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疫情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習慣,家電企業該怎樣應對

2021-01-14 網易

2020-12-05 18:01:22 來源: 家電魂

舉報

  【導讀】 用戶的生活觀念、生活方式和購物場景的改變,必然會體現到生活中,必然會對家電行業的研發、製造、生產、流通、營銷、售後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會改變一些行業的發展邏輯,改變一些行業的規則。

  

  馮同||撰文

  說到2020年的家電市場,不能不說受疫情影響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現代意義上的家電品發展40多年來,這次新冠疫情是最大一次外界影響,2003年的非典也沒有這次強烈和持續這麼長時間。

  這樣一場疫情,對家電從上遊產業鏈到下遊需求端,都造成了巨大的震動。不過,家電行業廠商在進入後疫情時期後,採取了積極主動的策略因勢利導,展示出家電行業的市場韌性和應變能力。

  疫情確實改變了人們的一些消費行為觀念。家電作為大消費品,在新冠疫情肆虐之下受影響是必然的,但是要客觀的看到,疫情期間對消費者的認知和行為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對電商以前不感興趣的,在疫情逼迫之下不得不參與到線上購物當中。

  疫情過後,消費者一些習慣會回到原來的方式上,會頑固的回到原先線下購物,這樣的消費者不是沒有。但是,至少線上購物的體驗,令其有了新的體驗。能搖擺回到從前,也意味著再搖擺回到線上,這種可能性還是有的。

  當然,經驗告訴我們,行為持續21天會改變人們的習慣,那麼疫情倒逼人們在線上購物豈止21天,至少要有1-2個月吧。在疫情期間養成的習慣會保留下來,從邏輯上來看,只要是解決用戶懶的問題,習慣都有可能留下。

  細細分析用戶端來看,消費行為確實受到疫情的改變,對家電未來的需求產生不曉得影響,甚至是一種改變,至少可以總結出三個方面的行為變化:

  第一,從購物場景上來看,疫情已經養成了不限於年輕人的網上購物方式。以往很多購買家電品都是在賣場,可以現場看,可以做體驗。現在線上的3維動畫,甚至是AI展示,一樣可以有類似的體驗感。再說過去一定要到現場看和體驗,是因為家電品在居家生活中太精貴。現在不同了,家電品已經是居家生活再平常不過的用品,在哪兒買都一樣。線上的便利性更符合現代生活節奏。

  以最為典型的空調為例,以往人們一直鍾情於線線下門店購買,原因很簡單,就是空調的對售後安裝服務依賴性很強,而現在線上線下售後服務都是一樣的。行業2年前一致認為空調線上佔比不會超過30%,疫情之後線上佔比已經超出業界的預期,達到50%以上。空調這樣對體驗要求高的產品都能在線上佔比超過50%,可見一般家電品就不用再說了。

  第二,從生活方式上來看,家電品在居家品質生活中已經是大面積普及,現在不僅是擁有的問題,而是進入到品質化和個性化的新時期。包括彩電、冰箱、洗衣機在內大家電早幾年都已經完成普及,空調在2019年也步入更新迭代時期。價值較高的大家電都以普及,剩下的小家電、廚房電器更是不在話下。

  實際上,現在刺激家電消費的是個性化電器產品,比如新興的掃地機器人,水槽洗碗機,烹飪機,淨水機等新興電器產品層出不窮,對於人們生活質量提升意義重大,成為品質消費的組成部分。此外,像全屋家電或者是家電套系產品,也逐漸成為品質生活的選擇。未來需求是在向品質化、個性化、智能化、套系化發展,廠商不能視而不見。

  第三,從生活觀念上來看,人們的健康意識是在不斷增強,對健康類家電品的的需求會增多。像空調,過去人們聚焦的是產品的功能和舒適性,而把最重要的健康功能當成了敲邊鼓。此次疫情爆發,給用戶、消費者上了一堂現實的教育課,從觀念上增強了人們對健康家電的重視。

  可以預見,疫情結束後人們將對像解決空氣的健康空調,解決水質的淨水機,解決洗淨水果的洗碗機,具有殺毒效果的微波爐等等具有健康功效的家電品會有巨大的機會。

  用戶的生活觀念、生活方式和購物場景的改變,必然會體現到生活中,必然會對家電行業的研發、製造、生產、流通、營銷、售後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會改變一些行業的發展邏輯,改變一些行業的規則。這都是行業變化的前奏,畢竟行業是建立在消費者、用戶基礎之上,捨本逐末怎麼能與現代生活與時俱進呢?

