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當前鑑寶類節目嚴重擾亂收藏市場 應整頓

2020-12-06 央視網

專家:當前鑑寶類節目嚴重擾亂收藏市場 應整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9日 23:35 來源:

來源:經濟日報

近來,不少電視臺推出了鑑寶類節目,以其豐富的知識性、趣味性吸引了大批觀眾。但是,也有些節目內容存在很多問題:仿造拙劣的假畫,在節目中被當做真跡估價上百萬元;鑑定專家把自己收藏的假畫作拿到節目中估出高價,欺騙觀眾;大肆宣揚藏品能夠升值的時候,從來不說明收藏市場的交易風險等等,不少文物專家指出,當前的收藏鑑寶類電視節目,嚴重擾亂了收藏市場,應加以整頓。

張蔚星說,當前的收藏鑑寶類電視節目嚴重擾亂了收藏市場

以假當真

齊白石假畫當成真跡估價

著名書畫鑑定家張蔚星表示,現在收藏鑑寶類電視節目中把贗品當成真品的情況確實非常多。以某電視臺的收藏鑑寶類電視節目為例,2006年的一期節目中,專家為一套齊白石通景屏估價上百萬元,但其實這套通景屏是贗品,畫的筆法、款識都與齊白石真跡相差甚遠。書畫行內一般認為,達到七成像的仿品,可以被稱為高仿,在市場中往往可以以假亂真。這套通景屏只有四成像,仿造水平僅比潘家園地攤貨略強。在電視上被當做真跡公布出來,會讓廣大觀眾以為,這個水平的作品就是齊白石的真跡,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吳作人假畫鑑定為真跡

2005年5月,在該鑑寶節目中,還曾出現過一幅吳作人《牧牛圖》,在節目中被專家現場鑑定為真跡。估價25萬元。後來,吳作人妻子、著名書畫家蕭淑芳及蕭淑芳的關門弟子——畫家曲赫東、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法人代表——吳作人先生的女婿商玉生均認為該畫是偽作。此事在收藏界引起巨大反響。

評委收藏假畫鑑定為真跡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書畫鑑定家透露,該電視臺的另一檔藝術品投資類節目,在去年的一期節目中,曾聘請一批南京著名書畫專家擔當評委。節目中,有一幅署名鄭板橋的竹子畫,有大約8平方尺,可謂尺幅巨大,專家團給估價500萬元。但實際上,這幅畫是贗品,而且屬於高仿級別,非專業鑑定人士難以認清其本質。

這位書畫鑑定家還透露,其實這幅畫就是擔當現場評委的某位南京書畫專家的,是他以極低的價錢從別的城市買來的,而且買時就知道是贗品。不知他通過什麼手段,把自己的畫搞到自己當評委的節目中,而且當著億萬電視觀眾,把贗品鑑定為真跡。其實即便是鄭板橋的真跡,如此尺幅的作品現在市場價格也僅300萬元上下,你標500萬的價格賣,根本沒人搭理你。

報喜不報憂

只說升值從不說風險

從事書畫鑑定業10餘年來,因為一張畫導致傾家蕩產、犯罪入獄,乃至背井離鄉的事情,張蔚星見得太多了。他說,在外行人看來,文物藝術品買賣,只存在真偽的風險,但其實投資的都是真跡,也存在巨大的交易風險。每個畫家作品的價格,都是有漲有跌的,瓷器、青銅器等其他品種也一樣。藏品的價格隨著牛市和熊市的轉變而不斷變化,這一點與股市十分類似。比如很多當代的畫家和書法家,其作品去年以來價錢跌得厲害,如果2005年年底或2006年年初有人按當時的市價買入的畫作,現在按當時的價錢賣,不會有人理睬。

現在股票類電視節目中,主持人都反覆強調「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有的還在屏幕下方打出上述字樣。而反觀各電視臺的收藏鑑寶類節目,則從來沒有此類提示。現在就連浙江義烏小商品批發城的電視廣告,都在屏幕下方打出做生意有風險的提示。

