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一起來了解「天空之眼」

2021-01-14 江口氣象

       貴州省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承擔高分系列、NOAA系列、FY系列、EOS/MODIS等衛星遙感資料接收處理與應用開發;國家級遙感產品真實性檢驗;全省生態環境遙感調查和動態監測評估;林火、乾旱、洪澇、低溫等災害的衛星遙感動態監測;衛星高分數據產品定製服務、系統研發、應用示範和產業化推廣;農業氣象情報、預報、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監測評估預測預警、關鍵農事活動氣象服務和決策氣象服務等職責。同時,還承擔高分貴州中心工作職責與任務。

  連線這些「星星」

  遙感衛星即利用遙感技術和遙感設備,對地表覆蓋和自然現象進行觀測的人造衛星,主要應用於國土資源勘查、環境監測與保護、城市規劃、農作物估產、防災減災和空間科學試驗等領域,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近年來,遙感衛星對地觀測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氣象、海洋、測繪、環境監測等社會需求,成為對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進行預報和評估的利器,每年挽回自然災害損失達數百億美元。

  貴州的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承擔高分系列、NOAA系列、FY系列、EOS/MODIS等衛星遙感資料接收處理與應用開發,一起來了解下這些「天空之眼」

  高分系列衛星

  我國的高分系列衛星全部是世界領先水平的對地綜合觀測衛星。真正具備了全球覆蓋,精確分辨,光電綜合,實時監測,多傳感器合成的能力。

  高分專項被譽為「天眼」工程,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與之一起進入專項名單的還有人們耳熟能詳的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大飛機等項目。

  2010年該專項全面啟動實施。如今8年過去,高分家族在千呼萬喚之中,逐漸嶄露頭角,多顆高分兄弟在軌服役,仿若一個個高掛在地球上空的巨大相機,觀測地球母親。高分專項啟動實施8年來,高分衛星數據已替代進口,自給率達80%。

高分五號衛星資料圖(來源:科普中國)

  NOAA系列衛星

  NOAA衛星是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的第三代實用氣象觀測衛星,NOAA的軌道是接近正圓的太陽同步軌道,軌道高度為870千米和833千米,軌道傾角為98.9°和98.7°,周期為101.4分鐘。NOAA的應用目的是日常的氣象業務,平時有兩顆衛星運行。

  FY系列衛星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是為了滿足中國天氣預報、氣候預測和環境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建設的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由三顆衛星組成(FY-3A衛星、FY-3B衛星、FY-3C衛星)。風雲三號氣象衛星的目標是獲取地球大氣環境的三維、全球、全天候、定量、高精度資料。

