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你對 Bison 知多少?北美野牛簡史科普

2021-03-01 溫尼伯情報站

趙忠祥:冬去春來,大地一片盎然.情報員自從來到曼省,就被這種又壯又老實的北美野牛所吸引。作為 Manitoba 標誌的這種又塊兒又慫的牛牛到底背負這怎樣的歷史呢? 就讓我們小了解一下北美野牛的簡史吧:


切入正題:過去10到15間,北美野牛從19世紀末即將滅絕的困境中解脫出來。

從曾經的不到2000頭的數量,到目前穩定的數目,人類的精心培育和保護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北美野牛的總數範圍在50萬頭左右,其中25萬頭在加拿大oh Canada !~~~ our home and native land !~~~

這個數目跟早期歐洲定居者在西部統計的5000萬頭比起來,能拉出100萬條街。


但是如今,畜群的數量足以支撐北美野牛肉在當地市場的供應。

對於這些非遺傳性全天然瘦紅肉來說,它們有足夠的空間生長和產出。北美人鍾愛這種紅肉。在加拿大,每年每頭牛牛肉的產出量接近60磅,但是北美野牛的產量還不到其1/2。然而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更傾向於購買純天然生長的肉。如果北美野牛肉能持續佔領高端市場的話,它未來的前景將會很好。


起初,北美平原印第安人幾乎利用北美野牛身上的每一部分。他們的生活依賴著北美野牛的各種用途。

但是19世紀90年代,當歐洲定居者來到北美以後,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世紀北美野牛在這片大陸上呈現出供大於求的情況。對於非土著獵殺者來說,此盛況堪比發現金礦一般。這些野牛獵殺者或乘載火車捕獵,或騎在馬背上。捕殺來的野牛被除去舌頭,皮毛,骨頭和其他有用的東西。野牛舌,至今仍被人們認為為美味。皮毛被人們打包運送到東部或運至歐洲加工成皮草。當剩餘的屍體經過腐爛只剩下骨架後,骨架會被運送至東部加工成工業碳和肥料。19世紀90年代,北美野牛極盡滅絕,這場野牛「淘金熱」 才宣告結束。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正嚴格控制平原印第安人對他們主要食物來源 - 北美野牛的獵殺。印第安人被迫遷移至小範圍的領域,或者北移至加拿大。無論哪種情況,食物的資源都是匱乏的。飢餓導致印第安人的死亡率的增加, 印第安人口大量減少。此時的西部已被歐洲殖民者佔領並開啟了西部野牛肉加工生意。

現如今,牛肉已經成為北美野牛產業鏈的主要經濟來源。野牛身上其他部分的生意也得到了很大發展。

頭骨被漂白用於裝飾,牛角被用於加工成珠寶和紐扣;


