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市場誰來監管
「專業課能劃範圍,公共課能押題,是不是有錢就能上研究生?」大四學生李琳不明白。
「同生高」的小杜說:「你可以不考呀,可以不在我們這裡報名,沒人強迫你。」言下之意是考生多,考研的好處多,考研市場能不火嗎?
為了考證「同生高」開出的籌碼有幾分可信,記者以考生的身份撥通了「同生高」的「目標學校」武漢大學研究生招辦的電話,剛一提到考研班許諾的押題、保過,接線的老師斷然否認:「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沒有人考前能接觸到試卷。而且專業課考試都是從題庫隨機抽取,根本不可能漏題。同學們應該憑刻苦努力換來勝利果實。」
事實上,與小杜混熟後,他也曾向記者交了點實底兒:「我們去年運作了十幾個考生,也有兩個沒過關」。而「新東方」號稱自己押中2011年政治真題97分,馬上也有同學逐條質疑他們誇大其詞,純屬忽悠。
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天價考研班依舊紅火。而更嚴肅的問題是,為什麼真的有憑藉天價考研班順利過關的同學?儘管有些言過其實,為什麼考研班還是能押中一些真題?
「關係」、「門路」在這裡真的行得通嗎?其中的奧秘記者已然無力探究。
而我們要問的是,這個市場需不需要監管?誰來監管?
記者發現,很多培訓班如「同生高」公司一樣都在打「擦邊球」:註冊為「教育諮詢」而非「教育培訓」,兩字之差便可以隨時撇清自己與培訓機構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北京市海澱區教委一位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只有在培訓機構涉及中小學生培訓的時候才需要在教委備案,需要教委審批。如果是面向社會的培訓,則在工商部門註冊就可以。」
據了解,培訓機構的主管部門有教育、工商等部門,按審批權劃分管理權。而大多數培訓機構「跨行業辦輔導」,如在勞動部門取得培訓資質後,開辦技能輔導班之餘又辦起考研輔導班,而在辦考研輔導班時出現的違規,教育部門無權管理。正是教育部門不管、地方政府不管、工商部門不管的「三不管」狀態,使考研培訓班如入無人之境,恣意妄為。
據記者了解,教育部曾在2008年發布過《關於進一步加強考研輔導活動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確規定:「對發布虛假招生簡章(廣告)騙取錢財或管理混亂,社會影響惡劣的,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要依據《民辦教育促進法》責令其限期改正,並予以警告。」並對培訓機構進入校園張貼廣告、考試大綱編寫人員參與相關培訓等行為明令禁止。但顯然,考研培訓機構對此規定「置若罔聞」。
業內人士為此呼籲,考研培訓行業首先應該做到行業內的自律。培訓機構應該是教育機構,但現在卻完全做成了商業機構。其次,學生在擦亮眼睛、慎重選擇考研輔導班的同時,有關部門必須加大力度取締涉嫌虛假宣傳的「黑」培訓班。(本報記者 姚曉丹 雷 柯)
推薦閱讀
掌上考研
中國教育在線考研訂閱號
研究生留學qq群:43794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