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發SCI,這些常規細胞實驗一定要知道

2021-01-20 萬事編輯

想發SCI,這些常規細胞實驗一定要知道

 

在我們日常實驗中,細胞實驗是每一個課題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作為一個科研小白,在面對細胞實驗時總是束手無策,所以我整理了常規細胞實驗技術,以供大家參考。

 

 

1. MTT法:是一種檢測細胞存活和生長的方法。該方法已廣泛用於生物活性因子的活性檢測、抗腫瘤藥物篩選、細胞毒性試驗以及腫瘤放射敏感性測定等。它的特點是靈敏度高、經濟、快捷。原理:活細胞線粒體中的琥珀酸脫氫酶能使外源性MTT還原為水不溶性的藍紫色結晶甲瓚(Formazan)並沉積在細胞中,而死細胞無此功能。二甲基亞碸(DMSO)能溶解細胞中的甲瓚,用酶聯免疫檢測儀在490nm波長處測定其吸光度值,可間接反映活細胞數量。在一定細胞數範圍內,MTT結晶形成的量與細胞數成正比。

 

2. CCK-8法:可用於簡便而準確的細胞增殖和毒性分析,常用於藥物篩選、細胞增殖測定、細胞毒性測定、腫瘤藥敏試驗。原理:該試劑中含有WST-8【化學名:2-(2-甲氧基-4-硝基苯基)-3-(4-硝基苯基)-5-(2,4-二磺酸苯)-2H-四唑單鈉鹽】,它在電子載體1-甲氧基-5-甲基吩嗪鎓硫酸二甲酯(1-Methoxy PMS)的作用下被細胞中的脫氫酶還原為具有高度水溶性的黃色甲瓚產物(Formazan dye)。生成的甲瓚物的數量與活細胞的數量成正比。因此可利用這一特性直接進行細胞增殖和毒性分析。

 

3. Brdu: 即5-Bromo-2'-Deoxyuridine,中文全名5-溴脫氧尿嘧啶核苷,為胸腺嘧啶的衍生物,可代替胸腺嘧啶在DNA合成期,S期活體注射或細胞培養加入。而後利用抗Brdu單克隆抗體ICC染色顯示增殖細胞。同時結合其它細胞標記物雙重染色可判斷增殖細胞的種類,增殖速度,對研究細胞動力學有重要意義。但由於抗體分子量大,難於摻入並被有效檢測。因此BrdU檢測需採用DNA酶或HCl或加熱使DNA變性。這些處理方法會破壞抗原識別位點,此外許多細胞周期分析的染料都需要dsDNA這種處理方法也使得同一樣本無法同時進行細胞周期分析。對於植物細胞等有細胞壁的分析。採用抗體檢測還需要消化細胞壁,細胞壁消化酶常含有一些雜質,會導致檢測的可靠性降低,同時BrdU檢測則需要進行長時間的孵育--幾個小時甚至過夜。

 

4. EDU: 即5-Ethynyl-2』- deoxyuridine, 是一種胸腺嘧啶核苷類似物,能夠在細胞增殖時期代替胸腺嘧啶(T)滲入正在複製的DNA分子中。通過基於EdU與Apollo螢光染料的特異性反應快速檢測細胞DNA複製活性,適用於細胞增殖、細胞分化、生長與發育、DNA修復、病毒複製、細胞標記示蹤等方面的研究,尤其適合進行siRNA、miRNA、小分子化合物及其他藥物的篩選實驗。

 

 

ANNEXIN V-PI法: 在正常細胞中,磷脂醯絲氨酸(PS)只分布在細胞膜脂質雙層的內側,而在細胞凋亡早期,細胞膜中的磷脂醯絲氨酸(PS)由脂膜內側翻向外側。Annexin V是一種分子量為35~36kD的Ca2+依賴性磷脂結合蛋白,與磷脂醯絲氨酸有高度親和力,故可通過細胞外側暴露的磷脂醯絲氨酸與凋亡早期細胞的胞膜結合。因此Annexin V被作為檢測細胞早期凋亡的靈敏指標之一。將Annexin V進行螢光素(EGFP、FITC)標記,以標記了的Annexin V作為螢光探針,利用螢光顯微鏡或流式細胞儀可檢測細胞凋亡的發生。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是一種核酸染料,它不能透過完整的細胞膜,但對凋亡中晚期的細胞和死細胞,PI能夠透過細胞膜而使細胞核染紅。因此將Annexin V與PI匹配使用,就可以將處於不同凋亡時期的細胞區分開來。


 

膜片鉗技術被稱為研究離子通道的「金標準」。是研究離子通道的最重要的技術。目前膜片鉗技術已從常規膜片鉗技術(Conventional patch clamp technique)發展到全自動膜片鉗技術(Automated patch clamp technique)

