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普通人可以採取的 10 種行動

2020-11-24 IT之家

北京時間12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今年9月發布的一份新報告中,全球頂尖的氣候學家們發出了目前為止最嚴酷的警告:按目前的行動計劃,我們無法實現把氣溫增幅控制在1.5℃之內的目標。我們還要更努力才行。

氣候變化是不容辯駁的科學事實,它對我們的影響也在逐漸為人所了解。例如,氣候變化會增加洪水發生的概率,對成千上百萬河畔居民的生命造成威脅,還會干擾動植物的交配行為。

所以我們根本不用懷疑氣候變化究竟有沒有發生,或者人類究竟是不是始作俑者。相反,我們應該問:「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為緩解氣候變化,頭號目標便是用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按本文所說的去做,你所做的一切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1。人類接下來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這對我有何意義?

我們的頭號目標是什麼?限制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代之以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同時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瑞典隆德大學可持續性研究中心的可持續科學副教授金伯利·尼古拉斯(Kimberly Nicholas)指出:「到本世紀20年代末,我們需要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近一半(45%)。」

要實現這一轉變,你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少開車、少坐飛機,選用更「綠色」的能源供應商,改變自己的飲食和消費習慣等等。

當然,光靠改變你的消費或駕駛習慣肯定不足以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儘管許多專家都贊同這些做法十分重要,並且能感染他人、讓他們也加入變化的陣營。但我們還需要實現更大範圍的系統性轉變,如修改對能量與食品業的補貼制度,為農業、垃圾處理業制定新規範等等。

製冷劑的例子可以很好地體現上述做法的重要性。一支由研究人員、商業人士和NGO組成的、名叫Drawdown的宣傳組織發現,杜絕氫氟碳化物(常用於冰箱與空調製冷)是減排政策中最有效的一種。因為該物質導致溫室效應的效率高達二氧化碳的9000多倍。好在我們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全球性進展。兩年前,有170個國家同意從2019年開始逐漸淘汰氫氟碳化物的使用。

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按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報告所說,「社會各個方面都需要發生空前的改變,這樣才能應對氣候變化。」該小組聯合主席黛博拉·羅伯特(Debra Robert)也表示:「人人都要參與其中。」

一項研究指出,放棄開車是個人能為解決氣候變化所做的最大貢獻

2。改變行業的運作方式和補貼政策?我好像辦不到吧……?

你其實可以。人人都有權享有自己身為公民和消費者的權益,應當對政府和企業施壓,確保他們做出必要的系統性變革。

還有一種做法越來越得到大學和宗教組織的推崇,最近甚至有發展為全國性活動的趨勢,就是對涉及汙染的企業活動「撤資」,如不購買化石能源股票等等。這樣一來,各組織不僅能為氣候變化出一份力,還能獲得經濟利益。

太陽能已經成了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地區最便宜的家庭用電來源

3。除此之外,什麼日常行動最應當被採納?

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中,隆德大學研究人員尼古拉斯對148種個人行為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進行了排序。無車出行在其中排名第一。與步行、騎車或搭乘公共運輸相比,開車造成的汙染更加嚴重。

在歐洲國家等工業化國家,無車出行可以減少2.5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發達國家每人每年貢獻的排放量(9.2噸)的四分之一。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報告的共同作者瑪利亞·維吉尼亞·維拉裡諾(Maria Virginia Vilarino)表示:「我們應選擇能源效率更高的車型,如果有可能,直接選擇電動車。」

假如把所有肉牛組成一個國家,它們將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第三大國,僅次於中國和美國之後

4。但可再生能源不是極其昂貴嗎?

其實,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的成本都在不斷降低(雖然具體價格視當地情況而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的最新報告顯示,到了2020年,最常見的幾種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能、水能和向岸風能的價格將與化石能源持平、甚至比化石能源更低。有些可再生能源的性價比已經超越了化石能源。

自2010年來,市政規模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價格已經下跌了73%,使太陽能成了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地區最便宜的家庭用電來源。在英國,向岸風能和太陽能正在與天然氣競爭,到了2025年,也將成為最低廉的發電能源。

一些批評者指出,這些價格並未考慮將可再生能源整合到電力網絡中的成本。但近期數據顯示,這些成本其實「較為適中」,在電網的管控範圍之內。

5。改變飲食習慣會有影響嗎?

