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祝豔課題組:Au25團簇一個價電子的得失對其催化性能的影響

2021-01-19 科學溫故社

通訊作者和單位:祝豔,南京大學;陳名揚,北京科技大學DOI:10.1002/anie.202009278 and 10.1002/ange.202009278Au25團簇的催化性能主要受其價電子變化的影響,還是結構形變的影響?針對此科學問題,南京大學祝豔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學陳名揚教授合作,通過實驗和理論計算研究相結合,揭示了Au25團簇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主要是受價電子變化而非結構變化的影響。該工作被選為Very Important Paper (VIP)在線出版在Angewandte Chemie。

原子團簇是起始原子數確定的原子集合體,內部原子之間的排列介於晶體和非晶體之間,表面原子的排列取決於與底層原子的金屬鍵以及表層配體的共價鍵,因而出現了電子結構和空間結構的可變性,為調控催化性能提供了材料基礎,並為解決常規催化劑所未能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提供新的研究體系。Au25(SR)18團簇是研究團簇催化性能的先行者,Au25團簇有三種價態(Au25−,Au250,Au25+),類似超原子的價電子構型(1S21P6, 1S21P5,1S21P4),為研究Au 6s軌道的價電子如何影響其催化性能提供了新的機會。


圖1. Au25-、Au250和Au25+團簇的原子排列結構和P軌道能級(橘色球代表Au原子; 黃色球代表S原子;C和H原子省略)Au25−,Au250,Au25+這三種價態Au25團簇的晶體結構相似,均是由一個二十面體Au13核和六個Au2(SR)3表面保護基團所構成,並隨著金價態升高,Au13核結構逐漸形變(圖1)。
圖2. Au25−、Au250和Au25+團簇催化2-乙炔基苯胺分子內氫胺化反應。催化2-乙炔基苯胺分子內氫胺化反應過程中,Au250表現出最優異的催化活性,當一個價電子離開中性Au250得到正價Au25+團簇其催化活性減弱,當一個價電子進入中性Au250得到負價Au25−團簇其催化活性消失(圖2)。圖3. (a) 吸附在Au25團簇上反應物種IR譜,(b) 吸附在Au25團簇上吡啶IR譜,(c) Au25團簇Au4f XPS譜, (d) Au25團簇XANES譜。研究發現Au25催化2-乙炔基苯胺分子內氫胺化反應包括反應物在催化劑表面的分解吸附與分子內質子轉移兩個過程:部分電子由Au25向吸附質轉移,改變催化劑原有的穩定價電子構型,使團簇的能量升高,而Au250因其雙線態,發生由吸附質向團簇的電子反饋,具有最少的總電荷轉移量,保持了催化劑原有的電子態,故具有更穩定的吸附構型;Au250與Au25+團簇價殼層未滿,可接受多餘電子,故質子轉移的發生較Au25−容易。因此,三種Au25團簇催化活性的差異根源於不同價態的Au25對反應物分子的親合性以及分子內電荷轉移程度的不同 (圖3)。

圖4. (a-c) 時間分辨原位UV-vis譜, (d) Au25降解釋放AuSR, (e) (AuSR)n平均聚合能(SR:2-phenylethanethiol)。三種價電子不同的Au25團簇穩定性差異顯著(圖4a-c):Au25−穩定性最佳,Au250穩定性次之,Au25+穩定性最差。Au25團簇在溶液中穩定性的差異並非歸因於常見的Jahn-Teller效應,而是歸因於三種Au25具有不同的溶液解離平衡,即Au25團簇在液相反應過程中降解釋放AuSR(圖4d)和AuSR聚合成(AuSR)n低聚體的化學平衡(圖4e)。由於P電子的有效局域化,Au25+的降解能稍低於Au250和Au25−的降解能,單電子的差異在化學平衡點附近造成了Au25團簇穩定性的差異,穩定性依次為Au25− > Au250 > Au25+。該工作在電子尺度上研究了Au25團簇的一個Au 6s價電子的變化對其催化活性和穩定性的影響,提出了一個價電子可以影響催化性能的新觀點,為理解催化作用機理提供了新的科學指導思想。
祝豔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是原子精確團簇的多相催化研究。原子精確的團簇催化劑是是一類不同於納米顆粒和單原子的尺寸均一、結構精準、原子數目精確的新型催化劑,其電子結構和空間結構的可變性,為調控催化性能提供了材料基礎。本課題組圍繞結構獨特的原子精確團簇催化劑,在原子層次上精準構築催化劑、在分子層次上理解催化反應機制、以及精準調控催化反應過程等方面開展了系統的創新研究工作,為常規催化劑所未能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提供新的研究體系和解決問題的途徑,為設計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歷程提供新的思路和堅實的科學基礎。https://chem.nju.edu.cn/zy/list.htm

其他用戶平臺可直接微信搜索關注「科學溫故社」

歡迎分享轉載,共同進步!

