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正念」是企業應對疫情的關鍵?

2021-01-07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管理的常識」(ID:Guanlidechangshi),作者 孫黎,36氪經授權轉載。

在911恐怖襲擊以後,美國各級政府與組織都推行藍軍戰略,防範下一場恐怖分子襲擊。例如高辦公樓裡就經常會組織火警操練,讓高樓辦公人員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快速疏散。

魏克(Karl Weick)與Kathleen M. Sutcliffe 兩位教授在《應對突發事件》一書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他們提出正念是一些組織對應這些突發事件的共同策略,從而實現組織的高可靠性。

組織如何在突發事件中實現高可靠?在於組織(包括政府、非營利組織)能堅定不移地採用「正念」的方式思考並解決問題。

換句話說,藍軍組織能根據最新情況、組織的意願和能力,調整當下期望,並對之不斷細化、區分,以正念的方式引導自己,以便能更迅速地留意到萌芽中的突發事件,並及時阻止其發展。

在應對突發事件方面,藍軍組織能引用藍軍戰略,與其他組織的關鍵區別在於最初階段,即突發事件僅有一絲苗頭的時期。

通常,突發事件的發生都會有些蛛絲馬跡可尋,但絕大多數組織採用的是弱跡象、弱回應的方式。

然而,正念的思考方式則可讓藍軍組織看到隱藏在弱跡象背後的深意,並及時做出強有力的回應。這種違反直覺的行為方式才是應對突發事件的關鍵所在。

01.打造藍軍 呼喚正念

組織在建立正念,應對突發事件時,往往應用以下五種方法提高可靠性:

1.從失敗中尋求警示信號

不同於普通企業沉迷於成功的喜悅,藍軍組織念念不忘的是可能的失敗。

他們對各種疏忽、錯誤都高度敏感,因此即使是小小的偏差(如門沒關好、出現多餘的螺絲),他們也不放過。

組織中的每個成員只要發現有不對勁的地方,都可以提出質疑並及時報告,讓問題得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解決。

所以,與一般組織相比,藍軍組織所面臨的環境更艱難,條件更苛刻,他們也能及早警覺、快速回應,在複雜的環境中保持高的績效。

對比之下,一些組織則希望通過欺瞞混過檢查,例如在福島核電站危機調查中,東京電力公司承認,從1977年起一直在篡改核電站的運行、檢查數據。其中,福島第一核電站一號機組先後28次篡改數據。結果終於釀成大錯。

2.從突發事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藍軍組織往往擁有各種能靈活應對突發事件的人才。意外來臨之時,他們會儘量避免讓自己在龐大的壓力下失去全方位思考的能力。

因為他們知道幾乎每一場意外,都自帶解決問題的線索。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冷靜行事、果敢決策,從突發事件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保護組織和自己的周全。

3.用自下而上模式、尊重一線專業人員的意見

管理任何組織,都不可能只通過規定、計劃、章程和固定標準來實現。當各方意見相左時,哪裡才能找到真正值得聆聽的聲音?

魏克與Sutcliffe認為:一線專業人員的意見值得聽取。

絕大多數組織中的高層往往認為自己對整個組織的發展、動態最為清楚,事實並非如此。

雖然高層掌握著更多的信息,但是若缺少來至一線人員的聲音,其看法將遠不夠全面。

藍軍組織中尤其重視處於一線的前級人員的聲音。不僅因為他們關係到整個組織的構成,更因為他們是整個組織發展的驅動力。這樣做才能確保言路暢通,形成流暢的決策體系。

同樣,在這場疫情中,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的聲音應得到最大化的反應,高層才能做出良好的決策。

魏克教授以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Union Pacific Railroad) 為反例,指出核電廠等高可靠性組織如何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下,採用自下而上的管控模式,應對突發事件。他們認為以坦誠的「正念」不斷了解事件的進展是關鍵。

接著,他們也強調了質疑、詢問、更新信息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重要性。

魏克以核電廠為例,詳細描述了藍軍組織產生「正念」所必需的五種行為,並指出傳統自上而下的管理做法是如何破壞正念的。

例如組織中常用的戰略規劃,如果有先驗的預期目的,在規劃時反倒縮小管理者的認知範圍,使他們疏於留意規劃之外的變化,不利促進新的學習,當新的突發事件出現時,不能更好地應對。

