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撒鹽少年
國慶假期結束,算是正式和2020年,最後一輪小長假說拜拜了。
連日來,全國各大旅遊景點人頭攢動、闔家出行的畫面,
可謂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新冠疫情的陰霾,還未散去的背景之下,
外國媒體、專家和網友也都紛紛紅著臉,爭先恐後大呼著「羨慕」!
美國《紐約時報》刊文說:
「這個黃金周,中國人『做著其他國家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
英國《金融時報》:
「今年黃金周,武漢的旅遊業恢復最具震撼力。」
西班牙《國家報》:
「事實證明,如今中國經濟正強勁復甦!」
根據文旅部發布的數據顯示,
8天小長假期間,
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同比恢復79.0%!
在這動蕩、充滿變數的一年中,
素常且安定的生活,總是被襯託得如此可貴。
可要知道的是,
在無盡的遠方,有無數的人們,卻未曾擁有這份幸運。
逼近他們的,是疾病和災害,也是炮火和戰爭……
1
多枚飛彈直撲核電站
亞阿局勢持續惡化
上個月27日,西亞的兩個小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突然在雙方有主權爭議的納卡地區,大打出手,
在當天爆發的衝突中,
亞美尼亞宣稱,
摧毀了亞塞拜然33輛坦克和步兵戰車、4架武裝直升機和27架無人機,
亞塞拜然方面則宣布,摧毀了對方12臺防空飛彈系統……
由於雙方都用上了坦克,等殺傷力強大的遠程重型武器。
這場激戰,也被稱為是地區,過去25年來最為「致命的衝突」,
隨著近30名亞方士兵,在當天的衝突中喪生,
加上根深蒂固的歷史仇恨,和亞塞拜然軍隊,拒絕和平談判的強硬態度,
導致最近幾日,這一地區的緊張態勢也正不斷升級!
10月2日,亞美尼亞國防部宣布進入「全面戰備」狀態。
這也是自此前,亞政府宣布進入「戰時」狀態以來,
亞方軍事政策的再一次升級……
亞美尼亞總理尼古拉Nikol,
周六甚至在向國民發表的講話中,激動地說到:
「我們可能面臨著幾千年歷史上,最具決定性的時刻。
我們所有人都必須致力於一個單一的目標:勝利!」
亞塞拜然方面則放出豪言:
要完全將亞美尼亞勢力,從納卡地區驅趕出去。
雙方的強勢對話,可謂是針尖對麥芒,誰也不服誰……
10月7日,根據美聯社最新的消息顯示,
多枚飛彈突然飛向了位於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的核電站,並且在附近爆炸。
報導稱,這是亞塞拜然方面下達了,
向亞美尼亞核電站、水壩、城市重要基礎設施等攻擊的命令!
目的是致使該國的基礎設施癱瘓!
核電站一旦發生了爆炸或是洩露,這會有什麼後果?
想想車諾比……
而這樣的災難,這個世界未必承受得起!
2
白髮老人、總理兒子
紛紛加入參軍的行列
雖然在國際舞臺上,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存在感有限。
但在這場看不到盡頭、前景也不容樂觀的衝突中,
戰火給雙方人民造成的痛苦,卻絲毫不弱於世界上其他的任何一場戰爭。
局勢升級以來,納卡地區的首府,
斯捷潘納克特幾乎一半的居民,就逃離了這座城市。
在這座城市裡,街頭的不少建築、道路,都留下了彈孔和炮火的痕跡……
有一些人能逃,可有一些人卻未必走得了,
不少仍處在戰火接觸線的城市和村莊居民,
都不得已躲進了,地下室或防空洞以躲開雙方炮火的攻擊。
蕾莎Teresa 一家三代都還留在這裡,
但家裡連最小的孩子,卻都已知道了什麼是「戰爭」。
提及眼前的戰火,她不免悲從中來:
「如今的處境非常艱難,我的男人和兒子們在戰場上……」
羅贊娜Roxanna20歲的兒子,前不久同樣才剛應徵入伍,
可巧不巧撞上了,兩國「26年來最嚴重的衝突」,
兒子雖然之前總跟她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可她連自己的兒子如今在哪都不知道,更不清楚他現在的狀況好不好。
看著眼前這些流離失所的同胞,以及傷痕累累的城鎮,
她強忍著淚水,擠出了一句:
「我只想過和平的生活,只要和平,沒有別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戰爭作為國之大事,前線的士兵首當其衝!
在前線,有人在地堡機槍火力點裡就發現,
有士兵用鐵鏈將自己鎖在了機槍旁,以斷了自己逃生的後路。
而作為兩個小國,這場戰事幾乎是動員了,全國上下一切能夠動員的兵力!