熱忱歡迎志同道合之士提供稿件,分享見解 !

有意願投稿的小夥伴請後臺輸入「投稿」/「交稿」獲取相關流程!謝謝支持!



相關焦點

  • 一個原子的改變如何影響金納米糰簇的電催化性能?
    儘管這些工作揭示了一些結構—性能之間的聯繫,但是常規納米顆粒在原子尺度上的多分散特性及未知的表面原子結構阻礙了科研工作者對於其催化性質更深一步的了解。例如對於摻雜的納米顆粒而言,常規的納米顆粒常常表現出摻雜的隨機性,其摻雜位置與比例難以做到精確。這種不精確會模糊科研工作者對其結構與催化性質之間聯繫的理解。
  • 馬丁課題組ACS Catal綜述:負載型金屬團簇催化劑的構建及反應
    本文總結了SMCs催化劑的經典合成策略和重要表徵方法,結合五類重要的催化反應討論了團簇尺寸效應及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對其催化性質影響的重要機制。此外,剛性載體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了金屬團簇獨特幾何和電子性質,使得金屬團簇在催化中對反應物分子的吸附和轉化更加有利。近年來,隨著催化劑製備表徵手段的日新月異,基於SMCs催化劑的研究已經快速成為了非均相催化領域的一條重要分支。
  • 合肥研究院在金屬團簇研究中取得進展
    金團簇中是否存在18電子的超原子結構?如存在,這種18電子結構的團簇是否比其它電子結構(如16電子結構)的團簇穩定,金的價態是否與同(近)尺寸團簇中金的價態不同?伍志鯤課題組人員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科學探索。
  • 合肥研究院在團簇結構調控和性能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帶領的課題組,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楊金龍帶領的課題組合作,在金屬納米糰簇的結構調控與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Kernel Tuning and Nonuniform Influence on Opt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Gaps of Bimetal Nanoclusters
  • 華僑大學駱耿耿課題組「綜述」團簇研究進展
    近日,華僑大學材料學院駱耿耿課題組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期刊中文譯名:《配位化學評論》)上發表題為Hydrido-Coinage-Metal Clusters: Rational Design, Synthetic Protocols
  • 鄧鶴翔/鄧風/李申慧JACS:三價膦分子鉗定製MOF催化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這一對3+1配體在MOF中位置的相對固定,在改變配體間距的過程中,金屬中心離子的配位幾何並未發生改變,因此,在研究配體距離導致的電子效應的時候,排除了空間位阻效應的影響。研究發現,在第二配位層上,金屬中心離子周圍環境的調控對其催化性能的確有著重要的影響,為金屬有機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 【材料】缺陷態對半導體材料電子結構和光催化活性影響的研究
    納米材料表面缺陷類型十分豐富,包括表面原子失配、表面非晶化、表面雜質吸附、表面空位及複合空位等,這些缺陷對半導體材料的電子結構、光譜吸收及光生電子空穴的激發、遷移和複合的過程均有重要的影響。這些缺陷由於具有微區化,電子態密度極低特點,對於這些表面缺陷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更談不上有效控制。因此,目前納米能源材料的研究與開發面臨一個最大挑戰便是如何有效的控制材料的缺陷類型、缺陷濃度及分布。
  • 提高鐵基非晶合金催化降解汙染物的性能
    近日,深圳大學謝盛輝副教授等人研究發現,合金成分對結晶的鐵基金屬玻璃的催化降解性能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硼元素。圖5 三種原電池結構示意圖 文中,作者結合電化學表徵及TEM表徵提出了三類可以促進催化降解性能的原電池結構:第一類原電池由非晶組織中的富鐵團簇和貧鐵團簇組成的;第二類原電池由硼與非晶組織組成;第三類原電池由不同的晶粒組成
  • 提高鐵基非晶合金催化降解汙染物的性能
    同時,作者發現硼含量對鐵基金屬玻璃的降解性能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結合電化學表徵、TEM結構表徵以及DFT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了硼對鐵基金屬玻璃和鐵基晶態合金催化降解偶氮染料性能的影響。文中,作者結合電化學表徵及TEM表徵提出了三類可以促進催化降解性能的原電池結構:第一類原電池由非晶組織中的富鐵團簇和貧鐵團簇組成的;第二類原電池由硼與非晶組織組成;第三類原電池由不同的晶粒組成。
  • 山西大學晶態材料研究所首次報導具有密堆積結構的銅納米糰簇