事實上,「分工明確」的組織結構圖與各種規則可能毀掉正念。

我們經常可以在不同的組織或者部門聽到:「按照規定,這不是我的工作範圍。」人們常常把各種規章條文當作推衍塞責、不負責任的最好理由,卻忘掉了這些條文背後的根本理由。

4.拒絕簡化事件

藍軍組織痴迷於複雜化看似簡單的事件,就像他們執著於深究失敗的原因一樣。因為他們深知簡化會產生盲區,所以 藍軍組織用盡「洪荒之力」推敲簡單的事情。雖然作為管理者必須要有化繁為簡的本領,但簡化需一分為二的看待。

只有對組織所處環境、組織的結構和組織能力有充分、深入的認識和了解才能做出好的簡化決定。

例如"哥倫比亞"號發射失敗後,NASA立刻成立專門的事故調查委員,在委員會中還邀請了諾貝爾物理獎得主道格拉斯·奧舍諾夫,希望來自學術界的外來者,能重新檢驗太空梭的上千關鍵點。

5.場景策劃、預想可能發生的事情,提高組織反脆弱的能力

藍軍組織明白秩序和預測的重要性。其人員也會按要求例行公事。但是他們也清楚的意識到突發事件不可避免,沒人能完全掌握技術、了解環境。因此,面對突發事件,作為組織的管理者,若能即興發揮、靈活應變就顯得尤為重要。

換言之,好的策略不完全依靠規劃。與其規劃好再做,不如邊做邊思考,在實際運作中不斷修正。通過實踐,管理者會發現什麼可行,什麼不可行。

下面這個專欄裡,魏克與Sutcliffe描述出摧毀正念的種種「負念」表現:

專欄 Box: 管理工具箱:檢視你的組織的「正念場」

下列語句是否符合對你的工作單位、部門或組織的描述?請在每個題項後面填上與您的結論相應的數字:

1=完全不相符

2=某種程度上相符

3=大部分相符

1. 正常情況下,一周時間內,我們工作中極少出現例外情況

2. 每天我們都面臨類似的狀況、問題或事情

3. 本公司的員工很難獲得他們工作所需的所有信息

4. 公司期望員工以特定的方式、無偏差地完成他們的工作

5. 員工經常在各種巨大的生產壓力下工作(如時間、成本、成長或利潤壓力)

6. 壓力往往導致員工走捷徑

7. 工作環境中存在隱藏錯誤的誘因

8. 意外問題出現時,員工幾乎沒有裁量權,來自由採取行動以解決問題

9. 很多員工缺乏應對意外問題所需的技能和專業知識

10. 關於正在討論的問題,員工極少參言以檢驗假設

11. 如果你犯了錯,對你往往是不利的

12. 很難向他人尋求幫助

得分:

將數字加起來。如果你的分數超過 24,表明你組織目前的負念程度高,你應該積極考慮怎樣才能提高組織的正念能力。

如果你的分數在 14-24 之間,表明你組織的負念程度為中等。

分數低於 14,則表明你有很強的正念能力。

評估貴單位懷疑、查問和修正的傾向

下列有關你的工作單位、部門或組織的陳述,請回答「同意」或「不同意」

懷疑:

1. 問題出現時,周圍的人都迅速否認

2. 當有人表示懷疑或擔心時,人們都急於否定

3. 當意外發生時,我們很少嘗試找出事情沒有如我們所願那樣進行的原因

查問:

1. 當意外發生時,沒能廣泛地分享信息

2. 出現意外問題時,相關人員很少花時間來匯報意外發生前他們的所見所聞

3. 當事情沒能按預期進行時,人們很少嘗試吐露他們最初的假定

4. 用現實來檢查我們的假設,這很少見

修正:

1. 如果事情沒能按我們的預期進行,很少見到人們會修正他們最初的假設

2. 結合修改後的假設和理解來改進我們的做法和程序,這樣的事很少見

得分:

