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定價是如何「引導」消費者購買決策?

2020-12-05 管理會計匯

文章導讀

假設一個人購買手機,分別走進兩個賣場,一個賣場只售賣三星品牌的產品,另一個賣場同時售賣三星和蘋果品牌。那麼,走進第一個賣場裡做出購買三星決策的比率會大於前往第二個賣場的。原因是很多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常常是不理性的,會跟隨情境的變化而做出即時的消費行為。對非理性的消費行為進行分析進而制訂出的定價策略,能夠幫助商家(企業)提升收入和業績,這就是行為定價。西蒙顧和集團CEO克勞斯席樂克博士(Dr. Klaus Hilleke)研究和實踐行為定價多年,他認為,行為定價在產品定價、產品組合,以及銷售策略上的應用「大有可為」。

1

何為行為定價?

克勞斯說,行為定價來源於行為經濟學。早先的一個學派認為消費者都是理性的,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但實際上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會簡化消費行為,更多的利用價格參照,這其實是不理性的。把消費者不理性的現象運用到商業定價中,就是行為定價。

行為定價不是針對某個個體行為做出的策略,而是在整體的一個情境之下,通過對價格做設定,和用合適的方式與消費者進行溝通,引導消費者購買商家真正想要銷售的商品。

舉個例子:實驗中,有兩款酒,一瓶售價5美元,另一瓶是10美元。如果只有兩種選擇的話,有60%的人選擇5美元的酒,40%的人選擇10美元的。但是,實驗者又增加了一瓶15美元的酒,結果,選擇10美元的消費者增加了25%,變成了65%。從中可以看出,消費者是非理性的,當增加一個選項的時候,他會覺得10美元的酒更物有所值。

所以,在行為定價中,不是只改變一個產品的價格,而是需要設定一個情境,例如增加一個價格選擇,消費者可能就會受到商家引導,選擇價格相對較高的產品。

這只是行為定價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有趣的實驗是,實驗方發給兩組人同樣的止痛藥,他們告訴第一組人,這片藥2.5元,而告訴第二組人,這片藥0.1元。當實驗方問參與實驗的人該藥是不是有效,能否緩解疼痛時,第一組有85.4%的人認為有效,第二組有60%的人認為有效。很明顯,價格會影響消費者對產品價值的認知。這個試驗顯示消費者是非理性的,他們會從價格的設定感知產品的價值。

所以商家應該從整體上考慮消費者在怎樣的情況下,非理性的決策會影響他們的購買決策,讓他們覺得付出更多的錢會獲得更大的價值。

2

行為定價的適用範圍

市場上有相對非理性的消費者,也有相對理性的消費者。克勞斯認為,在進行市場定價時要對消費者進行分組,如果目標消費者是理性的,對價格較為敏感,商家可以把價格設定的低一些。非理性的消費不是適合所有的產品,所有的市場,所有的地域。最終還是要看目標消費者的特點。

以止痛藥為例,如果臨床中發現在止痛藥市場,競爭對手的產品療效相差無幾,那就需要在設定價格時研究目標消費者是哪一類的:如果是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那麼價格就可定的比競爭對手低一些,或跟他們一樣。如果發現價格是消費者衡量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的話,這時定價就可能高一點。也就是說,在目標消費者中有足夠比例的非理性消費者,就可以適用行為定價。

以上是在消費者領域的研究和實驗,那麼在對企業的市場上,行為定價有多大普適性呢?

克勞斯說,行為定價更適用於消費市場。因為對於企業市場來說,一般會有專業的採購人員,嚴格的採購指南,嚴謹的採購流程,相對是理性的購買。當然也有一些適用情況。

比如,西蒙顧和為一家印表機廠商做過價格評估。他們提供三款印表機,價值分別為200、300和400美元。其中第二款的銷量最大。西蒙顧和建議客戶增加一款印表機。第四款印表機並不是一款全新的產品,只是在第三款的基礎上加了一兩項功能,但是價格設定的更高。銷售結果顯示,當增加了第四款印表機後,第三款印表機的銷量大幅度上升。