  因此,進入後疫情時代,廠商的機會會更大。千萬不要 被疫情時期短暫的坎坷所絆倒,而忽略了時代進步所帶來的巨大機會。認不清這一點的廠商,很可能會在新一輪的產業升級中被淘汰出局,這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疫情給公眾認知及行為帶來哪些改變
    管健:心理學將思維方式分為固定型思維方式和成長型思維方式,前者常常認為事物一成不變,因循守舊,習慣於消極應對;後者思維方式靈活,擁有積極的思考方式,擁抱挑戰,善於從改變中獲得進步和成長。經歷了重大疫情之後,人們會在思維方式上越來越多從固定型轉化為成長型,從創傷中獲得成長。
  • 應對疫情企業機關單位心理建設手冊
    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組織人員編輯了《應對疫情企業機關單位心理建設手冊》,科普中國的同志加班連夜上線發布。該手冊提供了心理能力建設的基本原則與方法,在復崗復工之際,為奮鬥在企業機關單位同志們保駕護航。2月10日,祝大家清晨迎來充滿希望和信心的新開端!願陰霾散去,萬象更新!
  • 家電零售迎無界時代 掎角之勢或改變
    例如家電產品,大部分消費者對家庭產品的購買仍建立在「看得見,摸得著」基礎上,對無法實地感受家電產品性能的電商平臺略有忌憚。即便目前京東、蘇寧、天貓、國美等都在大力推行線上購物,快速到家,快捷體驗等服務,仍有大批量的3-4線城市及鄉鎮消費者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
  • 網易定位&CTR:2020新冠疫情消費者行為態度影響與趨勢報告(附下載)
    根據行為心理學研究,一個習慣的養成通常需要21天,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也必將在我們的習慣中留下烙印。>日常行為活動時間花費在家做飯行為將得到延續   消費者投資理財熱度不減疫情期間由於出行受到限制,更多消費者選擇在家做飯,其中有49.3%的消費者表示自己會延續疫情期間的這一改變。
  • 全球疫情大流行將帶來怎樣的影響,企業如何應對
    導讀:對商業及商業模式的思考,離不開當下,特別是對全球疫情的思考。百年生存危機——當你讀到這個標題的時候,可能就像我自己當時寫下這個標題時一樣驚訝。這一場被世衛組織姍姍來遲宣布為全球大流行的疫情,真的有這麼可怕嗎?我們是不是誇大了疫情的潛在危害?但是,看看歷史,再回觀現狀,連串的外部和內部特徵都讓我們不得不發出這樣的預警。
  • 某些個人行為習慣不利於應對氣候變化
    11月2日召開的中國清潔能源國際峰會上,中外專家表示,在各國政府和組織忙於出臺環保措施、制定減排目標時,世界各地區個人生活和消費「我行我素」的習慣,已成為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障礙之一。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說,相對於發展清潔能源,改變人的消費觀念和習慣可能是最困難的任務。
  • 國際述評:從改變習慣到習慣改變——寫在全球新冠肺炎確診千萬例之際
    (抗擊新冠肺炎)國際述評:從改變習慣到習慣改變——寫在全球新冠肺炎確診千萬例之際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電 題:從改變習慣到習慣改變——寫在全球新冠肺炎確診千萬例之際  中新社記者 刁海洋  6月28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又遇關鍵節點。
  • 家電爆單 磁性元器件企業盼來年再續勢頭
    佛山市諾比克電器有限公司年銷售規模在5000萬元左右,今年由於疫情原因,環境健康類產品出口大增。該公司總經理陳新說,「我們的殺菌消毒功能類小型空氣淨化器屬於抗疫物資周邊產品,今年整體訂單翻倍沒有問題。未來隨著海外居民消費習慣的培養、東協等新興市場的拓展,我們這種小型空氣淨化器的出口再翻兩三倍也是有可能的。」
  • 疫情改變生活習慣,不可見光LED及特殊照明商機再起
    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各家廠商除了應對疫情造成的生產斷鏈及需求衰退外,也得重新思考在疫情過後的策略及布局,以求在下一次的黑天鵝效應出現之前能先超前部署。 防疫技術需求爆發:UVC LED支援消毒應用、紅外感測維護社交距離 為了防範經由飛沫感染的新型冠狀病毒,品牌與消費者對於殺菌淨化的意識大幅提升,帶動市場對防疫產品的需求,具備殺菌消毒效果的UVC LED,也因此成為新寵。
  • 西窗科技發布疫情下中國消費者行為變化調研結果
    來源標題: 西窗科技發布疫情下中國消費者行為變化調研結果在北京某三甲醫院呼吸科工作的李玲,幾乎每年除夕都在班上度過;隨著疫情的爆發,一來擔心感染家人,二來怕醫院臨時召集,她退掉了初四返鄉的票,整個春節獨自在北京胡同裡的出租房度過。
  • 汪濤:從數據看後疫情時代的產業鏈和消費行為改變