計算「同意」或「不同意」回答的個數。回答「同意」的個數越多,說明貴公司懷疑、查問或修正的傾向越小;因此,負念的程度越大。

你可以這些問題為基礎,開始思考如何提高你的組織的正念能力。

02.盛放正念

如何在組織內建立「正念場」?魏克的組織心理學理論認為組織意義與行為有一個建構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組織成員的「認知」和「經驗」是彼此相互塑造的。

組織成員習慣與保持穩定,抱著熟悉的事物不放。但不期而遇的危機破壞了我們熟悉的認知。一旦過去的經驗無法解釋新的當下時,我們就必須直面新的處境,修正自己過去對事件的解讀和反應。

這時,正念與反省可以一點一滴地釐清原本不確定的現實——這正是魏克所稱的制定過程。這一制定過程不是線性的。

在危機中,人們往往必須冒險嘗試一些可能錯誤的途徑,才能找到新的出路。這也正是魏克在分析Mann Gulch火災案例時,那位消防隊長找到的新奇方案。

要讓組織其他成員理解這些出路,就要進行有方向的意義建構,從而避免其他成員錯誤地解讀事件,為此,在組織內講故事將是有效地盛放正念的途徑。

1.坦誠地講述組織內失敗的案例,建立坦誠交流的「正念場」

例如在臉書Facebook, COO 謝莉爾·桑德伯格就經常公開談論她嘗試過卻沒能成功的事情,以及她從失敗中學到了什麼。

在她看來,天才也會犯錯,也會被問題卡住。她往往用真人真事引起大家的共鳴。她還鼓勵公司其他管理人員這樣做。

這樣,公司和員工都在不斷學習中進步,她的這些犯錯故事反倒成就了今日臉書的公司文化。

對失敗的案例進行坦誠地討論,可以轉變成正念的正能量。

又例如阿里將「內網秒殺月餅」的事件公開,對4名在內網中採用技術手段作弊的員工進行勸退。該故事在知乎、微博、朋友圈等各社交平臺褒貶不一,但阿里的CEO張勇解讀這個故事時表示:

做這個事情的員工是安全部門的,他們的職責是用技術去保衛億萬用戶的安全,為此,所以我們在這個事情上採取了「零容忍」。

事實上,這一故事也在阿里內部與外部引起巨大討論,阿里的領導層希望通過這個故事,讓員工認識到網絡安全是沒有邊界的,讓所有網際網路企業認識到對抗黑客應當是共同目標,從而建立正能量與標準。

我們也曾在《藍軍戰略》中提出「主動試錯」,從而在錯誤中汲取教訓,提升組織的可靠性。

事實上,正念召喚對未來的想像。

阿里CEO張勇認為:

「物聯網時代正在到來。在這個過程中,整個安全的技術、安全的保護一定不是靜態的,而是隨著技術和應用的發展,大數據對商業的擁抱、對社會經濟生活和生活方式的擁抱,全方位在發生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怎樣能夠超前地預測下一個風口,為下一個風口做好安全的準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今天這個大會非常好的一點是,讓每個人都具有安全的意識。」

通過「月餅門」這一突發事件,阿里將數據安全提升到一個新的緊迫要求,建構出新的組織意義。

2.通過正面故事,在細節中推動「正念場」

例如Pinterest 的 CEO 西爾貝曼 (Ben Silberman) 就非常善於在每次開會,講述故事的細節,讓大家了解公司各崗位的員工是如何讓公司和顧客成功的。

通過引人入勝、如行雲流水般的敘述,讓大家清楚公司的使命,參照故事中的人物去行動。他所講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是從凡事細微之處見真章:

讓顧客滿意有很多方式,比如,秒回郵件、優化解決方案、添加色彩、更換配飾等等。

公司可以通過郵件或會議的方式,反覆講述這些成功的故事。這樣,每位員工都對公司的長期願景會有清晰的認識,並自覺將其與自己的崗位職責聯繫起來,更好地服務於顧客。

故事是建立和維護正念的非常手段,它可以使組織內視,得到一個相對完整、穩定的文化傳承。通過故事與複製故事,組織成員參與了組織的持續的結構形成過程,從而自覺地體會到故事後面的組織邏輯與模板。

