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ACCEPT研究院:多方面下手打造中長期經濟增長新動力
在活動中,研究院發布了題為「開局十四五:經濟地理再布局,提振國內經濟大循環;經貿關係再調整,開拓國際經濟新空間」的《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疫情加速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迎難而上,果斷抗疫,精準復產復工,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億緯鋰能:短期邏輯看電子菸等 中長期邏輯在動力電池
國金證券發布億緯鋰能的研報指出,短期邏輯看電子菸、鋰原電池、消費鋰電池,中長期邏輯在動力電池:麥克韋爾電子菸綁定國際龍頭,第三代電子菸產品競爭力強,仍為公司近期主要業績增點;ETC項目對鋰原電池創收體量大,有望對2019H2-2020H1業績形成強支撐,且首次安裝完成後會有一定的維護費用
-
新世界新藍籌與新投資方法論
新世界機遇與挑戰並存 從宏觀視角來看,中國經濟將進入到2001年加入WTO以來從未經歷過的中長期通縮的新世界。與經典意義的通縮定義有所不同,文中所謂的「通縮」有幾層含義:首先,這次是良性的中長期通縮。儘管經濟增速下降,但市場化經濟主體的活力卻得到了保護。第二,通縮式寬鬆與物價上漲乏力並存,市場化利率有中期震蕩下行的趨勢。
-
吳聲對話吳伯凡:什麼是新物種?誰是推動新物種進化的根本動力?
每天都有大量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被創造,它們改變了熟悉的生活方式,重組社會固化的生產關係,變革傳統認知的商業邏輯。在變化背後,這些新的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所代表的是一個個新物種企業的崛起。 今天新興企業的誕生數量呈現出爆炸式增長趨勢,網際網路公司進化迭代也比傳統企業更為迅速。變化催生了新物種的誕生與進化,新物種反過來又製造變化。
-
2014.12:我國經濟增長動力及其轉換
一、從需求方面看,投資和出口動力出現衰減,消費拉動將成為新動力 1.1978—2010年的33年間,投資和出口增長強勁,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需求動力。企業創新研發能力的增強以及我國勞動力素質的提升,將逐漸取代要素規模投入,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
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變革研究
但在動力變革進程中,依然面臨著以要素投入為主的傳統增長模式難以為繼、需求動力有待進一步挖掘、產業總體仍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改革開放步入「深水區」等突出問題,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亟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切實推動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變革。
-
【前沿新論】對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的思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逆周期調節為主的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完善,無論是應對20世紀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還是今年以來應對疫情影響,我國都實施逆周期調節,為經濟平穩運行注入強大動力,成為全球率先實現經濟復甦的國家,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各國發展的經驗教訓也表明,逆周期調控政策在危機期間容易「冒頭」,並成為新一輪危機的風險之源。
-
人民日報:「第一動力」論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同志根據中國和世界發展新的實際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這就進一步將生產力結構排序引入現實經濟發展動力系統,在理論上使「第一生產力」進一步嵌入經濟運行,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這一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深化發展,為我國新階段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
-
論新起點 新機遇 新動力 新要求
四 新動力,源於新思想、新使命的啟迪與召喚。 動力是前行的引擎,是燃燒的激情。我們闊步前進的新動力,來自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全會精神的鼓舞。 我們闊步前進的新動力,來自宏偉奮鬥目標的激勵。黨的十八大提出,全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省委全會要求,貴州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既是我們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落實「五位一體」總體戰略布局的根本要求,更是全省人民的共同願望。只有如期完成「兩步走」的奮鬥目標,貴州才能不拖全國發展的後腿、不拖全國現代化進程的後腿。
-
楊承訓:習近平「第一動力」論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同志根據中國和世界發展新的實際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這就進一步將生產力結構排序引入現實經濟發展動力系統,在理論上使「第一生產力」進一步嵌入經濟運行,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這一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深化發展,為我國新階段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
-
人民日報新論:引領新常態需要哪些新動力
原標題:引領新常態需要哪些新動力(新論) 新常態的新動力關鍵在人。要引導創業者樹立踏踏實實做實業的理念、做「百年生意」的戰略眼光 當前,步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呈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順應新常態,重塑新動力,乃是我們保持中高速、邁向中高端的必由之路。
-
每經熱評|國內大循環的源動力在哪裡?
每經特約評論員 陳憲(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嘉華教授)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堅持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
-
死後世界根本不存在 外國學者提出場量子論新觀點
死後世界根本不存在 外國學者提出場量子論新觀點 時間:2017-09-12 16:06:19 來源:3DM新聞組-時之笛
-
數字經濟時代的全要素生產率及增長動力
我個人有個觀點,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的背景下,整個經濟社會運行模式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途徑,可能正在出現新的變化,完全沉浸在以往的宏觀經濟架構及既有的研究思路方法,可能無法很好地分析考察新經濟、新模式。下面我將我測算的數字經濟結果展示一下,新一輪科技革命背景下,在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以及提升增長動力方面,還有哪些潛力可挖。
-
讓消費潛力轉為增長動力(觀象臺)
在優化供給上下更大力氣,就可能讓潛在消費需求有效轉化為現實增長動力減糖豆乳酪、奶茶流心、故宮IP……中秋將至,健康低脂或創意獨特的月餅受到消費者青睞。某電商平臺的數據顯示,農曆七月初一至八月初一,用戶定製款月餅銷售額同比增長達5倍以上。無獨有偶,今年以來,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速下滑的情況下,低糖飲料、新興小家電等產品依然實現了逆勢增長。
-
丁安華:在不確定性中尋找商業銀行發展的新動能
我們必須認識到「推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不意味著與世界經濟隔絕,而是通過調整經濟發展戰略,使其與我國發展階段和經濟體量相適應,改變過於依賴外部市場和供應鏈的現狀,增加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與可持續性。
-
向結構性改革要新動力新優勢
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著重強調經濟結構性改革,明確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
社會主義生產目的論的新發展
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理論問題,也是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根本體現。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雖然獲得巨大發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為生產而生產,為追求經濟增長而發展經濟的片面傾向,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難以得到全面滿足。因此,重新正視與明確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尋找新一輪產業革命突破口
一般認為,技術革命是技術領域裡具有根本意義和廣泛影響的重大技術變革,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飛躍;新技術在各產業領域中被廣泛應用,形成新的生產力,引發產品供給、產業組織、行業結構、就業分布、市場需求以及產業體系的重大變革,從而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經濟增長以及價值觀念、心理狀態和道德觀念等。
-
中金:從需求看高鎳鋰電中長期發展的必要性
針對消費者最重要的兩個需求維度:1)價格、2)裡程,我們認為高鎳鋰電是中長期推動無裡程焦慮平價的重要路徑。快充作為電池與基礎設施以解決裡程焦慮的另一維度,我們也將一併在本文中討論。摘要嚴峻工況下,目前的新能源車裡程將大打折扣。真實工況下綜合平均裡程僅為標稱裡程的約70-80%,消除消費者真實的裡程焦慮需要標稱裡程進一步提升,帶來高鎳與快充技術的中長期發展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