這一點其實影響很大。事實上,除了化石能源之外,食品業(尤其是肉類和乳製品類)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最為突出。假如把所有肉牛組成一個國家,它們將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第三大國,僅次於中國和美國之後。

肉製品業對全球變暖的影響主要有三方面。首先,牛在消化食物時排放的氣體中含有大量甲烷,即溫室氣體之一。其次,我們會用玉米、大豆等人類食物餵養家畜,這種做法對食物的利用率非常低。最後,餵養家畜要耗費大量的水、會排放溫室氣體的化肥,還會佔用大片土地。有些土地從砍伐森林開闢而來,這也是導致碳排放的一大原因。

你不需要完全變成素食主義者,只要逐漸減少對肉類的消耗就行。只要把你攝入的動物蛋白質減少一半,你的日常飲食的碳足跡就可以減少40%。有些人還組織了集體禁肉活動,使之成為一種大規模行為。

6。坐飛機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有多大?

飛機依靠化石燃料運行,並且暫時還沒有能夠規模化的替代方案。雖然有人嘗試過駕駛太陽能飛機進行環球之旅、並大獲成功,但我們還要數十年時間才能實現太陽能飛機的商業化。

一次正常的跨洋往返飛行可釋放1.6噸二氧化碳,約相當於一名印度人一整年的碳排放量。這也凸顯了氣候變化的不公平性:人人都會受其影響,但只有少數人能承擔起機票的費用,能負擔長年飛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有一些科學家和公眾人士已經決定不再搭飛機出行、或是減少坐飛機次數。舉辦網絡會議、在本地景點度假、或乘火車出行都是減少坐飛機次數的好方法。

服裝業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約佔了3%

7。我應該改變消費習慣嗎?

大概應該吧。因為我們買的任何東西都會在生產或運輸的過程中留下碳足跡。

例如,服裝業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約佔了3%,主要因為製造服裝需要消耗能量。快時尚業的迅速發展也對這一數字起到了助長作用,因為一件衣服穿不了多久便會被淘汰。

此外,海運和空運等國際運輸也會產生一定影響。跨國生產鏈產生的碳足跡往往高於本地生產鏈。不過情況也並非永遠如此,因為有些國家會在大棚中生產反季蔬菜,十分耗能。因此最佳選擇是,購買本地生產的應季食材。儘管如此,做素食主義者對減少碳排放的貢獻仍然要高於僅購買本地食品。

8。我需要考慮生幾個孩子嗎(或者乾脆不生)?

尼古拉斯的研究總結稱,少生孩子是你對減少氣候變化能做的最大貢獻,每年可以少排放60噸二氧化碳。但這一結論仍有很大爭議,並且會引發其它問題。

首先,你需不需要對子女的碳排放負責?其次,這些孩子會在哪裡降生?

假如你應該對子女的碳排放負責,你的父母是否要為你的碳排放負責?假如你不負責,我們應該如何考慮「人口越多、碳排放越多」這一事實呢?此外,生兒育女是不是人類與生俱來、不容辯駁的權利?再說,生孩子對解決氣候變化一定是件壞事嗎?為解決各種挑戰,我們需要更多的問題解決者、而不是更少。

這些都是很傷腦筋的哲學問題,我們在此就先不試著回答了。

我們只知道,世界上每個人創造的碳排放都存在差異。人類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每年5噸,但各國情況殊異:美國和韓國等發達國家的人均碳排放量更高(分別為每人16.5噸和11.5噸),巴基斯坦和菲律賓等發展中國家則更低(約為1噸)。就算在一國之內,富人的碳排放量也高於所用商品和服務更少的窮人。因此,如果把這一事實也納入考慮範圍,就不僅僅是生多少孩子的問題了,還要考慮孩子出生的國家、以及你的經濟地位。

生兒育女會促進二氧化碳排放,但我們的子女未來可能會解決氣候變化問題

9。但就算我少吃肉、少坐飛機,也僅僅是我一人之力,能起到多大影響呢?

