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原電池結構!提高鐵基非晶合金催化降解汙染物的性能

2020-06-14 材料material

導讀:深圳大學謝盛輝等人針對合金成分的影響,尤其是硼元素,做了大量研究,通過一系列表徵驗證了鐵基金屬玻璃和晶態合金中的原電池結構,並對鐵基金屬玻璃晶化後的性能變化的機理作出解釋,進一步完善非晶合金結晶後催化降解性能變化的機理。同時將這一原電池結構與應用更廣泛的零價鐵相結合,為未來鐵基金屬材料在催化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零價鐵(ZVI)在還原降解和芬頓催化降解水體汙染物領域具有著天然的優勢,在過去的幾十年內都收到了廣泛的關注,關於改性零價鐵的相關研究成果也是層出不窮。相較於具有有序原子排列的零價鐵和晶態的鐵基合金,鐵基金屬玻璃(MGs)或非晶合金的原子排列形式是呈長程無序的狀態,在熱力學上呈亞穩態,更易發生一系列反應。目前關於鐵基金屬玻璃在催化科學領域的應用已有大量的研究,並驗證了其優於晶態合金的性能。然而在最近幾年,一些文獻報導了鐵基金屬玻璃結晶後後回升的降解性能,這為進一步提升鐵基金屬的催化降解性能帶來了新的思路和希望,然而關於鐵基金屬玻璃結晶後性能提高的機理仍不清楚。在這一課題研究中,研究者常常專注於研究金屬玻璃的原子排列形式為它帶來的改變,而忽略了合金成分這一關鍵因素。

近日,深圳大學謝盛輝副教授等人研究發現,合金成分對結晶的鐵基金屬玻璃的催化降解性能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硼元素。具有不同硼含量的鐵基金屬玻璃Fe-Si-B晶化後其催化降解性能變化趨勢截然不同:低硼含量的Fe-Si-B金屬玻璃晶化後其降解性能發生大幅度下降,而高硼含量的Fe-Si-B金屬玻璃晶化後其降解性能發生明顯的提高。同時,作者發現硼含量對鐵基金屬玻璃的降解性能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結合電化學表徵、TEM結構表徵以及DFT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了硼對鐵基金屬玻璃和鐵基晶態合金催化降解偶氮染料性能的影響。相關論文「The pivotal role ofboron in improving the azo dye degradation of glassy Fe-based catalysts」以當期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ChemCatChem上。


本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02/cctc.201901623

三種原電池結構!提高鐵基非晶合金催化降解汙染物的性能

三種原電池結構!提高鐵基非晶合金催化降解汙染物的性能

圖1 非晶合金Fe-Si-B結晶前後的物相及降解性能


三種原電池結構!提高鐵基非晶合金催化降解汙染物的性能

圖2 不同鐵基金屬間化合物的電化學表徵及降解性能

三種原電池結構!提高鐵基非晶合金催化降解汙染物的性能

圖3 Fe-Si-B金屬玻璃的TEM表徵

三種原電池結構!提高鐵基非晶合金催化降解汙染物的性能

圖4 Fe-B基金屬間化合物的DFT第一性原理計算

三種原電池結構!提高鐵基非晶合金催化降解汙染物的性能

圖5 三種原電池結構示意圖

文中,作者結合電化學表徵及TEM表徵提出了三類可以促進催化降解性能的原電池結構:第一類原電池由非晶組織中的富鐵團簇和貧鐵團簇組成的;第二類原電池由硼與非晶組織組成;第三類原電池由不同的晶粒組成。通過DFT第一性原理計算分析了Fe-B基金屬間化合物的電子云密度,發現其鐵原子周圍具有更富集的電子密度,這也為這一類金屬間化合物中的鐵原子提供了更多可參與反應的電子,從而也會使結晶後的合金催化降解性能明顯提高。實驗與數據分析在深圳大學謝盛輝副教授的指導下完成,其碩士研究生解嶽霖為本文的第二作者。

在以上基礎上,作者利用上述第三類原電池結構,對建築級零價鐵顆粒的催化降解性能進行改性,通過球磨+燒結的方法在零價鐵顆粒表面製備出具有疏鬆多孔結構的Fe2B晶粒(Fe-Fe2B),並研究了硼含量以及燒結時間對Fe-Fe2B催化降解性能的影響。相關論文以題為「A dramatically improved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azo dyes by zero valent iron powders decorated with in-situ grown nanoscale Fe2B」發表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上。


