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如何通過分析模型把握消費者購買動機?

2020-12-03 199IT

航空公司、酒店和租車品牌在利用技術來了解其最好的客戶方面曾經是消費行業的佼佼者。

比如他們的忠誠度計劃就曾獲得成功。美國航空是常旅客計劃理念的先行者,現在忠誠度計劃是各類旅遊企業的主要盈利來源。

然而近年來,旅遊企業在利用客戶關係管理數據方面漸漸落後於零售企業,其主要原因就在於過時的分析模型。

美國諮詢機構Booz Allen Hamilton的交通及酒店業務首席科學家Alex Cosmas表達了上述觀點。

Booz Allen Hamilton完成了兩個案例研究,以分析旅行者在數位化購物過程中的「細節」。

研究的目的是希望推動業務增長,旅遊品牌聘請該諮詢機構為他們的實時系統創造個性化的算法。

即使你不是潛在客戶,他的觀點也能吸引你。Cosmas稱大多數旅遊品牌在大數據方面犯了一些戰略性的錯誤。

他認為旅遊品牌的高管應該思考,他們是否對於其最有價值的客戶問出了恰當的問題。

忠誠度計劃

忠誠度計劃曾經非常有前景,但現在變得停滯不前,無法吸引最有價值的客戶。

現在忠誠度計劃只是一種收入模式,你在一個品牌上花的錢越多,獲得的回報也就越多。這種模式能夠帶來額外的收入,提升利潤,並維持市場份額。

但假如旅遊企業對拉動回頭客和市場份額增長的因素了解得更為深入,忠誠度計劃能夠創造更大的價值。Cosmas說道:

「忠誠度最終應該是要拉動一種額外的意願,幫助消費者做出在嚴格的成本效益分析中被認為是不合理的購買決策。」

「問題在於:客戶何時會表現得忠誠,而不是為了方便和低價而預訂?作為一家旅遊企業,我只想對出於忠誠而進行的預訂進行回饋。

「航空公司、連鎖酒店和租車公司現有的分析模型無法辨別旅行者是在何種情況下預訂的。

「但是新的模型能夠有效辨別旅行者的購買驅動因素:方便、價格、粘性或是對於品牌的喜愛。

「我們在案例研究中發現,消費最高的旅行者們比消費最低的旅行者們的驅動因素更複雜。

「一般來說,高消費者事實上都會消費更多,他們在你的競爭對手那裡的花費一樣多,甚至更多。那麼你還願意進行等價回報嗎?

「你需要吸引那些消費最高的旅行者,也許他們在你的品牌上只花了50%的旅行費用,而那些在你的品牌上花了全部旅行費用的旅行者才是你的目標客戶。「

假設有一個旅行者叫Alice,她從Avis上租了一臺麵包車,Avis發現她並不經常租車,而且只租麵包車。

Avis可以將Alice的預訂記錄和競爭者的庫存資料庫進行比對,假如他們發現Alice只會在Hertz的麵包車租完了的時候才來Avis預訂,他們應該怎麼做呢?

忠誠度計劃展示了資料庫中的交集,機會變得更難得。

關注細節之後怎麼做

Cosmas稱旅遊企業需要採用下一代分析模型,幫助他們分析旅行者預訂的動機,而不只是分析預訂發生了而已。

「零售企業吸收了信息理論,但旅遊企業沒有。這不是許多旅遊業高管在大學裡面學的《統計學101》課程,而是計算機科學家的領域。

「在傳統的統計學中,我們一般通過加權方式生成有統計意義的樣本來設計模型。但信息理論認為每一個增量的現實數據都能夠提升個性化水平。

「客戶每一次預訂行為都應該適應或是強化我為其設計的模型。但旅遊企業並沒有收集和分析此類信息。

「美國的主要航空公司都沒有建立客戶層面的網絡或日程,他們分析的仍是歷史數據,對產品分銷比對個人的購買決策的關注更多。」

降低期望值

Cosmas稱,根據長期觀察,他發現酒店和航空公司在利用數據科學方面常常掉入的一個陷阱就是野心太大。

一些旅遊企業為了緊跟潮流花費了幾百萬美元,但是他們的努力卻失敗了。

對於這些企業來說,更有效的方法應該是推出一些時間短、投資小的項目,先解決小問題。

問題在於旅遊企業的高管們可能會設立遠大的目標,對他們的數據設置、技術和內部決策過程進行重大調整。這需要大筆投資,並且可能一年過去了還看不到成效。

假如他們能有矽谷的創業精神就很可能成功。Cosmas說道:

「先進行立竿見影的項目,進行一些小測試,以獲得可持續的,並且運營方面可行的效率提升。採用敏捷開發模式,即嘗試12周的概念證明,結束時決定是否再投入12周的時間和資源。」

