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消費潛力轉為增長動力(觀象臺)

2021-01-11 人民網

消費增速放緩並不等於消費結構升級停滯,短期波動也不代表長期趨勢。在優化供給上下更大力氣,就可能讓潛在消費需求有效轉化為現實增長動力

減糖豆乳酪、奶茶流心、故宮IP……中秋將至,健康低脂或創意獨特的月餅受到消費者青睞。某電商平臺的數據顯示,農曆七月初一至八月初一,用戶定製款月餅銷售額同比增長達5倍以上。無獨有偶,今年以來,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速下滑的情況下,低糖飲料、新興小家電等產品依然實現了逆勢增長。

近年來,消費已經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今年,受疫情影響,聚集性、流動性、接觸式消費受到抑制,上半年消費增速有所下滑,讓不少人關心,消費這一「主引擎」的動力是否能依然強勁。

新產品銷售火爆,說明消費潛力依然很大。我國擁有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形成了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同消費群體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不斷升級,網絡購物、行動支付等新業態新模式迅速發展,為新消費拓寬了空間。消費增速放緩並不等於消費結構升級停滯,短期波動也不代表長期趨勢。

疫情衝擊不會改變消費持續升級的趨勢,將消費潛力轉化為增長動力,要在優化供給上下足功夫。其中,傳統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不可或缺。

通過轉型升級,傳統製造業能更好地滿足健康、時尚等多元化、個性化需求,推動釋放消費潛力。比如通過科技創新,掃拖一體、有效殺菌的蒸汽拖把等健康小家電銷量攀升;通過細分供給,小小紙巾也能開發出乳霜巾、棉柔巾、易衝散型衛生紙等多種品類,表現搶眼;通過跨界融合,新品牌鍾薛高分別與娃哈哈、五芳齋、榮威汽車聯手打造的主題雪糕迅速熱銷,老字號稻香村搭上安慕希,酸奶餡月餅和五仁味酸奶都成了中秋暢銷款;通過創新營銷,今年某電商平臺上,健康理容類家電中的電動牙刷、衝牙器成交額,家電、手機、電腦數碼定製產品成交額同比增長均超過300%。

滿足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傳統製造業比過去更具備有利條件。過去,一款產品設計得好不好,有沒有市場,企業要等到銷售數據出來才知道。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藉助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把設計、採購、製造、物流、銷售等環節全部搬到「雲」上,不僅可以精準捕捉消費者的需求數據,還可以第一時間拿到用戶反饋,在實現製造過程數位化、精細化、柔性化深度轉變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流通成本,甚至可以做到零庫存,進一步提高了企業效益。比如山東的一家陶瓷企業,通過智能化升級後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陶瓷製品的變形率也從15%降至5%,可以更好地滿足對中高端陶瓷產品的需求。

很多時候,傳統製造業不是沒需求,而是沒有好產品。抓住工業網際網路的新機遇,通過轉型升級挖掘行業的新潛力,傳統製造業一定能充滿新活力,推動消費潛力更多轉化為增長動力。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30日 18 版)