    未來網高校頻道3月29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祁華)山西大學晶態材料研究所張獻明教授、李歡副教授通過使用炔、有機膦和硝酸根(醋酸根)作為保護配體,合成出一系列室溫下穩定的零價銅納米糰簇,包括Cu53(C≡CPhPh)9(dppp)6Cl3(NO3)9, Cu53(C≡CPh)9
  • 【納米】原子級精確的金納米糰簇催化劑上開放金屬位點的預組織
    為了提高納米糰簇的催化活性,常見策略是通過煅燒去除表面保護配體。但是,去除配體可能會導致金屬核心的結構變化,也可能導致其團聚。另一種策略是利用弱配位的配體在催化過程中的離開和再錨定,產生動態的催化位點,但這種位點在催化中往往不夠活潑。因此,實現金納米糰簇表面開放位點的預組織,對於團簇催化的實際應用至關重要。儘管使用大尺寸的有機膦作為配體可以獲得具有空位點的金納米糰簇,但是穩定性較差。
  • 氧還原為過氧化氫的催化劑設計、合金的原位轉變、Cu團簇、ReS2/CC...
    在許多潛在的系統中,由於市場需求的增長以及陰極氧氣還原反應(ORR)在電催化領域中的重要作用,過去數十年來,在ORR生產過氧化氫(H2O2)方面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在這篇綜述中,美國萊斯大學汪淏田(Haotian Wang)課題組和上海交通大學蔣昆課題組合作,描述了正極材料從2e-ORR合成H2O2的最新進展。
  • 分子篩限域亞納米Pd-Mn雙金屬團簇用於CO2加氫及甲酸分解產氫
    金屬活性位點的尺寸和電子結構是決定多相催化劑催化性能的關鍵因素。一般來說,當負載型金屬催化劑具有較小的金屬尺寸時,單位質量的金屬顆粒可以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點,進而顯著地提升其催化效率。然而,與大尺寸的金屬顆粒相比,小尺寸的金屬物種具有較高的表面自由能,在反應過程中容易發生聚集,導致催化活性下降。
  • CCS Chemistry | 當金屬團簇化學「邂逅」動態共價化學——利用...
    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李丹、寧國宏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逐步合成的策略,通過環三核金屬團簇和氨基有機連接體的亞胺縮合反應製備了基於動態共價鍵的銅(I)基框架材料,該材料在無鈀的Sonogashira交叉偶聯反應中表現出了良好的穩定性、催化活性和廣泛的底物範圍。
  • 兩篇Nature一個主題:介孔材料的催化「情緣」
    多孔材料關於微孔道結構的調控,對氣體和液體擴散的影響,催化性能提升,以及作為載體與催化劑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成為研究熱點。在350 nm光照條件下,CO2光還原效率最高可達11.3 %,不同孔中的TiO2催化性能可以相差44倍 [4]。
  • 清華大學王定勝Nature Communications:氮化碳負載的Fe2團簇催化劑具有優異的烯烴環氧化性能
    【引言】亞納米尺度的金屬團簇催化劑通常具有獨特和出乎意料的催化性能
  • .| 當金屬團簇化學「邂逅」動態共價化學——利用動態共價鍵構建...
    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李丹、寧國宏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逐步合成的策略,通過環三核金屬團簇和氨基有機連接體的亞胺縮合反應製備了基於動態共價鍵的銅(I)基框架材料,該材料在無鈀的Sonogashira交叉偶聯反應中表現出了良好的穩定性、催化活性和廣泛的底物範圍。
  • JACS: 電催化MOF設計新策略
    納米晶體結構表徵的難題則被三維電子衍射技術很好地解決了。作為ORR的電催化劑,PCN-226表現出了優越的催化活性以及反應動力,特別是相比於基於無機團簇結構的MOF。當用作於鋅空電池電極材料時,PCN-226表現出了高功率密度及穩定性。
  • 北京化工大學:一步電沉積法構建高效炭載納米糰簇氧析出催化劑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王峰教授、張正平副教授課題組在Nano Energy (影響因子:16.602) 上發表題為「One-step electrodeposition of carbon quantum dots and transition metal ions for N-doped carbon coupled
  • JACS封面: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功能團簇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跳轉閱讀疫情期間,化學加網企業包年套餐買一年贈多一年 高核過渡-稀土混金屬團簇,因其複雜的分子結構、均一的尺寸、獨特的性能,成為團簇化學家們熱衷構築的體系。輪狀結構由於其特殊的化學及物理屬性備受關注,例如有限的輪狀多核簇合物可作為一維無限鏈體系的等價模型引起人們濃厚的研究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