隱瞞真相

收藏市場非常低迷

其實現在的收藏市場非常低迷,甚至可以用「冰點」來形容。很多畫家的作品2005年年底15萬元/平方尺,現在5萬元/平方尺都難以出手。但是看看各電視臺的收藏鑑寶類電視節目在介紹什麼?不是在介紹市場如何走低的;而是和以前一樣在宣傳如何撿漏,幾千元買的東西價值數萬乃至數十萬,而且對藏品過高估價。張蔚星這樣說。

在電視鑑寶類節目中亮相的不少藏品,價格比收藏市場上高估了二至三倍。這種高估價造就的節目現場的娛樂氣氛確實好,但卻讓很多收藏愛好者以電視節目中的估價為市場交易的標準。此類電視節目過高估計藏品價格的做法,幹擾了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貽害無窮。

收藏市場與股市存在極其緊密的互動性。2002年至2005年,中國股市低迷,收藏市場卻異常火暴,奇珍異寶不斷湧現,各類天價層出不窮,名家畫作一年漲價10倍。2006年,中國股市在沉寂多年後突然發力,滬深300指數直衝3000點,貴州茅臺股價格過百,新發行的百億元基金一個小時內被搶光,而收藏市場則異常蕭條,許多小公司的拍賣會紛紛取消,大公司的拍賣會延期,名家畫作嚴重貶值,無人問津。這種情況下,收藏鑑寶類電視節目有義務把真相告訴廣大電視觀眾。

張蔚星介紹,收藏市場中賺錢的都是莊家、大戶,散戶有50%處在虧損狀態,10%贏利,40%打個平手,這種現象與股市相似。一張畫動輒數萬元,名家作品更是天價,很多人買一張畫就是滿倉,所以藏市中散戶的資金流動性比股市中的散戶更低。而且藏品交易的速度遠比股票緩慢,所以散戶想平倉都難。

節目泛濫

地方臺還會推出此類節目

北京電視臺《天下收藏》欄目製片人趙春華表示,目前的收藏鑑寶類電視節目確實有泛濫的趨勢,就如同前些年的綜藝類電視節目泛濫一樣——很多電視臺發現這類節目的收視率比較高,就自己也開一個。其實,想把收藏鑑寶類電視節目辦好是很不容易的,跟一個地區和城市的收藏傳統、文化特點和民間藏品資源有著很大關係。有的地區,歷朝歷代民間收藏都不是很發達,藏品資源自然少,想找出珍稀的、能吸引觀眾眼球的藏品上節目自然比較難。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權威專家在節目中講述鑑定訣竅。

據記者了解,目前,各電視臺推出了近十檔電視鑑寶類節目。由於此類節目觀者甚眾,所以一些地方電視臺近期還會推出新的節目。央視《藝術品投資》的負責人方書華表示,收藏鑑寶類電視節目確實有泛濫的趨勢。

專家做假

三種偽專家最易出問題

方書華介紹說,現在文物鑑定界不但贗品泛濫成災,而且偽專家也很多。偽專家大概分為幾種:一種是不論什麼藏品,一律說是假貨;一種是不論什麼藏品,一律說是真貨;還有一類專家聲譽卓著、著作等身,但搞的是純理論,明明不懂鑑定,還要去搞鑑定;更有的專家,以開證書為榮,以賺錢為目的。

