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一泡尿」即可驗出膀胱癌,廣東醫院國內首創尿液DNA甲基化診斷...

2020-11-28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豔 通訊員 張陽 於浩)目前,膀胱癌現中國男性泌尿系的發病率第二位,而膀胱鏡的活檢常常讓病人感到痛苦,有的病人形容該項檢查「生不如死」。如何減少病人的有創檢查?10月16-18日,由廣東省醫學會主辦、中國膀胱癌聯盟承辦的一年一度的中國膀胱癌高峰論壇在廣州召開。記者從中獲悉,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國內首創尿液DNA甲基化診斷技術,該技術只要患者的尿液便可進行檢查,對癌細胞檢查的敏感性高達90%以上,該技術尤其適合極早期影像看不清或扁平病灶的膀胱癌,或者懷疑上尿路腎盂輸尿管腫瘤的病人,同時膀胱癌手術後需要定期膀胱鏡檢查的病人也能使用,從而減少活檢的痛苦。

膀胱癌居中國男性泌尿生殖系惡性腫瘤發病率第2位

中國膀胱癌聯盟(Chinese Bladder Cancer Consortium,CBCC)是在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指導下,由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黃健教授在2013年牽頭成立的非盈利性群眾性學術團體。CBCC的宗旨是利用我國人口眾多、病例資源豐富的優勢,充分整合各大醫學中心在膀胱癌研究和診療領域的資源,建立聯繫、精誠合作、互惠互利,共同推動中國膀胱癌的診療水平。CBCC成立七年多以來,現有成員已涵蓋130多家來自全國各地的三甲醫院。

研究表明,目前膀胱癌居中國男性泌尿生殖系惡性腫瘤發病率第2位(第1位的是前列腺癌),發病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膀胱癌的發病率城市比農村高,男性比女性高。目前,病因並不明確,或與高脂肪、高蛋白等飲食相關,同時與防腐劑、染髮劑等塗料有一定關聯。」黃健教授介紹,目前該院接診新確診病例達到300-400例。

膀胱癌的診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隨著對膀胱癌認識的日益增加及患者對生活質量的追求,提高對膀胱癌患者的管理水平逐漸受到學界的關注。對此,黃健教授指出,針對膀胱癌患者,應該大力推行以「精準診斷、綜合治療和規範隨訪」為核心內容,覆蓋全療程、個性化、多學科的精細化全程管理。既要重視疾病的綜合治療,也要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生活質量,以達到「醫病、醫身、醫心」的目標。

據悉,全程管理是個性化精準治療時代的惡性腫瘤疾病管理的新理念,通過制訂疾病精準診斷、綜合治療、康復策略和疾病監測等全流程的管理方案,從而全面提高腫瘤治療效果、減少治療併發症、保障患者心理健康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隨著我國膀胱癌診治水平的整體提高,膀胱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有效延長,患者的全程管理成為改善患者疾病控制和生活質量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證。「相信通過對膀胱癌患者的全程管理,可以增進各專科及各專業人員間的精誠合作,保障膀胱癌患者及家屬與醫護人員之間的有效溝通,進而切實有效地改善患者腫瘤預後及生活質量,使我國的膀胱癌診治水平得到新的躍升。」黃健教授表示。

國內首創尿液DNA甲基化診斷技術

膀胱癌通常發病較隱匿,而手術後復發率高,因此對於膀胱癌患者,通常需要有效的早期診斷技術和密切的病情監測。目前,就膀胱癌的診斷和監測而言,作為「金標準」的膀胱鏡檢查+病理活檢是一種有創檢查方式,存在著術中損傷泌尿系及增加患者痛苦的可能。而無創的尿液檢測方法如尿液脫落細胞學及染色體螢光原位雜交(FISH)等在敏感性和特異性上則仍不夠理想,難以滿足臨床需求。 針對此不足,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林天歆教授和黃健教授團隊通過對膀胱癌相關測序數據進行聯合分析,最終開發出尿液DNA甲基化檢測診斷膀胱癌的新技術——尿液無創檢測試劑盒UriFind。