相關焦點

  • 中國消費不斷拓展增長新空間
    日前,商務部召開的消費升級行動計劃推進現場會強調,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促進城市和鄉村消費擴容提質,加速商品和服務消費潛力釋放,推動傳統和新型消費創新融合,營造安全和放心的消費環境。
  • 消費是拉動經濟的第一動力,「推促新型消費」提升消費與供給的適配性
    「新型消費」是指基於網際網路的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網絡化、數位化和智能化。消費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消費對經濟增長發揮著穩定器的作用。受疫情衝擊,今年我國消費受到抑制和凍結,實際有效需求出現下滑,但部分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
  • 挖掘自身潛力 保持較快增長
    挖掘自身潛力 保持較快增長     7月22日,省委財經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召開,研究分析我省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 乳品消費信心提振 液態乳品消費增長
    液態乳品的銷售額增速自2017年以來呈上升趨勢,顯示了液態乳品品類的潛力。如圖2所示,伊利作為中國乳業龍頭企業,2019年在食品飲料行業主要廠商中滲透率處於領先地位,且銷售規模保持較好增長。伊利在2019年消費滲透率為91.8%,在中國城市家庭中擁有著廣泛的消費人群。
  • 消費怎樣才能進一步釋放潛力?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就「全面促進消費」提出一系列新目標、新部署。中國有14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其中4億多中等收入人口,絕對規模世界最大。「十四五」期間,促進消費將從何處著力?對居民生活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又將帶來哪些市場機遇?
  • 2014.12:我國經濟增長動力及其轉換
    進入「十二五」(2011—2015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轉型發展新階段,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的傳統動力出現一定衰減,新生動力加快孕育成長,新舊動力正處在轉變之中。主要表現在:一是需求動力由投資出口帶動逐步向消費帶動轉變,二是供給動力由要素規模擴張帶動向質量提升帶動轉變,三是產業動力由工業帶動向服務業帶動轉變,四是區域動力由東部帶動向協同發展轉變。
  • 「雙11」火爆消費折射中國經濟巨大潛力
    作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今年受疫情影響經歷了短期下滑,但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消費市場迅速企穩回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0.9%,網上零售額達80065億元,同比增長9.7%,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3%,網絡商品銷售保持兩位數的快速增長態勢。
  • 數字經濟時代的全要素生產率及增長動力
    下面我將我測算的數字經濟結果展示一下,新一輪科技革命背景下,在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以及提升增長動力方面,還有哪些潛力可挖。  一、全要素生產率測算方法及提升路徑  我們國家已經進入到需要主要依靠創新驅動、依靠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發展階段。從2014年新常態開始,要尋找新的增長動力,最後很重要的落腳點就是怎麼樣去提升我們的全要素生產率。
  • 我國旅遊消費潛力巨大 支持「網際網路+旅遊」發展
    原標題: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按時間表抓緊做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落地實施國內相關工作;部署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和促進釋放農村消費潛力;確定適應消費升級需求支持「網際網路+旅遊」
  • 新論:尋找中長期增長的根本動力
    有效解決當前的增長動力問題,需要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更加重視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本形成和技術進步四個因素      中央適時推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中長期動力培育帶來了重大機遇。以往,我國經濟增長過多依賴投資、消費和出口所謂的「三駕馬車」拉動,尤其是過度依賴投資。
  • [聚焦新消費]三大特點說明新消費新在哪裡
    開欄的話   近年來,我國消費品市場在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等新的消費熱點呈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新消費」這個名詞開始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新消費到底新在哪裡?對經濟增長拉動有多大?帶來哪些新商機?應該如何監管?
  • 給2020年新消費增長三個加速度
    在消費大爆發與流量大分散同時來臨、在各大企業謀求增長機會交織的節點,我和我的團隊試圖通過海量的數據、科學的分析和嚴謹的推演,尋找破局點。因此「增長」是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2019年進行網際網路商業與消費洞察的錨點,「尋找消費的下一個增長點」,也是CBNData連續第四年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所聚焦的主題。
  • 智庫論壇|鄭新立:「十四五」深化改革釋放中國經濟增長四大潛力
    在鄭新立看來,「『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的首個增長潛力來自鄉村振興,要致力實現城鄉融合發展。」他指出,鄉村振興要著眼以下四大任務,即農業的現代化、新農村建設、農民工市民化以及特色小鎮建設。積極推進上述四大任務,能夠更好地將蟄伏的發展潛力釋放出來,這其中最大的潛力來自農村土地。
  • 2021年,如何挖掘中國經濟的內生增長潛力?
    在國外疫情嚴重、國外很多製造業產品生產難以為繼的時候,中國憑藉完整、靈活的工業體系補上了缺口,不僅讓出口大幅增長,也及時滿足了國外市場的需求,對中國和全球經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2021年,中國需要在經濟結構改革、總需求管理、對外開放等多方面的政策上做出調整,挖掘內生增長潛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讓社會大眾更充分地分享經濟增長紅利。
  • 我國唯一天文鐘在青島觀象臺恢復青春
    修復後的格拉蘇蒂天文鐘12月20日,經過德國格拉蘇蒂鐘錶有限公司近16個月的修復,格拉蘇蒂天文鐘正式交付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青島觀象臺。該臺32釐米天文望遠鏡(大赤道儀)也在天文鐘的指揮下重新運轉起來。它是把動力機械和許多傳動機械組合在一個整體裡,利用幾組齒輪系把機輪的運動變慢,使它經常保持一個恆定的速度,和天體運動一致。青島觀象臺保存的這臺格拉蘇蒂天文鐘在國內是僅存的惟一一臺,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自1956年使用以來一直為青島觀象臺的32釐米天文望遠鏡提供秒信號,帶動望遠鏡的跟蹤系統,分別進行了小行星定位、人造衛星觀測、太陽黑子精細結構觀測、彗星、雙星、掩星等特殊天象的觀測。
  • 新零售服務創新蘊藏商機 農村消費潛力還未完全釋放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網際網路服務還存在缺口,一些機會也正在顯現,尤其是要加強線上線下融合,如一些服裝、餐飲、娛樂等消費,線上服務無法完全替代線下消費,商家需要採取新的技術、新的零售模式,完善線上服務內容,加強線上線下融合,增強客戶體驗,擴大消費。
  • 立足增長階段轉換 實現經濟再平衡
    總體看,「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有望在新的中高速增長平臺上保持穩定發展,並通過深化改革開放、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等建立起新的平衡,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新的動力。   經濟調整與轉型的新趨勢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調整和轉型步伐明顯加快,經濟運行呈現出一系列與以往不同的新變化、新特徵,主要表現為:   一是經濟增速換擋回落,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實際上,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永遠保持經濟高速增長,我國也不可能例外。近年來經濟增速逐年回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讓數字經濟釋放更大潛力(觀象臺)
    一方面,數字產業化加快,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成長,激活了消費需求,也擴大了就業。另一方面,產業數位化提速,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助推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已達35.8萬億元,佔GDP的比重達36.2%。
  • 能源消費同比增長 節能降耗仍需努力
    ——1-11月湖南規模工業能源消費情況分析  1-11月,湖南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同比增長,優質能源的佔比提升。  一、規模工業能源消費特點  (一)綜合能源消費量繼續增長  1-11月,湖南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5533.67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0.9%,增幅較前三季度提高0.8
  • CBNData王洋:給2020年新消費增長三個加速度
    所以,如果我們將F定義為消費增長力,m定義為企業本身,那麼要實現消費增長,就要給它一個加速度。結合CBNData對於2019年度網際網路消費的數據洞察,套用這個公式,我為2020年新消費增長圈定三個「加速度」:a1=新興消費人群;a2=流行爆品;a3=活性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