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新定義光感知,可能是智慧型手機的新方向

2021-01-10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Alter

移動通信技術的每一次迭代,都伴隨著手機市場的新一輪洗牌。

這樣的觀點曾在2019年末頗為流行,以至於所有的手機廠商都開始謹小慎微,生怕錯過5G的浪潮,進而淪為時代的淘汰品。

然而最終的結果似乎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料。按照中國信通院發布的相關數據,2020年前11個月國內手機市場的出貨量為2.81億部,同比下降21.5%,其中國產品牌的出貨量為2.49億部,同比下降23.6%。

儘管在11月的出貨量中,5G手機已經佔到同期的68.1%,卻也無法掩蓋一個基本事實:在5G手機全面普及的2020年,行業並未等到新一輪的換機潮。可能有外部大環境因素的影響,但低迷的市場需求已經是一種常態。

可以找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運營商的5G基站部署過於緩慢,尚未越過用戶換機需求的臨界點;再比如缺少和5G匹配的殺手級應用,僅僅是有事沒事測個速的場景,恐怕難以撬開消費者的腰包……

諸如此類的解釋不乏合理性,可回到智慧型手機行業本身而言,除了5G這樣的外部刺激,想要在銷量上再次翻越山丘,還需要用戶體驗上的「內循環」。

01

等待一場「化學反應」

想要揭開手機市場銷量持續低迷的原因,數字折射出的僅僅是表象,隱藏在表象下的深層次原因,恰恰是智慧型手機行業陷入的創新怪圈。

回顧智慧型手機過去10年的演變歷程,看似眼花繚亂的創新背後,無外乎兩條路徑:

一是硬體參數上的升級。智慧型手機的屏佔比越來越高、處理器越來越強勁、攝像頭的數量越來越多……以至於一些手機廠商將堆砌硬體和創新畫上了等號,十年進化的本質都是在硬體上不斷做加法。

二是應用生態的中心化。相較於2010年時相對散亂的應用生態,主流手機廠商們已經構建了一整套中心化的應用生態,並逐漸從智慧型手機延伸到了VR、智能家居等場景,甚至開始在內容上布局。

魔幻的一幕也在於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兩條路徑幾乎是平行推進的,服務和硬體的匹配大多集中在「物理升級」,鮮有打通硬體底層的「化學反應」。或許也為智慧型手機下一步的顛覆性創新提供了方向,即進行一場全面融合硬體和服務的「化學反應」,而最可能的破局點就是光感知系統。

按照艾瑞諮詢在《2020中國人工智慧手機白皮書》中給出的數據:智慧型手機的光感知系統主要由晶片、屏幕、算法和攝像頭構成,目前光感知系統在智慧型手機關鍵部件中的價值佔比高達46.6%。同時NPU陸續被集成在智慧型手機的SoC中,多核GPU逐漸成為智慧型手機的標準配置,光感知系統的軟硬體協同已經是智慧型手機走出僵局的增量因素。

嗅覺敏銳的智慧型手機廠商儼然洞察到了這樣的趨勢,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在近兩年的旗艦新機發布會上,「拍照」環節所佔的篇幅正在持續增長。

性能、工藝、設計等原本佔據了過半時長的環節,被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一筆帶過,取而代之的是手機的拍照能力,從相機的參數介紹,到美顏算法的優化,再到邀請著名攝影師現身說法,幾乎霸佔了整場發布會的三分之一時長。諸如光學防抖、潛望式鏡頭、超級夜拍等功能,也漸漸取代性能和設計成了智慧型手機的核心賣點。

然而光感知系統當前的局限性也是不爭的事實,傳統的調校只是將光學系統、感知系統和計算系統進行簡單的參數調整。比如攝像頭和處理器的交流是通過固定的參數進行的,根據光圈大小的參數優化算法來提升手機的夜拍能力,距離光學系統、感知系統和計算系統協同進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

02

他們正在提前布局

如果說5G對手機行業的刺激是革命性的,人工智慧所帶來的影響則是漸進的過程,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左右著行業進化的節奏。

目前AI對光感知系統的賦能主要集中在生物識別和計算攝影兩個領域,比如結合計算機視覺、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等技術,配合手機的光學系統和傳感系統,通過圖像識別、融合、增強、分割等方式,優化手機的拍攝和成像能力,以「軟硬結合」的方式打破手機在光學處理與成像方面的局限性。

確切地說,一場以人工智慧技術為主導的光感知協同進化正在進行中,並且已經成為整個智慧型手機產業鏈的共識。

在光感知的產業鏈上遊,舜宇光學在傳統的鏡頭生產外,也在進軍拍攝模組和光學稜鏡等領域,其中在手機拍攝模組的對焦方式上,舜宇光學已經可以實現固定對焦、自動對焦、快速變焦和光學變焦等技術,用於提升手機成像的效率和質量;另一家以3D傳感技術為核心的奧比中光,自主研發了多種3D攝像頭,並已經覆蓋了OPPO、小米、聯想、魅族等手機廠商。

