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歡迎的中醫公眾號
最具人氣的中醫公眾號』
致力於中醫尤其是中醫民間的成長和傳承
每天陪伴中醫人成長
第 569 期
作者:胡獻國
湖北遠安縣中醫院
編輯 / 許紅 ⊙ 校對 / 劉剛
長篇中醫小說《中醫冰無雙》上篇之《太白古墓》(點擊自動跳轉閱讀)可在歷史文章中瀏覽查看。關注岐黃民間傳承(公眾號:qhmjcc),享受健康快樂閱讀。
蛤蚧,為脊椎動物守宮科動物蛤蚧已除去內臟的全乾燥體,分布於我國南方及西南地區,主產於廣西,用時去頭、足和鱗片,或炒酥研末。也有單用其尾的。秋冬季節,是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的好發時節,常食蛤蚧,可有效地防治哮喘。
中醫認為,蛤蚧性味鹹、平,入肺、腎經,有補腎益肺、納氣定喘之功,適用於肺腎兩虛,喘咳短氣,虛勞咳嗽,咳血及腎虛陽痿、尿頻等證。《海藥本草》言其「療折傷,主肺萎上氣,咯血,咳嗽」。《本草綱目》言其「補肺氣,益精血,定喘止嗽,療肺癰,消渴,助陽道」。
現介紹幾則藥膳食療:
蛤蚧酒:蛤蚧1對,白酒1公斤。將蛤蚧用淡鹽水洗淨,去頭、足、鱗片,切為小片,浸入白酒中,密封浸泡1月即成,每日睡前飲用1小蠱,連續2~3劑。可溫陽益腎,適用於慢支咳嗽、腎虛腰痛、陽萎不舉。
蛤蚧粥:蛤蚧1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將蛤蚧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砂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或將蛤蚧研末,每次用藥末1~2克,待粥熟時調入米粥中,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劑。可補益肺腎,納氣平喘,壯陽療萎,適用於肺虛咳嗽、腎虛氣喘、虛勞咳嗽、腎虛陽萎等。
人參蛤蚧粥:人參3克,蛤蚧2克,糯米50克,食鹽適量。將人參、蛤蚧研為細末。糯米淘淨,加糯米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藥末、食鹽,稍煮即成,每日1劑。可補益肺腎,納氣定喘,適用於氣虛喘嗽、面浮、四肢浮腫、尿少、腹脹及精液不液化等。
蛤蚧湯:蛤蚧1對,高麗參5克,生薑3片。將人參切片,三者加水同燉至蛤蚧熟後服食,每周2劑,人參可嚼食。可溫腎健脾,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緩解期的食用。
蛤蚧參草酒:蛤蚧1對,人參30克,蟲草20克,胡桃仁50克,麯酒2升。將諸藥同置麯酒中,密封浸泡20~25日後即可,每日早晚空腹飲用10~20毫升,連續20~30天。可補腎益氣,納氣平喘,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緩解期的食用。
海馬蛤蚧湯:海馬1對,蛤蚧1對,調味品適量。鍋中加清水適量煮沸後,下海馬、蛤蚧,燉至熟透後,加蔥花、薑末、胡椒、川椒、食鹽、味精、豬脂等,再煮一、二沸即成。可溫陽益腎,適用於腎氣虧虛、腎陽不足者的秋冬令調養。
紅仁蛤蚧散:紅花30克,蝦仁500克,蛤蚧120克,花椒5克,食鹽10克,酒適量。將上藥共置鍋中,燒熱後用食鹽、白酒共炒至香脆,研為細末備用,每取3克,每日3次,溫開水或米湯送服。可補腎填精,活血化瘀,溫經通脈,適用於會陰脹痛、牽引少腹所致的無精子症。
名醫簡介:胡獻國,男,1957年生,遠安縣人,遠安縣中醫院主任醫師。擅長消化系統疾病,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痛風等的診斷和治療。共編著出版專著37部,其代表作有《中醫藥典故與傳說》、《看紅樓說中醫》、《<本草綱目>中的粥療方》、《百病自診自療叢書》等。
I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藥報》2013年第4004期。I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與我們聯繫,立即刪除。I 投稿信箱:445288908@qq.comI 諮詢合作:微信號:lianshangpuying。
I 注意警示: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知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