本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jallcom.2020.155818


三種原電池結構!提高鐵基非晶合金催化降解汙染物的性能

圖6 硼含量對Fe-Fe2B降解性能的影響

三種原電池結構!提高鐵基非晶合金催化降解汙染物的性能

圖7 燒結時間對Fe-Fe2B降解性能的影響

三種原電池結構!提高鐵基非晶合金催化降解汙染物的性能

圖8 Fe-Fe2B催化劑的TEM表徵

作者基於原電池結構設計並成功製備了具有優異性能的Fe-Fe2B催化劑,並發現硼含量適中(文中為17 at%)以及較短的燒結時間可以明顯改善催化劑表面的Fe2B的含量和結構,使原電池結構可以有效地運作,從而提高其催化性能。本文在深圳大學謝盛輝副教授的指導下完成,碩士生解嶽霖為本文的第一作者。

綜上,作者針對合金成分的影響,尤其是硼元素,做了大量研究,通過一系列表徵驗證了鐵基金屬玻璃和晶態合金中的原電池結構,並對鐵基金屬玻璃晶化後的性能變化的機理作出解釋,進一步完善非晶合金結晶後催化降解性能變化的機理。同時將這一原電池結構與應用更廣泛的零價鐵相結合,為未來鐵基金屬材料在催化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深圳大學謝盛輝副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新型金屬材料,包括非晶合金的成分、結構及性能研究,主要集中在非晶合金的強度、增韌以及催化等方面的性能及產業化應用開發研究。