林天歆教授介紹,「膀胱鏡檢查病人非常痛苦,有的病人認為做一次這個檢查『生不如死』。傳統無創尿液檢測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對於中晚期惡性度較高的腫瘤敏感性能達到80%,但對於早期的敏感新則僅有20%。而此次國內受首創的尿液DNA甲基化檢測對於早期的膀胱癌敏感性達到80%-90%,而對於晚期的則更高,可達到90%以上。」據悉,對於早期及微小腫瘤,甲基化技術高度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將顯著提高早期及微小腫瘤的診出率,降低漏診率,從而有利於腫瘤的早診早治,這項研究主要針對的是有血尿懷疑膀胱癌的病人,用尿液檢測DNA甲基化,模型輔助判斷是否可能有膀胱癌。過往研究發現DNA甲基化變化發生在癌症發生的前期,而研發團隊的研究顯示檢測模型的整體準確性86.7%,敏感性90.0%以上,優於臨床常用的脫落細胞學或FISH的檢測。尤其適合極早期影像看不清或扁平病灶的膀胱癌,或者懷疑上尿路腎盂輸尿管腫瘤的病人,同時膀胱癌手術後需要定期膀胱鏡檢查的病人也能使用,減少活檢的痛苦。

據介紹,這項技術曾在AUA、EAU、CUA、CUDA、ESMO等國內外會議「亮相」,也是我國第一個上市使用的尿液DNA甲基化診斷技術,剛剛還獲得了歐盟CE認證,正在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目前,該院通過該技術檢測數量已近700例,而包括全國國內其他機構在內,檢測數量已接近2000例。

論壇發布膀胱癌手術治療專家共識

檢測中膀胱癌後,對於患者來說,治療技術也是關鍵。目前,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TURBT)及根治性膀胱切除術(RC)為代表的手術治療仍是膀胱癌綜合治療中最重要的一環。手術治療的規範化是提高腫瘤診治水平的重要環節,因此推動膀胱癌相關手術規範化和標準化,對膀胱癌患者的治療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於術者習慣及不同醫療條件下治療策略選擇差異等原因,膀胱癌手術治療長期以來仍難以形成較為詳細統一的實踐規範,各級醫院膀胱癌手術選擇及治療療效存在較大差異。

此次會議接連發布《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手術專家共識》及《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手術專家共識》2份專家共識,從術前評估、手術決策、手術規劃、手術操作、麻醉處理及圍術期管理等方面,全面地為膀胱癌手術的臨床實踐提供參考和指導。據悉,共識的發布將有助於廣大泌尿外科醫師更為系統地理解膀胱癌手術的理念和理論技術體系,進一步推動膀胱癌手術治療在我國臨床實踐中更為規範、有序地開展,從而達到使患者最大獲益的最終目標。

在共識發布的基礎上,本次論壇也邀請到國內泌尿外科頂級專家進行膀胱癌手術實戰演示,手術覆蓋機器人、腹腔鏡膀胱根治性切除、銩雷射膀胱腫瘤切除、螢光膀胱鏡TUR-BT、NBI膀胱軟鏡檢查等,各路高手同臺獻技。

