡呆了27年。夫妻把價值百萬的花瓶要箱底27年!專家估價後不淡定了近日,兩夫妻在清理家中雜物時發現了這兩個花瓶,才想起來家中還有這個東西。
  • 小手藝也有大市場,嘉興竹編達人巧手編織「環保籃」
    嘉興秀洲區王店鎮街頭有位賣竹籃的老人
  • 村民撿到「恐龍化石」,專家估價上百萬,結果悲劇了!
    村民撿到「恐龍化石」,專家估價上百萬, 結果悲劇了!我們總能在電視新聞或者網上聽說今天這個村民撿到了一個古董,明天那個村民撿到了一個寶貝,但是這種事情的真實性往往都非常的小,但是有一個就是例外,比如說西安發現秦始皇兵馬俑的楊高建,在安徽省的廬江縣的一位村民發現了恐龍化石,專家估值近百萬,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帶大家去看看。
  • 小小竹絲,編出人生精彩
    劉嘉峰用竹絲編織茶具。簡朝龍攝劉嘉峰創作的瓷胎提花竹編龍紋梅瓶劉嘉峰供圖劉江設計的瓷胎竹編蓮蓬系列花插劉嘉峰供圖工具架上,整齊地放著勾刀、勻刀、刮刀、分絲刀、篾尺、卡尺、一字刨、錐子、篾剔……74歲的劉嘉峰拿起自製的「剖絲神器」排針,左手輕按竹片,右手運行排針,沉穩地從竹片上划過。
  • 老農挖到140斤「太歲」,專家估價百萬,「太歲」到底是什麼東西
    專家估價百萬以上。「太歲」又被稱為肉靈芝,是古代人覺得的長生不老仙藥。在中國數千年前的古書《山海經》中就關於太歲的記載。在《山海經》中太歲也被稱作「視肉」、「聚肉」、「肉芝」。你看看都帶個肉字,表明能夠服用。據《山海經》記載,「視肉」最開始是作為古代帝王死前喜愛服用的物件出現在古帝陵前的。
  • 農婦收養中華鼯鼠當孩子 起名貓貓同吃同住(圖)
    似貓非貓似鼠非鼠似鳥非鳥 飛狐——我家的么兒  小傢伙剛出生就面臨死亡,是一名善良農婦救了她,將她養大。從此,這隻似貓非貓、似鼠非鼠、似鳥非鳥的小傢伙,就成了這個家的成員之一。  一隻野生動物和一家人,演繹了一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故事。大半年過去,主人才知道,這個「三不像」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鼯鼠,俗稱「飛狐」。
  • 編織夢想 傳承竹編技藝
    竹編是竹絲篾片挑壓交織的中國傳統手工藝,一般被挑壓的篾為「經」,而編織的篾為「緯」,由經與緯的挑壓可以編織出千變萬化的圖案,從而製作出千姿百態的竹編產品。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竹編工藝不僅被用於製造日用品和手工藝品,也被用於製作高級包裝和裝飾板材等。
  • 倪萍畫的兩隻仙鶴估價1萬到1.5萬,仙鶴脖子畫軟了,缺乏精氣神
    倪萍畫的兩隻仙鶴估價1萬到1.5萬,仙鶴脖子畫軟了,缺乏精氣神。咱們都知道倪萍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節目主持人,但是她在書畫藝術方面的修養也是比較有層次的。說她的書畫藝術修養比較有層次,並不是說她的繪畫作品或者書法作品都達到了精益求精的水準。
  • 變廢為寶 社區居民巧手做布藝(圖)
    記者看到,在社區活動中心的一個方桌上,密密麻麻擺滿了社區裡手工愛好者奇思妙想的「傑作」:一幅布藝畫上4名少女竟然是由包裝盒中墊布做成;穿壞的牛仔褲經過巧手裁剪重新縫製變身為時尚小拎包;不同顏色布頭邊角料,經社區大媽們妙手編織,就成了一個個別致的置物筐或是精緻坐墊;用過時窗簾布做成的「八駿圖」裝裱成框後儼然一幅精美藝術品……  所有展品中最受關注的就是那輛布藝「月球車」
  • 專家:當前鑑寶類節目嚴重擾亂收藏市場 應整頓
    但是,也有些節目內容存在很多問題:仿造拙劣的假畫,在節目中被當做真跡估價上百萬元;鑑定專家把自己收藏的假畫作拿到節目中估出高價,欺騙觀眾;大肆宣揚藏品能夠升值的時候,從來不說明收藏市場的交易風險等等,不少文物專家指出,當前的收藏鑑寶類電視節目,嚴重擾亂了收藏市場,應加以整頓。
  • 巧手童心迎國慶
    巧手童心迎國慶 2020年9月29日 10:48 來源:北方網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金屬與竹相融——林樂成纖維編織的實驗性探索
    林樂成初次踏上這片土地,筍竹之鄉的農民朋友對他的認可與歡迎就使他內心觸動,「農民教授」的親切稱呼更讓他感到無上榮光。「發揮藝術能量,助力鄉村振興。」一頭扎進溪口的林樂成與當地父老鄉親同吃同住,雨天上山砍竹,烈日下揮汗創作,晨思暮想,踏實投入。體驗、尊重並提煉,新的藝術創作衝動與靈感被激發,溪口的故事於日日日夜夜的思考中逐漸成型。
  • 民樂:手工編織鋪就脫貧致富路
    民樂:手工編織鋪就脫貧致富路 20-12-03 15:51
  • 老人叫價800萬賣祖傳字畫,專家估價1萬,老人轉身賣了1980萬元
    在國畫流行的時候,古代畫家畫出了很多優秀的畫作,有很多畫作流傳到了現在,依舊是傳世瑰寶,只是可惜了那些因為戰亂被毀壞或流失的畫作,人們不能觀摩其中的韻味,甚至不能在書本上看到原畫。這對藝術界是損失,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說也是很大的損失。所以只要市面上出現一種失傳已久的畫,就會引來大家的哄搶,造成這些畫有價無市的局面。但曾經有個老人叫價800萬賣祖傳字畫,卻被專家估價1萬,老人轉身就賣了1980萬元。
  • 巧手丫首創國內DIY手工節
    9.10手工節是由巧手丫發起的一個DIY粉絲專屬節日,當天不僅是教師節,更是手工節,做手工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生活享受。每個手工DIY的作品都不完全相同並且凝聚了製作者的創意和靈感,所以愈發顯得珍貴,受到追求個性崇尚自然的人們的喜愛。
  • 龍江縣:巾幗扶貧在行動 巧手編織「小康夢」
    龍江縣景星鎮北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巾幗手工編織志願服務隊,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為群眾託起致富「小康夢」。豐富文化生活 織密「幸福網」目前,北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現已成功培養出40餘名編織手法嫻熟的巾幗志願者,為當地婦女百姓提供手工藝編織培訓,並輻射到附近村屯,累計受益群眾達1300多人。
  • 竹子的細工編織,優雅的像蕾絲編織!DIY手工竹編工藝!
    而與竹子利用相關的竹藝,一直是日本民藝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有著很多的流派,包括樂器、兵器、竹編等,其中有一百多種的編織方式。今天要介紹日本京都女竹匠Ogura Chiemi,繼承和延續了古老的竹編工藝,但同時將現代感融入到作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