在光感知的產業鏈中遊,曠視提出了用人工智慧重新定義光感知系統的理念,並推出了「利用算法對相機的成像特性進行學習,然後還原景物原有的細節紋理以提升整體畫質」的超畫質技術。基於曠視AI生產力平臺Brain++的能力,超畫質技術在2年時間內已經迭代到3.0版本。根據艾瑞在白皮書中公布的資料,目前相機評測機構DXOMark排行榜上TOP 10的國產手機中,70%已經應用了超畫質技術。

光感知的產業鏈下遊,華為從P30系列開始使用RYYB陣列的CMOS,將傳統傳感器濾光片的綠色像素替換為黃色超級像素,進而提升了約40%的進光量,然後通過ISP硬體和算法端的聯合優化對色彩信息進行加工,大幅提升了手機的夜拍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華為開始對光感知系統的底層架構進行調整,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光和感的協同進化,嘗試將產品重心從硬體遷移到了算法端。

光感知系統目前仍是典型的買方市場,手機廠商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往往是手機廠商確定對光感知系統的詳細要求後,由模組廠根據指定的供應商或標準對零部件進行封裝,再統一交付給手機廠商。

當華為等頭部玩家已經開始探索光感知協同進化,曠視科技、舜宇光學等中上遊企業已經提前進行了布局,大概率可以猜出智慧型手機下一步的進化方向。

03

誰在左右潮水方向

其實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低谷也好,高潮也罷,最終左右潮水方向的都是用戶。折射到銷量上的此消彼長,終歸離不開消費者的用腳投票。

借鑑第三方數據機構QuestMobile在《2020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秋季大報告》中給出的數據,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的時間周期裡,頭條系和快手系的用戶使用時長佔比呈現出明顯的增長態勢,頭條系從去年的12%增至15.4%,快手系從從去年的4.4%增長到7.2%,而用戶時長增長的籌碼正是兩家 「短視頻+直播」的產品形態。

艾瑞諮詢也曾向外界披露UserTracker平臺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短視頻已經是消費者日常最常用的手機APP,單機單日有效時長的佔比高達31.9%,遠高於在線閱讀和新聞資訊。

根據用戶行為的變化可以做一個反向推導:當用戶將越來越多的時間留給短視頻和直播類應用,意味著拍照已經成為消費者最為關注的購買因素,智慧型手機廠商需要不斷提升產品的拍攝能力和使用體驗。

言外之意,智慧型手機光感知系統的升級,剛好切中了當下消費者的需求喜好,也是手機市場走出瓶頸期的必然選擇。

至於這樣邏輯是否行得通,還需要一些第三方案例來驗證:

中關村在線在2019年發起了一項針對智慧型手機消費者購買意向的調查,結果顯示拍照的佔比高達29.2%,處理器的佔比只有17.3%,曾經作為主打賣點的外觀設計和屏幕,消費者的關注度已經不足10%;

據《2020中國人工智慧手機白皮書》中披露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AI拍攝算法在國內安卓手機中的覆蓋率達到91.6%。國內主流手機廠商的高端安卓手機系列中,約有75%應用或與曠視合作了AI算法;

華為P30系列在RYYB陣列和算法調校的基礎上以「夜視儀」進行宣傳,在同質化嚴重的手機市場中「夜景「作為差異化賣點。按照華為官方在2019年進博會上給出的數據,P30系列上市八個月的出貨量超過2000萬部……

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條結論:相比於尚未贏得用戶認同的5G紅利,光感知系統已經是被市場驗證的方向,能否在光感知系統的較量中獲得優勢地位,將直接關係手機廠商在下一階段的產品競爭力。

用一句俗套的話來說,智慧型手機的所有技術都值得用人工智慧重新做一遍,原本獨立優化的光感知系統,倘若可以在算法的助推下走向軟硬一體,在計算攝影的軌道上還有很多可以深挖的空間。

04

寫在最後

智慧型手機的創新乏力,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

所不同的是,以往在思考這一問題的時候,多半寄希望於爆炸性的新技術,可當5G都未能重寫手機市場現狀的語境下,這條路幾乎已經行不通。

恰恰是人工智慧對於光感知系統的漸進式革新,讓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意識到,相較於被動等待爆炸性技術,或許應該向「庖丁解牛」那樣重新拆解智慧型手機的用戶價值,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相關焦點