 

原理:膜片鉗技術是用微玻管電極(膜片電極或膜片吸管)接觸細胞膜,以千兆歐姆以上的阻抗使之封接,使與電極尖開口處相接的細胞膜的小區域(膜片)與其周圍在電學上分隔,在此基礎上固定點位,對此膜片上的離子通道的離子電流(pA級)進行監測記錄的方法。用場效應管運算放大器構成的I-V轉換器是測量迴路的核心部分。在場效應管運算放大器的正負輸入端子為等電位,向正輸入端子施加指令電位時,由於短路負端子以及膜片都可等電位地達到鉗制的目的,當膜片微電極尖端與默片之間形成10GΩ以上封接時,其間的分流電流達到最小,橫跨膜片的電流可100%作為來自膜片電極的記錄電流(lp)而被測量出來。

 

JOVE上有操作視頻連結,如何下載這類視頻可在本微信公眾號回復「資料」查看:https://www.jove.com/video/55700/whole-cell-patch-clamp-recordings-isolated-primary-epithelial-cells



 

1. Transwell:是一種侵襲實驗技術,其實原理簡單地說就是用一層膜將高營養的培養液和低營養的培養液隔開,細胞放在低營養的培養液裡,為了找吃的,細胞會往高營養的培養液裡面跑,但是有膜擋著,所以要穿過膜才行。我們在膜上塗上一層基質膠,模仿細胞外基質,於是細胞要把基質消化了才可以從低營養的培養液跑到高營養的培養液裡面,最後我們檢測高營養的培養液裡細胞量就可以知道細胞的侵襲能力了。

 

2. 劃痕實驗:是簡捷測定細胞遷移運動與修復能力的方法,類似體外傷口癒合模型,在體外培養皿或平板培養的單層貼壁細胞上,用微量槍頭或其它硬物在細胞生長的中央區域劃線,去除中央部分的細胞,然後繼續培養細胞至實驗設定的時間(例如72h),取出細胞培養板,觀察周邊細胞是否生長(修復)至中央劃痕區,以此判斷細胞是否生長(修復)至中央劃痕區,以此判斷細胞的生長遷移能力,實驗通常需設定正常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是加了某種處理因素或藥物、外源性基因等的組別,通過不同分組之間的細胞對於劃痕區的修復能力,可以判斷各組細胞的遷移與修復能力。

 

JOVE上有操作視頻連結,如何下載這類視頻可在本微信公眾號回復「資料」查看:https://www.jove.com/video/58838/in-vitro-scratch-assay-to-demonstrate-effects-arsenic-on-skin-cell



 

1. 軟瓊脂克隆實驗:細胞接種存活率只表示接種細胞後貼壁的細胞數,但貼壁後的細胞不一定每個都能增殖和形成克隆。而形成克隆的細胞必為貼壁和有增殖活力的細胞。克隆形成率反映細胞群體依賴性和增殖能力兩個重要性狀。由於細胞生物學性狀不同,細胞克隆形成率差別也很大,一般初代培養細胞克隆形成率弱,傳代細胞系強;二倍體細胞克隆形成率弱,轉化細胞系強;正常細胞克隆形成率弱,腫瘤細胞強。並且克隆形成率與接種密度有一定關係,做克隆形成率測定時,接種細胞一定要分散成單細胞懸液,直接接種在碟皿中,持續一周,隨時檢查,到細胞形成克隆時終止培養。軟瓊脂克隆形成實驗採用腫瘤細胞系或轉化細胞系,通過觀察細胞在軟瓊脂中的細胞集落形成能力,對其可能發生轉化並在動物體內的成瘤性潛能進行評價。


 

1. pNPP的酶活檢測:對硝基苯酚酯(4-Nitrophenyl ester)是脂肪酶水解活力測定中運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底物,脂肪酶水解其產生pNP(對硝基苯酚)在鹼性條件下顯黃色,在410nm下有吸光值,且靈敏度很高。

 

2. 明膠酶譜實驗:細胞外基質(ECM)是細胞生存的重要內環境,不僅含有膠原、糖蛋白、蛋白多糖等成分,而且含有大量的蛋白酶、細胞因子、黏附分子。ECM,尤其是其中的基底膜,是腫瘤轉移過程中必須克服的生理屏障。基質金屬蛋白酶家族(MMPs)可以降解細胞外基質,幫助腫瘤細胞克服這一屏障並為細胞增殖提供空間。MMP2、MMP9是主要降解基底膜上IV型膠原和明膠的基質金屬蛋白酶類,與惡性腫瘤浸潤轉移的關係尤為密切,通過蛋白電泳即可檢測MMP2,MMP9的活性。


