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若溪。
在我國古代,人們對於孩子的生辰尤為看重。所以也流傳下來許多關於生辰的俗語,例如: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大概意思就是說,生于于大年初一的女孩兒呀,生來就有福氣,因為大年初一是咱們中國的春節,是一個喜慶吉利的日子;而出生於正月十五的男孩,命也好,有做官的命,因為正好趕上元宵佳節,很熱鬧,正月十五又恰好被人們視作是文曲星的生日,象徵著才華和能力。
剛才說的這句俗語是告訴我們孩子在什麼時候出生,會代表著吉利富貴。其實老祖宗還留下一句告訴大家,什麼時候出生是古人們比較忌諱的俗語,叫: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
為什麼古人忌諱女孩在午時出生呢?因為古人對於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尤其看重,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普通百姓皆是如此。
易經裡有一種陰陽學說,這個學說認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世界的變化即為陰陽,而陰與陽相生相剋又對立統一。凡是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陽;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灰暗的都屬陰。所以便有了女為陰,男為陽的說法。
午時是一天當中陽氣最盛的時候,所以女子如果生於午時,就會陰陽相衝,對於本來屬陰的女子是沒有好處的。
相反的,子時是一天當中陰之極盛的時候,如果男子生於子夜,必然也會面臨相同的處境。而古人對於延續香火這件事,是非常看重的。再加上古人對一些民間俗語深信不疑,因此對這兩個時辰是比較忌諱的。
當然,古人除了對於孩子的出生時辰講究頗多,其實對於孩子的生肖也是頗有說道的。關於生肖的俗語也流傳下來很多,什麼「十羊九不全」啦,「嫁人不嫁屬雞男,娶妻不娶屬羊女」啦!等等。
其實這些俗語,放在今天,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自然是不足為信的。甚至有些無稽之談!但古人的這些說法倒也是一種美好的期望,畢竟誰都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健康平安,光宗耀祖。
現在多數人已經不相信這些老話了!但仔細想想,在我們生活中其實還是有一些人相信的,比如一個產婦本來是可以自己完成順產的,但是為了給孩子選擇一個所謂的「良辰吉日」,或者為了避開她覺得有些忌諱的生辰,所以選擇提前剖腹產。其實這樣的做法是有待商榷的,畢竟順其自然的生一個健康寶寶才是最重要的。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