  • AI重新定義光感知,或是手機新方向
    或許也為智慧型手機下一步的顛覆性創新提供了方向,即進行一場全面融合硬體和服務的「化學反應」,而最可能的破局點就是光感知系統。在光感知的產業鏈中遊,曠視提出了用人工智慧重新定義光感知系統的理念,並推出了「利用算法對相機的成像特性進行學習,然後還原景物原有的細節紋理以提升整體畫質」的超畫質技術。
  • 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手機白皮書—AI重新定義光感知
    另一方面,手機廠商均將以拍攝功能為代表的光感知能力作為競爭焦點,不斷驅動光感知系統升級。  概念解析:1)AI重新定義光感知,強調通過利用AI能力,尤其是發揮AI算法的優勢,突破傳統光感知系統相對流程化、獨立化的運作方式。增強光感知系統的協同性,進而提升性能,豐富功能,增強效果。
  • 「拍攝」成消費者最關注的手機要素 曠視科技提出以AI重新定義光感知
    圖:曠視科技打造超畫質技術,整體提升畫面品質基於曠視科技自研的AI生產力平臺Brain++的能力,超畫質技術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已經迭代到3.0版本,研發及交付效率提升了6倍,提供的功能超過100種,並已應用至多款智慧型手機之中。
  • 重新定義智能家居 雲圖全場景智能家居到底憑什麼?
    雲圖憑藉全場景智能,正在重新定義智能家居。何以見得?下面從智能家居的產品、體驗和服務等維度對雲圖現象進行剖析解讀。   一、產品進化,雲圖重新定義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行業風口大,大小玩家眾多,市場也經歷過野蠻生長的階段。尤其是在快速擴張、搶佔入口的智能單品發展階段,市面上一些產品偽智能、做工粗糙、品質差、不穩定,大大損害了用戶體驗。
  • Tinsee天時,重新定義智能腕錶
    目前,各大科技巨頭都在想像著一種戴在手腕上的手錶能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的新入口,甚至想激活一個能顛覆整個智慧型手機生態系統。可是智慧型手機的屏幕尺寸已經進化到5英寸左右,連蘋果都抵擋不住隨身的移動大屏時,「在手腕上綁上一塊全世界最優秀的餅圖展示儀器,本質上是一件可笑的事情。」
  • 三維重新定義智能世界 的盧深視亮相智能經濟產業創新科技展
    會議同期舉辦了智能經濟產業創新科技展,的盧深視作為智能經濟產業代表企業亮相,展示自主智慧財產權、精度全球領先的3D CV相機模組等產品。的盧深視展示的高精度RGBD相機和的盧深視3D-Face ID智能模組均已實現量產,在5米範圍誤差小於1mm,指標超越國際3D相機巨頭,且量產良率超99%,精度全球領先,具備獨家專利技術,高度自主可控。
  • 百級全陣列背光,AI智能交互!海信U7將重新定義高端電視旗艦
    一、引發彩電行業新一輪技術創新作為海信推出的高端超畫質U7產品,從命名就可看出,該款電視主打超畫質,在發布之初便被成為領先友商至少3年的跨時代產品。百級全陣列動態背光技術需要更多技術支持,所以說海信超畫質U7將海信在於技術創新上的實力展現淋漓盡致,更激發國內新一輪畫質技術變革。在過去很長時間以來,我國高端彩電市場被LG,三星等國外大廠鉗制,像液晶電視,量子點電視等等,國內廠商都是跟隨外資後面研發,更別說是引領消費趨勢和市場浪潮。
  • 華為發布首個基於智能視覺與感知的智能視頻算法商城
    [深圳,2019年10月29日] 今日,主題為「洞見當下,預見未來——5G+AI+視頻,加速千行百業智能化升級」的華為智能安防產業峰會在深圳召開。在會上,華為推出首個基於智能視覺與感知的智能視頻算法商城Huawei HoloSens Store,重新定義智能安防新生態模式。
  • 這個時代即將由AI定義一切
    雖然這只是專用人工智慧突破性進展的一小步,但足以給無數人遐想的空間。這進而也改變了全世界對人工智慧的認知和預期。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人們不得不面對生與死的殘酷考驗,新一代人工智慧與網絡信息技術也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人們從來沒有如此切身感知、真切體驗技術的價值。中國的新基建大命題給沮喪、低迷的全球經濟抹上了一層希望的亮色。
  • Waymo重新定義下一代自動駕駛感知,成本再降一半「GGAI頭條」
    從智慧型手機時代的蘋果,到電動汽車時代的特斯拉,再到自動駕駛時代的Waymo,都是如此。 在過去幾年裡,數百名Waymo的工程師(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蘋果)重建了該公司的大部分自動駕駛硬體,涉及攝像頭、雷射雷達和毫米波雷達三種核心感知硬體。