JOVE上有操作視頻連結,如何下載這類視頻可在本微信公眾號回復「資料」查看: https://www.jove.com/video/2445/detection-of-functional-matrix-metalloproteinases-by-zymography



3. PKC活性檢測實驗:分離PKC蛋白(磷酸化蛋白及非磷酸化蛋白),利用試劑盒組分將2種蛋白分離並加以區分,利用電泳瓊脂糖凝膠技術顯示2種不同的蛋白,利用分析軟體將顯示的不同蛋白定量並加以比較,以磷酸化PKC非磷酸化PKC灰度值IOD的比值顯示PKC活性(PKC活化度)


本微信號回復「資料」兩個字即可查看「如何從JOVE下載視頻」




延伸閱讀:

想追LncRNA熱點,這幾種實驗技術必須知道(含視頻連結)

研究蛋白質,這些技術必須知道(含視頻連結)

你真的會玩BLAST 嗎?

純生信分析的5分文章:m6A調節因子對神經膠質瘤進展及預後的影響

如何把畢業答辯搞砸?


內容需原創首發,與生物醫藥科研相關,一經採用,稿費豐厚(200-500元),投稿請聯繫微信號sywsw2或sywsw1或zz76770309或wsw76770309(阿可)。


相關焦點

  • 利用這個套路,環狀RNA輕鬆發4.5分SCI
    VIP會員可以免費學習所有課程,一次性付費,永久有效~SCI狂人團隊VIP會員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覺得SCI難嗎VIP會員免費領取這個視頻快速搶發3+SCI一次性付費學習所有課程本次分享的文章套路主要是利用GEO數據挖掘選出一個表達上調的環狀RNA(GEO2R做差異分析),然後收集臨床樣本、細胞實驗進行驗證
  • 別人家的學校:發一篇SCI論文獎勵60W!
    話說,你們學校發一篇SCI獎勵多少錢?據學霸姐姐所知,現在各個高校都十分看重sci論文,只要你敢發,學校就敢獎勵!發論文所花的心血≠你得到的獎勵之前學霸姐姐也分析過,寫一篇頂級的CNS論文大概要花多長時間,結論是:最少也要3年+540個實驗!而一篇普通的2-5分的論文,在非常順利的情況下,也得要1年才能完成。
  • 英文不行怎麼發sci論文
    發sci論文,要匹配sci期刊。大多數sci期刊的語言要求是英文,這讓英文不行的作者很是困惱,擔心自己寫作的sci論文會因自己的英文不行而無法發表。那麼,英文不行怎麼發sci論文?對我國作者來說,英文不行是發sci論文路上的絆腳石,解決不了英文語言問題,就無法保證文章的質量,成功發表就變得非常渺茫。而解決英文不行的方法,一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但這個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來不及;二是找英文好的人來翻譯潤色,比如有過發表sci論文經驗且英文水平高的人。簡單地說,就是自己英文不行,找英文行的人來做。
  • 想捐造血幹細胞這些知識你一定要了解一下……
    想捐造血幹細胞這些知識你一定要了解一下…… 2020-12-25 1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英文不是攔路虎,英語不好也可以發SCI
    MedSci醫學「選刊一指禪,你敢搶我就敢送」活動,火熱進行中……想消滅SCI投稿的「攔路虎」麼?這次活動更有高峰日迪斯尼門票相送!更有價值2000元專家選相送!更有十萬積分送!趕快拿起爪機,掃起碼來像子彈一樣的速度下載起來成為「快槍手」很多人有需要在英文sci期刊上發表文章,但是又苦於英文不好,往往被拒無數次,費事費力也費錢,特別是一些高校要求碩士或者博士生必須發表英文sci才能畢業,這可苦了廣大英語糟糕的學子,下面小編給你一些英文SCI論文如何投稿的建議,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 當你的SCI遇到這些難題也別慌張
    當你不知道SCI寫什麼的時候,當你對怎麼寫SCI無從下手的時候,當你想寫作SCI的時候,該怎麼辦呢?如果這些問題一樣困擾著你的話,那麼請認真閱讀下文的內容。當你不知道SCI寫什麼的時候,那麼唯一能做的事情便是查閱文獻,從文獻中確定適當的選題。
  • 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sci論文是國際核心論文,隨著學術國際化的發展,發表sci論文成為一項常見的要求。但sci論文發表,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但依舊有那麼多人努力著、爭搶著要發表,肯定是有原因所在。那麼,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 sci期刊可以快速發論文嗎
    sci期刊可以快速發論文嗎?當然可以。一個領域的sci期刊,都不止一本,每本sci期刊都有其既定的發行周期和排刊要求,只要投稿發表的論文水平與投稿的sci期刊要求一致,就能夠比較順利的安排發表,否則會耽誤不少的時間。