3

參照系的運用與錨定效應

克勞斯說,非理性消費者尤其喜歡參照物或參照點。舉例,消費者購買寶馬3系的汽車時,第一種方法是,銷售人員告訴消費者擁有全配功能的車需要6萬歐元,消費者可能覺得太貴了,於是減掉一些不必要的功能,最後消費者可能少2000歐元,5.8萬歐元買走。

還有一種方法:當消費者到專賣店時,銷售人員告訴他一輛基本款的汽車是3.5萬歐元,可以在此基礎上增加很多功能和特性,最後可能消費者花4萬歐元買車。

所以在銷售中,商家會用價格參照的方法引導消費者購買更高價的產品。

克勞斯強調,行為定價不只是關於產品價格的設定,還包含如何與消費者溝通價格和產品組合策略。

為什麼蘋果手機以前不取消16G機型?

從價格錨的觀點看,蘋果就是希望以大部分人可接受的價格出售16G版本的iPhone手機,或許你會抱著試試看的心情買上一部。當它成為你的第一部蘋果手機之後,你再選購蘋果手機,就會拿5288元,作為價格的原點來思考,這時6000多元的64G版,對你來說也就是多出1000元的價格,相比直接看到6000多元價格,邊際量的變化更小,你會更願意接受。當然蘋果也因此賺得盆滿缽滿。

星巴克與Costa咖啡的錯位定價

星巴克也是其中的高手。以常見的拿鐵咖啡為例,星巴克的中杯價格為27元,大杯為30元,超大杯為33元。我們再看Costa的拿鐵咖啡,其定價與大多數咖啡廳類似,分為小杯25元,中杯28元,大杯31元。

一般而言,我們平時最愛點的咖啡是中杯,中杯的價格就是你購買咖啡的錨。這時如果你走進星巴克,就會發現28元的中杯,在星巴克是27元,而31元的大杯在星巴克是30元。

這種錯位,讓消費者誤以為星巴克的咖啡很便宜,對於實際上更貴的中等大小的大杯咖啡,消費者也不是那麼反感。同時星巴克創造了一個超大杯,我們無法直接從市場上找到它對應的價格,沒有相應的錨,消費者更容易因發生衝動消費而升杯,這無疑是一種相當巧妙的營銷手段(當然,這也讓你和售貨員多說很多話)。

4

品牌與行為定價

擁有品牌的產品能夠有更高的溢價。這時如何進行行為定價呢?如何確定具體的價格區間?

克勞斯說,在設定價格時,行為定價不是一個獨立的定價工具。比如蘋果在定價時,會運用一些聯繫分析法,做一些研究來看價格設定在什麼區間較為合適。行為定價是第二步,在已經設定了合適的價格點之後,再來看目標銷量會達到多少,根據目標來制定定價策略。比如有2GB、5GB、10GB三款產品,其中5GB的產品定在200美元,如果想增加這款產品的銷量,商家可以調整10GB的價格,這可能就會影響到消費者選擇5GB的決策。如果整個產品組合設定合理,就會增加銷售收入。所以行為定價是與其他的方法共用的。

當然,克勞斯也指出,品牌的忠誠度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商家花大力去培養消費者,培養其忠誠度。而前提就是要有好的產品。

5

差別定價與行為定價

同一種產品,針對不同的消費者制定不同的價格,即差別定價,與行為定價的區別在哪兒?克勞斯說,差別定價與行為定價不同。差別定價是利用不同渠道、不同時間點來制定不同的價格,而行為定價是根據產品組合和購買情境來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克勞斯舉例,以香檳酒為例:它可以在五星級酒店,會所、俱樂部銷售,把價格定的高一點,例如1000元;也可以在超市銷售,例如價格500元。如果要針對不同客戶群設定不同的價格,就需要維護好「柵欄」、「界限」。比如經常去五星級酒店的人偶然發現超市也銷售同樣的產品,他可能會在超市買了帶到酒店去喝。這時就有可能有越來越多的人去購買價格較低的酒的風險。所以設定好界限很重要。

以上是在不同渠道的情況。還有在不同時間點上設定不同價格的情況,比如古馳出了一款提包,價格為5000元,支付意願高的人可能在第一時間就會去買,而支付意願低一些的人可能在6個月之後降價時再買。

總之,行為定價是一複雜的體系。要根據商家面臨的問題和想要達到的目標進行綜合性考慮,得出應該用怎樣的策略:是優化產品組合的價格,還是優化某一種產品的價格,或者其他方式,來幫助商家提升產品銷量和利潤。