事實上,這麼做影響的不止你一人。社會學家發現,如果一個人的所作所為都為可持續性考慮,其他人也會這麼做。例如,在一間咖啡館內,當被告知30%的美國人都減少了肉類消耗量之後,受試者點素食的機率增加了一倍。另外一項在線調查顯示,有一半的受試者在得知某個熟人為了改善氣候變化、不再搭乘飛機之後,也減少了坐飛機的次數。

社會學家認為,這是因為人們會不斷評估身邊人的所作所為,並據此調整我們的想法和行為。

10。如果我必須坐飛機或開車怎麼辦?

如果你無法改變自己的每一項行為,不妨加入一項可靠的環保項目,彌補無法避免的坐飛機或汽車出行。聯合國氣候公約列出了數十個全球各地的環保項目,大家可以踴躍參與其中。

無論你是哥倫比亞的一名咖啡豆種植者,還是美國加州別墅的所有人,氣候變化都會影響你的生活。但反過來也成立:在今後若干年間,你的行為也會對地球產生影響。這種影響是好是壞,全憑你來掌握。

相關焦點

  • ...看清氣候變化在災害背後的「推手」作用,採取應對氣候變化的...
    分析人士認為,應對此次蝗災,一方面需要國際社會採取有力措施共同防控,同時還要看清氣候變化在災害背後的「推手」作用,採取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刻不容緩。(新華國際)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
  • 全球氣候行動峰會:應對氣候變化出現三個新特點
    中新網舊金山9月14日電 (孫忠一 孫秋霞)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稱,如果不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未來熱帶、亞熱帶地區以及美國、歐洲等地因熱浪死亡的人數都會持續上升。  氣候變化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全球性挑戰,關乎全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在2018年全球氣候行動峰會「中國角」開幕式上,與會嘉賓指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呈現出三個新特點。
  • 太平洋島國呼籲採取切實措施應對氣候變化—新聞—科學網
    第44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開幕前夕,在馬紹爾群島首都馬朱羅舉行的氣候變化專家小組會議9月2日呼籲,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應採取切實措施應對氣候變化。
  •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承諾、中國在行動!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承諾、中國在行動! 原標題: 今天,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針對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習主席曾在多個場合闡述中方觀點和承諾,並積極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
  • 世界末日的情景會迫使人們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嗎?
    人類今天努力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可能對人類的生態系統產生類似的有害影響。國際保護組織的研究報告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待它。首先,它可以被看作是對全局的一個明智而精明的審視,一個聰明的警告,即我們人類必須仔細規劃我們對氣候變化的反應。這也可以作為證據,證明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幾乎註定會帶來不可挽回的氣候變化。在後一種情況下,讀者可能會想,如果我們無論如何都會把地球搞得一團糟,那麼採取任何行動對抗氣候變化還有什麼意義呢?
  • 應對氣候變化,普通人能做什麼?
    全球氣候異常帶來的危害逐漸顯現,個人的力量可以減緩它的進程嗎?當然可以,減少碳排放,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你和科學家、工商企業界以及政府聯手,可以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做出很大貢獻。下面是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們所能做的幾件小事~1用螢光燈代替白熾燈螢光燈用普通白熾燈40%
  • 人類難以採取全球化措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各國政府為積極應對,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舉措措施,比如封城、禁止旅行遊、國家間彼此實施管制封關。這些極端措施舉措讓氣候活動人士看到希望,相信實施同樣目光長遠有遠見的政策也有望解決類似同為威脅人類生存威脅的全球變暖難題。,但實則不然,同抗擊肺炎一樣,人類應對全球變化也面臨一些阻礙。
  • 專訪:中國行動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寶貴經驗——訪哥斯大黎加前環境...
    新華社聖何塞11月30日電專訪:中國行動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寶貴經驗——訪哥斯大黎加前環境和能源部長埃德加·古鐵雷斯新華社記者範小林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前夕,哥斯大黎加前環境和能源部長埃德加·
  • 《柳葉刀》:如果不採取行動,氣候變化將帶給下一代終身健康危害
    生活在當代的人們,正真切地感知著氣候異常變化。冬季越來越溫暖,夏季極端高溫天氣越發頻繁,「最熱年份」每年都在刷新記錄,有記錄的10個最熱年份中,8個出現在過去10年。大範圍森林火災、乾旱隨之而來,沿海平原和島嶼國家或將面臨海水淹沒的威脅。令人同樣深感憂慮的是,當前的氣候條件越來越適合疾病傳播。
  • 俄羅斯:採取五大措施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中國網新聞11月14日訊 據俄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第22次締約方會議在摩洛哥的南部城市馬拉喀什召開,這是《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後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來自全球196個國家,總計20000名代表參加此次會議。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出席了本次大會。