  • sci編輯拒稿原因
    論文投稿sci期刊後,被編輯拒稿是難以避免的一種審稿結果。sci編輯拒稿,有一定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是作者需要了解,並在以後投稿發sci過程中要避免的。關於sci編輯拒稿原因,很多很多,常見的主要是以下幾種情況。
  • ACS Cent Sci:一種新型分子探針讓癌症幹細胞無處可逃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分子探針來找出這些難以捉摸的癌症幹細胞並照亮它們,這樣不僅能夠在體外的細胞培養物中而且也能夠在天然環境---身體---中鑑定、追蹤和研究它們。他們描述了利用這種分子探針在多種人癌細胞系的體外培養物中和活小鼠體內鑑定出癌症幹細胞的有效性。
  • 雙非院校讀研,有幸發了二區SCI論文,不讀博如何利用論文優勢?
    小西上午看到一個碩士生留下的疑惑:在雙非學校讀研期間有幸發了一篇二區的SCI論文,如果不準備去讀博的情況下,該如何去利用論文的優勢?不清楚這位學生所在的具體學科或研究方向是什麼,也沒有說清楚是中科院sci分區(指定閾值劃分)或是JCR分區(Q4均分)?
  • 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在發表sci論文時,需要關注sci期刊是哪個分期的,影響因子是多少。因而很多作者比較想知道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沒有關係,哪怕單位要求發表sci論文沒有分區或者影響因子上的要求,內心也要了解這兩者對自己發表論文的影響。那麼,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 常規學術搜尋引擎介紹和SCI論文資源獲取方法
    前面投必得學術分享過sci-hub、GeenMedical、文獻小鎮、Scholarscope插件、Sci-Hunter軟體等很多文獻檢索方法。這一期,筆者給大家分享一些常規的學術搜尋引擎和SCI論文資源獲取方法,旨在幫助大家,尤其是剛入學的研究生找到免費獲取SCI論文的方法,也是對上述已分享內容的補充。
  • T細胞的這些最新功能,你一定不知道!
    他們觀察到,在接觸這種病毒後的一周內,這些小鼠便表現出人類惡病質患者的症狀:它們移動得更少,體重減輕了20%,部分肌肉和脂肪組織消失了。這些研究人員進行了大量實驗,以便了解是什麼在他們的小鼠模型中促進惡病質產生。他們首先阻斷了一些"常見的可疑"蛋白,比如IL-6和TNFα,已知這些蛋白在小鼠模型中引發惡病質。
  • Science:新藥研發突破技術——sci-Plex!
    sci-Plex使在單個實驗中對數以千計化學幹擾進行全轉錄組分析成為了可能(圖片來源:Science) 「今年早些時候,我們只能實現在單個實驗中分析來自較少不同樣本的數以百萬計的細胞。而現在,有了sci-Plex,我們可以分析來自成千上萬不同樣本的數百萬個細胞。這是令人振奮的進步。」領導該研究的Cole Trapnell博士說。
  • ACS Cent Sci:製造出可與細菌細胞通信的人工細胞
    圖片來自ACS Central Science, doi:10.1021/acscentsci.6b003302017年2月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Sheref Mansy和同事們開發出通過細菌版本圖靈測試(Turing Test)的人工細胞。
  • 學完立刻發5分SCI,這個神奇的套路你一定要看
    想發5分論文難嗎? 相比臨床技能和醫患交流能力,發表論文可能是最讓人焦慮的一件事。 即使選題不錯,實驗又會讓人頭大,論文也不好寫。更別說選題又差,實驗又難,論文也沒寫好的同學了,他們心裡應該是更加忐忑了!
  • sci論文審稿一般多久
    sci論文要想成功發表,就必須過審稿這一關。審稿備受sci期刊重視,自然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辦理嚴格規範的審稿程序。那麼,sci論文審稿一般多久?sci論文審稿要經過初審、審稿人審核、修改/拒稿、返修審核、最終決定幾個步驟。
  • 如何搜索sci一區論文
    發表一篇論文,哪怕是一篇普刊,對於選題的創新性也是有要求的,更別說檔次很高的sci一區論文。所以,在定sci一區論文選題或者日常閱讀研究領域發展狀態文獻時,免不了要搜索sci一區論文。那麼,如何搜索sci一區論文?
  • sci增刊與正刊有什麼區別
    發表是sci論文,有的是刊登在增刊上,有的是刊登在正刊上。sci增刊與正刊不是一回事,發表的sci論文也有差異。那麼,sci增刊與正刊有什麼區別?1、定義不同。sci正刊就是指正常出版的sci期刊,就像月刊、半月刊、周刊等,出版的期刊都是連續的有規律的,會標明第幾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