    我國媒體經常會報導外資企業加快流出,但是實際上最重要的可能是中資企業,他們在全球重新配置產業鏈。 疫情之後,通過問卷調查,消費行為也出現了很多變化,而消費者行為轉變將帶來產業調整。這些變化部分是結構性的,比如數位化加快,線上消費增長快於線下;消費者更加注重醫療保健、健身、教育;跨境遊、出行、奢侈品消費也出現顯著改變。
  • 改變2020年代的七個宏觀因素
    全球疫情  新冠疫情的影響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情持續的時間。如果持續時間較短,那麼人們將很快恢復到疫情前的生活工作方式。例如人們在「911」事件發生三年後恢復了正常的飛行行為。如果疫情持續,則很有可能會產生長期社會影響,就像當年的大蕭條影響了人們數十年的飲食習慣。
  • 為什麼說「正念」是企業應對疫情的關鍵?
    在應對突發事件方面,藍軍組織能引用藍軍戰略,與其他組織的關鍵區別在於最初階段,即突發事件僅有一絲苗頭的時期。通常,突發事件的發生都會有些蛛絲馬跡可尋,但絕大多數組織採用的是弱跡象、弱回應的方式。然而,正念的思考方式則可讓藍軍組織看到隱藏在弱跡象背後的深意,並及時做出強有力的回應。這種違反直覺的行為方式才是應對突發事件的關鍵所在。
  • 2020「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健康家電 智享論壇即將召開
    該論壇由中國家用電器協會、諾貝爾獎得主國際科學交流協會指導,由中國家電網、北京世諾醫學交流中心聯合主辦,探討健康、科技、家電與人的關係。  2020年,一場新冠狀病毒疫情讓「健康家電」這個詞語迅速走紅。  上半年,消費市場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強烈衝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發生改變,新的消費趨勢和形態也得以凸顯,健康被放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 超九成消費者選購家電關注健康功能 健康消費升級進入新階段
    與會專家學者分析判斷,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健康消費異軍突起,我國消費升級已經進入「健康生活方式升級」的新階段,「健康化」則正成為家電消費的新主線。  新消費形勢下,在家電市場,儘管行業整體下滑幅度較大,但很多健康類家電產品卻逆勢翻紅。
  • 家電產品價格「漲聲一片」 究竟誰在為原材料提價買單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家電市場本就面臨下滑,2020年更是萎縮,廠商需要低價促銷來獲取銷量。「但原材料價格上漲,無疑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促銷可以達到銷量目標,但企業會面臨較大資金壓力;而漲價,對中小企業則更加不利。」
  • 健康成新消費剛需 家電行業變局中開新局
    史密斯、方太、格蘭仕、海爾、小天鵝、美的、華帝等主流家電企業代表與諾貝爾獎獲得者及醫學界的專家學者展開了一場跨界對話,共同探討當下及後疫情時代如何以科技來保障消費者的生命質量以及健康家電產業的發展思路和方向。
  • 新冠疫情將改變亞太地區乘客的旅行習慣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國際海事衛星的「乘客信心追蹤」報告是自新冠疫情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全球性調查,反映了全球1萬名航空乘客的出行態度,其中2500名受訪者來自亞太地區。每10名來自亞太地區的受訪航空乘客中,就有9人表示其出行習慣將因新冠疫情而長期改變,其中半數受訪者表示將減少旅行次數。從長遠看,航空乘客的飛行習慣將發生巨大變化。
  • 行為定價是如何「引導」消費者購買決策?
    原因是很多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常常是不理性的,會跟隨情境的變化而做出即時的消費行為。對非理性的消費行為進行分析進而制訂出的定價策略,能夠幫助商家(企業)提升收入和業績,這就是行為定價。西蒙顧和集團CEO克勞斯席樂克博士(Dr. Klaus Hilleke)研究和實踐行為定價多年,他認為,行為定價在產品定價、產品組合,以及銷售策略上的應用「大有可為」。
  • 消費心理學家揭秘改變消費者行為的十大策略
    消費心理學家為你揭秘改變消費者行為的十大策略。·行為改變態度,遠比態度改變行為來得快消費心理學在廣告界並非陌生事物,而心理學家在廣告界工作更是不遑多讓。十多年來,人類行為的心理學理論和行為科學,深入影響廣告、經濟和消費者研究領域,帶動此一風潮的先驅就是獲得諾貝爾經濟獎的丹尼爾·卡尼曼(DanielKahne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