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4月12日,蘇聯航天員尤裡·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人,他也有幸成為第一個從太空中觀看地球的人。「儘管天空非常暗,但地球是藍色的,而且看起來十分清澈」。這是當時他對於我們所賴以生存的星球——地球的外觀描述。
地球為什麼看起來會是藍色的?原因就在於這個星球有71%的面積是被海水所覆蓋。海洋廣闊而連續,水體呈藍色,所以在太空中的地球是一個美麗的藍色星體。
稍微懂點地理知識的人都知道地球是由四大洋七大洲所組成,而在四大洋中又以太平洋為其中之最。它是世界上最大、最深、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在地球46億的生命歷程中,與海洋有關的故事不勝枚舉。
人類之所以熱衷於探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在蔚藍的海平面之下,有著比喜馬拉雅山的高度更加深不可測的秘密。
近代地球物理學家發現,東太平洋海隆是現代太平洋形成的源頭,在此能夠清楚的看到海底的擴張。1.8億年前,自太平洋板塊首次出現以來,就一直在這裡進行著地質創造。1977年,來自於美國的瑪麗.薩普根據對太平洋的研究考察,繪製出了有史以來第一份海底大洋中脊的全系地圖,自此人們開始正式接受此處有新物質不斷的湧出,因此而形成了地球最偉大的地貌這一現實。
這裡究竟發生過什麼?究竟存在過什麼?
還是在1977年,一艘不起眼的名為「阿爾文」號的小潛艇,在東太平洋海隆東翼的一處海域,做出了震驚世界的發現。研究者通過下潛至8250英尺深海域處所拍攝的照片,居然發現了一些貝類、蛤類生命。這裡沒有陽光、沒有營養,但是卻有生命在這裡長期穩定的存活著,不得不說是一個生命的奇蹟。
接下來的研究證明,這些生命應該是以某種細菌構成的物質為食,而這些細菌很可能起源於類似於這些新發現的太平洋深海熱泉噴口的環境中。
再接下來的發現更是顛覆了以往的科學認知。在此之前科學家們相信,所有的生物都是最終從太陽輻射中獲取到的能量,光合作用是所有生物存在的基礎。但是對太平洋這一系列的研究卻證明,能量可以從地球本身獲取,並不一定非要依賴於太陽。
或許地球上的生命真的是起源於海洋,生命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海洋的歷史,海面上發生的一切都與這個星球上的生命息息相關,人類自然也不例外。
上述科學研究故事出自於英國著名作家、探險家、記者西蒙•溫徹斯特所寫的一部名為《太平洋的故事》的書籍,這是一部有關於太平洋的海洋歷史。
其實說這本書是一部海洋歷史並不確切,因為相比較於其他的歷史類書籍,《太平洋的故事》則更像是一部以海洋為主題的百科全書。
在此書中作者回顧了有關於太平洋的過去、分析了它的現在,以及展望了它所有可能會牽動的未來。其實也是同時在回顧、分析、展望人類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西蒙•溫徹斯特猶如一位熱情洋溢的導遊,共分七個章節來講述著與太平洋息息相關的各種發現故事。他不僅僅是帶領讀者們在廣闊的太平洋地理區域中觀光旅行,更會穿梭遊弋於歷史時空。所陳述的內容也不單單只是局限於有關於海洋的科普知識,更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風景在等待著讀者去領略。
太平洋的浩瀚孕育著無數的希冀,也充滿了神秘與未知,它的故事令人著迷,也給予人們無限的啟迪。它是地球上人們最晚真正發現的海洋,卻也是關乎於人類未來的海洋。
敬畏海洋,便是敬畏生命,同時也是在敬畏我們人類自己。在它6400萬平方英裡的海面上所發生的一切,都是與我們所有人都息息相關的。