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太傷腦筋
圓周率,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希臘字母π(讀作pài)表示,是在數學及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數學常數。π也等於圓形之面積與半徑平方之比,是精確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形狀的關鍵值。圓周率常數約等於3.141592654……,它是一個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的小數。
由於圓周率的無理性這一特殊屬性,就有些數學及物理天文愛好者會奇思妙想,把圓周率的無限屬性用來推測宇宙的大小,雖然這種思維很獨特 ,貌似有一定共通性,但經細思之,發覺它們之間相似性的「無限」「無窮」還是不能等同起來的。最起碼,要通過用圓周率的無限性來推導證明宇宙是無窮大的這種假想,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
「無窮」一詞是一個性質狀態定義不清晰、不準確、不完善的詞彙,只能算是一個狀態假定性的概括用詞。筆者對於用圓周率的無限性推理宇宙無窮大或無限大的觀點,持不同的意見有以下幾點:
第一,難以自證和它證性。圓周率若是可以不斷算下去的話,那麼人類就沒有那麼長的壽命一直跟蹤下去,去親眼證明圓周率倒底會不會在最後出現循環的數字。既然不能等到最終結果出現,也就是不確定的未知結果,也就不能武斷地用「確定」的屬性狀態詞彙來定論為「無窮小」或「無窮大」了。換句話說,未來結果還處在進行中的未知狀態,可能是無限,也可能有限(可窮盡),也就不能提前蓋棺定論為一個明確的狀態來表述。一個未經科學實踐證明,僅憑一些理論性推斷就下了定論,其理論的權威性仍然是可以象顛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最終被推翻的。沒有經過最終證實的一切理論性推斷,都屬於一種暫時的,草率的假想判定,也可以認定其為暫時是不可能存在的,是不科學的。(在嚴謹的科學文章裡,用「難以窮盡」等難定性詞彙都比「無窮盡」顯得更合理一些)
第二,物有極限,理有窮盡。從人的直覺層面理解,宇宙既然無窮之大,那麼其形狀應該是充滿整體虛空,而不應該還有許多令其它物體存在的空間才對,否則,就夠不上無窮二字。還沒大到充滿虛空,也還是在有限範圍內,就不應該用上「無窮大」一詞,用「極大」一詞就完全可以概括在內了。用詞不當就會令人產生認識上的概念誤解。宇宙之大如果是以虛空中所存在的物質多少來決定其大小的話,也就是個有極大限度的狀態,依附於物質狀態的數理現象也就會隨著物質的現象消散變化而歸復於隕滅或更替的狀態,也就是宇宙動態變化是留有一定的虛空騰挪位置存在的,不可能大到無窮充滿虛空。儘管是極其之大,但還是在一個有限之中的狀態,物質是如此,具有「理數性象」(即無實體物質屬性的抽象概念)的圓周率亦脫離不了如此規律。
第三,無限性只是人類想像中的性狀,不是能被觀察的狀態。或許只有造物主才能配得上「無窮的,永恆的」詞彙。只要能被收入於眼中的,未脹滿到超出觀測能力之外的物質現象,就是有限的,可觀察的物質狀態。無窮、永恆是一種不可言狀的狀態,人類的物質世界中實際上是沒有這種狀態存在的。這是一種窮盡人類詞彙也難以言表的狀態,如同人類思想中的「神」「造物主」一樣,是難以形容的。圓周率的無理性要麼就像所有物質屬性一樣,是在有限物質狀態之內的,要麼就是像「神」「造物主」一樣存在的不可言狀的狀態。人類世界的認知體系是建立在可觀察範疇之內而存在的,圓周率的屬性已超出了人類正常認知的範疇,如同「神」「造物主」的存在一樣,只能存在於我們思維當中,而是不允許出現在現實的物質世界之中的,否則,人類所觀察到的一切物質現象的穩定性就會不復存在,因為一個沒有界限和邊際的東西是難以想像的東西,也是不能全面被觀測的,在現象界有這種屬性的真實物質狀態出現基本是不可能的。
在人類世界中,普遍的,有規律的一切物質現象都不能隨便定義其為無窮、無限或是永恆的狀態,因為這是一種人類知識範疇以外的狀態,是語言與思維難以釐清的超驗概念,很容易造成人類思維認知上的打結。
這個世界上不會有隻生不滅的現象存在,宇宙發展再大也不會不可窮盡下去,相反,達到一個頂峰時期,將會轉變為能量耗盡的衰退現象直至奔赴下一個物質的不同集滅變化的循環規律中去。圓周率或許是這個宇宙變化動力的性象法則,它的無理性或許是讓宇宙不斷發展變化下去的動力源泉。由於它的無理性,使得這個繁華浩瀚的宇宙在持續不斷地演化著「造物主」的奇妙和偉大。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