  EOS衛星

  EOS(Earth Observation System)衛星是美國地球觀測系統計劃中一系列衛星的簡稱。是一個用一系列低軌道衛星對地球進行連續綜合觀測的計劃。它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從單系列極軌空間平臺上對太陽輻射、大氣、海洋和陸地進行綜合觀測,獲取有關海洋、陸地、冰雪圈和太陽動力系統等信息;進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蓋研究、氣候的季節和年際變化研究、自然災害監測和分析研究、長期氣候變率和變化以及大氣臭氧變化研究等;進而實現對大氣和地球環境變化的長期觀測和研究的總體(戰略)目標。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於科普中國、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貴州省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獲批成立
    8月14日,記者從省氣象局獲悉,經貴州省氣象局積極爭取,8月2日,中國氣象局批覆同意組建貴州省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全面、系統地開展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技術應用業務。  為發揮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數據服務於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防災減災以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自2017年7月國家國防科工局復函省政府同意依託貴州省氣象局設立高分貴州中心以來,貴州省氣象局積極做好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衛星遙感技術應用,圍繞建設「多彩貴州公園省」的總體目標,深入打造國家和省的氣候標誌。
  • 「天空之眼」在中國 遙感衛星數據自給率達80%
    「天空之眼」在中國 遙感衛星數據自給率達80% 原標題:   新疆的草業工作者為了看清一塊草地的長勢,再不必花上10天的時間,翻山越嶺到天山的另一頭。這一工作將由高分家族的遙感衛星代勞。
  • 甘肅首個縣級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在肅南縣建成
    中國甘肅網10月18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記者從省氣象局獲悉,甘肅省首個縣級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近日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建設完成。該中心的建成對完善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氣象觀測網絡、提高衛星遙感為主的生態氣象綜合應用能力及助力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起到積極作用。據了解,前期,肅南縣局聯合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在祁連山北麓腹地海拔1800至2800米之間建成三處生態氣象監測站,用於監測大氣溫度、區域降水、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地表溫度(LST)等10餘項生態氣象監測要素。
  • 衛星遙感:「上帝之眼」也有煩心事
    衛星遙感是航天遙感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人造地球衛星為遙感平臺,主要利用光電、無線電或雷達等技術手段,從太空直接對地表目標實施偵察監視、跟蹤預警,因此也被稱作衛星家族中的「頭號間諜」。目前,衛星遙感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軍事和民用領域,全世界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衛星遙感的「千裡眼」。
  • 「天空之眼」,目光更閃亮
    從雜草叢生的荒地到一座可以容納1000張病床的戰疫醫院,整個過程的觀測都在高分衛星銳利的「目光」之下。 有著太空「神探」之稱的「高分家族」(即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系列衛星),仿若一隻只「天空之眼」,高掛在太空,地上的人類看不見,也摸不著,但這並不影響它們「遙望」我們,並用這種遠距離的技能改變著地上的生活。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服務中心組織遙感沙塵會商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任素玲報導 4月24日,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服務中心組織了全國衛星遙感沙塵會商,針對今年1月至4月份沙塵天氣監測情況,分析沙塵天氣趨勢及其影響。
  • 氣象局中科院合作加強衛星氣象遙感研究應用
    2013年11月20日,中國氣象局中國遙感衛星輻射測量和定標重點開放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交流會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舉行,雙方籤署衛星氣象遙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據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總工程師盧乃錳介紹,雙方將充分發揮在各自領域的研究優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圍繞氣象衛星遙感的基礎研究與技術應用開展合作,促進遙感基礎研究在衛星氣象方面的深化應用。
  • 新知|「天空之眼」,目光更閃亮
    有著太空「神探」之稱的「高分家族」(即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系列衛星),仿若一隻只「天空之眼」,高掛在太空,地上的人類看不見,也摸不著,但這並不影響它們「遙望」我們,並用這種遠距離的技能改變著地上的生活。從高分一號到高分七號,「高分家族」不僅構建起我國自主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在應用上也遍及國土測繪、農業、林業、環保等領域。太空中的「天眼」,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衛星遙感技術的創新化應用