相關焦點

  • 消費行為: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上篇)
    消費者購買決策是指消費者在受到內、外部因素刺激,產生需求,形成購買動機,抉擇和實施購買方案,購後經驗又會反饋回去影響下一次的消費者購買決策,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過程。(3)消費者購買決策主體的需求個性。由於購買商品行為是消費者主觀需求、意願的外在體現,受許多客觀因素的影響。
  • 消費者的決策過程
    消費者如何決策  每天,人們都會通過廣告、新聞報導、與家人和朋友的談話、以及產品體驗等接觸點形成對於品牌的印象。除非消費者正在積極選購,否則,此類信息發布中的很大部分似乎都是浪費。但是,當某些事觸發了購買衝動時,又會怎麼樣呢?
  • 消費者購買過程中的五個步驟
    當然,我們可能會受到衝動性購買的影響,但我們傾向於建議您與許多理性消費者一樣:重點關注您要購買的商品,為什麼需要該產品以及該產品能如何為您的生活增添價值。在買家實際購買之前,他們心裡就已經經歷一系列的決策過程,而這正是作為產品營銷人員的您所必須了解的。
  • 消費者購買決策的一般過程的五個階段
    消費者購買決策的一般過程包括五個階段,其中不包括( )。A、引起需要 B、購買決策 C、方案評價 D、信息反饋    建設工程教育網2021年房地產估價師考試新課已開通,網校總結多年成功輔導經驗,從學員實際需求出發,結合房地產估價師考試命題規律、重點、難點,融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幫助考生高效備戰2020
  • SurveyMonkey:信任影響9/10的北美和英國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根據SurveyMonkey探討了消費者與信任之間的關係:信任如何影響購買決策,以及人工智慧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信任與否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起著重要作用。
  • 王獻永解讀家具零售:消費者購買家具產品的決策過程變了!
    文/王獻永消費者購買家具產品的決策過程>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消費者購物的決策過程發生了質的改變。消費者無論購買什麼樣的產品,用手機或電腦搜索產品信息成為了消費者購買產品的第一個動作。因此,你所銷售的產品能否在網際網路上被搜到,成為了你是否能進入消費者眼帘的第一步。
  • 營銷數位化,讓商業決策更科學化
    2.消費者比特化(bit-consumer)比特是英文 binary digit的縮寫,比特是表示信息的最小單位。消費者比特化就是把消費者的行為進行記錄與跟蹤,轉化成精確的可視化數據,方便更好地把握消費者的動態和做出更有效的營銷決策。
  •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家居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環保類的家具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追捧充分證明了消費者對於家居安全需求的重視。消費不斷升級的同時,人們越來越看重產品的附加價值,購買有品質、有設計感、除了生理與安全需求外還能帶給消費者愉悅感的家居產品成了大眾的追求,在這裡,自主選擇家居,與設計師溝通裝修方案就顯得至關重要,但是市場類的家居app幾乎都無法滿足這一需求,查詢了很多的家居企業,只有【與子家】為消費者提供泛家居場景雲服務,利用成熟的產品模型庫以及多維度的展銷系統,滿足消費者在選擇戶型後,自主搭配裝修方案
  • 消費者購買行為十大模式及其帶來的啟示
    對於消費者而言,其購買行為是比較複雜的,我們根據抽象出來的特徵,可以將其分為10個大的主要類別。  2、購買行為比較隨意,喜歡接受新事物,樂意嘗試原來沒有使用過的品牌,增加新的體驗,不斷尋求一些新的刺激,此類人群對新品牌,容易接受,也容易放棄。  3、根據心理價位決定購買何種品牌,同時也考慮品牌和級別等要素,這是典型的「以價定品」並重視性價比的一種購買行為模式。
  • 「漏鬥模型」解析汽車購買決策
    為了更加全方位有條理性的分析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汽車購買決策的漏鬥圖」來一步步分析。購買決策漏鬥圖是商業分析經典模型。整個漏鬥圖是一套流程,是每一個消費者從開始考慮購買到達成交易所必須經歷的過程。· 在購買行為從產生時「一定時間範圍內的熱度」,主要涉及到產品。取決於購買行為發生階段,廠商的宣傳推廣是否到位。比如某一車型換代的同時如果宣發不到位,造成的結果很可能就是消費者壓根就不知道這個產品換代了。
