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綠盲蝽的危害習性及防治難點
綠盲蝽是蝽象類,由於蟲體顏色與葉片顏色相差無幾,蟲體小,隱蔽性強,一般很難發現。
一年繁殖4~5代,寄主範圍極為廣泛,枯枝落葉、雜草、翅皮、樹杈等均為蟲卵越冬場所。
因其食性雜,遷飛能力強,噴藥防治難度大。
喜歡溫暖,陰暗,潮溼的環境,不喜歡高溫強光,晝伏夜出。
當溫度達10度以上,溼度達70%,蟲卵開始孵化,4~5月份達卵孵化盛期,出蜇不整齊,卵、若蟲、成蟲世代重疊,幾乎危害所有果樹類,蘋果、梨、桃、櫻桃、棗樹、葡萄及大田作物的嫩尖、嫩葉、花蕾、幼果。
如果防治不力,嫩尖嫩葉叮咬後,出現紅褐色小點,隨著葉片的長大變成無數小孔,皺縮甚至撕裂,嚴重影響葉片光合作用。花蕾被叮咬後花蕾脫落坐不住果。幼果被叮咬後,有紅褐色汁液流出,幼果長大後果面形成凹凸不平瘤子或者鏽疤或者黑斑點,嚴重影響商品率。
二、綠盲蝽的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落葉後清除果園落葉雜草。
(2)化學防治。
①開春兩次清園,要對樹上樹下及周圍雜草,全面噴藥清除蟲卵及若蟲,可選擇毒死蜱或者龍麗樂。
②花後第一、二遍藥和秋梢生長期是防治綠盲蝽的關鍵時間,以免危害嫩尖嫩葉及幼果。可選擇彎刀(5%氯氟氰菊酯)或勇拳(2.6%甲維鹽+氯氟氰菊酯)或者威力士(22.4%螺蟲乙酯)來消滅綠盲蝽。
③利用綠盲蝽晝伏夜出的習性,可選擇下午4點以後噴藥。
作者:中農樂果業科學研究院講師 董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