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鵲鴉,拉丁學名是Calocitta formosa,又稱白胸鵲鳥,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突胸總目雀形目、鴉科、鵲鴉屬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White-throated Magpie-jay,命名人為Swainson,命名時間在1827年。
其通常體長46-56釐米,體重205-213克。翼展17.8-19.3釐米,喙長34-46毫米。是一種體型大,有羽冠,顏色鮮豔的長尾巴鳥類。兩性異形,尾部長短區別明顯,雌鳥尾部更短,為267-314毫米,雄鳥尾巴長284-334毫米。軀體其他部分基本相似。成年白喉鵲鴉的臉頰大部分是白色的,頸部和胸腹部白色,頸胸之間有黑色的環,背部藍色。從眼睛後面開始有一黑環。此黑環往往是不完整的。雄鳥的羽冠發達,幾根長羽突出頭頂,稍微彎曲,激動時會挺起,在鳥類羽冠中非常具有特點。雌鳥的羽冠幾乎完全黑色,眼以上多黑色或黑白色斑駁著色。耳朵上有黑色斑塊,大部分雌鳥更明顯,常融合成胸部環。
該物種棲息地包括亞熱帶或熱帶的乾燥疏灌叢、亞熱帶或熱帶的溼潤低地林、旱林、耕地、種植園和亞熱帶或熱帶嚴重退化的前森林,垂直海拔從海平面至大約1128米。
該物種大多數的白頷鵲鳥棲息地為由灌木和樹木植被組成的棘叢,尤其是合歡樹。境內平均規模為10至27公頃,平均大約18公頃。白喉鵲鴉在中美洲的範圍很廣,涵蓋了森林和草原的廣大地區。這些鳥有一個複雜的社會結構。白喉鵲鴉是社會性鳥類,生活在5-10隻的組群中。社會團體的主體是雌鳥,它們積極捍衛自己群體的領土。這些小群中對雄鳥更寬容,並允許「雄鳥自由來住」,自己決定留在族群的時間。群族的主要任務是圍繞育種的雌鳥和它的後代,以工作為「幫手」來築巢,飼料,提高亞成鳥的能力,把食物送給築巢的雌鳥其他鳥類。這些鳥覓食時往往聚為一組,其中包括幼鳥和亞成鳥,它們向老鳥學習,經常接手它們的長輩的覓食場所。該種不遷移,全年都是在其境內活動。
白喉鵲鴉的聲音很富有聲樂感,有幾種不同類型的呼叫。捕食時的報警聲很類似電話的聲音,嘈雜的通話,在長度和速度上各不相同,這取決於具體的威脅。一般來說,當威脅逼近巢穴時報警聲最響亮和最有活力。無論雛雞和孵卵的成鳥要吃飯時,都會用做響的嗚嗚叫聲來吸引餵養。雌鳥孵化時經常要長達幾個小時,在這段時間很少覓食。通常在交配嘗試和築巢過程中產生的聲音,是低「chirring」。其他食物包括各種大型水果、節肢動物、卵塊和蛹、黃蜂巢和蜘蛛。飲食因季節而異,雨季期間主要消耗果實;5- 8月是各種小水果和金合歡水果。乾季期間大多是毛毛蟲。
白喉鵲鴉分布於尼加拉瓜、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墨西哥和宏都拉斯。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該物種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