亞美尼亞此前就已宣布:
18-55歲男性青年禁止出境!
近日,其國防部又再次補充:
各軍事單位,開設應徵人員和軍事裝備接收點,
在各地政府和志願兵聯盟的配合之下,完成兵力補充。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
不少頭髮發白的老人都開始走進軍營,
許多人甚至是自帶頭盔等裝備,衝向了保衛國家的一線,
致使「一家三代同時上戰場」等心酸畫面,
也在近期被媒體所廣泛報導。
除了眾多老人參軍之外,
在報名參軍的人群中,還出現了不少女性的身影,
目前就已有98名年輕女性也自願或應徵,被派往前線,
未來,這一數字或將達到400名……
3號為哈羅揚
而在最新的報導中,
包括亞美尼亞國足隊員哈羅揚Haroyan、
總理的兒子等人,也都加入了參軍的行列。
3
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
只是生活在了一個和平的國家
從各自的備戰來看,雙方早已是嚴陣以待。
尤其是處於相對劣勢的亞美尼亞,
更是擺出了一副全民皆兵、死磕到底的姿態。
要知道,亞美尼亞領土面積不過2.98萬平方公裡,還沒有兩個北京這麼大,
全國300萬人,除開老弱病殘之外,其實能參與戰爭的適戰人員十分有限。
既然如此,亞美尼亞為什麼還這麼「剛」呢?
其實在歷史上,這兩個國家就交鋒不斷,
走到如今這一步,也是歷來積攢仇恨的大爆發。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地處亞歐大陸相交之處,
加上喬治亞,這三個國家又被稱為是「外高加索地區」。
由於該地區紛爭不斷,關係錯綜複雜,因而這裡也有著「火藥桶」之稱。
對於歐洲人來說,亞美尼亞是基督教世界在東方的堡壘。
它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基督教定為國教的國家,300萬人口中,有94%信仰基督教。
隨著阿拉伯帝國的興起和伊朗文明的復興,
伊斯蘭教深深影響著亞塞拜然這塊土地,什葉派穆斯林佔到了總人口的80%。
這些歷史演進,為今日的衝突埋下了伏筆……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當時奧斯曼帝國(現土耳其)內政部長塔拉特帕夏稱:
「要一勞永逸地解決亞美尼亞問題,
就必須從肉體上消滅亞美尼亞這個種族。」
在這場大屠殺中,150萬亞美尼亞人慘遭殺害。
亞塞拜然作為土耳其的小跟班,也直接或間接參與到了屠殺之下,
這樣的「血海深仇」,又怎能被輕易抹去。
而這次爆發衝突的「納卡地區」,
兩國在此處的梁子,其實早在90多年前就結下了,至今無解。
1923年,蘇聯將納卡地區劃歸亞塞拜然,建立納卡自治州,
由於該地區80%的人都是亞美尼亞人,
同胞之間血濃於水,豈是這麼容易分開的?
但囿於蘇聯和亞塞拜然強大的軍事力量,
很長時間內,亞美尼亞只能選擇忍氣吞聲。
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蘇聯經濟凋敝的時期,
納卡自治州在亞美尼亞的支持下,
宣布脫離亞塞拜然加入亞美尼亞,從而導致兩國矛盾持續激化,
直至如今,雙方的矛盾也始終得不到解決,零星的交火不曾間斷……
以當前的處境來說,「戰爭」似乎是一個離我們,極其遙遠的存在。
導致我們很多人或許會以為,自己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
可要知道的是,由於新仇舊恨、領土衝突等一系列矛盾,
在這個世界上,
戰爭和戰爭的威脅,一刻也不曾停止過自己的嘶吼。
和平,本就是彌足珍貴的啊!
我們未曾經歷,只能說幸運如此,我們生活在了一個和平的國家。
可就像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所說的那樣:
「哪裡也不存在旨在結束戰爭的戰爭。」
戰爭只會帶來流血、紛爭、暴力和死亡,
只會讓身處其中的平民飽受水深火熱之苦!
所以包括歐洲理事會主席、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等人,都在強烈呼籲雙方,
「立刻停止交戰,降級衝突,
儘快回到有意義的談判中……」
因為這樣的陣痛,是整個世界所不願意看到的!
好在就在幾個小時前,有消息傳來,
經過10個小時的談判之後,雙方同意從10月10日起在納卡地區停火,
以便交換戰俘和陣亡將士遺體,並就納卡問題進行實質性談判!
只是希望這好不容易迎來的「和平」,
能夠久一些,再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