相關焦點

  • 男子尿液好像洗肉水,去醫院一檢查,才知道是膀胱癌「來了」
    可就在兩個月前,他發現自己的尿液呈深棕色(像洗肉水),一開始以為是喝水太少的緣故,增加飲水量後,小便顏色一直沒有恢復,甚至還出現了尿頻、尿急、尿痛的症狀,醫生檢查發現,杜先生是得了膀胱癌。這種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假性血尿或色素尿。大黃、利福平、氨基比林等藥物,吃了之後排出的尿液就是紅色的,一些紅顏色的水果或者蔬菜,由於有色紅素,所以尿也會變色。如果是這樣的尿液,你完全不必擔心。 第二種情況是,尿液不但變紅了,而且可能還伴隨著劇烈的疼痛和灼熱感。這就表示,你尿出來的液體裡有血了。通常真正的血尿,尿液裡都含有紅細胞。
  • 如果太空人在月球表面撒了一泡尿,結果會如何?說了你可能不信
    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與月球有關的一切,月球環境和地球相差非常大,有人就提成了一個假設問題,假如太空人在月球表面撒了一泡尿,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說了你可能不信。設想一下,在這麼高的溫度下撒一泡尿,恐怕呈液態狀的尿液還沒落到月球表面就在空中蒸發掉了。
  • 腫瘤甲基化企業達健生物獲1億元首輪融資,華大共贏領投
    「腸安健」通過對糞便脫落細胞4基因甲基化聯合檢測,對結直腸癌診斷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在90%左右,對於結直腸癌前病變腺瘤和息肉的診斷敏感性在60%以上,可替代傳統技術進行腸癌和腸腺瘤息肉的無創篩查和診斷。「泌安健」,基於尿脫落細胞特異性基因甲基化檢測,實現尿路上皮癌無創早期診斷。
  • 癌症篩查準確率遠超尿脫落細胞學,宏元生物UroCAD技術獲美國癌症...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報導,UroCAD技術將給尿路上皮癌檢測帶來重大突破——用於檢測尿路上皮癌時,其特異性與敏感性分別達82%及96%,遠超目前臨床使用的尿脫落細胞學檢測,且檢測穩定性、重複性大大提高,只需少量任意時段尿液,居家採樣即可完成檢測。
  • 尿液常規檢驗診斷報告模式專家共識
    一、制定尿液常規檢驗診斷報告模式的目的 隨著實驗室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尿液常規檢驗已發展為全自動幹化學、全自動有形成分和顯微鏡檢查三大部分,極大提高了尿液分析的效率,具有快速化和自動化的優勢,為臨床快速診斷與監測相關疾病提供了條件。
  • 基於尿液的疾病檢測研究進展一覽
    更有甚者,尿液中還存在一些從人組織中脫落的細胞,可以提取出這些細胞,將它們重編程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而無需採用侵入性方法獲取活組織樣品。鑑於很多疾病都在尿液的化學代謝物中有所反映,在尿液中找出每種疾病的一種或多種特異性的生物標記物,將有助於研究人員利用少量尿液或甚至一滴尿液檢測許多疾病。
  • 早上起來尿裡有泡沫,又臭又黃,是腎功能出問題了嗎?
    早上起來尿裡有泡沫,又臭又黃,是腎功能出問題了嗎?尿糖增多泡沫較大且很快消失常見於糖尿病病人正常人吃了太多碳水化合物也可能發生不過大家也不必因此緊張著對號入座並不是說尿液出現以上情況身體就一定出問題了如果大家實在擔心想通過尿液看看自己到底健不健康的話
  • 膀胱癌診療新進展,開啟免疫治療新時代
    受訪專家:虞巍,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教授滕曉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教授泌尿系統腫瘤是威脅中老年男性健康的常見「殺手」,其中,膀胱癌作為泌尿系統第一大惡性腫瘤,位列我國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七1,而且呈逐年上升趨勢,而膀胱癌中約90%以上為尿路上皮癌2。
  •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調控實體瘤膀胱癌發生機制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團隊聯合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周芳堅團隊、謝丹團隊和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黃旲團隊合作研究,發現m5C通過細胞質內新結合蛋白YBX1調控mRNA的穩定性,進而調控膀胱癌的增殖和轉移。