  • 旅遊業如何通過分析模型把握消費者購買動機?
    Cosmas說道:「忠誠度最終應該是要拉動一種額外的意願,幫助消費者做出在嚴格的成本效益分析中被認為是不合理的購買決策。」「問題在於:客戶何時會表現得忠誠,而不是為了方便和低價而預訂?作為一家旅遊企業,我只想對出於忠誠而進行的預訂進行回饋。「航空公司、連鎖酒店和租車公司現有的分析模型無法辨別旅行者是在何種情況下預訂的。
  • 如何做到理性決策,帶你走進行為金融學
    什麼是行為金融學 這幾天在看《陸榮行為金融學講義》,這些年行為金融學越來越被主流學界認可。 作為行為金融學開山鼻祖的丹尼爾.卡尼曼,2002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2017年另一位行為金融學家,查德.塞勒也成為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網際網路大數據背景之下,消費者購買行為分析!
    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等技術的發展和成熟,通過運用大數據的技術手段,對消費者行為研究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大數據技術可以通過相關技術手段獲取消費者的大量數據,從而在這些大量的數據中分析出消費者購買意願。大數據通過對消費者從搜索、瀏覽停留時間和習慣等方面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判斷出消費者對產品的購買意願大小,進而對消費者進行精準的產品投放,從而達到促進消費者消費的目的。
  • 消費者行為分析(請看完)對做銷售和企業領導都有很大的幫助
    企業和服務本身因素 企業的品牌形象、產品質量和價格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這點無需贅言。 2. 社會文化因素 社會文化因素對購買行為有重要作用,文化是人類欲望和行為最基本的決定因 素。不同社會文化環境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物質文化、審美和風俗習慣。
  • 捕捉促動購買的神秘心動信號:理解消費背後的心理學
    作者|洪杉  來源|紅杉匯(ID: Sequoiacap) [ 編者按 ] 每家企業都應該對自己的目標消費者有所了解:他們是如何思考決策的,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如若不然,就很難做出客戶真正想要的產品來。對消費者行為的研究可以改善決策,減少預估和猜測的成分。
  • 宿言:購買產品前後,用戶到底是如何思考的?
    6、顧客什麼時候購買?是否會在某種特定時段購買? 7、顧客如何認知我們的產品? 8、顧客對我們產品的態度如何? 9、哪些外部因素能影響顧客購買決策?
  • 8大消費者行為慣性:揭開人類不理性的癖好模式
    什麼是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行為經濟學結合心理學及經濟學為基礎,來研究影響決策過程的心理因素,揭開消費者「非理性經濟」而影響行為的真面目。經濟學認為消費市場及消費者趨向理性思考,人們往往會選擇在最有利的條件下作出最適當的決策;相反的,行為經濟學卻告訴我們:「錯!人們並不如自己想像中的理性!」?
  • 2017 AI大師會詳解智能商業決策之路:從「識別」到「思考」
    以下為演講節選:杉數科技CTO、明尼蘇達大學助理教授王子卓首先談到由數據驅動的定價策略,他認為好的定價策略是一家公司的「生命線」,在比較廣泛的意義上來說,一個好的定價策略,需要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以正確的價格,把正確的服務和商品賣給正確的消費者。
  • 資深營銷人,如何利用消費者的七宗罪?
    所以在這裡員外帶大家再深入一層看看懶惰在消費者決策上的基理和作用。 根據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NMH)大腦研究和行為實驗室主任麥克林(PaulMacLean)提出的三合一(triunebrain)理論,人的大腦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掌管非隨意性行為(例如心跳,呼吸等)的爬行腦,掌管繁殖,情感,衝動的哺乳腦,和掌管高級思維(例如邏輯)的新皮層。
  • Power研究:將品牌影響力轉化為消費者購買動力
    Power 2020新車購買意向研究J.D. Power 2020中國新車購買意向研究(NVIS)通過對未來一年內計劃購車的消費者進行研究發現,意向購車者品牌意識增強,決策速度加快,抓住消費者有限的入店體驗機會成為車企和經銷商成功實現銷售轉化的 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