  • 正視氣候變暖事實 採取措施適應、應對氣候變化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9時,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氣象防災減災與應對氣候變化」與網友在線交流。    [主持人]您講到很多關於氣候變暖以後我們如何應對。那氣候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因為歐洲現在嚴寒的影響。    [鄭國光]我們講的全球氣候變暖是衡量整個地球平均的狀況,講氣候變暖是有一個時間尺度的。比如說這個地方氣候狀況怎麼樣,按照氣象的統一標準,它有一個30年的尺度。比如今年1月1號使用的氣候值就是1980年到2010年的氣候值。所以全球氣候變暖是講全球的氣候變化的趨勢。
  • 應對氣候變化對中國發展的意義
    綠色(環保)要求減少汙染排放,低碳要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雖然汙染排放和溫室氣體排放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同根、同源,走向綠色和走向低碳要採取的實際行動是高度一致的;第三,反常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加是全球人們共同的切身感受,必須積極採取措施防災減災是重要的共識,符合各國的利益,而且時不我待。 簡言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降低氣候風險三者並行不悖。
  • 低碳農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
    全球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災害使我國農業生產不穩定性增加,如不採取對應措施,到2030年我國種植業產量可能減少5%~10%。有關專家認為――低碳農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  全球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災害使我國農業生產不穩定性增加,如不採取對應措施,到2030年我國種植業產量可能減少5%~10%,農業生產布局和結構將出現變化,農作物病蟲害出現的範圍可能擴大,水資源短缺矛盾更加突出,草地潛在荒漠化趨勢加劇,畜禽生產和繁殖能力可能受到影響,畜禽疫情發生風險加大。
  • COP25開幕,AI助力應對氣候變化行動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1日在會議開幕前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此次大會將呼籲加強「問責、責任和領導力」,以結束全球氣候的危機。針對氣候變化問題,我國生態環境部同樣也給予了極高的關注。11月27日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9年度報告》顯示,氣候變化可通過自然環境直接作用到人體健康。2018年以來,我國適應氣候變化工作不斷推進,取得積極進展。
  • 世界各國採取措施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非洲大部分國家的民眾以農牧業為生,因此氣候變暖導致不少人陷入貧困。氣候變暖還導致該地區疾病流行以及生態平衡被破壞。氣候變化已經引起越來越多非洲國家的高度關注。烏幹達環境部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方案,增加在科技和公眾教育領域投資,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的認知。尚比亞總統班達最近指出,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是政府的優先任務。
  • 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行動該「升溫」了
    10月以來,有關全球氣候變暖的報導不斷刷屏。8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報告稱,全球氣溫上升1.5℃問題或將提前到來;同日,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氣候變化經濟學的開創者之一、最早提出2℃升溫控制目標等氣溫紅線的美國經濟學家諾德豪斯。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問題是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之首,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引起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普遍關注,紛紛制定對策。本文概述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政策從戰略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因其地理、氣候等因素,氣候變化給日本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日本政府從戰略高度應對氣候變化。
  • 應對氣候變化,從我做起
    今日視點  新華社記者 黃 堃  在巴黎,一百多位各國領導人出席了氣候變化大會,這讓人感到各國對氣候問題的重視,但也讓一些人產生應對氣候變化是「高端事務」的感覺。作為普通人,我們又能為應對氣候變化做些什麼?  其實,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 秦大河:完善法律制度應對氣候變化
    三是人類活動很可能是工業化以來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特別是燃燒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四是應對全球氣候變暖,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節約能源資源、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等多方面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 應對氣候變化:適應與減緩同等重要
    該《適應戰略》的發布,是落實「十二五」規劃綱要的一個重要舉措,是國內第一個專門針對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戰略規劃,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將極大地促進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適應越早越好    中國經濟導報: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日前發布了第二、三工作組報告,報告引入了氣候變化適應的行動,提出了越早、越快採用適應行動,才能降低有關災害的損失,控制溫度繼續升高。您是否也認為適應氣候變化「越晚越被動」?會面臨哪些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