    遙感的種類從目標上可以分為陸地資源遙感、海洋遙感和氣象遙感。從高度上遙感可以分為航空遙感和衛星遙感,區別兩者的要素是高度,航空遙感的高度一般在3000米到5000米之間,衛星遙感的高度一般在500千米到900千米。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監測分析與遙感應用系統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氣象服務系統平臺-衛星監測分析與遙感應用系統(SMART)  推薦理由:  綜合運用了多源異構數據管理、GPU並行計算和流驅動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集合了國內外8類近20顆氣象及高解析度衛星海量資料,集成了自主研發的近20類衛星定量應用產品算法,對「一帶一路」重點區域實現全覆蓋,對氣象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形成專題算法產品,對軍事部門實現共享應用,在亞非多個國家廣播落地,是氣象專題應用、綜合氣象服務的一支「殺手鐧」。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室首席鄭偉:「天眼」裡的四季變換
    中國氣象報記者 吳鵬「你是我的眼,帶我領略四季的變換。」走進鄭偉的辦公室,看見四處掛著的地圖和衛星雲圖時,腦海中竟不自禁地冒出這句歌詞。共產黨員鄭偉已經在衛星環境和災害監測領域摸爬滾打了12年。對他而言,衛星就是他的「眼」,但四季的變換自然不是「春花秋月,夏風冬雪」,而是可能影響老百姓生命財產安全、隨著季節變換的自然災害,比如春秋季的森林草原火災、夏季的洪澇和冬季的冰凍雨雪災害等。利用衛星來監測災害需要隨時關注各種信息。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室首席鄭偉:「天眼」裡的四季變換
    中國氣象報記者 吳鵬「你是我的眼,帶我領略四季的變換。」走進鄭偉的辦公室,看見四處掛著的地圖和衛星雲圖時,腦海中竟不自禁地冒出這句歌詞。共產黨員鄭偉已經在衛星環境和災害監測領域摸爬滾打了12年。對他而言,衛星就是他的「眼」,但四季的變換自然不是「春花秋月,夏風冬雪」,而是可能影響老百姓生命財產安全、隨著季節變換的自然災害,比如春秋季的森林草原火災、夏季的洪澇和冬季的冰凍雨雪災害等。利用衛星來監測災害需要隨時關注各種信息。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要及時提供服務產品就必須時刻保持警惕。
  • 航海遙感:開啟海天 觀測「第三眼」
    龔健雅介紹,海洋不僅是世界經濟貿易的通道,也是國家安全和國防的重要屏障,充分利用遙感技術是實現海洋資源環境開發和生態保護的有力途徑。經過30多年發展,中國遙感衛星已按系列形成穩定有效的數據,具備「觀天、觀地、觀海」的系統能力,服務於多行業領域。「我國海洋衛星應用發展突飛猛進,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成果在海洋航行中都得到廣泛應用。」
  • 走進銓銓科技|衛星遙感和氣象海洋應用服務商
    江蘇銓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內技術領先的衛星遙感和氣象海洋應用相關軟硬體研發的民營科技企業,先後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軟體企業、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室黨支部:對接國家需求雙輪驅動促發展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室承擔著風雲氣象衛星數據和遙感應用技術推廣與服務任務。遙感應用室黨支部(以下簡稱黨支部) 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立足部門業務實際,把優質服務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和應對氣候變化,對接生態文明建設、「一帶一路」倡議、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保障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發揮遙感監測服務的支撐點、排頭兵、頂梁柱作用,以黨建與業務雙輪驅動,推進風雲衛星遙感應用事業高質量發展。
  • 遙感衛星概念股有哪些?遙感衛星概念股一覽
    ======推薦閱讀=====  福建生態文明體質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高分四號衛星是一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光學成像衛星,具有可見光和紅外成像能力,其中光學解析度為50米,紅外解析度為400米。將重點針對國內用戶對高時間解析度遙感圖像數據的需求,為綜合防災減災、氣象預警預報、地質災害調查、林業災害監測等應用領域,以及海洋、農業、國土、水利等提供遙感數據服務。
  •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出爐 生態氣象保障...
    其中明確提出要實施生態氣象保障任務,增強氣象監測預測能力及對生態保護和修復的服務能力。這是生態氣象有關工程首次納入國家規劃。《規劃》明確要求,聚焦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工程任務,完善生態氣象綜合觀測體系,加強重大氣象災害和氣候變化對生態安全的影響監測評估和預報預警。強化森林草原火災預防和應急處置、沙塵暴預警及有害生物防治等氣象保障服務。加強人工影響天氣裝備建設,提高生態修復型作業能力。
  • 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遙感應用基地落戶重慶江津
    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與應用合作協議籤訂儀式(央廣網發 通訊員黃柏添 攝)央廣網重慶5月22日消息(記者趙聰聰 通訊員黃柏添)5月21日上午,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和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在北京籤訂《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與應用合作協議》,同時致力於幫助江津完善「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遙感應用基地也正式在江津區啟動建設
  • 衛星遙感北京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植被等關鍵指標近年最好
    北京市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近日發布的《北京市生態遙感年度報告(2018年)》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其中北京生態涵養區和中心城區的植被覆蓋度、植被固碳釋氧量、水庫水體面積等反映生態環境質量的關鍵性指標,在2018年達到最好。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農業遙感應用試驗基地落戶河南鶴壁
    李雯攝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李雯 李喜平報導 4月14日,「鶴壁氣象衛星農業遙感應用試驗基地」揭牌儀式在河南省鶴壁市舉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農業遙感應用試驗基地正式落戶鶴壁。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河南省氣象局局長王建國、鶴壁市市長魏小東出席揭牌儀式,並籤署了《鶴壁氣象衛星農業遙感應用試驗基地共建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