故事建立起情境和組織的系列「語法」,為員工的正念行動指明了方向。

3.通過愛的故事,為「正念場」注入活力

國家大劇院的藝術家帶著口罩在國家大劇院舞臺上演唱《天使的身影》,錄製抗擊疫情藝術作品:歌詞是:

「我看不見你溫柔的面孔,卻看得見你美麗的眼睛,我看不見你甜美的微笑,卻看得見你忙碌的身影……」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趙向陽聽到這首歌曲,非常感動,評價道:

「我一直相信,故事和藝術最能觸及人的心靈中最柔軟的地方,而從最柔軟的地方,一定能生發出最勇敢的行動……願更多人在惶恐不安的時候,感受到愛和溫暖,生出希望和勇氣。」

藍軍可以是故事,可以鼓勵員工用開放的思想和態度重新審查現有的產品和技術:例如達美航空與攜程肯定都有備災系統,但為什麼這些系統沒有及時啟動?中國公共衛生應急機制,在此次武漢疫情中暴露了什麼弱點?

故事可以幫助管理者與組織成員從新的角度審視組織,從而建立起藍軍組織的「正念場」。

03.小結

當事故發生時,我們往往怪罪環境的惡劣、領導者的無能、當初規劃時的忽視、或者技術的不可靠;而正念盛放的組織卻放鬆下來,忘掉環境的噪音,仔細欣賞周邊蝴蝶扇動的美麗翅膀,傾聽泉水掉在青巖上啪嗒的聲音……

敬畏那些未成形的力量、那些間接、無形、但是正在醞釀的面向未來的力量。在正方與反方競爭最激烈的地方,也是最有創造力、最能成長藍軍的地方。

重新思考,重新想像。

直到看見平凡,那是正念的方向。

參考文獻:

Edmondson, A. C. 2011.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from failur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9(4): 48-55.

Weick, K. E. 2000. Making Sense of the Organization. Malden, MS: BlackWell.

Weick, K. E. & Sutcliffe, K. M. 2001. Managing the Unexpected: Assuring High Performance in an Age of Complexity.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孫黎, 鄒波, & 李平. 2015. 主動試錯. 《清華管理評論》, 12: 60-66.

