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個人行為習慣不利於應對氣候變化

2020-12-03 中國氣象局

  氣候變化是讓全世界頭疼的問題。11月2日召開的中國清潔能源國際峰會上,中外專家表示,在各國政府和組織忙於出臺環保措施、制定減排目標時,世界各地區個人生活和消費「我行我素」的習慣,已成為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障礙之一。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說,相對於發展清潔能源,改變人的消費觀念和習慣可能是最困難的任務。他表示,中國人自古有勤儉持家的習慣,但是近年來有些中國人開始效仿美國消費者,喜歡大車、大房子和大空調,這種趨勢將導致可怕的後果。

  李俊峰表示,面對氣候變化和汙染問題,應該倡導低碳消費和綠色消費,而國內一些電影電視劇卻仍然在推崇豪華產品或消費。

  不過他同時指出,由於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仍未結束,各國需要依靠消費來推動經濟復甦和增長,因此如何平衡促進消費和保護環境之間的關係成為各個經濟體的重大挑戰。

  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能源、環境和資源管理項目主任伯尼斯·李說,人們的消費行為和習慣很難改變,因此各個經濟體需要制定法律法規、經濟激勵機制等,推動消費觀念的變革。

  她認為,作為一個更容易的選擇,各國政府、組織和公司可以集中精力尋求清潔能源的技術創新。

  美國羅迪厄姆諮詢集團負責人丹尼爾·羅森表示,個人生活習慣的確很難改變,但與個人所在城市的建設發展和技術水平有關係。公交系統發達的城市,居民可能更願意選擇公交車,而非開車。

  世界銀行9月發布的一份題為《氣候變化與個體行為》的研究報告說,氣候變化是人為造成的,是幾十億人日常消費行為的產物。因此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也必須是人為的,但截至目前,提出的解決方案主要集中在財政和技術領域,往往忽視氣候變化的根源——個體行為。報告建議各國各地區在制定政策時考慮對個體行為進行適當幹預。

  為期兩天的中國清潔能源國際峰會以「清潔能源——人類的未來,共同的責任」為主題。峰會由中國國際商會和英國《金融時報》主辦。來自能源、金融、科技等領域的300多位多國政府官員、企業家和專家與會。

  與會者圍繞政策、風能、太陽能、核能、電動汽車、清潔能源與資本市場以及碳交易等主題進行討論。峰會將推出「中國50個最具投資潛力的清潔能源項目」,涉及總投資約100億元人民幣。

  (來源:新華網 記者:林建楊 陳玉明 責任編輯:顏昕)