責編:張建

相關焦點

  • 一女子拿家中供奉菩薩鑑寶,關燈後,專家說:無需鑑定了
    近幾年來,我們國家對於古董以及老物件都是特別的流行的,有許多人便將自己的興趣愛好放在老古董以及老物件上面,有一些人會喜歡古董,是因為將其當作藝術品欣賞以及收藏,但是,卻有一些人將古董當成自己斂財的工具,他們不僅大肆的去倒賣一些古董,並且還會去做一些贗品,來去矇騙一些不懂行的新人,因此導致現在古董界特別的混雜,假貨非常的常見,如果是不懂行的人,很有可能會受騙。
  • 男子帶10斤寶貝去鑑定,專家見後眼都直了:此物現在論克賣
    在數千年的歷史沉澱下,無數奇珍異寶留存於世,其中很大一部分,流落到了民間收藏家的手裡,於是鑑寶類的節目,應運而生。近年來,各類鑑寶節目層出不窮。在一檔鑑寶節目中,一名男子拿著重達10斤的寶貝,前來找專家做鑑定。第一次看到如此重量級的寶貝,在場的觀眾和專家都十分驚訝,紛紛對這件「寶貝」流露出了好奇心。
  • ...哄抬物價、不明碼標價、添加食品添加劑等擾亂市場秩序典型案例...
    疫情防控期間違法、犯罪典型案例(第三期) 哄抬物價、不明碼標價、添加食品添加劑等擾亂市場秩序典型案例3起   (1)2020年7月21日,克拉瑪依區某藥店口罩進價為0.65元/個、售價為1.5元/個,進銷差價率達56.66%。
  • 國家衛計委:幹細胞臨床應用領域全面整頓
    近年來,國家衛生計生委積極開展專項行動和專項監督檢查,加大醫療監督執法力度,依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取得了明顯成效,醫療服務市場秩序持續好轉。但是,一些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依法執業意識不強,違法違規執業行為依然存在,近期媒體相繼曝光了多起醫療服務領域侵害人民群眾利益的案件,影響惡劣,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老農帶「免死金牌」去鑑寶,自稱祖傳第四代,專家:膽子真大
    在一期鑑寶類節目中,一位老農可謂賺足了眼球,因為他竟然拿出了傳說中的「免死金牌」,說是祖宗傳下來的,一共傳了四代,直到父親去世之後,這塊金牌才到了他的手裡,但專家拿在手裡掂了掂,並用手電筒照亮,卻無語的搖了搖頭直言說道:「您祖宗的膽子真大!」
  • 轉發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體改辦等部門關於整頓和規範藥品市場...
    一、整頓和規範藥品市場,是規範藥品流通秩序,促進醫藥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各級人民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務院通知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關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工作的部署,加大對藥品市場的整頓力度,嚴厲打擊製售假劣藥品的違法犯罪活動。各級政府要認真負責,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主義,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對轄區藥品市場的監管,查處各種違法、違規經營藥品的行為。
  • 婦女拿「家傳菩薩」鑑寶,關燈後手電燈一照,專家:不想鑑定了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杜甫《贈花卿》常言道:「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如今的我們,生活在太平盛世,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收藏古董。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鑑寶節目也橫空出世。一時間,無數奇珍異寶呈現在世人面前。
  • 高臺縣公安局組織開展「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應知...
    為推動「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學習教育紮實開展,增強學習教育的針對性,提高民警學習的主動性,確保理論學習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9月8日上午,高臺縣公安局利用周二集體學習日,組織開展了「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應知應會理論知識測試,在家局領導班子成員和機關全體民輔警參加測試,各派出所、交管大隊、看守所民輔警在本單位組織測試。
  • 「仿種子」層出不窮擾亂種子市場 亟待建立和完善圖譜庫
    戰勝了「洋種子」,卻敗給了「仿種子」  「仿種子」層出不窮擾亂種子市場,嚴重影響種業創新,亟待整治  本報記者於長洪、張洪河、李雲平  解決我國14億人口「吃得飽」問題的小麥、水稻等主要農作物,在自主育種方面已接近甚至達到或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 如此瘋狂的青銅器收藏,現在收藏真的還來得及嗎?