  • 解析智慧型手機裡的傳感器實例
    很多人都不解在聽筒旁邊的幾個小黑點是做什麼用的,其實它們就是這些人性化功能的硬體基石,這些統稱為「傳感器」的配備感知著智慧型手機對光線,距離,重力,方向等方面的變化,並能讓我們獲得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使用體驗。
  • 定位AI拍照機器人 美圖新款手機又炸出一個自拍手機新方向
    繼美圖T8引入人工智慧美顏黑科技之後,在新近發布的美圖M8上,人工智慧技術再次應用到自拍領域,尤其是人工智慧時代「拍照機器人」的定位,可能又會引起自拍手機研發方向的新變化。  如果說四年前美圖手機上市的時候,「主打自拍」的理念還只是「小而美」,可就目前來看,「自拍」、「美顏」業已成為當下手機用戶的剛需,並成為手機市場一個潛在的增長點。
  • 軟體定義汽車丨產業重新分工和洗牌期將加速到來?
    過去不管講軟體還是系統,其實是技術堆迭,但這不夠,我們要不斷提升用戶體驗,加強技術創新,從反方向促進技術創新。從這一點來講,軟體定義汽車狹義的時代即將過去,我們會迎來軟體定義汽車的廣義時代。張玉峰:感謝主辦方。地平線成立於2015年,也是比較年輕的公司,我們提供高性能、高性價比的邊緣AI晶片和核心的感知算法。
  • 蘋果三星之後,中國公司正在定義全球智慧型手機設計的風向
    北京時間9月13日凌晨,蘋果在其十周年的發布會上以一款帶劉海的全面屏手機「iPhone X」致敬賈伯斯。且不說公眾對這個劉海有何意見,一向喜歡引領潮流的喬幫主想必不會太滿意這款「跟風作」。原因很簡單,全面屏的發明者,是一家中國公司:小米。去年10月25日,小米發布全球首款全面屏概念手機——小米MIX,智慧型手機的全面屏浪潮自此開啟。
  • 如何重新定義汽車,請由晶片先回答
    晶片平臺之上軟硬體解耦、軟體定義汽車成為現實,終將重塑汽車產業生態格局。 百年汽車工業發展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從鋼鐵機械到機電一體化,再到「新四化」,不斷演繹著科技發展給汽車帶來的全新定義。 如今的車,既是一輛車,也是一個智能終端,還有可能是一個基礎設施。
  • 「千克」被重新定義 物理教材將修訂
    謝軍說,就像1967年,用原子的特性修訂了時間單位「秒」的定義,使我們在幾十年後的今天擁有了衛星導航和網際網路技術一樣,「千克」等4個國際單位制的重新定義,將在未來對人類科學、技術、貿易、健康、環境等領域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而現在我們對這些影響的預判和認為,可能是未知遠遠大於已知。
  • 軟體定義衛星,智能引領航天
    趙軍鎖和他的聯盟同伴們有一個夢想,就是將傳統衛星演變為智能衛星,「就像傳統手機演變為智慧型手機一樣。」「雖然說摩爾定律快要失效了,但30多年來,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傳輸能力提升了差不多100萬倍。可惜航天界沒能充分利用好摩爾定律紅利,我們希望能儘快補上這一課。」
  • 糖果攜京東Diss多家全面屏手機 SOAP R11售價899重新定義全面屏
    ,重新創造了視覺感官的沉浸式體驗。而SOAP R11定價定位,以強勢的姿態打破了全面屏手機普遍高價的「壟斷」,加速全面屏手機的普及和推廣,把全面屏這個有可能發展成為暴利市場的手機新高地送回原位,給那些高價全面屏手機品牌更多的壓力,迫使他們放下身段,提供更好和價格更低的產品給消費者。  在SOAP手機執行長倪春看來,「全面屏」是一種全新的手機時尚潮流,每一個人都值得輕鬆擁有。
  • 智慧型手機環境光/近接傳感器設計難點解析
    87NEETC-電子工程專輯本文介紹在智慧型手機中實現環境光感測遇到的主要挑戰,以及如何克服這些挑戰,以實現背光燈更高的反應靈敏度,並能精確地根據環境光來調整背光亮度。87NEETC-電子工程專輯明亮視覺反應首個難題就是光電二極體(photodiode)對光的反應方式並不同於人眼。
  • 深度乾貨 | 增強現實中的機器與人如何感知世界
    對於雙目虛擬設備或智能眼鏡來說,這是計算機圖形學的一個重要挑戰。為了設計虛擬世界,對虛擬對象在現實世界中的位置和方向有一個共同的認識是很重要的。一致的坐標和方位系統在這方面是非常有幫助的。視網膜外信號感知:這些類型的感知是生理過程的結果,而不是那些來自於進入眼睛的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