供應商

這似乎是理所應當的辦法。那麼為什麼旅遊企業沒有這樣做呢?因為有一些誘惑影響了他們的決策。

「每個人對於大數據如何改變世界都有很多想法。然而聽起來最蠱惑人心的想法卻來自於從未有過實踐經驗的戰略家,他們從來沒有處理過旅遊企業的數據。

「我很難相信這些想法,或是根據這些想法進行大筆投資。問題就出在航空公司、連鎖酒店、租車公司和郵輪公司利用大數據的細節上。

「這有點像貓捉老鼠。通常是公司管理層決定如何進行數據分析的變革,但他們卻和戰略家們進行討論,而不是和數據科學專家們討論。」

假如Cosmas說的沒錯,那麼旅遊行業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他們可以辨別出旅行者的購買決策是出於真正的喜愛還是出於方便考慮。這種分析能力無疑將對旅遊企業開展業務產生巨大影響。

via:Traveldaily

相關焦點

  • 消費行為: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上篇)
    廣義的消費者購買決策是指消費者為了滿足某種需求,在一定的購買動機的支配下,在可供選擇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購買方案中,經過分析、評價、選擇並且實施最佳的購買方案,以及購後評價的活動過程。它是一個系統的決策活動過程,包括需求的確定、購買動機的形成、購買方案的抉擇和實施、購後評價等環節。廣義的消費者購買決策如圖1所示。
  • 詳解漏鬥模型及如何通過行為設計提升轉化率
    Elmo Lewis (美國知名廣告人)在1898年提出的,叫做消費者購買漏鬥(the purchase funnel),也叫消費者漏鬥customer funnel、營銷漏鬥sales/marketing funnel等,是一種品牌廣告的營銷策略,準確的概括出了顧客關於產品或者服務的流程。Lewis提出的這個策略,後來被稱為AIDA模型,即意識-興趣-欲望-行動。
  • 「捕捉」消費者需求的2套模型和4種方法
    可以通過找出消費者幾組相反的需求。分析、判斷其內在衝突的強度。如果衝突強度小,進行價值定位時可以採用折中和平衡的方法消解矛盾;衝突強度大,則進行兩極化價值定位。價值定位,是指產品(服務)的價值組合。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認為「需要」和 「動機」是產生行為的基礎和原因,了把握消費者行為,找到尋找行為內在原因的邏輯路線,他們在分辨需要的類別和動機理論上做了大量研究。
  • 消費者的品牌認同、善因認同與內在道德認同如何促進善因營銷的成功
    基於以上論述,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並檢驗消費者的品牌認同、善因認同及內在道德認同如何影響善因營銷產品購買意圖,解釋消費者認同如何及在何種條件下促進善因營銷成功的研究缺口。具體而言,本研究探討及檢驗品牌及善因認同與善因營銷產品購買意圖的關係,品牌及善因認同經由利他動機知覺影響善因營銷購買意圖的中介關係,內在道德認同如何調節品牌及善因認同經由利他動機知覺影響善因營銷產品購買意圖的中介關係。
  • 新能源汽車,購買影響因素調查報告——數據分析和模型檢驗,專業...
    通過一系列分析、建立模型假設、驗證研究假設,修正理論模型,最後我們得到了以下幾點結論: (1)利用SPSS19.0通過主成份分析法進行因子分析,同時使用Kaiser進行因子旋轉與因子提取,然後根據因子載荷進行因子命名,得出新能源汽車內在技術因素、政府政策因素、企業的品牌效應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原因。
  • 捕捉促動購買的神秘心動信號:理解消費背後的心理學
    對消費者行為的研究也就是對消費的研究。目的是更好地了解消費者在做出購買決策時的行為和過程,如何使用這些產品和服務,以及最後又是如何拋棄它們的。這就是消費者行為學,它借鑑了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生物學、市場營銷和經濟學等多個領域的理論和研究,探討消費者的情感、態度和偏好是如何影響購買行為的。
  • 行為定價是如何「引導」消費者購買決策?
    文章導讀假設一個人購買手機,分別走進兩個賣場,一個賣場只售賣三星品牌的產品,另一個賣場同時售賣三星和蘋果品牌。那麼,走進第一個賣場裡做出購買三星決策的比率會大於前往第二個賣場的。原因是很多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常常是不理性的,會跟隨情境的變化而做出即時的消費行為。
  • 網際網路大數據背景之下,消費者購買行為分析!
    消費者於消費過程之中,一般會進行瀏覽、搜索、購物車等等方面的操作,從而產生了與消費者相關的大量的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有效利用需要通過大數據相關方面的技術和工具,大數據技術通過收集消費者的習慣、風格等方面的數據,對消費者進行有效的分析,對每個消費者制定不同的平臺營銷與個性化服務。
  • 強化學習如何使用內在動機?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研究內在動機的主要目的是解釋克服行為主義學習和驅動理論的困難,例如:解釋為什麼動物會對一些中性刺激(突然的光照、餵食等)產生特定的條件反射等反應。另一方面,研究內在動機的目的是探討行動在內在動機中的重要性,例如解釋一個人設法通過其行為來影響環境或可以自主地設定自己的事實有關的重要性。