文:解嶽霖。感謝謝盛輝課題組的大力支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三種原電池結構!提高鐵基非晶合金催化降解汙染物的性能
    導讀:深圳大學謝盛輝等人針對合金成分的影響,尤其是硼元素,做了大量研究,通過一系列表徵驗證了鐵基金屬玻璃和晶態合金中的原電池結構,並對鐵基金屬玻璃晶化後的性能變化的機理作出解釋,進一步完善非晶合金結晶後催化降解性能變化的機理。
  • 寧波材料所關於鋁基非晶合金在環境能源領域的應用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過去幾年,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非晶合金磁電功能特性研究團隊圍繞鋁基非晶合金在環境和能源方面的功能特性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團隊主要通過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開發能夠用來清潔水汙染的鋁基非晶合金,二是探究鋁基非晶合金在儲能和析氫等能源方面的應用。
  • 廣東工業:金屬有機框架衍生C/TiO2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
    近日,廣東工業大學環境健康與汙染控制研究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生何鑫和敖志敏教授和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王少彬教授合作下在金屬有機框架衍生的C/TiO2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方面取得新的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
  • 城市環境所在鈷基尖晶石催化劑用於VOCs光熱催化降解方面取得進展
    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重要的大氣汙染物,其來源豐富,種類繁雜,且多為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產生了極大的威脅。此外,VOCs還會與大氣中的氮氧化物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毒性更大的光化學煙霧。因此,VOCs的治理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環境難題。  在眾多的VOCs控制技術中,催化燃燒和光催化氧化因其對VOCs的深度降解能力而被廣泛應用,但二者均存在一定的不足。
  • 東南大學《MD》:超聲應力振蕩,讓非晶合金廢料舊顏換新貌
    為了減少染料的有害影響,需要探索多種有效的染料降解方法。由於非晶合金處於亞穩態、內部殘餘應力高且表面非飽和位點密度高等特點,因此表現出良好的降解能力。另一方面,Fe78Si9B13 非晶合金作為一種商用鐵基非晶合金,在變壓器磁芯等領域有著廣泛的工業應用。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3D列印MOFs負載多孔陶瓷實現有機汙染物高效催化降解
    催化降解是處理有機汙染廢水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來,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Metal-organic frameworks),因表面積高、孔結構可調控以及活性位點多等特點,已成為一種去除有機汙染物的新型催化材料。但是,目前已報導的許多新型MOFs複合材料,因可加工性、水穩定性以及可回收性等問題,其大規模製備及可持續和工業化應用環境均不理想。
  • 有機汙染物難降解?神奇的光催化來幫忙
    近日,廣州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分所成功製備了二維結構的硫摻雜石墨相氮化碳材料(g-C3N4),並在光催化降解苯酚和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的應用中表現優異,相關成果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 研究進展|難降解廢水電催化處理技術
    電催化技術是利用界面電子得失產生的活性物質降解有機汙染物,實現汙水淨化目的。1.2 影響電催化的關鍵因素(1)陰極材料碳基材料、金屬材料等是常用的陰極材料。在電催化過程中,在陰極發生電催化還原,主要有重金屬離子回收(Cr6+等)、析氫反應等。碳基材料比表面積大,導電性能好,是目前應用最廣的陰極材料。
  • 《熱加工工藝》王永善工作:無毒無貴重元素Ti基和Ti-Cu基大塊非晶合金的研究進展
    作為一種高性能金屬材料,非晶合金(金屬玻璃)的本質是一種凝固態的過冷液體,與傳統玻璃一樣,但非晶合金卻是冷卻到剛性狀態而未結晶的一種合金。相對於金屬晶體材料,金屬玻璃的物理性能、化學性能和力學性能均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
  • 【解讀】祝豔課題組:Au25團簇一個價電子的得失對其催化性能的影響
    原子團簇是起始原子數確定的原子集合體,內部原子之間的排列介於晶體和非晶體之間,表面原子的排列取決於與底層原子的金屬鍵以及表層配體的共價鍵,因而出現了電子結構和空間結構的可變性,為調控催化性能提供了材料基礎,並為解決常規催化劑所未能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提供新的研究體系。
  • 光催化薄膜的親水性與光催化分解有機物汙染物活性的關係
    光催化薄膜的親水性與光催化分解有機物汙染物活性之間呈現相輔相承的促進作用。當材料表面吸附有機汙染物則表面親水性下降,而光催化過程可分解有機汙染物,水滴易於鋪展至潔淨表面,使材料表面恢復親水狀態。親水薄膜當材料親水性較強,其表面易於吸附水分子並在光照作用下形成羥基自由基,有利於光催化過程的進行
  • 上矽所在氧化鈦基複合材料降解VOCs催化劑抗失活機制研究獲進展
    因此,如何實現大氣環境中低濃度VOCs的降解,對保障人體健康、環境安全、抑制霧霾頻發等具有重要意義。在眾多治理技術中,光催化氧化是具有應用前景的技術之一。其中,TiO2光催化劑因其穩定、無毒、廉價、便於工業化生產等特點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實現工業化應用的光催化劑,但在苯類VOCs的光催化氧化過程中,光催化材料面臨的失活問題限制了其在降解苯類VOCs中的實際應用。
  • 鋯基非晶合金在不同鑄型中的流動形為與形成能力
    非晶合金(amorphous alloy)是一種內部原子排列短程有序而長程無序的固態金屬材料,在極快的冷卻速度下,液態合金可避免結晶過程(形核和長大)而直接由液體凍結到固態,從而形成非晶態結構。又因其結構與玻璃十分相似,亦稱為金屬玻璃(metallic glass)。
  • 我國學者在有機汙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持續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趙進才課題組在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及其機理方面進行了十幾年的系統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低濃度、高毒性、難降解有機汙染物是一類普遍存在、具有長期危害性的環境汙染物,用傳統方法很難處理。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光催化降解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修復技術中的土壤光催化降解(光解)技術是一項新興的深度土壤化學修復技術,可應用於汙染源為農藥等有機汙染物的土壤的修復過程。光催化氧化法在正常環境條件下(常溫、常壓),能將揮發性有機物(VOCs)分解成CO2、H2O和無機物質,反應過程快速高效,易於操作,價格相對不高且無二次汙染問題,因此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已成為VOCs治理技術中一個活躍的研究方向。因此,光催化被廣泛地應用於土壤中農藥多氯聯苯及石油汙染物等的降解。在80年代後期,光化學降解法開始應用於環境汙染控制領域。
  • 催化氧化設備是如何處理高濃廢水?
    催化氧化原理   新型催化氧化的原理就是在表面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利用強氧化 劑——二氧化氯在常溫常壓下催化氧化廢水中的有機汙染物,或直接氧化有機汙染物,或將大分子有機汙染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機汙染物,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較好地去除有機汙染物。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林教授AFM:Au@PtM基核殼結構的電催化性能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張東鳳和郭林團隊通過結構設計,揭示了Au@PtM基核殼結構材料的電催化性能優化機制。近年來,綠色、可再生能源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催化劑也隨之成為科學研究熱點。
  • 我國非晶合金材料研究有突破 可極大提高穿甲彈性能
    近日,我國在非晶合金原子結構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非晶合金是目前世界各國爭相研製的重要新型材料,從智慧型手機外殼到穿甲彈,從變壓器鋼片到專業高爾夫球桿,這種新型材料的應用前景極為廣泛。
  • ​軟磁鐵基非晶合金「指紋」:揭示軟磁性如何勾搭熱穩定性
    鐵基非晶合金由於其獨特的軟磁性能而受到廣泛的關注和研究,然而,目前鐵基非晶合金的成分設計主要依賴傳統的實驗試錯方法,且缺乏可以定量描述鐵基非晶合金成分與性能之間關係的準則。來自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的呂昭平教授和劉雄軍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利用可解釋性的XGBoost機器學習算法輔助設計高熱穩定性和高飽和磁感應強度軟磁鐵基非晶合金的方法,同時深入挖掘重要特徵背後的物理意義,並建立了具有高準確度的預測準則,為新型鐵基軟磁非晶合金的研發提供了新思路,顯著提高了合計研發效率,降低了研發成本。
  • 地球環境所光催化材料表面修飾及催化性能增強機制研究獲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環境汙染控制小組研究員黃宇團隊聚焦NO光催化降解過程中的吸附熱力學吸/脫附、能帶調控光吸收及高效光生電子-空穴分離等行為,開展納米材料表面的空位調控研究,設計和發展出一系列高效納米光催化材料,並有效將其應用於大氣中低濃度NO的降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