毛髮被用於加工成毛衣,外套和披風。


皮毛用於皮質家具。


皮革被用於生產成帽子,外套,背心,背包,鞋和靴子。

對了 bison其實是寵物小精靈裡啃泰羅的原型,在寵物小精靈裡面啃泰羅只有雄性,沒有雌性~ 是不是很口耐呢~


客服微信號: winnipegintell-pfm

相關焦點

  • 美洲野牛,曾統治北美地區,卻被從7000萬頭屠殺到只剩325頭!
    美洲野牛,北美地區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美洲野牛(學名:Bison bison,英文名American bison),為偶蹄目牛科(Bovidae)哺乳動物,裡面包括兩個亞種:美洲草原野牛和美洲森林野牛。美洲野牛是北美地區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也是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曾廣泛分布在整個北美地區,從加拿大中部到大平原(Great Plains)及墨西哥北部都是它們的天下。
  • 屠殺北美野牛的元兇:國際皮革貿易
    若以數字來表達,1800年之前約有6000萬頭,1830年4000萬,1870年550萬,1889年美國境內541頭(你沒看錯)。二戰後恢復到5000頭(美國)與1.5萬頭(加拿大);2000年北美約有36萬頭,暫無滅絕之虞。
  • 人普知多少---世界人口普查簡史
    人普知多少----世界人口普查簡史 2020-11-11 0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荒野大鏢客2》北美野牛在哪 北美野牛位置圖文詳解
    導 讀 《荒野大鏢客2》中的很多玩家都沉迷打獵無心做任務,打獵不一定就是獅子、麋鹿之類的動物,野牛也是很多玩家喜歡獵殺的動物
  • 美洲野牛,有一段極其慘澹的過去,事實上它們暗示著曾經美國白人的極黑歷史
    ↑IMG【the last of the Buffalo】當然,事實上,印度安人捕獵野牛的招數很多卻是把野牛趕向懸崖~~就這樣,印第安人和美洲野牛和諧共存了千萬年但19世紀中後期,因為北美白人卻掀起了屠殺美洲野牛的狂潮
  • 北美野牛成為美國國獸(圖)
    北美野牛。(圖片來源:新華/路透)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9日在一份法案上簽字,從而正式確立北美野牛為美國國獸。美國國會4月通過這項法案。法案起草者之一、眾議員威廉·萊西·克萊評價北美野牛的地位時說:「沒有其他本土物種比這種高貴的動物更能講述美國故事。」
  • 北美灰狼的繁殖能力遠超北美野牛,為什麼數量少的多
    北美大草原上,生活著兩種典型動物:北美灰狼和北美野牛。
  • 野牛的形態特徵了解一下!
    野牛體型巨大,體長200-300釐米,體高約2米,體重600-1200千克左右。兩角粗大而尖銳呈弧形。頭額上部有一塊白色的斑。肩部到前背有一個像瘤子一樣的隆起。體毛大都是棕褐色、黑色,四肢膝蓋以下的毛白色,故又名「白襪子」 。
  • 你看到的這座「山」,都是美國國獸的頭骨堆成的
    其中家牛、犛牛和印度的白肢野牛來自同一個屬,牛屬(Bos),水牛來自水牛屬(Bubalus),此外還有非洲野牛屬(Syncerus)和美洲野牛屬(Bison)。  美洲野牛(Bison bison)的正式英文名稱是 American bison,但人們還是更喜歡用「水牛」buffalo來稱呼它。
  • 常見動物英文介紹:世界真奇妙之野牛(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英語故事>正文常見動物英文介紹:世界真奇妙之野牛(雙語) 2012-10-09 14:44 來源:外語教育網 作者:
  • ​美洲野牛——比普通的牛大三倍!
    (拉丁學名:Bison bison)是偶蹄目牛科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近危物種,《華盛頓公約》CITESⅡ級保護動物。美洲野牛體長2.1~3.5米,肩高1.5~2.0米;頭部和前半部巨大,肩膀猶如高聳的駝峰,脖子短粗健壯,頭部體積大並有寬闊的前額,有短而彎的;肩部長滿了長而蓬鬆的粗毛,沿頭部、頸部、肩部和前肢覆蓋全身。其成群生活,喜歡土浴,多在早晨與傍晚覓食,草和莎草是該物種的主要食物。其主要分布於北美洲。
  • 《國家地理》最佳美洲野牛圖集
    編者按:100多年前的20世紀初,由於頻繁獵殺和毛皮貿易,野牛一度險些被人類趕盡殺絕。幸好後來環保人士努力讓野牛回歸牧場,使它們免於滅絕。許多美國人認為,野牛對於美國歷史和本土文化的意義重大,並推崇這種動物作為國家的象徵。來看看《國家地理》檔案中珍藏的野牛照片吧!
  • 北美野牛回歸冰河時代(動物世界)
    據英國《泰晤士報》3月30日報導,下個月,一群北美野牛要從加拿大西部搭乘飛機飛往俄羅斯的遠東。這距離上一次它們曾經在那裡生活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五千年。  30隻北美野牛雌雄各半,它們來自加拿大西部阿爾伯達省的麋鹿島國家公園,將乘坐運輸機飛行15個小時,到達俄羅斯距離莫斯科有五千英裡的雅庫特自治共和國,到正在建造中的「冰河時代」野生動物公園重溫五千年前的舊夢。它們將在飛機裡的板條箱內度過旅程,隨後進入佔地78500公頃的「蘭斯基耶·斯託爾比自然公園」。
  • 印第安人的糧食——美洲野牛,一種直接影響印第安人命運的動物
    在廣闊的北美洲大陸上,生活著一種體型龐大的動物——美洲野牛(American bison),它是北美洲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體長可達2.1-3.5米,肩高1.5-2.0米,成年體重約一噸,以食草為生,分為草原和森林兩個亞種,曾經廣泛分布於北美洲大平原、落基山脈、東部林地和墨西哥北部等地,分布區域約佔北美洲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數量高達
  • 歐洲野牛起源謎底被揭開:確定為雜交品種
    (原標題:歐洲野牛起源謎底被揭開:確定為雜交品種)
  • 史上最暢銷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
    每周一、三、五 晚上20點發布三篇原創文章。歡迎投稿,敬請閱讀、分享、評論!如果有人問,歷史上最暢銷的科學著作是哪本?答案一定是《時間簡史》,這本只有17萬字的書,全球發行量超過2600萬冊,被金氏世界紀錄評為全球最暢銷的科普著作。
  • 北美野牛正式成為美國國獸 地位堪比美國國鳥白頭海雕
    爪遊控消息:近日,隨著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一份法案上的籤字,從而正式確立北美野牛為美國國獸。
  • 野牛到底有多少種,你知道嗎?
    美洲野牛 美洲野牛是北美洲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別稱美洲水牛、北美野牛等,體重可達1000千克,頭上長有一對向上彎曲鋒利的雙角,即使面對最富攻擊性的捕食動物也毫不退縮。
  • 人普知多少-世界人口普查簡史
    近代意義的人口普查最初開始於北美、北歐的一些國家。 世界人口普查的簡史 人口普查既是一項重要的國家工作 也關係你我他
  • 北美野牛成國獸 曾遭到大量屠殺至19世紀末幾近滅絕
    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9日在一份法案上簽字,從而正式確立北美野牛為美國國獸。美國國會4月通過這項法案。法案起草者之一、眾議員威廉·萊西·克萊評價北美野牛的地位時說:「沒有其他本土物種比這種高貴的動物更能講述美國故事。」北美野牛從史前時代開始就生活在北美大地,是北美最大的陸地動物,成年公牛可達1.8米高,體重將近一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