相關焦點

  • 正念——mindfulness
    正念-mindfulness是當下心理學界最熱門的詞彙之一。1979年,他在該校醫學院開設正念減壓(MBSR)門診,把正念介紹給需應對壓力挑戰的人群,用以輔助治療疼痛、壓力等身心疾病,增進身心健康。Mindfulness也走進了企業,比如谷歌、蘋果、寶潔等都有針對員工的正念項目。活動中,他給到場的160名心理諮詢師、醫生和白領人手發了一顆葡萄乾。 想像你是一個來自火星的生物,到地球上看到這顆小東西,你會怎樣來認識它?
  • 正念的奇蹟:3個正念要點,改變大腦,改變命運
    起源於東方的正念冥想等內修的方式,在近十幾年來,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科學實驗證實其合理性,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已經在公司中引導正念,比如知名企業Google,思科,facebook等,也有很多一流的企業管理者也是冥想的積極踐行者,比如賈伯斯,Linkedln的傑夫·韋納,稻盛和夫,赫拉利等等。《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甚至說,沒有冥想,他都不可能寫出這本書。
  • 鍛鍊「心能力」:正念是對 「心」 的訓練
    正如正念的西方 「創始人」 卡巴金所說,中國是正念的第一故鄉。卡巴金教授在教學的過程中,十分善用古詩作為教學工具,諸如以下引自《中部》的詞句:慎莫憶過去,亦勿期未來;過去事已滅,未來復未至。現在所有法,處處當觀察;不壞不動者,智者應修習。正念是對 「心」 的訓練正念,就是如其實際地明了當下的心身狀態及其變化,是一種存在的方式。
  • 應對疫情企業機關單位心理建設手冊
    傾聽也是溝通的重點組成部分,建議你學會反思性傾聽,反思性傾聽指的是,當對方說完一件事,你做一個總結,讓對方能夠繼續把事情講清楚。這種技巧可以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理解和關心。當你說「我明白你現在感覺很受傷」或者「我理解對你來說這是一段艱難的時期」,會鼓勵對方告訴你更多信息。但是,如果你說「我無法理解為什麼你會這樣」或者「這件事對我來說沒有意義」,你的朋友將會大受打擊。
  • 正念mindfulness ▎專注當下的力量
    從2011年的23項相關研究報告中發現,正念訓練有益於注意力的控制和工作記憶(儘管作者說這些研究證據的質量一般)。同年發表的另一篇綜述稱,大量的研究顯示正念對心理健康有明顯的益處,如減少焦慮和找尋到生命的意義感。
  • 疫情之下,中小農機企業的7條應對之策
    影響備貨和發運 這是最關鍵的問題,沒有貨就無從談銷售。 據筆者和幾家主要零部件企業和中小農機生產企業的負責人交流後得到的消息,近幾年由於農機市場需求相對平穩,補貼政策有持續性,所以企業已經改變了以往從上年11月就開始大規模備貨的模式。
  • 正念冥想的積極意義
    實驗表明正念冥想對焦慮情緒幹預的即時效果達到顯著的中等以上的效果。如果感到焦慮時,練習正念冥想,可以讓你的焦慮在當下得到緩解。 3 改善睡眠質量 正念冥想練習能讓人感到安定愉悅,也能極大的提高對壓力的耐受力,通常可以顯著提高睡眠質量 隨機對照試驗對慢性失眠病人進行為期8周的正念訓練,被試者表示,雖然他們的睡眠時間不多,但是睡得更好,醒來時更加精神煥發,對失眠的困擾更少,能夠更好地應對失眠
  • 全球疫情大流行將帶來怎樣的影響,企業如何應對
    對這個世界的精英們來說,此時極為關心的事情就是:財富,財富,財富,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實際上,這場疫情迄今已經造成世界經濟供需兩端的同時重創;在金融端, 美股已經達到 1987 年以來的最大跌幅。需求減少,導致企業產品滯銷,只好進一步縮減開支,甚至辭退員工,經濟進入惡性循環;最近的一次全球性危機發生在 2008 年,金融衝擊導致股市暴跌,投資銀行倒閉,傳導至各行各業。然而,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全球經濟開始同時經歷上述三種衝擊。分析師稱其為「一場完美風暴」。
  • 布朗大學:正念戒菸APP能影響大腦運行機制
    在四個星期內,一組33名參與者使用了基於正念的應用程式,而另一組34名參與者使用了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提供的免費戒菸應用程式。作為布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正念中心的負責人,Brewer博士說:「這是第一次證明正念訓練可以影響大腦的某種運行機制,而大腦運行機制的改變與改善臨床效果相關。
  • 真愛正念,真愛自己—一位抑鬱焦慮者的八周正念之旅
    我二十年間有三次抑鬱症和焦慮症的經歷,今年疫情期間,我的抑鬱症又復發了,焦慮症病情也加重了,朋友推薦「渡過」公眾號,我看到「渡過」推出七天正念訓練營,就報名了參加體驗。  聽了7天正念課程,很喜歡課程的內容,那七天狀態有很大提升,我開始有進一步深入了解正念和練習正念的願望,於是毫不猶豫地選擇八周正念營課程。
  • 正念冥想消除憤怒情緒
    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1生氣與憤怒有朋友在心理求助時說,自己在教育孩子或者和愛人產生衝突時,如果生氣憤怒時,感覺非常的痛苦,甚至有時候想放棄對孩子的教育或對家人的期待。生氣憤怒是一種顯著影響生活狀態的的情緒。