相關焦點

  • 應對氣候變化,從我做起
    今日視點  新華社記者 黃 堃  在巴黎,一百多位各國領導人出席了氣候變化大會,這讓人感到各國對氣候問題的重視,但也讓一些人產生應對氣候變化是「高端事務」的感覺。作為普通人,我們又能為應對氣候變化做些什麼?  其實,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 心理學如何應對世界氣候的變化
    不久前,來自近200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開會討論氣候變化。    美國總統歐巴馬早些時候在國情諮文中說:「沒有挑戰,將對後代造成比氣候變化更大的威脅。」然而,由於公眾情緒缺少緊迫感,這類觀點就需要大力傳播。
  • 應對氣候變化 我們能做些什麼
    ,但也難免讓人產生應對氣候變化是「高端」事務的感覺。  但其實,公眾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也能幫助應對氣候變化,少開一次車、少吃一點肉,都在為緩解全球變暖做出一點貢獻。減少交通領域的排放,能有力幫助應對氣候變化。  當然,車輛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工具,不能說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就讓車輛都不上街了。但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儘量少開私家車,選擇乘坐公共運輸,一輛裝載幾十個人的公共汽車,排放量顯然會低於幾十輛小轎車。同時,多坐公交少開車還有助緩解道路擁堵問題。
  • 應對氣候變化對中國發展的意義
    釐清對氣候變化科學性的認識,有利於進一步取得科學共識,堅定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取向。這些重要共識是採取確定的應對行動的思想基礎。 第三是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的科學性。減緩方面,以節能減排為主的,包括增加非化石能源比例、增加森林土地碳匯等措施的減緩氣候變化的行動。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篤定方向,共譜應對氣候變化新篇章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他指出,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的未來更受關注。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唯一的家園,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和人類未來。
  • 應對氣候變化做好科研轉型
    科學家指出,由於氣候變化,澳大利亞的火災季節有可能變得更長,火勢可能變得更猛烈。「人類正面臨一個緊迫的挑戰。現有的科學研究只是部分了解了氣候變化的風險,以及這些風險將如何影響不同的國家或地區。人類該如何應對,這是一項挑戰。」
  • 應對氣候變化,普通人能做什麼?
    全球氣候異常帶來的危害逐漸顯現,個人的力量可以減緩它的進程嗎?當然可以,減少碳排放,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你和科學家、工商企業界以及政府聯手,可以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做出很大貢獻。下面是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們所能做的幾件小事~1用螢光燈代替白熾燈螢光燈用普通白熾燈40%
  • 應對氣候變化,普通人可以採取的 10 種行動
    氣候變化是不容辯駁的科學事實,它對我們的影響也在逐漸為人所了解。例如,氣候變化會增加洪水發生的概率,對成千上百萬河畔居民的生命造成威脅,還會干擾動植物的交配行為。所以我們根本不用懷疑氣候變化究竟有沒有發生,或者人類究竟是不是始作俑者。相反,我們應該問:「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 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增效——二論積極應對氣候...
    把中央提出的戰略目標轉化成切實的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就要利用好大氣汙染物減排和溫室氣體減排的協同效應,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增效。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是產生溫室氣體、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來源,也是產生大氣汙染、導致大氣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
  • 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哲學思考
    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上,地球氣候受太陽活動、地質運動、大洋環流、生物活動等因素的影響,發生了程度不同的冷暖乾濕變化。氣候的這種階段性變化屬於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的客觀存在。人類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氣候變化內在規律性的認識,努力適應和應對氣候變化,在變化的氣候中尋求生產生活行為與自然環境的動態平衡。  從質量互變規律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必要性。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領導小組將研究確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戰略、方針和對策,協調解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辦事機構設在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形成應對氣候變化的合力。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本地區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組織領導,抓緊制定本地區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並認真組織實施。
  • 頂尖科學家達成共識:應對氣候變化最大挑戰是全球合作
    氣候變化如何改變人類命運?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來自全球的頂級科學家從各自研究的領域出發,對於這個與人類休戚相關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他們一致認為,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之一,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全球各國如何協同一致共同應對。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問題是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之首,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引起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普遍關注,紛紛制定對策。本文概述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政策從戰略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因其地理、氣候等因素,氣候變化給日本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日本政府從戰略高度應對氣候變化。
  • 應對氣候變化_中國氣象局
    應對氣候變化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7年03月02日14:08
  • 【專稿】孔鋒:氣候變化多樣性風險及其應對的全球機制
    為尋求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路,防範目前人類還難以應對的災害風險,需要對氣候變化的多樣性和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進行梳理和分析,這不僅有助於公眾和決策者對氣候變化的科學認識,而且對於氣候治理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 多樣性視角剖析:氣候、氣候變化風險和應對氣候變化氣候和氣候變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 應對氣候變化 年輕人有作為
    圖片來源 主辦方供圖《青年參考》記者 張昊天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不只關乎當下,更是為屬於未來的一代代人留下綠水青山的重要舉措。向著這個目標,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行動起來。11月20日,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主辦的2020年世界兒童日「氣候變化·青春行動」主題活動在北京舉行。在與會青年代表、16歲的曾翎眼中,青少年可以在日常小事上踐行環保理念,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個人從小事做起。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摘要
    《氣候公約》同時也要求所有締約方制定、執行、公布並經常更新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對氣候變化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並根據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採取了一系列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政策和措施,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不僅在於科技
    無論早在1987年通過的《蒙特婁協定》,還是2016年籤署的《巴黎協定》,都象徵著人類共同應對全球氣候問題的決心。基於此,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本屆氣候峰會中邀請五位科學家,從多角度透視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共話人類未來與氣候藍天。
  • 人類難以採取全球化措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各國政府為積極應對,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舉措措施,比如封城、禁止旅行遊、國家間彼此實施管制封關。這些極端措施舉措讓氣候活動人士看到希望,相信實施同樣目光長遠有遠見的政策也有望解決類似同為威脅人類生存威脅的全球變暖難題。,但實則不然,同抗擊肺炎一樣,人類應對全球變化也面臨一些阻礙。
  • 應對氣候變化,動植物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最新成果表明,儘管在生物學上存在根本性差異,但植物和動物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進行的演化進程卻驚人的相似。 據美國「優睿科」網站3月24日報導,《自然·生態學和演化》雜誌的最新成果表明,儘管在生物學上存在根本性差異,但植物和動物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進行的演化進程卻驚人的相似。 研究人員表示,植物和動物最大的不同在於應對溫度變化的方式。「當所在地溫度升高時,大多數動物只需移動到陰涼處就能降低體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