  • 消費者行為分析(請看完)對做銷售和企業領導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消費者市場消費者需求各不相同,他們的需求、欲望和偏好直接影響企業營銷目 標的實現。為此,企業要注重對消費者研究,分析消費者的需求規模、需 求結構、需求心理以及購買特點,這是企業營銷活動的起點和前提。
  • 如何區分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
    一、把握考點第一步之辨概念:根據動機產生的誘因來源不同,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內部學習動機,指的是個體內在需要引起的學習動機。外部學習動機,往往由外部誘因引起,與外部獎勵相聯繫。二、把握考點第二步之明規律:內部學習動機指人們對學習任務或活動本身的興趣所引起的動機,是與自我獎勵的學習活動相聯繫的動機,動機的滿足在活動之內,不在活動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誘因、懲罰來使行動指向目標,因為行動本身就是一種動力。
  •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家居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家具是人類衣食住行活動中供人坐、臥、作業或供物品儲存和展示的一類器具,人類通過家具來消化和享用建築的室內空間,家具的創造和使用,最初的意義,就是滿足的就是人類關於住的生理需求。現在的一些地產商和家居企業,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於住高效快捷的追求,推出了許多整合性的裝修方案,例如裝配式裝修、精裝修、建材供應鏈等,但這些模式僅僅只能滿足消費者最低級的生理需求,不能很好的服務消費者。
  • Power研究:將品牌影響力轉化為消費者購買動力
    Power 2020新車購買意向研究J.D. Power 2020中國新車購買意向研究(NVIS)通過對未來一年內計劃購車的消費者進行研究發現,意向購車者品牌意識增強,決策速度加快,抓住消費者有限的入店體驗機會成為車企和經銷商成功實現銷售轉化的 關鍵。
  • 6種轉化率分析模型,提高產品轉化率、用戶體驗
    在微觀層面(實戰方法論)通過6種轉化率分析模型提高產品轉化率、用戶體驗; 大家如果能掌握好增長方法論和提升轉化的秘訣,就一定可以通過實現業務快速增長。通過 用戶決策模型、行為動機模型、北極星指標 可以幫助我們在追求提升轉化率的過程「明道」。
  • 遊戲化設計8大驅動力:利用動機模型,打造高黏性的產品體驗(一)
    於是想將所學的知識通過歸納總結變成結構化體系,幫助理解吸收,所以寫了這一系列文章與大家分享。介於碎片時間的閱讀量不能太大,我會將文章分為3個部分,陸續為大家更新,請持續關注。第一次寫原創文章,如有紕漏請多多指出,共同討論,感謝~今天的第一篇文章,先為大家介紹2個概念:行為模型和成癮模型。
  • 如何建立零售行業的數據分析模型?
    4、前端頁面(最終用戶界面)前端用戶根據業務包轉義名稱,直接拖拽數據進行統計得到dashboard進行分析結果的展示。建立分析模型搭建好應用框架之後,就要進行數據分析模型的建立,為此我嘗試用過很多數據分析工具,比如Tableau,但這些國外的廠商很難形成一套適用於國內企業的完整行業化解決方案,FineBI,如下圖所示。
  • 廣告市場調研的內容-消費者調研
    廣告市場調研的內容-消費者調研對消費者的調研成功與否是整個廣告設計成敗的關鍵因素。廣告設計人員不但要了解營銷策略,還要把市場的營銷信息準確地傳達給消費者,只有對消費者進行詳細的調研才能針對目標消費群體的需求和行為進行有效的把握。
  • 消費者購物的科學分析:消費者主權時代下怎麼理解其行動?
    聯商專欄:崩潰零售的業態業種之間的限界的消費者主權的零售第三時代下,通過大數據(Big Data)研究消費者的觀點是否準確?大數據非常容易看得出相互關係,可不會判斷因果關係。性價比"的核心在"商品"的價格和客觀性能的,心價比核心是消費者從商品上得到什麼?的主觀判斷。 這不只是商品本身的問題。 在零售商場(所有業態)的商品規劃、陳列及環境方面的效果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雖然考慮到價格,但消費者自覺感到舒適的賣場、沒有負擔的賣場有可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應該將顧客(消費者)擁有的購買心理、購買行為、購買行為應用到賣場中。
  • 消費者購買過程中的五個步驟
    編輯導語:我們在購買某種商品時,經常會進行各種對比,挑出自己認為最好價格也合適的一款進行購買;在這個過程中產品營銷人就會對消費者產生較大的影響,也是是否能消費的關鍵;本文作者從消費者後買過程中的五個步驟進行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工具篇:3C模型、Kano模型、冰山模型、行為分析模型
    如何跟對方澄清需求呢?沒有別的辦法——提問! 提問問題:通過提問直擊真實需求的核心(這裡也有個方法-剝洋蔥法): 你的目標是什麼?完成該目標的挑戰在哪裡? 具體想了解哪方面呢?/為什麼想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