  • 疫情應對給全球環境治理帶來哪些啟示?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對全球社會和經濟帶來了巨大影響。美國出臺的安全經濟燃油效率(SAFE)新規則可能對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帶來哪些影響?經濟增速放緩,對於全球環境治理意味著什麼?面對挑戰,中國企業和地方政府如何應對?從全球疫情應對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本報記者採訪了崑山杜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張俊傑。
  • 正念練習的生命意義
    在正念中我們可以精神內守,舒緩和修復神經系統,疏通氣脈,喚醒沉睡的細胞與記憶。也可以說正念練習是生命覺醒的過程。正念是什麼?正念的「念」,指的是當下的想法、念頭。中國的老祖先造字真有智慧,「今」「心」為念。問問自己,如今我的心在哪裡?覺知自己此時的心,觀照自己此刻的心,這就是念。那麼如何覺知?如何觀照?
  • 正念訓練是什麼東東,憑啥變成蘋果ios10新應用?
    ios10健康四大支柱 近年來,正念也吸引了歐美企業高管們的注意力,越來越多的商業領袖在練習正念。賈伯斯在其自傳中說,他年輕時曾經花了7個月時間在印度學習冥想,這對於重塑他的世界觀,乃至最後蘋果公司的產品設計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高盛集團董事、醫療保健巨頭Medtronic公司前總裁——William George,極力主張將正念引入企業管理中,因為正念能幫助提升專注力,改善決策。
  • 正念與腦神經科學筆記
    作為正念師或冥想 帶領者,為什麼要知道正念的腦神經學的知識呢? Increase y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mindfulness impacts our mind and behavior. 提升 你 對正念的運作原理的認識 。重點在於「 HOW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 正念是基礎的基礎|CALLING 特別篇
    後來,疫情期間我參與了幸福知道發起的公益慈心陪伴營。在直播課和線上社群裡,與幸福知道兩位當家正念實踐導師 Helen 和 Winnie 有了進一步的緊密連接和問答互動。她們主動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和教學過程中體驗到的感悟與心流滿滿的收穫,也積極回應每一位學員練習時的疑問與困惑。
  • 歐普拉、科比、賈伯斯……明星超模都在練的「正念」,到底是什麼?
    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我們所說的正念(mindfulness)是什麼意思,以及不夠正念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多的問題。 Google、Nike、LinkedIn、Facebook、Twitter……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開設正念課程,配備瑜伽室、冥想室,作為員工福利的一部分。 可以說,正念作為一種受到各界名人精英推崇的生活方式,正在這個世界上大流行。 正念離我們也並不遙遠。
  • 我們訪問了30家成都企業,聽聽他們應對疫情的心聲
    天虎科技本周採訪了30家不同行業、不同方向的科技企業和新經濟企業,在疫情之下,這些企業的經營上遇到了哪些問題,還需要哪些措施幫扶?但這要看未來疫情的防控形勢變化。儘管面臨如此大的壓力,林雨依然堅定的說:「我們不會裁員!」在這個時期,好房通準備抓好產品、學好業務、做好服務,全力支持客戶生產自救。當然,這個時候如果相關部門能在稅收、員工穩崗補貼上有所政策舉措幫扶,將極大緩解企業壓力。
  • 收藏:正念冥想之呼吸正念法
    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1呼吸正念法 正念冥想的練習之初要掌握呼吸正念法,它能有效地幫助我們進入正念狀態,是幫助平衡身心的最佳方法。呼吸正念法也是其他所有正念方法的基礎。多數正念冥想都是從呼吸正念法開始的,因為呼吸正念法是使我們收攝身心、放下外部世界的關鍵。 2呼吸正念練習過程練習呼吸正念法的時候,需要注意:1)你需要一個不會被打擾的地方,如果在光線稍暗的地方冥想就更好;2)選擇一個自己舒服的姿勢坐下來並閉上眼睛。3)確保自己在吸氣時專注於氣體進入鼻腔的感覺。
  • 雙虹防水材料 積極應對疫情 迎接行業復甦與機遇
    有人說,這個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2020年一場被稱為「黑天鵝」的疫情,對擁有數萬億市場容量的中國家居建材家裝業而言,其影響和衝擊,將會是前所未有的。經過疫情的「洗禮」,中國家居建材業的「馬太效應」會愈發凸顯,高質量發展的企業因為其強大的「免疫力」而逆勢生長,反之,自身「免疫力」低下的企業就會被殘酷地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