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通過日晷儀對時間進行測量,並由其推出幹支歷,而我們常說的「生辰八字」正是「年月日時」的四柱幹支。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在很多地方都有很多關於「生產」的說法,有些說法屬於「迷信」,但也有些說法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一些老人常說:「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這是真的嗎?生產時間也有忌諱嗎?
半夜生的男孩沒有「福氣」?
詩韻生寶寶的時候比預產期提前了2天,當時詩韻剛剛吃完晚飯,突然感覺好像宮縮了,她馬上叫上老公兩個人去了醫院。
檢查後,醫生告訴她寶寶是提前發動了,今天晚上可能就會分娩,讓她在待產室先待一會。沒過一會公公婆婆也趕來了,婆婆聽說兒媳馬上就要生產,當下就皺了眉頭。
婆婆說:「你不會要半夜生吧,人家都說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半夜生的寶寶沒有福氣的。」
聽完婆婆的話,詩韻心中十分委屈,她又不能決定寶寶什麼時候出生,如果可以她當然也不想大半夜的生孩子。
「午時」和「子夜」都是幾點?
我們現在使用的時間是「格林尼治標準時間」,而「午時」和「子夜」是中國的古代的「幹支時間」,分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個時辰。
子時:
而子時就是:從頭天晚上的23:00到第二天凌晨1:00。
在「八卦易學」中,1、3、5、7、9為陽,0、2、4、6、8為陰,而子時正是極陰的時辰,而古人認為男子屬「陽」,所以才有「男怕子夜臨」的說法。
午時:
午時是指:上午11:00點到下午13:00之間,又被稱作日正、中午等,午時是「陽氣」最重的時刻,而在古代女子屬「陰」,所以兩者相撞,也是「不吉利」的。
「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有道理嗎?
如果單看「陰陽相衝」,那麼無疑「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的說法是完全沒有道理。但除了「陰陽說」以外,「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還和古代的生產條件脫不了干係。
1)「午時」產婦出汗多
醫生介紹:產房的溫度常年控制在22-26℃之間。
古代沒有剖腹產手術,想要生寶寶只能靠產婦自己順產,這就免不了會讓產婦「流汗」,而午時是一天當中最熱的時候。
這很有可能會加快水分的蒸發,造成產婦脫水,最後因沒有力氣而導致難產,所以在古代「午時」對於產婦來說並不友好。
2)「子時」穩婆在睡覺
古代接生需要穩婆去產婦家中進行接生,如果產婦在半夜生產,穩婆很難馬上趕到,一旦出現了什麼危險,產婦恐怕就危險了。
所以晚上的「子時」對於生孩子是十分危險的,尤其是古人更看中的「男丁」更應該避開這個時間出生。
在現代,寶寶什麼時間出生最好?
☆ 出生在「足月」時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晚於孕39周出生的寶寶,身體器官更加成熟,且抵抗力更強。
與其絞盡腦汁的給寶寶謀個好「生辰」,不如順其自然讓寶寶多在媽媽肚子裡待一會,晚於39周出生的寶寶身體器官發育更完善。
尤其在呼吸系統上,晚於39周出生的寶寶肺泡更多,不容易出現呼吸窘迫的現象。
☆ 出生在「生產條件充沛」時
想要寶寶順利健康的出生,就一定要注意整個孕期的把控,從飲食到運動再到整個孕期的檢查一定要謹遵醫囑,以一個相對飽滿的狀態迎接寶寶的到來。
孕媽們要相信以現在的醫療水平,在任何時間分娩都是安全的。
☆ 出生在「父母最佳生育年齡」時
根據相關研究發現:男性最佳生育年齡在30-35歲;女性最佳生育年齡在23-29歲之間。
建議想要寶寶的夫妻們提前規劃好時間,這是對寶寶負責,更是對媽媽自己負責。
糖果媽媽今日話題:你覺得「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有道理嗎?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