  • 科學家僅利用1毫升尿液就能診斷出多種類型癌症!
    研究者Takao Yasui解釋道,EVs或許能夠作為潛在臨床標誌物,EV中所包含的分子組分或能為診斷某些疾病提供一定的診斷標籤,未來臨床醫生所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尋找一種非侵入性的診斷工具來幫助他們基於某種手段對患者進行疾病監測,比如通過一種簡單的尿液檢測。
  • 出現這些症狀,多半是膀胱癌了
    我們的排洩物雖然都是人體「廢物」,但它們也不全是一無是處,因為有時這些排洩物會反應我們的健康水平,身體出現什麼病痛了,去醫院檢查,醫生都會讓我們檢查一下尿液或者糞便,某些消化疾病和代謝疾病都會通過排洩物來反應。 今天要介紹的膀胱癌,如果它找上門了,那小便就會出現異常。
  • 尿液裡的乾坤,你知道嗎?
    人體真的很神奇,不管你喝什麼樣的水,黑的、白的、綠的、紅的,都能拉出淡黃色透明的尿液。喝下的水經過胃腸道,經過多重吸收利用最終到達腎臟,由腎小球濾過、腎小管重吸收後變為尿液最終變為尿液排初體外。你以為尿液就真的是尿液嗎?其實,尿液裡大有乾坤。
  • 女性晨起第一泡尿,沒有這5種情況,子宮還算很好
    日常生活中,當我們每天起床後都會排一次尿,畢竟經過一晚的睡眠以後,身體內的水分、廢物和毒素都是需要被排出來的。對於女性朋友而言,每天早上的第一泡尿,和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是有著很大的關聯的,尿液的情況是能夠幫助我們反映出子宮的健康情況,子宮對女性而言,是很重要的器官;因為它不能夠被直接觀察到,所以可以通過尿液情況來觀察子宮的情況,通常子宮若健康乾淨,那麼尿液就不會出現異常的情況。女性起床後第一泡尿,若有這5種情況,說明子宮可能不是很好!
  • 寶寶尿出這種顏色就危險了…一泡尿告訴你孩子身體健康的狀態!
    6-10天的寶寶尿次每日可達30-40次,6個月至1歲的寶寶為15-16次,2-3歲10次左右。無色、透明色危險指數:★☆☆☆☆誒!肯定有家長問,白色的尿液多好啊,這證明寶寶沒上火啊~沒錯,可能就是沒上火,但是這種尿色是水分攝入過多的表現。別總想著水是好東西就拼命餵寶寶,餵不好有可能造成嬰兒「水中毒」。
  • ...膀胱癌患者尿液分離出並成功培養可穩定擴增傳代的膀胱腫瘤細胞
    日前,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代謝與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黨永軍研究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郭劍明教授和喬治城大學劉學峰教授團隊發布了一項關於「膀胱癌精準治療」的創新研究成果,首次利用膀胱癌患者尿液分離出並成功培養可穩定擴增傳代的膀胱腫瘤細胞,建立了膀胱癌無創精準治療培養及藥篩平臺
  • 為什麼有人一喝水就想尿?喝下去的水,究竟需要多久變成尿?
    一天到底尿幾次算正常?《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解讀,並告訴你一泡健康的尿長什麼樣。 受訪專家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 吳芃 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 宋崇升 喝下去的水,多久會變成尿?
  • 三年級語文單元一必考點:一泡尿,「泡」字讀第幾聲?附答案
    本次試卷整體來說難度不大,全班沒有一百分,最高分99分,一分扣得比較可惜,這一題全班只有兩人做對,今天我就將這一題單獨打在屏幕下方,希望還沒有考第一單元的同學注意下。三年級語文第一單元必考點:一泡尿中「泡」字讀第幾聲?二、請你給下面的多音字選擇正確的拼音。
  • 「Septin9基因甲基化與腫瘤早診論壇」召開
    健康一線(vodjk.com)訊:「西湖論道-Septin9基因甲基化與腫瘤早診論壇」5日在杭州召開,來自全國近百家三甲醫院的專家參加了本次論壇。本屆論壇主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在致辭中表示:「我們知道醫學的發展方向是生化以及精準的醫療。
  • 比把尿更嚴重是尿少、尿黃、有異味!有這6種情況小心感染!
    >濃茶色新生兒黃疸的寶寶,一般會排出濃茶色小便,建議及時到醫院就醫如果是乳白色膿尿,尿液渾濁還伴有發熱、腰痛、小便次數增多等現象,就有可能是泌尿系統發炎,應及時就醫。除了顏色,寶寶的尿液味道也暗含一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