    青銅器火了,說三道四的也來了,從央視報導,到文物局的禁令,其中一個觀點就是「文物不能拍賣」,此語一出,立刻掀起市場譁然!近幾年各種鑑寶節目比比皆是,有華夏奪寶、華豫之門、華山論鑑、一錘定音、天下收藏、尋寶等等一直存在。且越來越火爆,不少藏家都在拿古玩來此鑑寶,越來越多的青銅器出現在我們眼前。
  • 文物收藏十大奇葩事出爐 比如地下的歸國家那天上的隕石呢
    長期以來,民間文物收藏與交流都是一個敏感話題,更多是與淘寶撿漏、鑑寶估價和祖傳捐贈等聯繫在一起,很難見到民間文物收藏有像國家博物館那樣大張旗鼓地出國辦展機會,即使在國內辦展也多橫遭攻伐,屢被質疑,有的被迫臨時更換展名降低規格,有的成為各種打假對象,甚至官司不斷。在電視臺舉辦的鑑寶類節目裡,當被問到寶物來源時,寶物等級越高,持寶人的回答越是閃爍其詞,常以受朋友委託來打馬虎眼。
  • 專訪《天下尋寶》青銅器鑑定專家王榮琳,收藏要踏踏實實!
    專訪《天下尋寶》青銅器鑑定專家王榮琳,收藏要踏踏實實!王榮琳中國青銅研究會秘書長 《天下尋寶》節目常駐鑑定專家 1997年參加工作第二就是不光要有理論,還要有實踐,要經常走市場,經常到市場去學習。第三點就是我們要有心,做一個有心的人,要從細節去關注事物的本質,關注這件器物的本質,關注這件藏品它的真實情況。
  • 吳樹:全民收藏已偏離文化軌道
    「現在中國的收藏市場,95%的人用95%的錢買了95%的贗品。」上周末,在省古陶瓷研究會舉辦的一次收藏論壇上,當有「收藏界深喉」之稱的文化學者吳樹拋出這一觀點時,臺下數百名藏家並沒有顯得很驚訝。或許,他們都認為自己屬於那幸運的「5%」。
  • 專家提示投資者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專家提示投資者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對話人  北京師範大學刑科院暨法學院副教授
  • 國家網信辦: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應保存發布信息不少於半年
    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再從事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的,應主動註銷相關許可和備案。第十二條 從事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應當向網信部門提出申請,網信部門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規定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決定。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相關從業人員應當依法取得相應資質,接受相應的培訓、考核。從事文化、出版、視聽節目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應當取得有關部門的許可。
  • 「大衣哥」朱之文的「醜書」一字可賣四萬,專家:擾亂了書法市場
    專家評價:這樣的名人效應擾亂了書法市場。 二、解密「大衣哥」 這到底是咋回事兒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名人探索。一起來解密,一起走進這一段傳說。還記得2010年的星光大道,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的精彩演唱,帶來了家喻戶曉的「大衣哥」,你可能想知道為啥叫他「大衣哥」。
  • 青銅器收藏日漸升溫 市場前景不可估量
    12月26日,「2019中國青銅鑑定與收藏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青銅器收藏市場潛力巨大,其歷史價值、學術價值要遠遠超過字畫、瓷器等。「大唐西市2019秋拍」拍品——六山紋鏡 直徑14.3cm;厚0.8cm;重451g青銅,古稱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他化學元素(錫、鎳、鉛、磷等)的合金。
  • 美媒:夏時制擾亂全球商貿 時區劃分也應減少
    據估計,時間調整步伐不一致讓航空業每年僅行程擾亂一項就損失1.47億美元。無數次錯過聯運航班和因為思考巴黎和德黑蘭目前是什麼時間而耽誤工夫就不用提了。這太讓人抓狂了,必須趕緊停止。作者提出建議:別再按季節調整時間,同時徹底重新劃分時區。建議使時區更有利於配合全球商貿和促進協調。首先,作者建議美國本土設立兩個而不是四個時區。
  • 莫讓字母詞擾亂漢語語言環境
    對此,有專家認為,英文縮寫詞應該儘量少用,但完全不用不太現實;有專家認為,維護母語是必要的,「媒體應該引導漢語的規範使用」;還有專家認為,在正式新聞報導中,可以以中文為主,雙語並行,而在日常生活中,則可以順其自然……那麼,對待漢語中的外來字母詞,尤其是科技術語字母詞,到底應採取何種態度和做法?本報邀請了幾位專家,請他們以科技術語字母詞為主,談談各自的看法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